1.04k likes | 1.15k Views
當代法政思潮 孟德斯鳩. 指導老師 : 邵維慶 電子一甲第四組 組長 : 王廷瑜 組員 : 林柏獻 黃啟倫 羅元良 游翔惟 白峻瑜 林士豪. 目錄. 人物背景介紹 王廷瑜 主要著作思想 林士豪 主要思想介紹 黃啟倫 重要之學說與理論探討 羅元良
E N D
當代法政思潮 孟德斯鳩 指導老師:邵維慶 電子一甲第四組 組長:王廷瑜 組員:林柏獻 黃啟倫 羅元良 游翔惟 白峻瑜 林士豪
目錄 • 人物背景介紹 王廷瑜 • 主要著作思想 林士豪 • 主要思想介紹 黃啟倫 • 重要之學說與理論探討 羅元良 • 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 游翔惟 • 批評與探討 白峻瑜 • 結論 林柏獻 •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全組人員
人物背景介紹 王廷瑜 • 孟德斯鳩
人物生平簡介 • 孟德斯鳩全名為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puieu查理·路易·德·色貢達·孟德斯鳩男爵 • 西元1689年1月18日生於法國南部波爾多貴族家庭,是十八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法國啟蒙學家、社會學家 • 時代背景:路易十四為法王晚期,一直到路易十五在位中期,此時即為法國由盛轉衰之時期
家世背景 • 查理路易一名可顯示其與皇室關係的深厚 • 色貢達家族是貴族世家,孟德斯鳩的高祖父讓.德.色貢達為法國王亨利四世的管家,為其服務多年,於是亨利四世賜予孟德斯鳩高祖父領地並升為「伯爵領地」,以感謝其先祖服務朝廷的功勞,而這塊領地的名稱就是「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的雙親 • 他的父親雅克.色貢達是個軍人,才華洋溢但卻一貧如洗。因其不是長子,他無權承襲爵位和封地(世襲制度) • 而他的母親瑪麗.弗朗索瓦.德.貝斯奈勒則是當地貴族的獨生女,而她出嫁時帶來了拉伯烈德莊園 • 1696年,孟德斯鳩母親不幸去世了,身為長子的孟德斯鳩就因此繼承了母親的遺物和拉柏烈德男爵爵位
人生歷程 • 1700年,他被父親送去就讀於朱伊公學,受到全面的古典教育,為之後的學術研究奠定了之後的基礎。 • 畢業後,他到波爾多大學學法律,19歲(1708年)時拿到了法學學士學位,且獲得律師資格,而後前往巴黎沙龍希望獲得實際經驗。
人生歷程 • 1715年,26歲的孟德斯鳩選擇了和一家高貴又殷實的平民家族聯姻,與其未婚妻娜.德.拉爾蒂克訂婚,其婚約寫明給丈夫10萬利弗爾的婚資。(約是現在新台幣1500萬)(而與平民結婚的主要目的則是孟德斯鳩因長期鬼混於巴黎沙龍而造成經濟上的困難) • 隔年他的伯父病逝,但因無子嗣故,因承世襲制度,於是孟德斯鳩便繼承了波爾多高等法院院長一職
人生歷程 • 1721年,孟德斯鳩的一部重要成名之著《波斯人信札》問世(相當於當代的壹週刊) • 本書其中因提及路易十五及其情婦,故孟德斯鳩在法國遭到封殺,另一目的則是因為要找尋解救法國的藥方,而只好逃離巴黎,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 • 法王路易十五就曾為此事而一度拒絕批准孟德斯鳩為法蘭西學士院院長(被封殺20年)
人生歷程 • 1726年由於長期涉足於沙龍之中使孟德斯鳩的經濟狀況出現了困難,最後他決定賣掉波爾多高等法院院長一職的位置,並賺到了60萬至80萬利弗爾(相當於新台幣1億左右)左右的巨款,並且依合約上規定每年能固定收到2萬5至3萬利弗爾(相當於新台幣350萬)
周遊列國 • 1728年孟德斯鳩告別了巴黎,開始踏上了周遊列國的旅程。因為他是位學者,因此著重於考察、學習來改革自己的國家。而過程分別是奧地利、匈牙利、義大利、德國、英國。而這趟旅程中駐足最久也是最有收穫的就是在英國。 • 當時的英國:已經是一個歐洲主要的工業國家,這點深深吸引著孟德斯鳩。而當時英國也已經是一個完成了中產階級革命的國家。而他這趟旅程的目的就是要著重於考察這個國家的社會政治制度
周遊列國 • 孟德斯鳩的英國之行最大收穫正是在政治思想方面,他讚賞英國式的君主立憲,把它看作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而洛克的分權對他來說影響最大。1731年4月,他離開了英國,並且帶了出遊期間到各國收集的大量珍貴資料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 這時的他還集中精力撰寫《羅馬盛衰原因論》。他想藉由此書抨擊法國當時的封建專制暴政。而此書最後成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來源之一。 • 1746年出版《論法的精神》,全面分析了三權分立的原則。
著作影響 • 孟德斯鳩畢生的第三部重要著作, 《論法的精神》 、《羅馬盛衰原因論》、《波斯人札記》集中一起,體現了孟德斯鳩畢生的思想與學說,也為即將發生的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
職位 曾任 • 律師 • 波爾多議會議長 、 波爾多科學院院士 • 法國法蘭西斯科學院院士、法國法蘭西斯科學院院長、 • 英國皇家學院院士、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
巨星殞落 • 1755年2月10日(星期一),孟德斯鳩因為染上傳染病,一病不起,並在這天逝世於巴黎,與世長辭、一別長眠,享壽66歲。
時代背景 • 孟德斯鳩生活在以農業為主典型封建君主專制的法國。生逢路易十四實行長期、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專制。 • 他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透過大量的戰爭和宮廷的支出他促進了商業發展和貨幣的流通。
時代背景 在他的統治期內法國的貴族參加了四次大型戰爭: • 1667-1668 與西班牙爭奪南尼德蘭 • 1672-1688 法荷戰爭 • 1688-1697 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大同盟戰爭 • 1702-1713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 這些戰爭法國雖有開疆擴土,但同時也耗盡了國庫,國家債台高築。
時代背景 • 統治的晚期稅收益增,而多用於宮廷的奢侈、此外許多錢財消失在官僚機構的貪污中。 • 當時法國的稅收制度為貴族和教士不必納稅,因此沉重的稅務負擔就完全落到農民和正在興起的中產階級身上。
時代背景 路易十四逝世後,其曾孫路易十五即位, 但宮廷的奢靡依舊,財政狀況並未解決。 國勢日益衰落,就連許多國土也被英國給占領。
時代背景 • 路易十五統治期間重大戰爭: • 1743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得到科西嘉島和洛林 • 1756-1763 與英國的七年戰爭 • 簽訂巴黎條約→法國放棄了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西岸。
時代背景 • 此時的英國在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後,逐漸開始富強,並邁向現代化。 • 英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並逐漸形成了一個新興的中產階級。 • 而法國仍在農業時代,新興中產階級利益與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仍然存在
權利法案 • 英國人民擁有不可被剝奪的民事與政治權利,包括: • 國王不得干涉法律 • 和平時期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維持常備軍 • 沒有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徵稅 • 人民有向國王請願的權利 • 人民有配帶武器以用以自衛的權利 • 人民有選舉議會議員的權利 • 國王不得干涉議會的言論自由 • 人民有不遭受殘酷與非常懲罰的自由 • 人民有在未審判的情況下不被課罰罰金的自由 • 國王必須定期召開議會
主要著作思想 林士豪 • 1721年出版 《波斯人信札》(Lettres persanes) • 1725年出版 《尼德的神殿》(Le temple de Gnide) • 1727年出版 《論一般的君主政體》(Relexions sur la monarchie universelle) • 1734年出版 《羅馬盛衰原因論》(Consideration sur les casues de la grandeur des Romains et leur decadence ) • 1745年出版 《蘇拉和歐克拉底的談話》(Discours de Sylla et d’Eucrate) • 1748年出版 《論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 • 1750年出版 《為<論法的精神>辯護與解釋》(Defense De l’Esprit des Lois et eclaircissements)
《波斯人信札》 • 於1721年匿名(波爾‧馬多)出版,是孟德斯鳩唯一的小說。也被翻譯成《波斯人通信集》、《波斯書簡》。 • 全書共有161封信,以局外人的視角探討了法國生活的不開化,質疑了教會的權威,而世俗國家則在興起。 • 因此書的出版而進入巴黎的上流社會,並獲得法蘭西學院院士。 • 1915年被林紓與王慶驥合譯成《魚雁抉微》。
《波斯人信札》 • 內容: 主要都是在說一些各官員的愛恨情仇(法國上流社會的黑暗面)。 • 節錄: 我把她帶到內院密室,讓她脫去衣服,用鑒賞的眼光打量她。我越打量越覺得她富有魅力。她出于處女的羞怯,似乎想在我面前掩飾她的嫵媚動人。我看到,她是非常難為情的地順從我。她看到禿已赤身裸體,即使在我面前,也羞得滿面通紅。(《波斯人信札》第七十九封信。)
《波斯人信札》 • 影響: 此書出版後造成了大轟動,引起統治者的不滿。 • 結論: 孟德斯鳩出版此書揭發了當時在巴黎以及波爾多的上流社會之中對於現實的黑暗,司法機關內部的弊病,高層人士之間的卑鄙、競爭種種弊病亂象。
《羅馬盛衰原因論》 • 於1734年出版。孟德斯鳩在《波斯人信札》出版後開始鑽研政治及法律問題,並於1726年到各國旅行考察,1731年回國後便閉關不出,整理所蒐集的資料。 • 《論法的精神》之前篇。以歷史的方法研究政治,從羅馬歷史中得到結論,認為古羅馬共和國的分權保障了社會安定和公民自由。
《羅馬盛衰原因論》 • 內容: 主要在描寫羅馬帝國的興起與滅亡,並且對於羅馬帝國的滅亡提出了最重要的兩個原因: 1. 土地擴張太快 2. 由共和轉向帝制 • 結論: 本書表面上談論羅馬的興衰,實為諷刺法國之專制政體,提倡英國式的政治。
《論法的精神》 • 於1748年出版,是孟德斯鳩畢生最重要、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 1909年,嚴復將此書譯為中文《法意》。 • 動機:提出解決法國上流社會及政治上問題的方法。 • 內容: 以「法是由事物的性質產生的必然關係」為開頭定義出了法的意義。 提出了分權制衡以及三權分立,將洛克的分權論更加延伸具體化,另外還有政體論以及地理環境決定論等眾多重要思想。
《論法的精神》 • 章節:全書共31章節分為6大部分。 1.法律的定義、法律和政體的關係、政體的種類和他們各自的原則(1~10章) 2.政治自由和分權學說、英國的範例(11~13章) 3.地理與政法關係的學說及各種推論(14~19章) 4.工業、商業、人口、宗教等問題(20~25章) 5.羅馬和法國法律的變革、關於封建法律的學說(27~28章、30~31章) 6.一般性結論(26和29章)
《論法的精神》 • 影響: 此書出版後也引起了統治階層尤其是教會的憎恨。巴黎大學和主教議會更是要將它列為禁書,不過這樣的行為反而使孟德斯鳩變得家喻戶曉。 • 評價: 1.被認為繼亞里斯多德以後第一本綜合性的政治著作。 2.伏爾泰誇讚這本篇幅巨大包羅萬象的著作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法的意義 • 事物的本性,所發生的必然關係。 →世界萬物莫不遵循的就是法 • 在自然界叫原則或原理,再人的社會便叫做「法律」,為人類行為的準則。 • 法就是自然法,EX:
地心引力、地球自轉、地球公轉和四季變化也是法地心引力、地球自轉、地球公轉和四季變化也是法
自然法 • 自然法分為上帝法和人為法 自然法 上帝法 人為法
上帝法 • 凡是人類無法干涉和控制的,就是上帝法 ex:地心引力、地球自轉、地球公轉和四季變化 • 由於上帝法無法改變,所以孟德斯鳩只探討人為法
人為法 • 孟德斯鳩將人為法分成國際法、政治法、民法 • 國際法: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法律 exWTO世界貿易組織、京都議定書
政治法:人類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關係的法律 ex 騎機車沒戴安全帽被警察抓 • 民法:人類在一切公民之間關係的法律 ex 去超商買東西要付老闆錢
反對契約論 • 霍布斯的契約論認為法是人與人之訂契約後才成立 • 但是!孟德斯鳩認為法是早於人類權威之前就已客觀存在的正義 • 所以孟德斯鳩反對霍布斯的契約論
政體論 • 孟德斯鳩將各國政體分為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專制政體。 • 共和政體:部份公民(貴族)或全體公民(民主)握有高權力的政體 • 君主政體:由單獨一個人執政,但須遵照明確及固定的法律(英國君主立憲) • 專制政體:由單獨一個人執政,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覆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朕即法律)
政體的原則 政體原則可以解釋為使政體行動,是使政體運動的人類的感情。 • 專制政體的原則是恐怖 • 君主政體的原則是榮譽 • 共和政體分為貴族和民主 • 民主政體的原則是美德 • 貴族政體的原則是以美德為基礎的節制
在專制政體中無法律,統治者靠的是個人的意志和反覆無常的性情,法律被君主的隨意所取代,在這種政體下,品德、節制和榮耀都不存在,專制君主要維護自己的統治,除了依靠恐怖外,沒有別的辦法在專制政體中無法律,統治者靠的是個人的意志和反覆無常的性情,法律被君主的隨意所取代,在這種政體下,品德、節制和榮耀都不存在,專制君主要維護自己的統治,除了依靠恐怖外,沒有別的辦法 孟德斯鳩認為:政府不應只依靠幾個英明的引導人,而是健全的制度!
地理環境決定論 • 各國的法律受到自然環境的引響,各國的政體也必然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 • 孟德斯鳩將各國政體分為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專制政體。沒有哪一種國家或是政體是最好的,必須根據自然環境。 • 舉例:
舉例 • 寒帶地區:寒帶、山多、島嶼或貧瘠國家,人民多能吃苦耐勞,愛好自由,重視生存利益的分配,易形成共和。EX:英國、瑞典和瑞士 瑞 典
瑞 士
熱帶地區:溫熱帶、面積中等、平原多或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安逸懶散,貪生怕死,便於君主掌握。熱帶地區:溫熱帶、面積中等、平原多或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安逸懶散,貪生怕死,便於君主掌握。 EX: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