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903 Views
神经系核医学. 仁济医院 • 核医学科. 解剖与生理. 大脑血供. 血脑屏障 (BBB, blood brain barrier). 脑神经系统核医学显像. 动态显像 平面静态显像 SPECT 脑断层显像 PET 显像. 脑血管造影及脑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脑代谢显像 脑受体显像 脑脊液循环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 rCBF ). 原 理.
E N D
神经系核医学 仁济医院•核医学科
脑神经系统核医学显像 动态显像 平面静态显像 SPECT脑断层显像 PET显像 脑血管造影及脑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脑代谢显像 脑受体显像 脑脊液循环显像
原 理 静脉注射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剂,入脑量与局部脑血流成正比,在脑内能停留足够长时间。发射的γ射线通过SPECT采集以及计算机系统重建图像,可获得反应局部脑血流的断层影像。
显像剂 • 脂溶性 • 电中性 • 小分子量化合物(<400) • 在脑内停留足够长时间
异常影像 • 同一断层方位上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面出现肉眼可辨 的放射性减低、缺损;多见于脑血管病、癫痫发作间期等。 • 出现一处或多处异常放射性增高区;多见于癫痫发作期、梗塞灶周围血流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 • 大脑皮质放射性弥漫性减低,基底神经节、小脑放射性高于大脑皮质,多见于广泛脑萎缩。 • 两侧小脑明显不对称,一侧放射性明显高于或低于对侧;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小脑病变; •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一侧小脑放射性低于对侧,同时存在对侧大脑皮质缺血性改变。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利用各种介入因素,包括药物干预、器材干预、物理干预、生理干预、生理负荷(冷、热、声、光)和各种治疗等,使脑血流灌注和功能发生改变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乙酰唑胺介入试验 • 乙酰唑胺(Diamox)通过阻断脑内碳酸酐酶,使碳酸脱氢氧化过程受到抑制,脑内pH急速下降,正常脑血管反射性扩张,rCBF增加;病变狭窄部位血管反应程度较低或不反应。 • 乙酰唑胺介入后正常部位rCBF增高20~30%;而潜在缺血病变处因反应不明显,呈现放射性减低区。 • 采用同体位双次显像法。静息显像后,保持体位不变,按15-20mg/Kg体重静脉注射乙酰唑胺(成人总量1g),2分钟再次注射显像剂,10分钟后采集介入影像。
不良反应和相对禁忌症 • 绝大多数病人没有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可有轻微头部胀痛,手指、口周麻木,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半小时左右即自行消失。 • 由于乙酰唑胺作用引起血管扩张,脑压上升,因此在一些脑压明显升高的疾病,作为相对禁忌症需慎用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阳性率: 55.9%。 • 阳性率与显像时间的早晚有关。 • 早期、灵敏。 • Diamox介入显像可提高诊断诊断灵敏度。 • rCBF≥23ml/100g/min:无症状 • 8≤rCBF<23ml/100g/min:有症状, • rCBF显像(+),CT(-)。 • rCBF<8ml/100g/min 有症状, • rCBF显像(+),CT(+)。
TIA 1.早期诊断,灵敏度为50-60%. 2.功能检查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1、急性梗塞,显像灵敏度高于CT,达90%以上,CT只有30%-70%;慢性梗塞,CT、MRI、SPECT显像灵敏度类似。 2、rCBF 的减低范围大于CT的病变范围. 3、特殊征象 • 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 •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CCD)
脑梗塞 1.早期灵敏度高. 2.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CCD,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3.疗效随访
痴呆(dementia) • 早老性痴呆(AD) • 累及两侧大脑皮质,随病变进程表现为两侧 顶、颞、额、枕叶皮质逐渐扩张的弥漫性rCBF减低,常对称分布。诊断灵敏度达80%,早期CT、MRI(-)。 • 多发性脑血管性痴呆(MD) • 散在分布的多个血流减低区。
Alzheimer病病灶往往呈对称性,可见:双侧顶叶、颞叶、额叶放射性明显降低。Alzheimer病病灶往往呈对称性,可见:双侧顶叶、颞叶、额叶放射性明显降低。
癫痫 (epilepsy) • 发作期:病灶处放射性分布增强,颞顶叶多见。 • 间歇期:病灶处放射性分布减低。 • 阳性率:达75%-86%。 • 功能检查(EEG、脑rCBF显像)优于CT、MRI等, EEG阳性率高于脑rCBF显像,但定位可靠性差。
癫痫(epilepsy) 1.发作期: 致痫灶 rCBF↑、脑功能活动亢进 →放射性分布↑, 发作间期: 致痫灶 rCBF↓、脑功能活动减低 →放射性分布↓。 2. 功能学检查:rCBF显像、EEG;解剖学检查: CT、MRI等。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可表现为大脑皮层内各脑叶及基底节放射性分布减少,可出现两侧基底节血流灌注不对称。
偏头痛 • 少数病例存在枕后、颞叶单侧低灌注,发作时局部放射性浓聚。 • 症状消失后,rCBF可恢复正常,有报道间歇期67.9% rCBF减少。 • 阳性率48.8%,CT、MRI(-)。
脑肿瘤 左顶叶占位 201Tl 99Tcm-ECD
SPECT、CT、MRI比较 • 原理不同 • SPECT:正常与病变组织浓聚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不同。 • CT:正常与病变组织的物理密度不同。 • MRI:利用各种组织的质子密度不同。 • 分辨率:MRI>CT>ECT • CT、MRI为解剖学影像,ECT为功能显像 • 图像融合技术
原理 • 正常情况下,脑细胞以葡萄糖为主要能量代谢底物,与O2一同成为维持脑功能活动的能源物质。 • 氟(18F)-脱氧葡萄糖(18FDG)和天然葡萄糖的生物学行为基本相同,由相似的转运体通过血脑屏障(BBB)转运进入脑细胞,并在已糖激酶的作用下生成18FDG-6-PO4, 由于18FDG-6-PO4不能继续被代谢,陷落于脑细胞内,满足PET影像采集的条件。
脑细胞 血管 糖原 18FDG-1-P 己糖激酶 K1 18FDG-6- 磷酸葡糖酸内酯 K3 磷酸戊糖途径 18FDG-6-P 18FDG 18FDG K4 K2 葡萄糖-6-磷酸酶 18F-fru-6-P 葡萄糖转运蛋白 糖酵解、有氧氧化
显 像 剂 18F-FDG:氟化去氧葡萄糖 18F: 正电子(β+)衰变 物质 湮没辐射 γ光子:方向相反,180⁰ 能量相同,511keV T1/2: 110分钟
显像装置 •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PET/CT Positron Annihilation
临床应用 • 脑功能研究 • 脑卒中(诊断、分期、治疗效果评价、估测预后等) • 癫痫灶定位(发作期 vs. 发作间期) • 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分级、复发和残存的鉴别) • 痴呆(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 • 脑神经核退行性变性疾患(PD和HD等) • 精神疾患
脑梗塞 (右侧基底神经节)
鉴别肿瘤复发和坏死 脑肿瘤诊断 (右顶叶胶质细胞瘤)
原 理 • 多巴胺转运体 (dopamine transporter,DAT)位于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作用是把突触间隙的DA重新摄入突触前体,终止DA的生理效应,直接影响突触间隙DA的浓度,对于调节与DA系统有关的运动、学习记忆、情绪和内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DAT(99Tcm-TRODAT-1)进行脑SPECT显像,可以了解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基底神经节DAT的分布位点和数量,属于受体显像范畴。
显像方法 • 显像前准备: 注射显像剂前1h患者口腹KClO4 400mg, 封闭甲状腺、唾液腺和脉络从等。 • 显像剂: 99Tcm-TRODAT-1, 740~1110MBq(20~30mCi)/1~2ml,i.v. 注射后2.5~3hSPECT采集脑DAT断层影像
临床应用 • Parkinson病的诊断; • 吸毒成瘾和药物滥用性脑病DA功能损害定位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及疗效评价; • 戒断综合征和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 评价椎体外系疾病、神经发育异常及精神、心理疾病的DA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