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一、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实验小鼠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品系最多的一种实验动物。 它是野生小家鼠经过人们的长期驯化、选择培育而来,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动物医学、药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17 世纪 人们开始将小鼠应用于比较解剖学研究, 19 世纪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由于小鼠易于在实验室饲养与繁殖,同时又是体形小、繁育周期短、经济方便的哺乳动物等特征,所以实验小鼠得到较快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小鼠有近 3000 个品系。有 40 条染色体。. 生活习性和一般特性. 分类学的地位 小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2. 一、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 实验小鼠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品系最多的一种实验动物。 • 它是野生小家鼠经过人们的长期驯化、选择培育而来,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动物医学、药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 17世纪人们开始将小鼠应用于比较解剖学研究,19世纪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由于小鼠易于在实验室饲养与繁殖,同时又是体形小、繁育周期短、经济方便的哺乳动物等特征,所以实验小鼠得到较快的发展。 • 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小鼠有近3000个品系。有40条染色体。

  3. 生活习性和一般特性 分类学的地位 小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 生活习性 1、小鼠性情温顺,不主动咬人,但性成熟非同窝的雄性易互斗并咬伤背部、尾部; 2、在群体中处优势者胡须健全,而处劣势者则掉毛、掉胡须,易受伤; 3、小鼠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适应能力差一般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为50-60%的环境最为适宜; 4、小鼠喜阴暗、安静,白天常集群而居,下午4-5点钟活动加强,尤其晚上更加活跃。

  4. 生活习性和一般特性 • 一般特性 1、小鼠一般全身背毛,背毛颜色有:白色、野生色、黑色、褐色、白斑色等; 2、面部尖突,嘴脸前部两测有19根触须,耳耸立呈半园型,尾长与体长相近。 3、小鼠有褐色脂肪组织,参与代谢和增加热能。

  5. 解剖学特性 • 齿式为2(门1/1、犬0/0、前臼0/0、臼齿3/3),共16颗牙齿,门齿终身不断生长,须不断“磨牙”以维持门牙长度。 • 骨骼系统 • 头盖骨:从头盖骨的背面中央可看到鼻骨、额骨、头顶骨、头顶间骨、枕骨,两测可看到颚间骨、上颚骨、颊骨、颊骨突起等。 • 脊椎:小鼠正常椎骨的公式为C7 T13 L6 S4 C28。不同品系间,尤其在胸区、腰区存在差异。 • 肋骨:肋骨有13对,胸廓呈圆锥形,前窄后宽。

  6. 生物学特性 • 体温与水的调节 小鼠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导致对环境温度的波动反应较为显著,所以一般不能耐受夜间的寒冷。由于小鼠的蒸发表面较大,对减少饮水量较为敏感。 小鼠没有汗腺,通过身体水份的蒸发来防止体温升高。 在运输过程中,小鼠不能耐热而在环境温度达到37℃时开始死亡。 小鼠不是一种真正的热血动物,新生小鼠是变温动物,在20日龄以前,体温调节尚不健全。

  7. 呼吸系统特性 小鼠的左肺是单叶,右肺分为上叶、中叶、下叶和后叶,共4叶。 气管和支气管不发达,不适合作慢性支气管炎及去痰平喘的疗效实验。 在净态下,小鼠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是大象的22倍左右。

  8. 泌尿生殖系统特性 • 小鼠尿液的浓度高,尿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同时也含有肌酸酐,这是小鼠不同其他哺乳动物的特征。 • 小鼠子宫呈“Y”字型,乳腺极为发达,有5对,其中3对位于胸部,2对位于腹部。 • 幼年公鼠的睾丸藏于腹腔,性成熟后下降至阴囊; • 成年公鼠的储精囊较发达,位于膀胱附近,呈倒“八”字型。

  9. 消化系统特性 • 小鼠的胃属单胃,分为前胃和腺胃; • 胃容量小,约1。0-1。5ml,功能较差,所以小鼠灌胃的剂量不要超过1。0ml; • 无论胃内是否有食物,胃液都是连续分泌的。

  10. 循环系统特性 • 小鼠的心脏收缩压介于84-105毫米汞柱,体温升高并不引起血压升高。 • 心尖位于胸骨端第4肋间,此位置往往是心脏采血进针的部位。

  11. 基本生物学数据 • 成年体重:近交系为17-35克左右,封闭群为30-55克。 • 寿 命:2-3年 • 体 成 熟:60-90天 • 妊 振 期:18-23天 • 哺 乳 期:18-23天 • 性 周 期:4-5天 • 体 温:37.5-38.8℃ • 心跳次数:480-738次/分钟 • 呼 吸 数:84-230次/分钟 • 红 细 胞:9.3(7.7-12.5)万个/立方毫米 • 白 细 胞:8.0(4.0-12.0)万个/立方毫米 • 血红蛋白:14.8(10.0-19.0)克/100毫升血

  12.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药物研究 小鼠体形小,相对用药量少,且对多种药物反应敏感,常应用于各种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慢性实验、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的测定,同时也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药物筛选实验、药物治疗效果观察、药物效价评定及药效学研究。 2、肿瘤学研究 小鼠许多品系具有易发自发性肿瘤的特点,同时对致癌物质敏感,可诱发各种肿瘤,是人类研究肿瘤的极好模型。另外,也培育许多免疫缺陷品系,应用于肿瘤研究。 3、传染病学的研究 小鼠对多种病原体、毒素敏感。可复制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模型,用于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3.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4、遗传学及遗传学疾病研究 小鼠的毛色较多,往往受毛色基因控制,遗传学基础已研究得较为清楚。 重组近交系用于研究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同源近交系用于研究多态性基因位点的多效性、基因功能和效应及新发现等位基因。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建立转基因小鼠的品系,研究基因的表达、调节,探索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基因治疗的方法; 同时许多小鼠具有遗传性疾病,如小鼠黑色素瘤、家族性肥胖、遗传性贫血、尿崩症等,这些疾病与人类发病相似,可作为人类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

  14.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5、生殖学研究 小鼠繁殖能力强,周期短,适合生殖学方面的研究。 6、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小鼠的内分泌腺结构的缺陷常引起相似人类的内分泌疾病,是 研究内分泌疾病的好模型。 7、老年病学研究 小鼠寿命短,传代较快。老龄小鼠具有各种老年性疾病的特 征,大部分与人类的发病机制类似。 8、免疫学研究 BALB/cA、AKR、C57BL/6J等小鼠常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研 究,免疫缺陷动物可用于免疫机制研究。

  15. 常用品系特点 • 昆明小鼠(KM) 白化。前身是Swiss小鼠,1946年自印度引进中国。昆明小鼠是我国特有的封闭群小鼠,具有独特的遗传学性状,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实验。该鼠适应性强、繁殖能力高,常用于药物毒性、药物筛选、生物效应测定和药效比较的实验。 • ICR小鼠 白化。起源于美国Hauschka研究所的Swiss小鼠。该鼠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常用于免疫药物筛选、药理、毒理、肿瘤、放射学、食品、生物制品等科研、生产和教学。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较理想的血液学实验模型。

  16. 常用品系特点 • NIH小鼠 白化。起源于美国NIH研究所,许多生长性状与KM小鼠相似,但免疫反应敏感性比较好,也是国际上较通用的封闭群小鼠,已被公认为许多生物制品检定实验的法规动物。 • AKR小鼠 白化。起源于洛克菲勒(Rockefeller Institute)大学,是白血病高发品系;缺乏补体C5易诱发免疫耐受性,对白血病因子敏感,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常用于肿瘤学和免疫学等的研究。

  17. 常用品系特点 • C57BL/6小鼠 黑色。1937年由Little培育成功,乳腺癌发病率低,对放射物质耐受力强;补体活性高,细胞免疫力随月龄增加较少降低,可能与自发肿瘤较少有关,较易诱发免疫耐受性;干扰素产量高,对百日咳易感因子(Pertussis HSF)敏感。在微生物和寄生虫方面,对艾美球虫最敏感,对猫后睾吸虫和疟原虫、曼氏血吸虫、白色念球菌等有抵抗力。是肿瘤学、生理学、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品系。 • 6.BALB/cA小鼠 白化。1923年由Mac Dowell近交培育成功6月龄后出现免疫球蛋白增多症,主要是IgG和IgA量增加;干扰素产量低,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补体活性高;乳腺瘤发病率低(3%),对矿物油诱导浆细胞瘤敏感。对弓形虫敏感,老龄鼠易发生心脏病变,耐旋转能力强;两形小鼠都有动脉硬化,20月龄的雄鼠均有脾脏淀粉样变,同时对放射性照射极为敏感。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和单困难抗体等研究中。

  18. 常用品系特点 • DBA/2小鼠 淡棕色。1909年由Little培育而成,是最早培育成功的近交系,乳腺癌发生率低;在生理学上,血细胞多,血压低,维生素K缺乏引起死亡率高,心脏有钙盐沉积,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在35日龄左右,听源性癫痫发作率可达100% 。常用于肿瘤学、遗传学、免疫学的研究。 • NOD小鼠 白化。由ICR小鼠进行近交培育而成。30日龄左右糖尿病发生率雌雄分别为60-80%和10-70%,90-120日龄(相当人类青春期)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与I型糖尿病相似,有酮尿、糖尿、高血糖、高胆固醇、多尿、多饮、贪食。

  19. 常用品系特点 • C3H小鼠 野生色。1920年Strong用Bagg鼠与乳腺瘤高发株DBA鼠交配而成。7-8月龄繁殖雌鼠乳腺瘤发病率可达97%,,对致肝癌因素敏感,对狂犬病病毒敏感;在生理学方面,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携带有视网膜退化基因(rd),易发幼鼠腹泻和心脏钙质沉着。主要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核医学、免疫学的研究。

  20. 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 实验大鼠是由野生褐色大鼠驯化而成,19世纪中叶人们首次将野生大鼠和白化大鼠用于实验(Wistar研究中心)。 • 在动物进化的关系上,大鼠比较接近于人类,因此它们对于被实验的药物反应常与人类相似,而且对外来刺激物也较为敏感,它们对于使人类致病的病毒、细菌、使人类引起反应的物质等都非常敏感,尤其是在营养方面的研究,比其他实验动物作模型更为可靠。 • 从《实验动物国际索引》公布的资料可知,目前实验大鼠的近交系有130系以上,且有许多突变系。 • 近代,实验大鼠广泛应用于高级神经活动、心急梗塞、血管疾病等实验、内分泌实验、实验肿瘤实验、流感病毒传代、放射病实验,也应用于药物代谢、药物筛选、药物检定、营养代谢等方面的应用。

  21. 生活习性和一般特性 1、分类学的地位 大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大鼠属。 2、生活习性 实验大鼠性情温顺,但易受惊,受惊时,表现凶恶,易咬人,雄鼠之间好斗;昼伏夜动,适应环境能力差,高温闷热时易突然死亡。一般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为40-60%的环境最为适宜;大鼠喜阴暗、安静,白天常集群而居,下午4-5点钟活动加强,尤其晚上更加活跃。 3、一般特性 大鼠一般全身背毛,背毛颜色有:白色、野生色、黑色、褐色、白斑色等;外观与小鼠相似,唯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18-20cm,汗腺不发达,爪底有汗腺,尾上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是散热器官。

  22. 骨骼系统特性 齿 式 为2(门1/1、犬0/0、前臼0/0、臼齿3/3),共16颗牙齿,门齿终身不断生长,须不断“磨牙”以维持门牙长度。 骨骼系统 ①头骨:从头盖骨的背面中央可看到鼻骨、额骨、头顶骨、头顶间骨、枕骨,两测可看到颚间骨、上颚骨、颊骨、颊骨突起等。 ②脊椎:大鼠正常椎骨的公式为C7 T13 L6 S4 C28。不同品系间,尤其在胸区、腰区存在差异。 ③肋骨:肋骨有13对,胸廓呈圆锥形,前窄后宽。

  23. 生物学特性-消化系统 大鼠主要的唾液腺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大鼠的胃分为前胃(非腺胃)和胃体(腺胃),前胃比胃体薄,两 部分由一个界限嵴隔开,食管通过此嵴的一个褶进入胃小弯,此褶 是大鼠不会呕吐的主要原因,胃重一般胃体重的0。5%左右。 大鼠肝分为6叶(左外叶、左中叶、中叶、右叶、尾叶和两个乳突叶),肝占体重的4。2%左右,肝再生能力强,无胆囊。 胰脏是一个小叶分成的、弥漫性器官。

  24. 生物学特性-呼吸系统 1、大鼠的左肺是单叶,右肺分4叶,分别为前叶、中叶、副叶和后叶。 2、气管及支气管腺不发达,只有在喉部有气管腺,支气管以下无气管腺,不适合作慢性支气管炎及去痰平喘的疗效实验。 3、与豚鼠不同,大鼠肺内组胺的浓度低。

  25. 生物学特性-泌尿生殖系统 • 大鼠的肾与其他啮齿动物、兔型动物一样,是单乳头的。由于大鼠的肾只有一个乳头和一个肾盏,使其可用于肾管插入的研究,是研究肾单位运转的理想模型。 • 雄性大鼠有许多发达的副性腺,包括大的精囊、一个尿道球腺和一个凝固腺和前列腺。大鼠的腹股沟管是终生保持开放的,睾丸于40日龄左右开始下降。雌雄大鼠是“Y”型双角子宫。胸部和腹部有3对乳头。 • 一般认为雌性大鼠的繁殖力于600-650日龄开始衰退,但发情周期可持续至32个月;雄性大鼠的繁殖力于16-20个月时丧失,一般认为大鼠繁殖力最高的时期是在100-300日龄期间。

  26. 生物学特性-循环系统 • 大鼠的心脏和外周循环与其他哺乳动物有所不同,心脏的血液供应既来自冠状动脉,也来自冠状外动脉。

  27. 生物学特性-神经系统 • 大鼠的脑有一个非常大的嗅球和一个无回的小脑。有脑发出的神经有13对。

  28. 生物学特性-基本生物学数据 • 成年体重:一般雄性为250-450克,雌性为250-350克左右,有些封闭群动物可能会更大。 • 寿 命:3年左右 • 性 成 熟:60天左右 • 体 成 熟:3个月左右 • 妊 振 期:21天左右 • 哺 乳 期:18-23天 • 性 周 期:4-5天 • 体 温:38.5-39.5℃ • 心跳次数:250-500次/分钟 • 呼 吸 数:85次/分钟 • 血 压:90-120毫米汞柱 • 饲料消耗量:5克/100克体重、天 • 饮 水 量:8-11ml/100g.天

  29.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药物研究 药物毒性和安全性评价实验 大鼠常作为药物的亚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生殖毒性实验,评价和确定药物的最大给药量,药物排泄速率和蓄积倾向,药物慢性实验,生殖毒性实验等等。 肿瘤学研究 有些品系的大鼠具有易发自发性肿瘤的特点,可直接应用肿瘤研究,同时大鼠对化学致癌物敏感,可诱发形成各种肿瘤模型,特别是易患肝癌。也培育一些免疫缺陷品系,应用于肿瘤研究。 传染病学的研究 大鼠对多种病原体、毒素敏感。可复制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模型,是研究支气管炎、付伤寒的重要实验动物。幼年大鼠可用于流感病毒的传代,还可进行假结核、霉形体病、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真菌病的研究,但不宜作为钩体病的研究。

  30.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遗传学及遗传学疾病研究 有些大鼠品系具有自发性遗传疾病,如白内障、肥胖、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具有人类相似的特征,可作为人类遗传性疾病 • 生殖学研究 大鼠繁殖能力强,周期短,适合生殖学方面的研究。特别适用于畸胎学、避孕药的研究,卵巢功能测定,内分泌学研究,由于大鼠肾只有一个乳头和一个肾盂,可应用于肾套管插入术研究,同时肾皮质中存在表面肾单位,可用于做活体微穿刺研究肾单位运转的模型。 • 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大鼠的垂体较脆弱地附着于漏斗下部,可用于作去垂体模型,也可用于肾上腺、卵巢等内分泌研究和一些内分泌功能失调的研究。

  31.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老年病学研究 大鼠比小鼠可得到更多的血量和体液,进行衰老的激素水平等生理生化研究,同时可复制结构蛋白老化的动物模型,研究老年病胶原老化,等等。 • 心血管疾病研究 大鼠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动物,宜培育出了自发性动脉硬化品系,通过人工诱发可制作肺动脉高压症、心肌老损、动脉粥样硬化、居部缺血心脏病模型,但其结构功能、代谢与人类不尽相同。 • 营养代谢病研究 大鼠对营养物质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缺乏症状,是营养学研究使用最早、最多的实验动物。 •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研究 大鼠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常被用于空气污染对人和动物健康影响的研究,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方面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

  32. 常用品系特点 SD(Sprague-Dawley)大鼠 白化。1952年由Robert Worthington Dawley培育而成的封闭群大鼠。幼鼠生长快,繁育能力强,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低,对环境影响敏感,对性激素反应敏感。药理学、毒理学、营养学、内分泌学、畸胎学的研究。 Wistar大鼠 白化。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培育而成,该群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敏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自发性肿瘤发生率低;较适合于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常用于神经、内分泌实验研究。同时还用于药物、肿瘤、传染病、关节炎、肝外科等领域的研究。目前有近交系与封闭群两种。

  33. 常用品系特点 • Long-Evans大鼠 该大鼠是1915年Long和Evans用野生褐家鼠与白化大鼠进行交配而成,属于大体型多产品系,头和颈部是黑色,背部有一条黑线;较多用于遗传学研究。 • Brown-Norway大鼠 野生褐色。是野生Norway大鼠的变种,用于遗传学研究。 • F344大鼠 白化。1920年由Curtis培育而成,肿瘤自发率高。乳腺肿瘤自发率雄性为23%左右,雌性为41%左右;睾丸间质细胞瘤为85%以上,该动物可允许多种肿瘤移植生长。脑垂体较大,肾脏疾病发病

  34. 常用品系特点 • SHR大鼠 白化。1960年,Okamoto采用封闭群Wistar大鼠近交培育而成。自发性高血压,10周龄以后动脉收缩压雄鼠可达200-350mmHg,雌鼠可达180-200mmHg,心血管发病率高,对减压药反应敏感,常用于高血压药物筛选。 • WKY大鼠 白化。是通过Wistar大鼠近交培育而成,为SHR大鼠的正常血压对照组,10周龄以后动脉收缩压雄鼠为140-150mmHg,雌鼠可达130-150mmHg,

  35. 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36. 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实验豚鼠是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及毒理学等研究和药品生物制品鉴定中常用的实验动物。豚鼠科动物原产于南美,实验豚鼠由野生豚鼠(Cavia porcellus)之中的短毛种驯化而来,是较早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动物。 早在1780年Lavoiser就使用豚鼠进行过热源试验。以后逐渐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学、病理学以及化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尤其在细菌学的研究中使用的最多;豚鼠可作为生物培养基,用来培养没有人工培养基的细菌,或在各种细菌分型时所进行的实验,以及各种不同的生物免疫反应等。在这些方面实验动物豚鼠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37. 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 豚鼠经过人工驯化后,分为四个变种:英国种、安哥拉种、秘鲁种、阿比西尼亚种; • 目前我国各教学研究单位使用的豚鼠多为短毛的英国种豚鼠。 • 安哥拉种、秘鲁种、阿比西尼亚种豚鼠抵抗力差,很易感染疾病,均不宜作实验,都用来作观赏动物。 • 近交品系豚鼠目前世界上有12个。 • 由于豚鼠妊娠期较长为68(68-72)天,一胎生的少,一般2-4只,培育一个近交系需要20-30年,所以近交品系较少。用于医学科研的近交品系主要为纯系2号和纯系13号。

  38. 生活习性和一般特性 分类学的地位豚鼠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豚鼠属。 生活习性 1.豚鼠为草食性动物,喜食纤维素多的饲料; 2.豚鼠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 听觉发达、易惊----忌噪音; 短被毛紧贴皮肤----忌高温、高湿; 喜活动、爱群居----不宜单笼饲养。 3.身体短粗,不善于攀爬和跳跃,尾巴只有残迹,胃壁簿,盲肠发达; 4.晚成动物,孕期比大、小鼠长,产仔少,所以品系少; 5.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 6.自动调节体温能力较差,饲养最适温度为18-22°C; 7.易引起变态反应,产生大量补体。染色体为32对.

  39. 解剖学特性 齿式:为2(门1/1、犬0/0、前臼1/1、臼齿3/3),共20颗牙齿,门齿呈弓形且终身不断生长,臼齿发达。 消化系统:胃壁较薄,容量为20-30ml左右,肠管为体长的十倍左右,盲肠发达,可占腹腔的1/3左右;肝分5叶,胆囊位于乳头突起的下方。 呼吸系统: 肺分7叶,肺组织中淋巴细胞较为丰富。 心血管系统 :心脏位于胸腔的前部中央,为完全双循环,与大鼠相似,心脏前端有出入心脏的血管。胸腺位于颈部的胸腔入口。

  40. 解剖学特性 淋巴系统:豚鼠的淋巴系统较为发达,对病原微生物敏 感,肺中的淋巴结具有高度的反应性。 泌尿生殖系统:子宫为“Y”型的双角子宫,乳腺只有一对。阴茎末端有两个特殊的角质物,呈园锥型。

  41.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研究 豚鼠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是所有实验动物中补体含量最多的一种动物,其补体非常稳定,免疫学实验中所用补体多来源于豚鼠。 豚鼠是过敏性休克和变态反应研究的首选动物,特别是迟发型超敏反应与人相似。 豚鼠〉兔〉犬〉小鼠〉猫

  42.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传染病研究 豚鼠对多种病原体敏感,是用于病原的分离、鉴别、诊断,尤其对结核杆菌高度敏感,感染后的病变酷似人类的病变,是结核杆菌的分离、鉴别、诊断以及病理研究的首选动物。 幼龄豚鼠经常用于支原体感染后的病理和细胞免疫的研究。

  43.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药物学研究 豚鼠妊娠期长,适用于药物或毒物对胎儿后期发育影响的试验。 豚鼠对多种抗生素类药物非常敏感,是研究抗生素和青霉素的动物模型。 豚鼠还可用于研究麻醉药的药效实验。 对组织胺敏感,能引起支气管痉挛性哮喘,常用于平喘药和抗组织胺药物的研究。 可诱发咳嗽,用于镇咳药研究

  44.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营养学研究 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其缺乏十分敏感,是研究实验性坏血病和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理想动物模型。 豚鼠也可用于叶酸、硫胺素和精氨酸的生理功能,酮性酸中毒,眼神经疾病的研究。

  45.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耳科学研究 豚鼠听神经对声波特别是700~2000Hz的纯音最敏感,常用于听觉和内耳疾病的研究。如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药物对听神经的影响等研究。 其他研究 切断颈部两侧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复制典型的急性肺水肿模型; 适于观察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变化实验; 缺氧实验。

  46. 不宜采用豚鼠做动物模型的研究 1.急性实验 因为豚鼠易感染,皮肤厚,不宜注射,血管神经不易分离; 2.慢性支气管炎症实验 因为豚鼠气管、支气管腺体不发达; 3.呕吐实验 因为豚鼠呕吐反应不敏感。

  47. 地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48. 一、主要品系 地鼠在世界上共有4属66个变种或亚属。培育的近交品系有38个。常用的有三种: 金黄地鼠(Golden hamster;Mesocricetus auratus)又称叙利亚地鼠,金黄色,体重150克,染色体22对,1930年自中东叙利亚引起,各实验室饲养有所不同,但遗传上比较一致,无大变异。应用最多,主要分布在东欧、南欧和亚洲的少数地区。 中国地鼠(Chinese hamster,Cricetulus gviseus)或称条背地鼠和黑线仓鼠,灰色、体形小,染色体22对,体重约40克。栖住于中国的东海岸至里海的东海岸这一地区。 欧洲黑腹地鼠(European hamster;Cricetus Cricetus):体形大,性凶猛,体重约200克,染色体22对。

  49. 二、起源与应用 • 全世界普遍应用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多为金黄地鼠,约占使用地鼠90%,其次是中国地鼠,约占使用地鼠的10%。 • 金黄地鼠是由野生动物驯养后进入实验室的动物。它的起源是1930年耶路撒冷Hebrew(黑不若)大学教授Aharoni赴叙利亚作动物学调查时带回当地的1胎8只金黄地鼠,途中逃跑4只,死亡1只,余3只(1雄2雌)遂与其同事Abler博士进行黑热病研究(由于利什曼原虫感染)繁衍而来,且前它已遍及世界各国。 • 虽然它在实验动物中历史较短,但因地鼠成熟快,示经驯化阶段而成为实验动物,因此各国培育的近交品系较多,目前为止,英国已有近十种近交系,美国有若干系,日本亦有若干系,总共有38个近交品系。常用的有十几个近交品系,如APG品系(褐黑色,眼红)和APA品系(白色、眼黑)等。 • 我国现在普遍使用的是金黄地鼠,其来源较复杂,比较混乱。还有一种是白化地鼠(白色、红眼),亦可用于医学研究,多数用于狂犬疫苗生产。 • 中国地鼠1948年由中国引入美国,1952年用于糖尿病研究,现已培育成4个近交品系。 • 叙利亚金黄地鼠最适合于诱发肺肿瘤,它无原发性肺肿瘤,对诱发支气管性肺癌较敏感;其肺的抗感染力比大鼠和豚鼠都强。

  50. 地鼠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地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帛鼠亚科动物。它是由野生动物训养后进入实验室的动物。 2.地鼠是昼伏夜行动物,一般在夜晚8~11点最为活跃,运动时腹部着地,行动不敏捷,巧手营巢,牙齿十分坚硬,可咬断细铁丝,有很强的贮食习性,兴奋时发出强烈的金属性音响。雌鼠比雄鼠强壮,除发情期外,雌鼠不易与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伤。 3.尾短,有颊囊。地鼠颊囊是缺少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免疫学特殊区,是进行组织培养,人类肿瘤移植和观察微循环改变的良好区域。 4.生殖周期短。妊娠为16(14~17)天,为啮齿类动物中妊娠期最短者。地鼠成熟期快。雌鼠一个月已性成熟,之后即可进行繁殖,雄鼠2.5月可交配。哺乳期20~25天,离乳后雄鼠2月龄,雌鼠1.5月龄可配种。雄鼠成熟时体重为100克左右,雌鼠120克左右。成熟期时除发情期以外雌鼠不许雄鼠靠近。 5.生产能力旺盛,生长发育快。每年每只雌鼠可产7~8胎,每胎产仔5~10只,平均7只左右。幼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出生时全身裸露。3~4日耳壳开始突出体外,以后张开,4日长毛,12日可爬出窝外觅食,14日眼睁开,一边觅食一边靠母鼠汁哺育,生长很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