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73 Views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 冬夜读书示子聿 》. “ 实践出真知”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 毛泽东主席. 结论:真知灼见的获取,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去亲身体会,去调查研究。. 关于苏东坡?.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 :. A. 他是北宋伟大的诗人. 诗 ―― 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B. 他是北宋伟大的词人. 词 ―― 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C. 他是北宋伟大的书画家. 他是“苏、 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D. 他是北宋伟大的散文家.
E N D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实践出真知”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主席 结论:真知灼见的获取,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去亲身体会,去调查研究。
关于苏东坡?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
A.他是北宋伟大的诗人 诗――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B. 他是北宋伟大的词人 词――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C. 他是北宋伟大的书画家 他是“苏、 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D.他是北宋伟大的散文家 散文――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山人。 • 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 书画亦是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 作品《苏东坡全集》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彭蠡(lǐ) 桴(fú)止响腾 钟磬(qìng) 铿(kēng)然有声 磔磔(zhézhé) 噌吰(chēng hóng) 窾坎镗鞳(kuǎn kǎn tāng tà) 莫(mù)夜 “莫”通“暮” 函胡(hán hu)通“含糊” 汝识(zhì)之乎 穴(xué)罅(xià) 栖(qī)鹘 如乐(yuè)作焉 无射(yì)
阅读思考:文章结构? 1、文中的郦元和李渤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得名的? 2、作者是怎样搞清楚石钟山得名原因的? 3、作者通过这件事得出了怎样的道理?
课文结构: 以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为线索 郦说 李说 议论为主 提出问题 游因—质疑 大石侧立 栖鹘惊飞 鹳鹤怪叫 水声轰鸣 夜游见闻 记叙为主 解决问题 游历—解疑 噌吰—无射 窾坎镗鞳—歌钟 肯定命名 集中议论 抒发感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游感—结论:
研习、思考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人常疑之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而 此独以钟名,何 哉? 余尤疑之 两个“疑”字为作者下文探访石钟山的行动作了铺垫。
第一节重点字词: 3、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1、《水经》: 是魏晋时著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著作,作者不详。 2、《水经注》: 是郦道元对《水经》作的考证和解释。 以为,认为。 4、微风鼓浪: 名词作动词,振动。 5、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发声,动词的使动用法。 6、是说也: 这个说法。 7、今以钟磬置水中: 介词,把。
8、桴止响腾: 9、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动词。 10、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语后置句 如:马之千里者;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声音,名词 。
课后作业: 1、背诵文章第一节。 2、预习研读第二、三节。 3、与《游褒禅山记》比较阅读。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