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371 Views
林獻堂. 林獻堂 ( 1881–1956 ),本名朝琛 ,號 灌園 ,臺中 霧峰林家 頂厝系, 父為 前清舉人 。 甲午 之役,年方十五,奉父之命率全家四十餘口避難泉州,事平回臺 。 1898 年與 彰化 望族之女 楊水心 結婚 。 1901 年任 霧峰 區長, 1911 年為 臺中廳 參事, 1905 年被授紳章 。 1921 年任 總督府 評議員,後因不滿 評議會 無 議決權 ,遂向日本帝國請願建設 臺灣議會 ,賦與臺灣自治 。 同年 與 蔣渭水 等人組織 文化 協會 。 以後成為 臺灣民眾黨 顧問,再組 臺灣 地方自治 聯盟。
E N D
林獻堂 林獻堂(1881–1956),本名朝琛,號灌園,臺中霧峰林家頂厝系,父為前清舉人。 甲午之役,年方十五,奉父之命率全家四十餘口避難泉州,事平回臺。 1898年與彰化望族之女楊水心結婚。 1901年任霧峰區長,1911年為臺中廳參事,1905年被授紳章。 1921年任總督府評議員,後因不滿評議會無議決權,遂向日本帝國請願建設臺灣議會,賦與臺灣自治。 同年與蔣渭水等人組織文化協會。以後成為臺灣民眾黨顧問,再組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他又盡力於保存漢文化的工作,如加入櫟社,即使在日人統治後期仍不改其維護漢文之決心。 戰後,任臺灣省參議會議員、臺灣省政府委員。退任後改任臺灣省通志館館長及臺灣省文獻會主任委員,也任彰化銀行董事長。 1949年他赴日後,即不再回臺,直至亡故。
蔣渭水 蔣渭水(1891-1931),台灣宜蘭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是反日本殖民運動中,重要的領袖[3]。 蔣渭水一生有4項工作影響台灣歷史:1)創立第一個全臺性的文化組織「臺灣文化協會」2)創立第一份臺灣人的報紙「《臺灣民報》」3)創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政黨「臺灣民眾黨」4)創立一個全臺性的工會組織「臺灣工友總聯盟」。其中,1921年10月17日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發軔最早,立會明列以「助長臺灣文化之發展為目的」。他一系列推展民眾文化提升之作為,包含發行文化會報、辦理文化義塾、舉辦文化講演團、設立文化書局、開辦各類知識講習會與夏季講習會等,不但成為1920年代臺灣啟蒙運動之濫觴,更是20世紀臺灣「本土文化」與「世界文明」接軌的先驅。
比較A.林獻堂 B.蔣渭水 • ( )籌款設立台中中學校 • ( )提供大安醫院作為台灣文化協會辦演講的場地 • ( )以細水長流的方式資助台灣留日學生 • ( )因治警事件被關而靜心研究政治學 • ( )提供自宅場地辦夏季學校、一新會、一新義塾 • ( )幼年家貧而須當小販沿街叫賣 • ( )寫「臨床講義」診察台灣得知識貧乏的營養不良症 • ( )以白宮與總督府比較美日政治之差異,而肯定美國式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