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63 Views
第二节 静脉输血. 输血的目的. 补充血容量 , 改善循环能力。 --- 失血性休克. 增加血红蛋白 , 增进血液携氧能力,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 贫血. 输入各种凝血因子, 改善凝血功能, 预防和控制出血。 ---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 补充抗体, 增加机体抵抗力。 增加蛋白质, 纠正低蛋白血症。 --- 肾病综合征. 血液制品的种类. 《 全血 》1 、新鲜血。 2 、库血。 《 成分输血 》1 、血浆( 1 )新鲜血浆 ( 2 ) 保存血浆
E N D
输血的目的 补充血容量, 改善循环能力。 ---失血性休克 增加血红蛋白, 增进血液携氧能力,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贫血 输入各种凝血因子, 改善凝血功能, 预防和控制出血。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 补充抗体, 增加机体抵抗力。 增加蛋白质, 纠正低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征
血液制品的种类 《全血》1、新鲜血。 2、库血。 • 《成分输血》1、血浆(1)新鲜血浆 • (2) 保存血浆 • (3)冰冻血浆 • 2、红细胞(1)浓集红细胞 • (2)洗涤红细胞 • (3)红细胞悬液 • 3、白细胞浓缩悬液 • 4、血小板浓缩悬液 • 5、各种凝血制剂 • 《其他血液制品》
适用于大量 出血、贫血、血液容积不足的病人 因为保留时间长,白血球、血小板、凝血因子失去活性,同时钾含量会升高(细胞内是细胞外20倍) 指保存在4℃ 冰箱<21天的血液, 有红细胞和全部血浆。 保留血液中的所有成分,包括凝血因子 ---血液病人 ---体外循环 病人适用 新鲜血 库存血
成分输血 • 是将血液成分进行分离 • 加工成各种血液制品 • 根据治疗需要进行输注。
血浆 适于缺乏凝血因子、血容量不足、严重感染、低蛋白血症、患免疫缺陷病而致补体抗体不足的病人。 - -30℃保存1年。 --- 适用症同库存 血浆 保存血浆中的所有成分。 ---适于血液病病人 • 新鲜血浆 • 库存血浆 • 冰冻血浆
白蛋白液 • 浓缩白蛋白液是从血浆中提炼而来。 ---用于低蛋白血症。
红细胞 • 浓集红细胞 • 洗涤红细胞 • 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浓缩液 白细胞浓缩液 以白细胞为主, 有一些红细胞, 少量血浆及血小板 ---适用于白细胞减少 所引起的感染。 人体正常含量 4千~1万, 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浓缩液 人体正常含量10~40万, 有凝血功能 以血小板为主, 有少量白细胞及血浆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症、 因血小板缺乏引起的出血
输血前准备 备血 交叉配血试验 静脉取血: 每配200毫升血液, 静脉取血2毫升。 血型鉴定 (受血者与供血者)
三查: 有效期、 血液制品 的质量 血液制品的包装 八对: 姓名 住院号 血型 床号 血液制品种类 血袋号码 血量 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 取血(单独核对)
保存 在室温放置15~20’ 后再输入, 勿加温防血制品 质量发生变化, 低温会使血管痉挛 取血后护士应平稳步行, 稳拿血袋,避免震荡、 撞击而造成溶血 输血前后: 应用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输血器
输血方法 • 直接输血 • 间接输血
直接输血 是将献血者的血液取出后 直接输给受血者 • 抽血—传递—输入 适用少量、紧急输血, 如紧急情况、战争时血液无法保存, 受血者急需供血
间接输血 密闭式: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装置 (含滤网,直径=170微米, 可除去纤维蛋白等微粒) 开放式:儿科 采血后送血库保存, 然后按静脉输液法输给病人
注意事项 • 1、两人单独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禁止同时采集两个病人的血标本。 • 2、开始时滴速应慢,观察15分钟后根据病情而定。 • 3、输入2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需输入生理盐水。 • 4、输入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品。 • 5、 血瓶保留24小时。 • 6、认真检查库血的质量。正常血液分为两层,上层血浆呈黄色,下层血细胞呈暗红色,两者之间界线清楚,无凝块。
自体输血 • 指收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在需要时输还给本人。 • (1)术中失血回输。 (2)术前采血保存。
自体输血 优点 属于同型血液, 危险性最小 如果是罕见 血型避免了长时间寻找 同时取血 有可以刺激骨髓, 加快红细胞的生成 避免因输血 而发生各种传染病
输血反应和护理 • 1、早期: • (1)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反应:发热、过敏、溶血。 • (2)与数量和速度有关的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酸碱平衡失调、体温过低。 • (3)与输血操作有关的反应:空气栓塞 。 • 2、晚期:输入传染性疾病,乙肝、爱滋病、疟疾。
体温过高 原因 与多次输血后患者产生 的白细胞抗体 或血小板抗体 和供血者的白细胞 或血小板发生反应有关 外来性热源: 与输血用具、血液保存液、 血液本身内有致热物质有关 内生性热源: 血液中的细菌 到达全身病灶
症 状 • 病人一般先有寒战、发冷 • 继而体温升高39℃ • 病人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
防 治 预防 在输血前遵 医嘱给予地塞米松 防热源: 输血用具等
护理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抗过敏药、 激素、 解热药 遵医嘱停止输血, 保留静脉通路的情况下 阻止热源进入体内 对症治疗 可多盖被子 或使用热水袋。 观察病情 病人发生寒战后, 测量生命体征, 每半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将余血、输血器及 病人新鲜血标本送检, 查明发热原因
过敏反应 原因 受血者为过敏体质 供血者献血前使用 可致过敏的药物或食物, 血中有致敏物质 献血者的过敏性传给受血者 多次输血,体内有抗体
症 状 轻 中 重 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颜面、口唇高度水肿)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吸气性:三凹征、 高调音、听诊 哮鸣音) 过敏性休克
防治 过敏体质、慢性疾病、贫血者不应献血 献血前4小时,食清淡食物、饮糖水,禁忌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控制血源 停止输血, 保留静脉通畅。 遵医嘱给予 抗过敏药物 将余血、 输血器及病人新鲜 标本送检
溶血反应 输入的红细胞 和受血者红 细胞都发生异常破坏, 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定义 是输血反应中 最严重的反应, 输入10~15ml 即可出现症状。
原 因 • 输入后溶血: • 输入异型血 • 血型相同, • 但 RH因子不同。 • 输入前溶血: • 如加温、 • 血液中加入高渗低渗液、 • 加入药物、 • 在室温中放置过久、 • 在血库中保存过久、 • 保存不当、温度波动大 • 、血瓶过剧震荡、 • 挤压胶管过甚。
症状与机理 开始→供血(凝集原)+受血(凝集素) RBC凝集→阻塞血管→缺血缺氧→四肢麻木 腰背剧痛 ↓ (第一阶段) 巨噬细胞吞噬 ↓ 溶血---第二阶段 Hb入 血浆→黄疸、血红蛋白尿(酱油色) 肾+酸性物质—第三阶段, ↓ 结晶 ↓ 阻塞肾小管 、 ↓ 急性肾衰→尿毒症→少尿、无尿
护理 严格查对制度,加强责任心 保留血袋及余血,余血化验 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
护理 保护肾脏,双侧腰部封闭、热敷肾区 (防止肾血管痉挛)、 口服或静脉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防止或 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血液透析 遵医嘱给药, 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 激素、升压药等 密切观察病情, 生命体症和尿量并记录
大量输血后反应 短时间内输入量大于1000ml 表现皮肤、 粘膜淤点或淤斑, 甚至出现渗血、 出血 通过输入 新鲜血可以预防 出血倾向: 潜在并发症, 可能与输入库存血, 凝血因子减少有关
枸橼酸盐中毒反应 (潜在并发症) 与大量输血 后血钙下降有关 枸橼酸钠尚未氧化 即与血中游离钙结合 而使血钙下降→凝血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张力降低、 血管收缩不良 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表现手足搐搦、 出血倾向、 血压下降、心率缓慢, 甚至心跳骤停 当输入1000ml库存血后, 应遵医嘱静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 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输血传染的疾病 • 1、病毒性肝炎: • 2、疟疾: • 3、爱滋病
血液安全 • 1、采:用低危人群的血,有偿和无偿。 • 2、供:严格检测血液,注意“窗口期”血液。 • 3、用:科学合理用血。 • (1)能不输就不输。(2)能少输尽量少输。(3)能输自己的血,不用别人的血。(4)能成分输血就不用全血。
填空 • 1.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____、____、病情来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人每分钟__滴,儿童、老人每分钟__滴。 • 2.循环负荷过重时,应立即____,采取____卧位。 • 3.血浆是血液的____部分,主要为____,常用的有新鲜血浆、____血浆、____血浆。 • 4.输注2个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液之间应输入____,以免发生反应。
1. 库存血在1—6℃的冰箱内可保存: • A 1—2周 B 2—3周 C 3—5周 D 5—6周 • 2. 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 • A 过敏反应 B 溶血反应 C 出血反应 D 枸橼酸钠中毒 • 3. 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 • A 胸闷 紫绀 B 呼吸困难 紫绀 C 呼吸急促,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D 脉快,血压下降 • 4. 以下适于自体输血的是: • A 脾破裂 B 右心衰竭患者 C 血友病 D 贫血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