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 likes | 1.05k Views
安徽 2014.04. 建立核心价值 推动全民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 范并思教授 bsfan@infor.ecnu.edu.cn. 概说. 进入新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走过了艰难而又辉煌的发展之路。 表现: 大型图书馆、豪华图书馆的不断出现 经费投入迅速上升 最先进设备迅速应用于管理与服务 理论与观念接轨现代图书馆理念 公共图书馆研究成为理论主体. 概说. 站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如此高度,图书馆人需要思考: 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二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环境背景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促进全民阅读.
E N D
安徽 2014.04 建立核心价值推动全民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 范并思教授 bsfan@infor.ecnu.edu.cn
概说 • 进入新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走过了艰难而又辉煌的发展之路。 • 表现: • 大型图书馆、豪华图书馆的不断出现 • 经费投入迅速上升 • 最先进设备迅速应用于管理与服务 • 理论与观念接轨现代图书馆理念 • 公共图书馆研究成为理论主体
概说 • 站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如此高度,图书馆人需要思考: • 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 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二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环境背景——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促进全民阅读
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节中指出: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概说:促进全民阅读 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正式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国家最高级别的文件中首次出现“全民阅读”。 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正式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再次出现在国家最高级别文件中。
图书馆核心价值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界对于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一种系统的说明,表达的是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或职业理念。这种说明或理念需要以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在图书馆界取得某种程度的共识 。 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是用科学的语言,系统地、明确地表达他们的职业信念,告诉图书馆人和社会公众图书馆行进的方向,形成共识,共同应对图书馆所面临的时代挑战。
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之源 • 相关法律的法理规范 • 世界人权宣言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 。。。
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之源 • 图书馆界的现行文件 • 公共图书馆宣言 • 图书馆权利宣言 • 图书馆服务宣言 • 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 • 。。。
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之源 • 图书馆界曾经的讨论结论 • 坚持智识自由 • 坚持公益性原则 • 平等服务与免费服务 • 弱势群体服务 • 。。。
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之源 • 国际图书馆界的流行做法 • 建立图书馆服务体系 • 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倾斜 • 对少数人的平等服务 • 。。。
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要素 • 读者权利 • 对全社会普遍开放 • 平等服务 • 人性化服务与社会包容 • *信息技术应用 • *阅读推广 • *社会合作
问题概说 • 国际图联核心价值第一条:“认可信息、思想、作品获取自由的原则,以及《人权宣言》第19条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既将权利问题列为首要问题。 • 进入新世纪以来,图书馆学界对权利问题日益关注。二个背景:一是公民的权利意识的苏醒。如2005年苏图事件和薛涌文章《只要是个人就有权利走进公共图书馆》。二是对ALA《图书馆权利宣言》的研究。如李国新、程焕文的研究。
问题概说 • 上世纪全社会的权利意识薄弱曾导致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严重地偏离现代图书馆理念。当新世纪的图书馆人希望重建现代图书馆理念时,他们发现现代图书馆核心价值或最基本的理念,就理论的源头而言,都可上溯到权利这一概念。 • 中国图书馆人对于权利的研究,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对于读者权利的尊重,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学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之一。
法理依据 • 人人有权享有满足自身健康和福利的基本权力。 • ──IFLA《图书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 国际图联宣布不受限制地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是人的基本权利。 • ──IFLA《格拉斯宣言》 • 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 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 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 ──中图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
案例──读者权利(一) “图书未经允许擅自带出馆者,视为偷书行为,按盗窃书刊处理,每册以10-20倍罚款” • 2004年,某建筑“豪华”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张,印刷精美的“办证须知”上的文字。 • 图书馆应该如何处理“门禁响了”一类事件?
案例分析 上海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宁波大学城图书馆 深圳少儿图书馆
案例──读者权利(二) “读者所借图书应妥善爱护和保管,如有污损、缺页、遗失等情况,除按遗失损坏图书办法负责赔偿外,还要视具体情节报请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必要时将给予纪律处分。”“不使用入库书牌、不听工作人员帮助教育者,取消其入库资格。” “去世的教职工,生前所借图书,由家属负责清还。” • 这是2008年青年论坛时期,为会场讨论我们从网上看到的部分规章制度。曾几何时,此类规章制度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盛行。
案例分析 • 图书馆,包括全免费服务的图书馆,会有收取押金、滞纳金的制度。此类制度目的是更好的管理,而不是惩罚读者,更不能当作图书馆的“创收”之道。 • 国外通常的制度包括,服务取代罚款、残疾人减免、最高滞纳金封顶等。我国近年有图书馆实施“大赦”,在某些节日宣布还书免罚。有少儿图书馆积分取代罚款制度。。。
小结 • 利用图书馆是读者权利,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应该体现这点。 • 我国“公共”部门的管理长期忽略这点,社会舆论长期将“公共财产”或“公共利益”看得高于人权。图书馆也不例外。 • 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的关系,百年前是“官民”关系,十年前是“公家与私人”的关系。
小结 • 站到“读者权利”的角度看问题,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核心就只能是维护读者权利而不是管理读者。 • 维护读者权利包含: • 读者正常阅读行为 • 读者不影响他人的不正确阅读行为(如阅览室睡觉) • 读者不危害社会的错误行为(如不雅行为) • 不宜将读者的不当行为公示化。
问题概说 • 普遍服务:西方公共服务的基本理念之一。通常立法方式规定公共服务企业以同样的价格,使所有人享受到同样质量的服务。 • 普遍服务在于保障所有人,不论其社会情况或地理位置,享有某些基本的服务。普遍性可再分为三个方面:残障者的保护、地理的可支配性(空间上的平等)、财力的可接受可用性。
问题概说 • 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受到普遍服务原则的制约。一般认为公共图书馆是最早执行普遍服务原则的机构。 • 所有纳税人都是公共图书馆理所当然的读者,图书馆管理者没有理由限制读者进入公共图书馆。 • 1852年英国公共图书馆法确立对全社会普遍开放的服务理念,经IFLA一系列文件传播,现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最基本理念。
问题概说 • 自1902年古越藏书楼开放之日起,中国图书馆人就一直在追求图书馆对全社会开放。但1949年以前,经济落后与社会动荡制约这一原则。 • 1949年以后,政治因素(为人民服务)干扰这一原则。按身份确定服务对象(优先服务、普通服务、不予服务)成为常态。 • 1980年代这一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
法理依据 • 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 ──《公共图书馆宣言》 • 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要—视同仁地为用户提供资料、设施和服务。不允许出现因种族、国家或地区、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宗教或政治信仰等任何因素而引发的歧视。 • ──《IFLA格拉斯宣言》
案例──对所有人开放(一) “三百六十行,行行可办证” • 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建成,在新馆开展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上拉出巨幅标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可办上海图书馆借书阅览证”。后来精简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可办证”,成为上海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品牌。
案例分析 • 公共图书馆是对全社会开放的图书馆,这一口号能够成为新闻。成为服务品牌,说明当时没有确立这一观念。 • 1996年上海图书馆的办证改革,使公共图书馆在对全社会普遍开放方面向前一大步。 • 但是,开放不仅是办证,直到今天,这一理念仍没有成为图书馆人的共识。
案例──对所有人开放(二) “精神病人进图书馆怎么办?” • 2007年中图学会年会上,一位教授针对美国图书馆同仁关于普遍开放的发言,提出上述问题。 • 原则上确立对所有人服务不难,但总有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这一原则。 • 类似的问题还有:衣着不整者、乞丐、甚至恐怖分子进图书馆怎么办?
案例分析 • 美国同仁的回答是:我不能派人在图书馆大门鉴定谁是精神病人。因此一般处理办法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图书馆,如果出现类似精神病人在图书馆严重影响图书馆服务,则由图书馆员报警或向精神病院求救。 • 个别性事件不会影响基本原则成立。 • 海雨:图书馆里的无家可归者 • 老槐:小馆里的病人
问题概说 • 图书馆对所有人开放,只是走出第一步。实现或保障读者权利,还应该让所有人享受到同样质量的服务,或者说,必须对所有人无区别服务。 • 这一原则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最基本的原则,在几乎所有行业文件和大牌理论家的论述中都有表述,特别《公共图书馆宣言》中确立。但实践中却有太多的非平等服务。
问题概说 • 公共图书馆的平等服务,并不是将公共图书馆资源平均分配到所有成员,而是使公众有相同的机会享受相同的图书馆服务。这一问题可分解为: • 不同身份人群的平等服务 • 不同经济状况人群的平等服务 • 不同地域居民的平等服务 • 不同技能人群的平等服务
法理依据 • 公共服务应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 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当免费提供服务。 • ──IFLA《公共图书馆宣言》 • 一个人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不得因其出身、年龄、背景或所持观点而被拒绝或削减。 • ──ALA《图书馆权利宣言》
案例──不同身份人群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为科研服务”、“为决策服务”。 • 195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会议,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为科学服务”的目标。 • 1980年代,适应决策科学化,公共图书馆开始“为决策服务”。 • 这样的口号是正确的么?
案例分析 • 在全国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承担为科学服务任务的是科研图书情报机构和大学图书馆,承担为决策服务任务的是各级决策部门所属图书情报机构。 • 部分中心城市的图书馆也承担上述职能。 • 但是,公共图书馆的真正的服务目标人群,应该是普通社区居民,特别是买不起书,在家没有条件看书的居民。
案例分析 • 如果将应该面向全体居民的资源集中于少数人需要的领域,就一定会削弱对最需要图书馆服务的人群的服务能力。 • 我们的参考咨询服务、数字信息服务,往往都存在这个问题:没有承担起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信息需求、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
案例──不区分身份服务 “为什么可以设立儿童阅览室、盲人阅览室,而不可以设立老干部阅览室?” • 一次图书馆功能分区讨论会上的问题。 • 在公共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对于阅览室的功能分区。如盲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老年阅览室、甚至女性阅览室。 • 一般的管理制度,则是禁止非指定人群入内。
案例分析 • 公共图书馆理应不区分身份地为所有人服务,但实践中,图书馆管理者总愿意以各种理由区分服务。区分服务的理由,一是对某些人群需要特殊服务(稍后讨论),二是管理中需要对服务场所进行功能分区。 • 功能分区是图书馆基本管理方法,但功能分区不是身份分区。图书馆管理中不能完全排斥功能分区,但必须避免将功能分区变成区分身份的服务,从而伤害读者权利。
案例分析 • 符合平等原则的功能分区: • 以身份确立的图书馆服务空间,一般应以保护弱势群体为基本原则。同时尽量避免名称上的歧视性。 • 避免为信息获取的强势人群设立服务空间,特别是免费的服务空间。 • 信息增值服务可通过收费的方式特殊服务,如会员制服务。
案例──免费服务 “进馆可以不带钱包 ” • 2006年7月12日,深圳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深圳图书馆领导班子给新馆的定位是:深圳图书馆要做“公共图书馆”。在开馆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吴晞馆长给出上述形象说法,解释图书馆的免费服务。 • 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成为新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免费服务的认识。
案例分析 • 现代公共图书馆发源于1850年,其基本特征是“立法支持、公费支持、免费服务、无区别服务”。其中免费服务是核心。 • 为区别这种图书馆与以往公共图书馆,爱德华兹为它取名“免费公共图书馆”。 • 1970年代以来,公共图书馆免费原则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出现了长达数十年的“免费VS收费”之争。但只要社会存在贫富差异,公共图书馆就应该免费。否则其基本职能不存。
案例分析 • 199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打破按身份区别服务后,开始实行有偿服务。 • 中国公共图书馆界遇到的困难,是很难通过收费服务根本摆脱的。即使收费服务可以带来某些效益,也是以牺牲社会信息公平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 • 对于社会贫富差别大,低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大的中国,更应该实行免费服务。
案例分析 • 2006年起,深圳、杭州等地公共图书馆开始全面免费服务。 • 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发布三馆(一站)免费服务通知,2012年底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免费。 • 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案例──总分馆服务 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体制是“一级政府负责一个图书馆” • 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在研究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时,这样描述了2007年以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情况。
案例分析 • 与图书馆的实际距离有时可成为人们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 国际图书馆界普遍做法是建立总分馆或开展延伸服务,缩小图书馆服务半径,保障图书馆服务的地域公平,保障边远地区居民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案例分析 • “一级政府负责一个图书馆”的结果是,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图书馆密集,而边远地区图书馆不足;中心城区图书馆密集,而城市边缘图书馆不足。 • 2004年起,佛山禅城区、苏州、杭州、嘉兴等地,纷纷探索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 • 2007年7月,中央两办文,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