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37k Views
第四讲 压型钢板 - 混凝土组合楼板. 0 主要内容. 概述 施工阶段压型钢板设计 使用阶段压型钢板设计 构造要求 设计实例. 1 概述. 压型钢板 钢筋网 受力钢筋网 分布钢筋网 栓钉 混凝土. 压型钢板 - 混凝土组合板的优点. 混凝土的模板 施工平台 重量轻,方便运输和吊装 参与受力 肋部便于安装管线等;减轻楼板自重 施工阶段钢梁的侧向支撑. 不利因素. 作为受拉单元参与受力;但暴露在外,耐火性能差(薄膜效应) 耐腐蚀性能:镀锌层不能太厚(影响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影响栓钉焊接) 造价高,每平米增加 50 元左右.
E N D
0 主要内容 • 概述 • 施工阶段压型钢板设计 • 使用阶段压型钢板设计 • 构造要求 • 设计实例
1概述 • 压型钢板 • 钢筋网 • 受力钢筋网 • 分布钢筋网 • 栓钉 • 混凝土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优点 • 混凝土的模板 • 施工平台 • 重量轻,方便运输和吊装 • 参与受力 • 肋部便于安装管线等;减轻楼板自重 • 施工阶段钢梁的侧向支撑
不利因素 • 作为受拉单元参与受力;但暴露在外,耐火性能差(薄膜效应) • 耐腐蚀性能:镀锌层不能太厚(影响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影响栓钉焊接) • 造价高,每平米增加50元左右
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 • (1)压型钢板为主要受力构件,混凝土板为面层。一般按钢结构设计,不考虑组合作用; • (2)压型钢板仅为施工阶段的模板,及施工完成后的顶棚。一般按混凝土楼板设计,不考虑组合作用,压型钢板仅考虑防腐; • (3)压型钢板参与受力。组合楼板。需考虑防火,防腐,及压型钢板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措施。
保证压型钢板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界面传递剪力保证压型钢板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界面传递剪力 • 混凝土受压 • 压型钢板受拉 • 纵向波槽 • 压痕 • 焊接钢筋 • 栓钉
压型钢板的截面参数 • 材质:Q235B.F 或Q345B • 厚度:0.8-1.2mm • bw: 不小于50mm
压型钢板的材料 • 不考虑制作时的冷作硬化效应; • 强度设计值
压型钢板的选用 • 开口、缩口和闭口 • 开口型: • 加工、运输方便 • 闭口和缩口 • 与混凝土见握裹力更强 • 截面重心低,内力臂大 • 抗火性能好 • 吊顶方便
压型钢板的制作 • 多次辊轧成型
常用压型钢板的形式《建筑用压型钢板》GB/T12755-1991常用压型钢板的形式《建筑用压型钢板》GB/T12755-1991 • 国产压型钢板开口型
常用压型钢板的形式《建筑用压型钢板》GB/T12755-1991常用压型钢板的形式《建筑用压型钢板》GB/T12755-1991 • 国产缩口、闭口型
受压翼缘和腹板的有效宽度 • 受压薄板的局部稳定:
压型钢板侧边连接 • 焊接 • 搭接
施工阶段压型钢板设计 • 施工阶段,压型钢板作为混凝土的模板和施工平台,应按弹性方法验算压型钢板的强度和变形; • 施工阶段的荷载: • 恒荷载:压型钢板、湿混凝土、钢筋的自重; • 活荷载:施工荷载(人员和机械、工具等),可能的冲击、振动等;一般不小于1.5kN/m2. • 计算模型:顺槽方向的单向板,弱边方向不计算。 可按实际跨数的多跨连续单向板计算,也可偏安全,不考虑压型钢板的连续性,按单跨板计算。
施工阶段荷载与计算模型 • 施工阶段压型钢板的荷载: • 恒荷载:压型钢板、钢筋和混凝土的自重; • 活荷载:工人、施工机械、设备和堆载等;一般不小于1.5kN/m2. • 压型钢板挠度大于20mm时,全垮增加0.7ws厚度湿混凝土自重; 计算模型:顺板槽方向的单向板,单跨,两跨或 三跨连续板; • 压型钢板长度:6.0m~9.0m; • 次梁间距:2.1m~4.5m;
不能满足挠度要求时 • 挠度大于20mm时: • 验算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 挠度不满足要求时: • 压型钢板计算跨度取临时支撑间的距离
3 使用阶段的组合楼板设计 • 破坏模式: • 受弯构件 • 正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计算(适筋破坏) • 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 局部荷载下的冲切验算 •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的组合 • 纵向的粘结破坏
组合楼板受弯破坏 • 少筋破坏和超筋破坏
纵向剪力 • 纵向剪力的产生:传递钢板与混凝土间的拉力 钢板与混凝土间剪应力 剪力图
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 (1)弯曲破坏 (2)粘结破坏 (3)剪切破坏 Ls:剪跨 As:钢板面积 V:剪力 dp:有效高度
组合楼板计算模型 • 压型钢板之上混凝土板厚度50mm~100mm时: • 顺板槽方向: • 正弯矩和挠度按承受全部荷载的简支单向板计算; • 负弯矩按承受全部荷载的固定板计算; • 垂直板槽方向: • 正、负弯矩不计算。
压型钢板之上混凝土板厚度>100mm时: • 挠度: 强方向承受全部荷载简支单向板,弱方向不算; • 承载力:
各向异性双向板的承载力 • 强方向:组合板 • 弱方向:混凝土板,且仅取压型钢板上部混凝土
按组合楼板计算理论(I):塑性理论计算组合板受弯承载力按组合楼板计算理论(I):塑性理论计算组合板受弯承载力 •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规定:对压型钢板和混凝土板共同受力的组合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塑性方法计算,即假定截面受拉区号受压区的材料均能达到设计强度。 • 对光面压型钢板,混凝土强度和钢板强度设计值应乘以0.8的折减系数; • 当采用有效措施保证压型钢板和混凝土共同工作时,可不折减(压痕、刻槽、焊接钢筋等);
跨中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跨中截面受弯承载力,中和轴的位置不同分两种: 塑性中和轴在混凝土板内 塑性中和轴在压型钢板内 注意受压薄板的有效宽度
2) 塑性中和轴在压型钢板内 截面形状复杂的压型钢板
组合楼板计算理论(II):按弹性理论计算组合板受弯承载力组合楼板计算理论(II):按弹性理论计算组合板受弯承载力 • 弹性计算应用场合 • 重要建筑,小挠度,不允许裂缝 • 振动,冲击荷载
组合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 按混凝土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