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82 Views
软件工程系学生党课. 第一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 主讲人:邹炳强. 第一节. 软件工程系学生党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基本性质. 党的基本性质. 1.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的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 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E N D
软件工程系学生党课 第一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 主讲人:邹炳强
第一节 软件工程系学生党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基本性质 党的基本性质
1.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的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3.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 4.党的组织系统 5.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 7.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2.党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3.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统一的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 4.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 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思想为行动指南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它即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简称“四个服从”,“四个服从”在发展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了党的组织纪律性,体现了党的整体利益。) (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五)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六)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截止2007年6月,全党共有党员7336.3万名,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约为5.4%。截止2007年6月,全党共有党员7336.3万名,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约为5.4%。 概括地讲,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次构成。 党的组织系统 党的组织系统
党的中央组织 党的中央组织是全党的首脑机关,主要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和职能部门。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每5年召开一次。其职权是,1.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3.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4.修改党的章程;5.选举中央委员会;6.选举中央纪律检产委员会。 党的组织系统
党的地方组织 根据行政区划设置,包括省、市、县三级。现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省级党的委员会,333个省辖市(地、州)设立了市级党的委员会,2859个县(市、区)设立了县级党的委员会。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组织。党章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目前,全国共设立基层党组织360.7万个。 党的组织系统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为加强党风建设,中国共产党还设立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包括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它的派出机构。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党的组织系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人民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共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共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经验,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 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之所以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之所以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第二节 软件工程系学生党课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1976年10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至今) 党的历史分期 党的历史分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在这80多年中,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17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为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召开的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否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认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没有必要改变,因为这同党的一大召开、闭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但是,从延安时期举行纪念党的诞辰20周年的第一次群众性纪念活动开始,“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它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去创造和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月一日是怎样确定为党的生日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图为中共二大会址: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成都北路7弄30号,当时为李达寓所。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 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上图为中共四大宣言和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五大”是在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武汉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图为六大会址: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塞列布若耶别墅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在探索的征途中,当取得了成功,也发生了失误。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2、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新中国成立三年以来,党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坚持贯彻实施《共同纲领》提出的各项任务,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同时,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为整个国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实施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1953年6月,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 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继毛泽东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之后的又一场新的革命——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继毛泽东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之后的又一场新的革命——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是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11日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大会通过胡耀邦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制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农业生产终于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 1984年10月20日,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提上日程。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党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明确。 全面改革与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