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795 Views
认知能力评估. 内 容. 第一节 认知能力评估概述 第二节 认知能力评估工具 第三节 实施案例. 学习目标与要求: 1 、理解、掌握认知、认知能力的涵义与认知能力的评估方法;了解认知发展与认知发展观。 2 、了解所介绍的测验工具的测验目的、适用范围、测验内容、各测验的优势与不足等;学会查看标准化认知能力测验使用手册或指导说明;学会对照答题纸和使用手册,正确理解、掌握测验量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对各测验题项进行解释、推测的能力。 3 、结合实例,练习、使用推理、记忆及基本认知能力测验量表于自己的研究个案。. 第一节 认知能力评估概述. 主 要 内 容
E N D
内 容 第一节 认知能力评估概述 第二节 认知能力评估工具 第三节 实施案例
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掌握认知、认知能力的涵义与认知能力的评估方法;了解认知发展与认知发展观。 2、了解所介绍的测验工具的测验目的、适用范围、测验内容、各测验的优势与不足等;学会查看标准化认知能力测验使用手册或指导说明;学会对照答题纸和使用手册,正确理解、掌握测验量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对各测验题项进行解释、推测的能力。 3、结合实例,练习、使用推理、记忆及基本认知能力测验量表于自己的研究个案。
第一节 认知能力评估概述 主 要 内 容 一、认知的涵义 二、认知发展与认知发展观 三、认知能力的内涵 四、认知能力评估方法
一、认知的涵义 •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Wood,1999)——认知是指涵盖储存、检索和使用知识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想象、概念形成、推理、作决定、问题解决和语言等。 • 帕劳特尼克(Plotnik,1999)——获取、检索、转换、储存和运用资料信息的智能过程,如知觉、记忆、思考和语言等。 •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1989)——认知是个体经由意识活动对事物认识与理解的心理过程;是个体知识获得的过程,即个体在生活环境中究竟如何获知,知之后在必要时又如何用知。认知一词的涵义广泛,凡是知觉、记忆、想象、辨认、思考、推理、判断、创造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均属它。
《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中对认知一词进行概括性的定义,认为认知有三种涵义:《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中对认知一词进行概括性的定义,认为认知有三种涵义: (1)认知与认识是同义词,泛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 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想象、问题解决、思维、 言语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2)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指人脑计算机式的信息 加工过程,即个体接受、储存、提取和运用信息。 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想象、问题解决、思维、 言语以及儿童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 (3)前苏联心理学术语,认知指记忆过程中的一个环 节,亦称再认,即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 仍能认识。 • 认知能力评估中则把认知界定为第一种涵义。认知是通过动作和语言活动及行为来表现 。
二、认知发展与认知发展观 (一)认知发展的涵义 1、定义 • 《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中的定义:认知发展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包括感知、注意、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及其品质的发展,从主观到客观的认知发展,认知结构的发展及解决问题过程和性质等方面的发展。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着重研究知觉、注意、记忆等具体的认知发展过程。
2、特点 (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具有关键期; (3)成熟和学习的结果; (4)自然认知和社会认知同步发展。 • 对儿童认知能力的评估,不仅要了解其认知发展是否处于正常的发展顺序,而且要了解其认知能力的品质是否达到应有的水平。 • 认知领域包含大量与智力相关的能力和技能,它们与注意力、辨别力、模仿、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因果关系、推理、分类、排序、序列和问题解决有关。
(二)认知发展观 学者们对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大致形成以下几种理论: 1.生物学取向的认知发展观 代表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被称为认知结构论发展观,该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不仅仅是获取知识量的增加,思维水平和能力上也产生了质的变化。观点: (1)认知结构与图式 ;(2)同化与顺应 ;(3)平衡与失衡 ;(4)阶段观的认知发展论 。
2.社会文化取向的认知发展观 • 代表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既不是其内在成熟的结果,也不完全决定于儿童的自主探索。要发展认知能力,儿童必须掌握文化提供给他们的智力工具──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及科学概念等。 观点: (1)强调最近发展区 (2)社会文化影响认知发展 (3)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关联
3.认知结构取向的认知发展观 代表是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把人的认知视为动作性、映像性、符号性三个再现表象阶段的发展观。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连续性的阶段性发展,具有从具体到抽象的趋势。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3个时期: (1)动作性再现表象期(三岁以下的幼儿 ) (2)映像性再现表象期 (3)符号性再现表象期 • 强调:人的智力发展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但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不是受年龄的绝对限制,教育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使其从动作性再现表象期到映像性再现表象期,再到符号性再现表象期。
4.信息处理取向的认知发展观(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观)4.信息处理取向的认知发展观(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观) • 信息处理取向的认知发展观,是依据信息加工观点阐释认知过程及认知方式的发展观。观点: • 首先,将个体的认知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研究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 • 其次,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以鉴别出那些对认知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变化机制,并了解这些特殊的变化机制是如何一起工作从而产生个体能力增长的; • 第三,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解过程而实现的; • 第四,认为了解儿童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的关键是精细的任务分析,通过对特定任务的每一个细节的分析,了解儿童的认知活动。
三、认知能力的内涵 根据对认知涵义的理解,我们发现,学者们对认知涵义的界定中总会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知觉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就是知觉。 (二)记忆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三)注意 •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就叫注意。 (四)概念获得 • 概念获得:也称“概念掌握”,是智慧学习的一种类型。其实质是个体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把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五)想象 •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功能为:(1)预期作用;(2)补充作用;(3)代替作用。
(六)思维 •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七)推理 • 所谓推理或称逻辑推理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本质上也属于问题解决的范围。 (八)判断 •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及其特征作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表现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九)创造 • 创造或者创造活动是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它是一种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步骤。 (十)问题解决 • 问题解决有两方面涵义: 1.泛指由问题引发并指出其解决的思维活动。 2.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指一系列指向目标的认知操作过程。亦即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指向的认知操作序列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它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即使用已有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另一类是创造性解决问题,即运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
(十一)语言 • 广义的语言(language)是指人类的思想与感情的符号化,用以与他人传达情意或沟通行为的工具,举凡言语、文字、手语、音乐、图画、雕刻等等都是,狭义的语言则是指口述的语言(说话)。 (十二)元认知 •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后设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认知历程的认知。从学习心理的观点看,它包括两种成分(或两个层面):(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技能。
四、认知能力评估方法 (一)标准化的发展测验 • 对于儿童认知能力的评估,传统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标准化的发展测验。使用此方法时,测验者要注意: 1、要了解测验具有的特点和局限性; 2、要了解测验的缺陷以及信效度; 3、以所需信息种类为基础选择适合该儿童使用的测验。
(二)质性发展取向的评估方法 1、主要有实作评估、动态评估或使用课程性评估方法 等。 2、可以使用顺序量表,即以项目间的层级关系为基础 来选择认知项目,某一认知领域的项目是依据难度 水平进行选择和排列的,是否进入到下一个项目或 能力水平,则依赖于儿童是否掌握了前一个项目。 3、可以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儿童进行评估。 4、游戏作为一种替代方法也可以成为认知能力的评估 方法。
第二节 认知能力评估工具 主 要 内 容 一、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二、瑞文彩色非图文推理测验 三、基本认知能力测验 四、儿童认知能力测验 五、青少年认知发展测验 六、智能结构基本学习能力测验 七、临床记忆量表 八、镶嵌图形测验
一、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 (一)测验目的:测量个体解决问题、观察、知觉和思维,发现和利用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 (二)编订者:英国心理学家瑞文,1985年中国修订。 (三)适用范围:5岁半—70岁的普通人群。 (四)测验形式:可团体施测,也可个别施测。 (五)测验构成:A、B、C、D、E五组测试题,每组12题,共60题。五组的题目难度逐步增加,每组内部题目也是由易到难排列.每组题目所用解题思路基本一致,而各组之间则有差异。A组题主要测知觉辨别力\图形比较\图形想象等;B组题主要测类同,比较\图形组合等;C组题主要测比较\推理\图形组合;D组题只要测系列关系\图形套合;E组题主要测套合\互换等抽象推理能力。
(六)施测时间:40分钟左右。 (七)评价:适用于弱智儿童的筛查,但不适合于对特殊儿童进行精确的诊断和分类。使用简便,施测和记分程序简便,结果容易解释。适用的年龄范围广,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语言,以及听力、语言、肢体障碍的限制。信效度较高,半分信度0.95,复测信度0.79-0.82。
二、瑞文彩色非图文推理测验(CPM) (一)测验目的:测量个体解决问题、观察、知觉和思维,发现和利用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 (二)编订者:英国心理学家瑞文 (三)适用范围:5—11岁的儿童及智力有缺陷的成人 (四)测验构成:彩色图形组成,分为三组,每组12题,共36题。 (五)评价:这套测验的难度水平降低了,对于智力水平比较低的受测者有很好的鉴别力。信效度较高。
三、基本认知能力测验* (一)测验目的:测查知觉速度、思维速度、心理旋转速率反映的空间表象效率、工作记忆能力、语文记忆能力、数字记忆能力、图形记忆能力等。 (二)编订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李德明、刘昌、李贵芸,2000年。 (三)适用范围:小学四年级程度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年龄范围为10—90岁普通人群。 (四)测验构成:量表包括数字鉴别、心算、汉字旋转、数字工作记忆、双字词再认、三位数再认、无意义图形再认等7项分测验。
(五)测验信效度:该测验的区分度、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及效度均良好。(五)测验信效度:该测验的区分度、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及效度均良好。 (六)评价:所测查内容并非认知能力的全部。工作记忆和认知速度用于基本认知能力的评价方面具有创新特点。该套测验的难度适当,其信度、效度、区分度及内部一致性均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测验软件具有客观、准确、有效、便捷等优点。该套测验在国内同类测验中居领先水平。
四、儿童认知能力测验 (一)测验目的:评估受试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以 供教学及研究参考。本测验修订自R. L. Thorndike 和E. Hagen所编制的认知能力测验。 (二)修订者:陈英豪、汪荣才等, 1988年。 (三)适用范围:小学二、三年级学生。 (四)测验形式:本测验为非文字团体测验,指导语均 用口述。 (五)测验构成:六个分测验:1.关系概念测验,14 题;2.口述字汇测验,14题;3.图形分类测 验,14题;4.语文分类测验,14题; 5.数量概 念测验,14题;6.方格推理测验,14题。 (六)测验信效度:进行了重测信度及内部一致性信 度,同时效度及建构效度的计算,结果均较高, 比较理想。
五、青少年认知发展测验 (一)测验目的:测量受试者认知发展的水平,以供教学及研究参考。 (二)修订者:1981年,陈英豪、吴裕益修订。本测验修订自美国天主教大学思考及语言心理发展研究中心1970年所编制的皮亚杰认知发展量表。 (三)适用范围: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 (四)测验形式:团体施测。 (五)测验构成:全量表有18个分测验,名称为:1.数量,2.水平,3.顺序,4.重量,5.矩阵,6.符号,7.透视,8.运动,9.体积,10.系列,11.转轴,12.角度,13.阴影,14.分类,15.距离,16.类含,17.推论,18.机率。每个分测验有1个例题和3个问题,共54题。 (六)测验信效度:本测验的重测信度、同时效度、预测效度、建构效度均比较理想。
(六)测验构成:由十个分测验构成,分别为:1.认图单(CFU)测验,15题;2.认图类(CFC)测验,11题;3.认语单(CMU)测验,20题;4.认符单(MSU-A)测验,18题;5.聚图单(NFU)测验,1题;6记图单(MFU)测验,19题;7.认语关(CMR)测验,19题;8.认语系(CMS)测验,18题;9.评图单(EFU)测验,18题;10.认符系(CSS)测验,9题。(六)测验构成:由十个分测验构成,分别为:1.认图单(CFU)测验,15题;2.认图类(CFC)测验,11题;3.认语单(CMU)测验,20题;4.认符单(MSU-A)测验,18题;5.聚图单(NFU)测验,1题;6记图单(MFU)测验,19题;7.认语关(CMR)测验,19题;8.认语系(CMS)测验,18题;9.评图单(EFU)测验,18题;10.认符系(CSS)测验,9题。 (七)测验信效度:信效度较高。重测信度0.50~0.89,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8~0.85;测量标准误为0.81~9.34。具有良好的同时效度和建构效度,分测验成绩与测验总分间的相关为0.49~.82,各分测验间的内部相关为0.11~0.72。
六、智能结构基本学习能力测验 (一)测验目的:旨在测量受试者的认知能力,为教育诊断及辅导提供参考。 (二)修订者:陈龙安、毛连塭。本测验于1992年修订自Meeker & Meeker的智能结构学习能力测验的基本式。 (三)适用范围: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学生。 (四)测验方式:幼儿园儿童最好个别施测,其余可团体施测。 (五)施测时间:10个分测验共需53分钟,加上指导与说明,可在1.5小时完成本测验。测验时间各分测验不尽相同,其所需时间如下: 1.认图单测验4分钟;2.认图类测验3分钟;3.认语单测验7分钟;4.记符单测验5分钟;5.聚图单测验2分钟;6.记图单测验3分钟;7.认语关测验10分钟;8.认语系测验10分钟;9.评图单测验6分钟;10.认符系测验3分钟。
七、临床记忆量表* (一)目的:应用于临床记忆障碍的诊断、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估,以及儿童、少年、成年及老年记忆的研究等方面。 (二)编订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淑莲、吴振云等设计编制。1984年编制完成,1986年、1989年建立常模。 (三)适用范围:年龄7-89岁儿童、青少年及成人。 (四)量表构成:备有甲、乙两套材料,可供前后比较用。内容包括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联系回忆五个部分。
(五)常模 1、年龄范围 7-14岁,15-19岁,20-89岁的儿童、少年、成人 2、标准分:年龄量表分和记忆商 (六)量表信效度:甲乙复本相关系数为0.85。效度方面:记忆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显著;记忆与年龄的关系为:20岁组以后,得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分测验的相关:相关不高,结果很显著。应用范围广。
八、镶嵌图形测验* (一)测验目的:旨在了解儿童、青少年、成人的认知方式,测查其属于场独立性或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二)编订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三)适用范围:小学生—成人均可。 (四)测验构成:从复杂图形中发现简单图形,并用笔描出来。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九题练习,第二、三部分各十题。 (五)施测时间:成人12分钟、高中一年级组18分钟、初中二年级组21分钟、小学五年级组24分钟。 (六)测验信效度:复本信度为0.90;与棒框测验的相关系数0.49,达极显著水平。 (七)评价:使用简便,但常模样本不够理想,没有全国常模。研究者需自己建立局部性的地方常模。
第三节 实施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 林XX,出生于1993年4月23日,男,13岁,在培智学校学习,经过医院诊断为唐氏综合症。父亲和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离婚,现在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再次结婚,又生了一个男孩,新妈妈对个案很关心,个案的主要照顾者是奶奶,奶奶以前是幼儿园教师,现在已经退休,全身心地照顾个案的生活和学习,个案与奶奶、爷爷的关系非常好,个案能够理解和执行简单的指令,生活自理较好,喜欢表现和被人夸奖,热爱劳动,贪吃,兴趣比较广泛,最喜欢跳蹦蹦床,语文的学习较好,数学很差,算术和简单的计算都不会。
二、工具与方法 • 使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 。 • 严格按照量表知道说明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对单一的受试进行测验。 三、结果 (一)指向记忆:水果,15分;动物,22分。 (二)联想学习:容易,8分;困难,0分;总分8分。 (三)图像自由记忆 :18分。 (四)无意义图形再认 :击中次数= 5;虚报次数=4 ; 再认分=(击中—虚报)×2=2 (五)人像特点联系回忆 :12分 • 经过测验,个案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记忆能力较好,反应较快,如对水果和动物的记忆很好;个案对图形的反应较慢,对图形的记忆较差;个案对人的记忆较好。
四、结论与建议 1.个案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名称比较熟悉,知道很多常见水果、动物以及生活物品的名称,可以通过语言训练进一步扩大他的词汇量。 2.个案对描述具体事物的词汇掌握较好,抽象的词汇理解和记忆都比较困难,这与他自身的认知发展的水平有很大关系,家长和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抽象词汇,如表达情绪、情感的抽象词汇。 3.个案对图形反应不敏感,可以在认知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中,增加个案对图形的认识和操作机会。
操作练习: 使用“镶嵌图形测验”、“临床记忆量表”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量某一个体的认知能力,并完成个案认知能力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