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743 Views
為生命找道理.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一、前言. (一)活著就好? 蘇格拉底說:「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人生不能只是活著,否則就是吃飽飯等死。 (二)不想這個問題,只要生活忙碌、擁有足夠金錢可以吃喝玩樂,不就是很好的人生?但問題是:人生真得如此簡單? 1.明天不會是一場悲劇等著你? 2.即使不是悲劇,挫折失敗永遠放過你嗎? 3.有時候,你不會覺得活得很無聊嗎?. 二、人類的命運. (一)無常 1 .幾則新聞
E N D
為生命找道理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一、前言 (一)活著就好? 蘇格拉底說:「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人生不能只是活著,否則就是吃飽飯等死。 (二)不想這個問題,只要生活忙碌、擁有足夠金錢可以吃喝玩樂,不就是很好的人生?但問題是:人生真得如此簡單? 1.明天不會是一場悲劇等著你? 2.即使不是悲劇,挫折失敗永遠放過你嗎? 3.有時候,你不會覺得活得很無聊嗎?
二、人類的命運 (一)無常 1.幾則新聞 (1) 2007年6月6日清晨,護士林淑娟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和東興街口,被酒醉駕駛的歌手林曉培撞死。40歲的林淑娟原來在屏東東港鎮的安泰醫院任職,才剛上台北工作就慘遭橫禍。她和林曉培一輩子惟一的機緣,就是慘死在林曉培的輪下。
(2)2009年5月31日傍晚,在外商電腦公司上班的黃國賓,騎著機車載妻子回家途中,經過台北縣新莊瓊林路附近的河堤時,一顆流彈貫穿他的右肩,深入胸膛,他死的時候不到35歲。 (2)2009年5月31日傍晚,在外商電腦公司上班的黃國賓,騎著機車載妻子回家途中,經過台北縣新莊瓊林路附近的河堤時,一顆流彈貫穿他的右肩,深入胸膛,他死的時候不到35歲。 (3) 2010年4月25日,一個日麗風和的日子,國道三號3.1公里處發生嚴重山崩,有3輛車4個人慘遭活埋。緊跟在後的人緊急煞住車子,生死之間,只有幾秒的差別。煞住車的人也不是比較精明,只是他晚一點抵達山崩地點而已。
2 .常態還是意外?對於這些一夕之間的巨變,我們常感嘆「人生無常」,其實無常是反而是人生的常態而不是意外。 (1)自然宇宙不會聽從我們的心意,也不會在乎我們的死活,所以颱風、地震的降臨不需要徵求我們的同意。
(2)人世的變化大部分也不是掌握在我們手中,誰會搭上死亡飛機?誰出門會碰上酒駕的司機?誰知道自己碰到的是貴人還是討債鬼?連婚姻都是極大的冒險,即使婚前海誓山盟,也難保婚後永浴愛河、百年好合。 (2)人世的變化大部分也不是掌握在我們手中,誰會搭上死亡飛機?誰出門會碰上酒駕的司機?誰知道自己碰到的是貴人還是討債鬼?連婚姻都是極大的冒險,即使婚前海誓山盟,也難保婚後永浴愛河、百年好合。
(二)無奈 1.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的出身:性別、長相、智商、膚色、籍貫,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先天條件不好,你也無法改變。 2.「為長者折枝,不為也非不能也」; 「挾泰山以超北海,不能也非不為也」。要求或譴責別人的,如果是他無法負責、不可能改變的,將會令他感到絕望,也可能因生仇恨。
(三)渺小 1.你比螞蟻大多少?你踩死螞蟻時,在乎它們的長相、智商、貧富的差別嗎? 2.根據2010年9月30日的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太陽星系以外,適合人居住的星球。這個星球離我們20光年,如果搭乘光速十分之一的火箭、以每秒19000公里的速度前往,旅程大概需要200年。而這樣的距離,算是離我們很近的了。在宇宙中,我們比螞蟻大多少?
(四)孤獨 1.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認為,人類除了生理需要必須滿足之外,還有一種需求也必須滿足,即想要與外界發生關係、避免孤獨的需要。
2.人類孤獨有兩種:身體的孤獨和心靈(或精神)的孤獨。身體孤獨不一定心靈孤獨;身體不孤獨有可能心靈是空虛的。兩者都是很難令人忍受,尤其身體孤獨包含精神孤獨時,身體的孤獨才不能忍受,所以精神的孤獨更令人可怕。2.人類孤獨有兩種:身體的孤獨和心靈(或精神)的孤獨。身體孤獨不一定心靈孤獨;身體不孤獨有可能心靈是空虛的。兩者都是很難令人忍受,尤其身體孤獨包含精神孤獨時,身體的孤獨才不能忍受,所以精神的孤獨更令人可怕。 3.人的孤獨似乎無法避免:肉體上的死亡人都是孤單地走;人心海底針,沒有人真正看透你。
(五)死亡 1.人生最後都是相同的命運:死路一條。一生下來就是走向死亡,無人能免。 2.宗教就是為了這件事提出各種解答,在這方面哲學顯然無能為力。
三、如何面對人的共同命運? (一)生命態度: 1.盡性知命(儒家):對人力所不能及的認命,對人力所能及的盡力。 2.境由心造(佛家):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
(二)替生命找出路:為如何活比較精彩,找到一個最有說服力的道理,因為人不希望自己只是活著。(二)替生命找出路:為如何活比較精彩,找到一個最有說服力的道理,因為人不希望自己只是活著。 1.1963年17歲的王曉民是中山女高管樂隊指揮,當年9月17日騎腳車在八德路和敦化南路口,被一輛計程車追撞成植物人,2010年3月過世前都沒有醒過來,17歲以後的王曉民是活著,但這有意義嗎?
2.你想當奧地利作曲家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還是生命可以無限延伸的牡蠣?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彌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問:“你想當一個不滿足的人,還是一隻滿足的豬?當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還是滿足的儍瓜?
四、錯誤的價值觀 (一)功利價值觀造成不樂 1.古代的價值觀:重義輕利 (1)孟子梁惠王篇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2)在社會階層士、農、工、商中,商人排名是最後。
(3)西方古代也是這樣的價值觀,中世紀重要的神學家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認為,按照自然法,某些人多餘的財物,應該做為濟貧之用,所以他說:“你存儲的是飢者的麵包,你收藏的是寒者的衣服,你埋進土裡的是買回窮人自由的贖金。”所以財產是有限制的。事實上從古希臘到中世紀末期,超過西方文明四分之三的時內,賺錢被攻擊的體無完膚。所以傳統基督教想法是:富人上天國,比駱駝穿過針孔還難。
2.當代功利、物化的價值觀: 重視金錢、財物的價值觀,會造成物化,而銅臭味越重的社會,以美國為例,觀察家的說法是: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如此汲汲營營於追逐金錢、重視金錢,美國人真正的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而賺錢,賺錢是他們的目的,而不是手段。這是一個「攫取型社會」,因為他們的全部習性、興趣和心思,都用來促進財富的獲得。人生的目標變成:抱著沈重的金錢和財物,奔赴黃泉。人不再為生活獲取財物,而是為獲得財物而生活。
3.不丹為何不再快樂? (1)2006年根據英國學者的調查顯示,不丹在全世界的幸福排名第八,雖然不丹當時的年國民所得只有1400元,是台灣的十分之一,但是台灣在全世界的幸福排名是68名。而且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項調查中,有97﹪的不丹人表示自己快樂。 (2)然而根據2012年5月19日聯合報的報導,去年不丹的“國民幸福指數”調查,只有41﹪的人稱得上快樂,不丹總理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是經濟富裕帶來物欲增加,使人民逐漸背離傳統價值觀的結果。
4.名利的迷思: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名利不能保證幸福,但是諷刺的是,大多數人每天追求的仍然是名和利。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者萊亞德(Richard Layard)認為,不停追求更多財富和地位的人,會表現出病態上癮行為的症狀,追逐物質會造成永遠不滿足的狀態,以致於不再有持續的快樂產生。我們擁有更多的食物、更大的汽車、可以隨性搭飛機到馬爾地夫旅遊,但是我們的心靈狀態卻不會隨著購買力增加而變得更好。
(1)1950年代美國雜誌撰稿人佛里登(Betty Friedan)訪談許多生活中已經實現美國夢的婦女,這些婦女的特色是:年輕、健康、住郊區別墅、先生擁有高收入的工作,家裡有一應俱全的家電用品,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做完家事,一個小時就可以到超市採購一星期的食物,剩下的時間是養兒育女。到是等到子女上學以後,只能靠看電視來填補,不然就是到百貨公司「血拼」。
這些婦女雖然生活富裕,卻有非常嚴重的失落感以及強烈的虛無感。有錢的少奶奶原來是她們所嚮往和羨慕的生活,但一旦擁有它,她們卻在內心有強烈的質疑: 「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一位23歲的母親用以下的字句形容自己: “我問自己為什麼這樣不滿足。我有健康又優秀的子女、漂亮的房子、足夠的金錢….從小開始,好像總會有某個人或某個事物在照顧著我的生活一樣:我的父母、或者大學、或者戀愛、或者撫養子女、或者搬新家。然後,有一天早上醒過來,我突然看不到任何值得期望的事了。” *生命找不到目標、方向和意義。
(2)西元前三世紀,蘇美(sumer)文明的烏魯克國(Uruk)的國王吉加美(Gilgamesh),一生克敵無數,卻是一名欺壓人民的暴君,有一天他開始擔心死亡,他決心要征服死亡。於是他長途跋涉,到處尋找不死的秘方。有一天他到一家小酒館,女侍勸他接受死亡、及時行樂,他拒絕這個享樂主義的建議,繼續尋找答案。最後他無功而返,接受人都會死亡這個事實,他回到烏魯克王國,全心關懷人民,建設了一個繁榮富庶的王國,讓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2)西元前三世紀,蘇美(sumer)文明的烏魯克國(Uruk)的國王吉加美(Gilgamesh),一生克敵無數,卻是一名欺壓人民的暴君,有一天他開始擔心死亡,他決心要征服死亡。於是他長途跋涉,到處尋找不死的秘方。有一天他到一家小酒館,女侍勸他接受死亡、及時行樂,他拒絕這個享樂主義的建議,繼續尋找答案。最後他無功而返,接受人都會死亡這個事實,他回到烏魯克王國,全心關懷人民,建設了一個繁榮富庶的王國,讓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這個故事的啟示:只有在善盡自己的責任中,才能找到最讓人心滿意足的生活。
(二)幸福的正確方向:追求精神的富有 1.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得幸福,但真正朝向幸福之路的第一步是:改變功利、物化的價值觀。新經濟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在2006年公佈的“快樂星球指數”顯示,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叫萬那杜(Vanuatu),這是一個位於南太平洋默默無名的島國,島上居民的平均壽命約63歲,居民都是農夫、漁夫,他們沒有柏油路、沒有軍隊,也沒有地下資源,生活簡樸、實在。
2.萬那杜社會指出的幸福方向是 (1)財富、消費、權力和長壽並不能讓人快樂,根據快樂經濟學家的調查,人均年收入從兩萬美元起,快樂的程度就不再隨所得增加而等比例的提高。 (2)“擁有足夠的財富而不必工作”仍然是工商業發達社會人們生活普遍的夢想,所以財富和聲望的價值甚至超越家庭和朋友,但是這和快樂經濟學家列出的價值等級表正好相反,他們認為,與他人的關係(家人、伴侶、孩子和朋友)帶來更多的快樂;其次是在自己健康許可下,做一些對社會有用的事。
(三)幸福人生的兩大要素: 1.找到自己; 2.關懷他人。
五、自我追尋 (一)個性(individuality)和幸福 1.個性:根據自己的判斷和偏好進行自發性的選擇,就是一般所謂的「做自己」,而不是隨波逐流。獨立的自我才可能忍受孤獨,也才愛的能力。 2.約翰彌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認為,如果不是自己的性格,而是傳統或他人的習俗作為行為的規則,則會缺少人類幸福的一個重要成分,以及個人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元素。
3.為何不應該只是模仿他人? (1)適合他人不一定適合自己。 (2)即使也適合自己,也不能只是服從,否則會 失去自我發展的機會。 (3)精神和道德力量的改善必須透過實際運作, 運作就是進行選擇。 (4)生命計畫由世界替他決定的人,只需要擁有 猿猴的機能。 (5)人不是依據一個模式建造的機器,而是像樹, 需要根據自己的內在力量,在各方面發展。
4.法國哲學家盧梭(J.J. Rousseau, 1712-1778)表示: 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是不幸的,而且是人類在社會中罪惡的來源。不幸的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永遠不快樂:永遠有人比我富有,即使我最富有,我也不是最帥或最聰明的人。而罪惡則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的人總是會腐化,不只是想要成為第一這樣的欲望會導致犯錯,也會使他想要給他人一個良好的印象、謟媚自己、謟媚別人。他的外在和內在永遠不和諧,而且他的一生是一個永恆的騙局。
5.彌勒認為,個性發展和個人價值成正比,每一個人隨著個性的發展,會使自己變得更有價值,也因此能對他人更有價值,對自己的生命完滿,因此而構成的社會也更完滿。因此個性得到培養,才會產生良好發展的人類。5.彌勒認為,個性發展和個人價值成正比,每一個人隨著個性的發展,會使自己變得更有價值,也因此能對他人更有價值,對自己的生命完滿,因此而構成的社會也更完滿。因此個性得到培養,才會產生良好發展的人類。
(二)個性發展的障礙 1.父權意識:這樣做是為你好。 2.流行意見和價值觀: (1)大眾媒體和流行意是一種隱形的權威,它們的威力比有形的權威還可怕,因為它們無孔不入,在其無形的影響下,人們誤以為是自己做的決定和選擇。 (2)民主?真的是自己作主嗎?意識型態、流行意見和廣告才是真正的主人。
(三)自我是愛情的先決條件 1.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知道哪一個人才適合你? 2.愛不是依賴,只有兩個獨立成熟的人互相欣賞,願意生活在一起,才叫做愛。失去對方就無法站立,則是一種依賴。沒有獨立自主能力的人,不是成熟的人,也還沒有準備好過愛情生活。
六、關懷他人 (一)人需要人 1.一部電影的真實故事 美國導演Orson Welles (1915-1985)在1941年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大國民》(Citizen Kane),這是美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該片以美國億萬富翁、報業巨頭William R. Hearst的生平事蹟為原型創作而成,影片從一位報業大亨孤獨在豪宅中死去開始,他臨死前莫名其妙地說出「玫瑰花苞」一詞,一名記者為了探究其義,遍訪大亨的朋友們,從而倒敍出大亨一生不凡的經歷。
Kane是億萬富翁,他的豪宅裡搜集了世界上最美麗的珍藏品,生活在他周圍的人都被他當成工具利用,以達成他的野心。但在他生命的盡頭,當他孤獨地漫步在別墅空蕩大廳,四壁鑲嵌的鏡子把他的形單影隻擴大了千倍,只有虛無的影中人陪伴著他。最後他死了,喃喃吐出一個詞:「玫瑰花苞」,這是Kane小時候玩的雪橇上的廠牌名字,那是一個他周遭仍然充滿關愛的年代,大家都喜歡他,他也回報給大家同樣的笑臉。從別人身上聚斂而來的財富和權力,沒有為他買到任何比童年記憶更美好的東西,這架雪橇(甜蜜人際關係的象徵)才是Kane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是他在獲取無數物質的過程中,被犧牲掉的美好生活。Kane是億萬富翁,他的豪宅裡搜集了世界上最美麗的珍藏品,生活在他周圍的人都被他當成工具利用,以達成他的野心。但在他生命的盡頭,當他孤獨地漫步在別墅空蕩大廳,四壁鑲嵌的鏡子把他的形單影隻擴大了千倍,只有虛無的影中人陪伴著他。最後他死了,喃喃吐出一個詞:「玫瑰花苞」,這是Kane小時候玩的雪橇上的廠牌名字,那是一個他周遭仍然充滿關愛的年代,大家都喜歡他,他也回報給大家同樣的笑臉。從別人身上聚斂而來的財富和權力,沒有為他買到任何比童年記憶更美好的東西,這架雪橇(甜蜜人際關係的象徵)才是Kane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是他在獲取無數物質的過程中,被犧牲掉的美好生活。
Kane試圖像佔有物品一樣去佔有人,去控制他們、操縱他們,讓他們聽任他的擺佈,不論對待朋友、情人、職員、政敵,無一例外。從一件物品(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物品)身上,只可能取得物品,當我們像對待物品一樣與他人交往,我們從中得到的,也將同樣是物品的待遇。以這種方式和人交往,我們得不到友誼、尊重和愛,沒有一件物品能給我們友誼、尊重和愛。Kane試圖像佔有物品一樣去佔有人,去控制他們、操縱他們,讓他們聽任他的擺佈,不論對待朋友、情人、職員、政敵,無一例外。從一件物品(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物品)身上,只可能取得物品,當我們像對待物品一樣與他人交往,我們從中得到的,也將同樣是物品的待遇。以這種方式和人交往,我們得不到友誼、尊重和愛,沒有一件物品能給我們友誼、尊重和愛。
Kane後來發現他擁有一切,唯獨缺乏只有人才能給予的東西,即真誠的欣賞、自發的關心,或者僅僅是用心的陪伴。由於在他的眼中除了金錢之外,什麼都不重要,所以關心他的,除了錢,也就沒有一個人。Kane後來發現他擁有一切,唯獨缺乏只有人才能給予的東西,即真誠的欣賞、自發的關心,或者僅僅是用心的陪伴。由於在他的眼中除了金錢之外,什麼都不重要,所以關心他的,除了錢,也就沒有一個人。 *從這個故事可以得到的結論:名利不能換來真正的愛和尊重,只保證諂媚、敬畏、臣服。所以用名位所能號召、指使的人,都是缺乏真心、真情的稻草人。把別人當工具的人,最後自己變成別人的工具。
2.透過和他人的合作,才可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好 (1)任何一種人生觀都需要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譬如財富、所得、自由、權利、健康、權力、機會、尊嚴等,而經由分工,才能實現這些價值,譬如:有手藝精湛的廚師,我們才能享受美味;有技術優良的裁縫,我們才能穿舒適美觀的衣服;有一流工程技術的工程師,我們才可以有安全的橋樑和房舍;有醫術高明的醫生,我們才能保有健康。
(2)要確保各個行業的人能夠實現社會期待它的價值,必須從業者真正展現合作的意願,而願意和他人合作就是道德實踐。(2)要確保各個行業的人能夠實現社會期待它的價值,必須從業者真正展現合作的意願,而願意和他人合作就是道德實踐。 (3)社會現實顯現人和人的相互依賴性,他人的行為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幸福。
(二)道德是什麼? 1.簡單定義:人與人間以合作的方式互動。 如果用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德國神學家、音樂家、哲學家、醫生)的說法:「倫理這個名稱指的是:我們關心良善行為。我們覺得有義務考慮不只自己的個人幸福,而且也考慮他人及社會整體。」 2.只要兩個人以上就會產生道德,而道德和法律一樣,是對存在一個社會中的人之行為的一種規定和限制,所以它是一種規範。 3.道德評價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感受。
(三)可能的誤解:談道德是要求大家都當聖人?區別行為、品格、人的道德評價:(三)可能的誤解:談道德是要求大家都當聖人?區別行為、品格、人的道德評價: 1. 品德和行為的區別:行為可以是對或錯,而品德是一個人行為的普遍傾向(disposition)。 2.好人或壞人:評估一個人是以他整體的品格為依據,品格有很多種,如果一個人在某一種品格上有缺失,不代表他就是壞人。二次大戰時期的德國商人辛德勒(Oskar Schindler, 1908-1974)是好人還是壞人? 3.道德也分公德、私德,即使違反的是私德,也有輕重之別。 4. 要求一個人要有道德,只是要求一個人的整體而言對社會是一個“加分”的人。
(四)道德的消極價值 1.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 (1) 假想人類在形成法律、道德規範之前,是一個“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狀態”,哲學家稱之為自然狀態,在這個狀態中人可以為所欲為。 (2) 人活在自然狀態好嗎?自然狀態是一種戰爭狀態,沒有人能在這種狀態下獲利,人的天生不平等在這種狀態下並沒有太大意義。 (3) 脫離自然狀態的方法,就是訂立規範,放棄自然的自由(natural liberty),得到市民的自由(civil liberty),所以文明人(civilized man)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有了規範產生道德,人類也進入社會狀態。
2. 接受道德規範真的比較有利嗎? (1) 有道德的人比較有利,似乎違反我們一般的直覺,一般認為有道德的人比較吃虧,而似乎當一個搭便車者(free rider)是最有利。 (2) 有什麼理由不當搭便車者?搭便車的行為會鼓勵更多人搭便車,結果會使社會趨近自然狀態。 (3) 道德存在的消極意義:道德就像買保險,道德意識越強,社會越安全、人們越安心。
(五)道德的積極價值 1.以婚姻為例:即使最親密的人際關係,也要靠道德。 (1)美滿婚姻顯然是幸福的一個重要的必要條件。但是現代社會的離婚率越來越高,根據統計台灣在2009年每天有156.8對離婚。 (2)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顯示,離婚對於幸福造成的負面效果等於損失三分之二的收入。
(3)當代生物學家的研究指出,有一種荷爾蒙在人類的愛情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即名叫催產素(oxytocin),男女彼此愛戀時,兩人體內會釋放出催產素。一般認為戀愛感的極大值是三年,根據國際統計,離婚平均發生在固定關係的第四年。戀愛中的人只看得見對方臉上的笑容,卻看不見嘴裡缺了牙的空隙,然而一旦新鮮感不再,從前看不見的齒縫,現在看得一清二楚。(3)當代生物學家的研究指出,有一種荷爾蒙在人類的愛情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即名叫催產素(oxytocin),男女彼此愛戀時,兩人體內會釋放出催產素。一般認為戀愛感的極大值是三年,根據國際統計,離婚平均發生在固定關係的第四年。戀愛中的人只看得見對方臉上的笑容,卻看不見嘴裡缺了牙的空隙,然而一旦新鮮感不再,從前看不見的齒縫,現在看得一清二楚。 (4)婚姻的維繫靠品德,愛情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婚姻之間這樣的感覺一定越淡,所以依賴的是彼此的關懷,所謂“夫妻義重”就是這個道理。
2.使工作有意義 (1)每一個人都希望追求的東西是有價值的,而價值可以分為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和外在價值(extrinsic value):只重視外在價值必然會違反職業道德,導致人與人間的互信基礎遭到侵蝕,危及社會穩定。過度重視外在價值,也會忽視內在價值的重要性。 (2)內在價值促進幸福:工作佔據一生中的精華時間,工作不快樂,人不可能活得幸福。而工作的內在價值認為工作有意義,所以會喜歡工作,工作的意義和道德相關。
3.有意義人生必須超出自己: 當代倫理學家辛格(Peter Singer,1946-)認為, 有意義的生活必須要有目標,而這個目標必須超出自己以外。紐約的有錢人可以離開心理分析師的躺椅,只要他們為衣索匹亞、孟加拉或紐約貧民窟的居民做點什麼,他們的人生會不一樣。因此有意義、快樂的人生,常是在忘了自己而為別人時獲得。
*剛退休的洗衣婦Osceola McCarty,1995年她67歲時一夕成名,因為南密西西比大學有人透露她的秘密:這位老婦人將自己的終生積蓄約15萬美元,捐給這所大學當獎學金。這是她靠洗燙衣服一輩子,由一分一毫累積而成的。有人感到困惑,質疑她為何不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但是她的回答非常簡單:「我是花在我自己身上。」哪一種“花在自己身上”比較有價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義大利籍的化學家李維(Primo Levi)因為猶太裔的身分,被送進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他從死裡逃生後,寫了一本傳記。書中提到一個人叫羅倫左(Lorenzo),他說:“我相信我是因為有羅倫左這種人才能活到今天”,羅倫左是誰?為他作了什麼?羅倫左是集中營的一名工人,每天給李維一片麵包。一片麵包可以喚醒人性的尊嚴和價值,誰沒有能力給別人一片麵包?
七、結論:活著就有希望 (一)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 341-270BC)指出,構成幸福的元素雖然難以捉摸,但是並不昂貴。他開的幸福清單:朋友、自由、思想,這些是他認為自然且必要的欲望,豪宅、盛宴、僕人是自然卻不必要的欲望;名望、權力則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欲望。所以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已經足以構築幸福人生。
(二)羅馬時期的哲學家西塞羅(Marcus T. Cicero, 106-43BC) 說:“活著就有希望”,以現在的社會狀況來看,一個人要面對真的“生不如死”的情境,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有任何輕生的念頭,請記住一句話:“你的命不是只有你自己的”,所有愛你、關心你的人都分享你的生命。當你跳出自己以外,看看這個世界,有多少人處境比你淒慘,這些人等著你的關懷和愛。
(三)爭名逐利的生命態度,表示人的生物性宰制其心靈,因此而遠離適合於“人”的幸福,只有進入哲學層次,人才能參透其中的真義。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讓孩子知道生命的複雜性,為其“不如意十常八九”的苦澀人生,早一點作好準備。(三)爭名逐利的生命態度,表示人的生物性宰制其心靈,因此而遠離適合於“人”的幸福,只有進入哲學層次,人才能參透其中的真義。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讓孩子知道生命的複雜性,為其“不如意十常八九”的苦澀人生,早一點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