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12 Views
新课标高中 《 地理 2》 (人教版) 编 写 说 明与 研 讨. 刘 健 课程教材研究所 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地理 2 (必修). 一、 《 地理 2》 的学科背景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则 三、教材内容框架和体系体例. 一、 《 地理 2》 的学科背景 《 地理 2》 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学基础知识的阐述,是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体系中的人文地理课程。. 《 地理 2》 课程目标. 《 高中课标 》 规定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 双基”方面)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E N D
新课标高中《地理2》(人教版)编 写 说 明与 研 讨 刘 健 课程教材研究所 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地理 2(必修) 一、《地理2》的学科背景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则 三、教材内容框架和体系体例
一、 《地理2》的学科背景 《地理2》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学基础知识的阐述,是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体系中的人文地理课程。
《地理2》课程目标 《高中课标》规定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双基”方面) •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 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则 1.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帮助学生理解和树立基本的地理观念 3.注重人文地理现象空间分布和人文地理 过程的阐述 4.满足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5.呈现方式多样,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1.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加强对人类活动地理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即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重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 突出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性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2.帮助学生理解和树立基本的地理观念 • 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 • 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应符合自然规律 • 人类应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人口观的培养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过程 (综合看待) (动态分析)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3.注重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和人文地理过程的阐述3.注重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和人文地理过程的阐述 • 人文现象空间分布规律 • 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 人口过程 城市化过程 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
4.满足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 • 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表 (教参P1) 共16条“标准”(16*2=32节课)
备课标 备教材 备学生
5.呈现方式多样,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 作为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 在呈现方式上的变化 • 尝试选用一些案例来说明问题,以推动地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
三、教材内容框架与体系体例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数量变化: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变化 人口迁移过程 空间变化: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群体)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个体)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形态 空间结构形成与变化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的不同等级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季风水田农业 (以亚洲为例)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的形成 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案例分析) 大牧场放牧业 (以潘帕斯草原为例) 乳畜业 (以西欧为例)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的区位选择 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传统工业区 以中国辽中南为例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 案例 分析 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为例 新工业区 以美国硅谷为例 •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线布局的变化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案例 分析 优缺点的比较 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案例 直面环境问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体例结构 章 节 问题研究 学习目标 研究思路 知识拓展 分析讨论 执行任务 以提问的方式呈现 黑字标题 正文 读图思考 案例 活动 阅读
陈述彭院士 对《地理2》的评价: 内容鲜活,时代感强。 人口迁移、民工潮、千烟洲、长三角城镇体系等案例很出色。
关于《试教通讯》 • 交流的一个平台 • 各地(市)的学科指导意见 • 评价方面 • 教学设计 • 小论文 欢迎来稿
地理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刘 健 北京沙滩后街55号(100009) 电话:010-84018918(O) e-mail: liuj@p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