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91 Views
8 功率放大电路. 8.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8.2 射极输出器 —— 甲类放大的实例. 8.3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8.4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8.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2. 功率放大电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信号的传输放大:电压、电流、功率。
E N D
8 功率放大电路 8.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8.2 射极输出器——甲类放大的实例 8.3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8.4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8.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2. 功率放大电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信号的传输放大:电压、电流、功率。 功率放大——放大功率,以推动一定的负载(如扬声器、打字机、继电器、电动机等等),通常作为多级放大器或功能器件(如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 注:功率放大电路是对交流信号的功率放大,实质是能量的转换。 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主要对比: 信号电压放大,不失真 通常在小信号工作状态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 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 信号功率放大,失真小 输出功率、转换效率、非线性失真 通常在大信号工作状态 图 解 法
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2) 要解决的问题 • 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的大,并安全可靠的工作。(因V、I幅度大,管子可能工作在接近极限状态。) • 效率要高。(直流功率转换成有用功率的比例越高,对外部电源的要求就低。) • 非线性失真要小。(在大信号下工作,效率高和非线性失真小是一对矛盾,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要求,给予合适的平衡。) • 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三极管的散热、耐压、耐流,等等。)
2. 功率放大电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在电路中,电源(如VCC)以 直流功率的形式主要输出给两部分: ①一部分是被转换成交流功率消耗在负载上; ②另一部分消耗在电路本身——管子、电阻等,尤其是管耗。 在电压放大电路中,为保证电路不失真的传输放大信号,工作点一般置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这就使得电路在信号为零时(此时输出的交流功率为零),仍然存在管耗,显然,效率不高。 • 提高效率的途径是降低工作点。
◆ 功率放大电路的四种工作状态 根据正弦信号整个周期内三极管的导通情况划分 甲类:一个周期内均导通(a) 乙类:导通角等于180°(c) 甲乙类:导通角大于180°(b) 丙类:导通角小于180°
简化电路 带电流源详图的电路图 8.2 射极输出器——甲类放大的实例 特点:电压增益近似为1,电流增益很大,可获得较大的功 率增益,输出电阻小,带负载能力强。
8.2 射极输出器——甲类放大的实例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 设T1的饱和压VCES≈0.2V vi正半周时,vO正向振幅最大值 vi负半周时,vO负向振幅最大值 若T1首先截止 若T3首先出现饱和
8.2 射极输出器——甲类放大的实例 当 VBIAS=0.6V 放大器的效率 效率低
8.3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8.3.1 电路组成 8.3.2 分析计算 8.3.3 功率BJT的选择
vi vo t t 0 0 8.3.1 电路组成 1. 电路组成 由一对NPN、PNP特性相同的互补三极管组成,采用正、负双电源供电。这种电路也称为OCL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i i vi vo vo vi vo t t t t t 0 0 0 0 0 8.3.1 电路组成 2. 工作原理 ①当vi= 0 时,vo= 0 ; ②当vi>0(正半周),T1通, T2止, vo>0。 ③当vi<0(负半周),T1止,T2通, vo<0。
8.3.2 分析计算 U D io iC1 iC1 icm Q -vCES vCE t Q 0 0 vCES vCE1 ±VCEQ ±VCC 0 VCEQ VCC -icm vcem vo -vcem -iC2 0 -VCC -VCEQ iC2 t vCE2 0 Q 分析思路:大信号,图解法。 首先确定输出电流io和输出电压vo变化范围,然后根据定义求输出功率Po、管耗PT、电源供给的功率PV以及效率η。 根据电路分析可得: 输出最大不失真电压幅度: vcem= VCC-vces; 若vces≈0,则vcem≈ VCC 输出最大电流幅度: icm= vcem/ RL。 最大变化范围: 2icem和2vcem 。
iC1 Q -vCES vCE 0 vCES ±VCEQ ±VCC vcem vo -vcem -iC2 0 t 8.3.2 分析计算 1.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ax 忽略VCES时 实际输出功率
8.3.2 分析计算 2. 管耗PT 单个管子在半个周期内的管耗 两管管耗
当 当 8.3.2 分析计算 3. 电源供给的功率PV 4. 效率 注:实际效率要低于78.5%,因为需要考虑VCES的因数,将使Vom不可能达到VCC 。
当 ≈0.6VCC 时具有最大管耗 8.3.3 功率BJT的选择 1. 最大管耗和最大输出功率的关系 管耗是选择管子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需要求出最大管耗。 根据求极值的方法: 选管依据之一 ≈0.2Pom 结论:乙类功放电路中,在输出电压幅度为0.6VCC时,管耗最大,相当于0.2Pom。
U D 8.3.3 功率BJT的选择 2.BJT功率管的选择 选择BJT功率管时,应注意极限参数必须满足: ①每只管的最大允许管耗必须大于PT1m=0.2Pom。 ②管子的耐压│V(BR)CEO│应>2VCC。(因为截止管c-e两端最大时承受着约2VCC的电压) ③通过管子集电极的电流Iom=VCC / RL应< ICM。 说明:实际使用中,通常取1.5~2倍的裕量(因为手册中给出的极限值本身就有裕量)。
U D 例1.工作在乙类的OCL电路如图所示。已知VCC=12V,RL=8Ω,vi为正弦电压。 1.求在Vces≈0 的时,电路的最大输出 功率Pomax、及此时的效率η和管耗PT。 2.根据主要极限值选择管子。 3.求管耗最大时的输出功率Po。 4.当η=0.5时,其Po为多少? 解:(1)因Vces≈0,vom最大可达VCC,
2.根据主要极限值选择管子。 3.求管耗最大时的输出功率Po。 4.当η=0.5时,其Po为多少? (4)因为 U (2)所选功率管的最大允许管耗必须PCM必须大于PT1max≈0.2Pom =1.8W; 管子c-e耐压V(BR)CEO应大于2Vcc=24V; 管子的最大集电极电流ICM应大于Iomax=Vcc/RL =12/8=1.5A (3)因为管耗最大时Vom≈0.6VCC,所以管耗最大时的输出功率为:
8.4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8.4.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8.4.2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8.4.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乙类互补对称电路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在静态时,让管子处于一种“微”导通的状态(工作点不在横轴上而是稍微上升一点——“微偏置”),可减小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 ●甲乙类功放电路就是完成这种设想的电路。
8.4.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设T3已有合适 的静态工作点 1. 静态偏置 可克服交越失真 2. 动态工作情况 二极管等效为恒压模型 交流相当于短路 ★ 因为是“微”偏置,静态电流很小(Q点接近于横轴),所以: 主要技术指标均可按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的公式计算!
+VCC Re3 T3 T1 vi K D1 RL vo D1 D2 T2 D2 Rc3 RW -VCC R1 T4 R2 8.4.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3.构成微偏置的一些电路 ◇除了以上串联两个二极管的方式外,一般用(两个或一个)二极管加上一个小电阻或电位器(以便调节); ◇还可用一个三极管扩大电路: 通过对R1或R2的调节,就可调节VCE4的大小,即调节微偏置。
+VCC Re3 iC1 T3 T1 vi C K RL vo D1 T2 Rc3 iC2 iL D2 U D 8.4.2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1.基本电路构成及特点 电路接成甲乙类,但只用了一组电源VCC。 输出通过一大电容C与RL相接,通常这种电路为OTL功放电路(输出无变压器)。 2.工作原理 (1)静态工作点 D1、D2导通,使电路处于微导通状态。 由于有iC1=iC2,所以iL=0,vO=0,故静态时,Vk=VC= VCC / 2 ①电容C主要作用是作电源用,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C足够大,以至充放电时间常数τ=RLC比信号周期长得多,所以交流信号引起的充放电可忽略不计。) 说明: ②静态时,电容C上电压为VCC / 2。注意: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在电路工作时,T1 、T2管c-e的最大端电压均为VCC / 2。
+VCC Re3 iC1 T3 +VCC T1 vi C T1 C K K C K RL vo D1 T2 T2 vo RL Rc3 vo RL iC2 iL D2 Vi正半周 Vi负半周 U D (2)动态工作原理 在信号vi的正半周,vc3↓,T1截止、T2导通,VCC被T1切断,T2回路由电容C供电,与乙类T2工作时的情况一样; 在信号vi的负半周,vc3 ↑ ,T1导通、T2截止,T1回路由VCC供电, 与乙类T1工作时的情况一样。 若设Vces≈0,则vom最大可达到VCC / 2。
U D 综上分析可知: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实际上是将电容C 作为电源使用的。在信号周期中,各管均在VCC / 2的电源下工作,即相当于电源为±VCC / 2的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的工作状况。 3.计算主要技术指标 完全按照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的公式计算(即用乙类公式),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将公式中的VCC用VCC/2代替!(否则将出错)
+VCC 例:电路如图示。已知Vcc=32V,RL=16 ,VCES=1V。求(1)试计算电路最大不失真输出时的Pom、 、PT、Pv;(2)T1、T2的极限参数PCM、ICM、V(BR)CEO。 R1 T1 D1 vi D2 R2 vo RL T2 R3 R1 T1 D1 vi D2 R2 vo RL T2 R3 解:(1)单电源OTL功放电路; (2)
+VCC R1 T1 D1 vi D2 R2 vo RL T2 R3 -VCC U D 例.OCL功放电路如图所示,T1、T2特性完全对称,试回答: (1)静态时输出电压Vo应是多少?调整哪个电阻能满足这一要求? (2)若动态时输出电压波形出现交越失真,则调整哪个电阻可消除?如何调整? (3)设VCC=10V,R1=R3=2KΩ,管子的VBE=0.7V,β=50,PTM=200mW,静态时Vo=0,若D1、D2和R2三个元件中任何一个开路,则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解: (1)根据功放电路的性质,OCL在静态时应使Vo=0,调整R1或R3可满足要求。因为: Vo=VCC-VR1-VBE1=VCC-VBE1-IR1 或:Vo= VBE2 +VR3+(- VCC)= -VCC+VBE2+IR3 (2)调整R2使T1、T2处于微导通。若仍有交越失真,则可调大R2。 (3)当D1、D2、R2中任一开路时,T1、T2均进入导通状态而非微导通,VCEQ=VCC-Vo=VCC,其理论计算的静态功耗为: 所以T1、T2管将被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