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35 Views
棲地環境變化與膚色的改變. 蝌蚪期. 幼蛙期. 貢蛙於中和國小的棲地. 仁愛樓、忠孝樓水生池周遭的林蔭地、樹縫下、石頭縫、盆栽底下。 十二月六日從仁愛樓教具室發現三隻成蛙。 九月時於風雨操場內發現成蛙屍體。. 棲地的範圍與足跡. 和平樓(原水生池) 明義樓前之水溝 信義樓前方水溝. 貢蛙蝌蚪的飼養環境. 貢蛙蝌蚪的飼養環境,只要準備一尺大小的水族箱。水族箱底部佈置一層細沙,再種植一些水蘊草,放入的水量在水族箱高度的 1/3 到 1/2 即可。貢蛙喜歡在靜水池的環境,因此蝌蚪對水中溶氧的需求較低,所以不需準備打氣機。
E N D
棲地環境變化與膚色的改變 • 蝌蚪期 • 幼蛙期
貢蛙於中和國小的棲地 • 仁愛樓、忠孝樓水生池周遭的林蔭地、樹縫下、石頭縫、盆栽底下。 • 十二月六日從仁愛樓教具室發現三隻成蛙。 • 九月時於風雨操場內發現成蛙屍體。
棲地的範圍與足跡 • 和平樓(原水生池) • 明義樓前之水溝 • 信義樓前方水溝
貢蛙蝌蚪的飼養環境 • 貢蛙蝌蚪的飼養環境,只要準備一尺大小的水族箱。水族箱底部佈置一層細沙,再種植一些水蘊草,放入的水量在水族箱高度的1/3到1/2即可。貢蛙喜歡在靜水池的環境,因此蝌蚪對水中溶氧的需求較低,所以不需準備打氣機。 • 水族箱內最好放置一些石塊,石塊需浮出水面,以讓蝌蚪變態成為幼蛙時,可以浮出水面呼吸。
貢蛙幼蛙的飼養環境 幼蛙的飼養環境,基本上與蝌蚪的環境相同即可,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讓幼蛙浮出水面棲息,因此,此期的飼養,水量可再減少,增加濕潤的棲地佈置即可,同時,此期需要規劃食盆的擺置,以幼蛙方便攝取食物。食盆放置的位置與高度需要幼蛙能攝取到食物,同時又要避免放置之食物跑出,污染水質。 此期的幼蛙已具跳躍能力,個體雖小,但其跳躍能力卻不能小覷,為避免其跳出水族箱外,在水族箱上面需再加上蓋子。
貢蛙成蛙的飼養環境 • 成蛙的跳躍能力是相當驚人的,因此,此期的成蛙,需要較大的空間,因此,水族箱的大小最好超過二尺大小,以提供充足之空間。同時,幼蛙、成蛙之間不能混合飼養,成蛙有時換會將幼蛙吃掉。水族箱內除提供少量水外,需佈置更多之石塊,以供其躲藏。
貢蛙的進食 • 青蛙的眼睛只看得見會動的東西,所以僅能吃小型的動物,如小昆蟲、蚯蚓等。青蛙的進食會以舌頭把食物年回嘴裡,整個過程不超過0.15秒。若含在嘴裡的東西太大,沒有辦法一口將食物吞下去,貢蛙會以前肢輔助,將食物放入嘴裡。 • 蛙兒進食守則:比嘴巴小的是食物,趕快給他「吃下去」;和身體差不多的是愛人,趕快給他「抱上去」;比身體大很多的是敵人,趕快給他「逃命去」。
貢蛙的食物 • 餵食的方法: • 蝌蚪:蝌蚪的食物只要餵食一般會沈水的魚類飼料即可,但飼料的顆粒不能太大。一次放入的量不要太多,以每次10分鐘內能吃完的即可。需每天餵食。
幼蛙的食物 • 幼蛙的飼養是最困難的。因其身體較小,嘴巴也小,因此必須提供較小型的動物。在研究過程中曾經以麵包蟲做為食物,但發現幼蛙不吃,接著改以牙籤粗細之小蚯蚓做為食物,方解決幼蛙的民生問題。但小蚯蚓之挖掘費時費工,來源不穩定;因此食盤中改以置入木瓜之方式吸引飛蠅,以作為幼蛙之食物來源。
成蛙的食物 • 貢蛙因體積較大,因此其食物來源就較為多樣化,舉凡蚯蚓、麵包蟲、昆蟲等,皆可做為食物來源。
研究觀察中的困難 • 水族箱的布置與放置地點 • 食物的餵食(食物的種類:麵包蟲、蚯蚓) • 拍片的困難:動態與靜態 • 繁殖過程:卵、蝌蚪、幼蛙前期、幼蛙、成蛙 • 人為破壞與干擾: • 時間的分配:午休、假日 • 觀察記錄的建立
進行中與後續之研究: • 和平樓改建後,棲地變化對族群的影響? • 卵的形狀、大小、孵化期? • 貢蛙的成長速度? • 多大的蛙可以繁殖? • 貢蛙的壽命有多長? • 族群數量的多寡 • 繁殖記錄 • 棲地之闢劃與保育 • 記錄影片之拍攝
未來的研究展望與遠景 • 研究成果的分享 • 書面的資料 • 網頁: • 當故事與蛙蛙相遇 • 當文學與蛙蛙相遇 • 當休閒與蛙蛙相遇 • 貢蛙生態棲地與生態教育廊道的設置 • 同好的加入
台灣生態棲地保育與世界各國之比較 NEWS • 過馬路不怕危險 蛙行地下道完工 中廣新聞網 2004-02-19 20:00 瑞典媒體報導,瑞典第二條青蛙專用地下道完工,今後要穿越〔一六一號道路〕的青蛙,不用再冒生命危險了。 瑞典西南﹝巫得﹞鎮郊外有個最受青蛙青睞的交配大池塘。大批青蛙,每天從樹林裡跳過一六一號道路,到池塘裡完成終身大事。這條道路交通繁忙,青蛙過馬路險象環生。為了幫青蛙過馬路,鎮公所每天派人用水桶疏運青蛙。 保護動物人士想想不是辦法,於是決定仿照第一條蛙用地下道,再挖一條。他們在道路下埋設了一根一百五十公尺長的塑膠大水管,供青蛙穿越。鎮長說,今後鎮上的青蛙都可以輕輕鬆鬆的過馬路到池塘裡完成洞房花燭,不用擔心被汽車壓到了。 瑞典不但有蛙用地下道,還有一座橫跨第六號高速公路的陸橋,讓麋鹿跳躍而過。大家到瑞典,過馬路要先弄清楚陸橋、地下道是給人用的還是給麋鹿、青蛙用的,別妨礙了動物的權益。(郭希誠編譯)
台灣生態棲地保育與世界各國之比較 • 狗蛙製造噪音 吹皺一池春水 記者魯永明/斗六報導 2004/09/02 • 斗六市民吳國昌,上個月捕捉一隻俗稱「狗蛙」青蛙到議會展示,檢舉保育人士野放,製造噪音為害,縣府野生動物保育小組證實「狗蛙」就是農委會公告的珍貴稀有保育兩棲類「貢德氏蛙」,捕捉行為,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要移送法辦。 • 但吳國昌昨天表示,「狗蛙」已經野放,他只是藉此凸顯非原棲地物種入侵問題。 • 住湖山里的吳國昌說,俗稱「狗蛙」的青蛙,叫聲如同狗吠,當地過去未曾發現這類青蛙,兩年前在湖山里及相鄰林內湖本村出現,每天下午蛙鳴聲大作,有時持續15個小時以上,影響居民作息。
環保高速路 長龍擁濕地 • 【2004.11.15 民生報╱記者陳民峰 報導】 • 我國高速公路設計朝環保發展,首度納入「復育人工濕地」。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最近完成規劃,將在國道6號(南投至埔里)的愛蘭、草屯兩交流道區域內,復育人工濕地,取代傳統綠化模式。未來此一「生態池」因保有水域,將蘊育、保存生命,且因外人無法侵入,蘆葦、野薑花、水丁香等水生植物也將恣意生長,在高速公路宛如長龍的巨大身形中,形成生意盎然的綠洲,象徵與自然生態環境的融合。
結語 • 喧嚷又多詭的人類世界迷漫著擾人心煩的罪我聽不懂語言間那自私的情節我看不見隱藏在笑容後的多變沒什麼比的上午後片刻的悠閒陽光下樹蔭間落葉成被捲曲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