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蒙特卡罗方法研究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 - 计算背散射因子

蒙特卡罗方法研究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 - 计算背散射因子. 简介: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电子与铜材料相互作用,得到俄歇背散射因子和电子出射角,能量等的分布。并研究了材料厚度,入射能量,入射角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第十一组:刘祥麟 连森明 张海 刘钊. 初级电子束入射到固体样品. 在逃逸深度 x 内的俄歇电子逸出表面,形成 I α 1. 以及形成光子,为非弹性散射,应用 bethe 公式计算能量损失. 继续前进. 散射角较大的电子可能逸出固体表面,形成 I B (E). 或者. 继续前进,能量损失过多而被材料吸收. 再或者. 穿透材料. 返回.

ori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蒙特卡罗方法研究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 - 计算背散射因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蒙特卡罗方法研究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计算背散射因子蒙特卡罗方法研究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计算背散射因子 简介: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电子与铜材料相互作用,得到俄歇背散射因子和电子出射角,能量等的分布。并研究了材料厚度,入射能量,入射角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第十一组:刘祥麟 连森明 张海 刘钊

  2. 初级电子束入射到固体样品 在逃逸深度x内的俄歇电子逸出表面,形成Iα1 以及形成光子,为非弹性散射,应用bethe公式计算能量损失 继续前进 散射角较大的电子可能逸出固体表面,形成IB(E) 或者 继续前进,能量损失过多而被材料吸收 再或者 穿透材料 返回 IB(E) 俄歇电子 Iα1 IP(EP) 光子 固体样品界面

  3. 原理 • 散射三种情况

  4. 原理 • 泊松分布 自由程 • 在固体中的散射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两类。 • 弹性散射:决定粒子偏转方向已经自由程使用Rutherford公式: • Rutherford公式 • 非弹性散射:能量损失使用Bethe公式:

  5. 弹性散射: 卢瑟福公式,决定θ角抽样公式和电子自由程 对于φ角,采用平均抽样

  6. 弹性散射 • 计算偏转角度时,要注意坐标变换的问题,利用以下公式把散射坐标转化到固定坐标:

  7. 非弹性散射 • 对于931eV的截止能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贝特公式还是可以应用的,因而本程序只考虑贝特损失,而没有计入芯电子激发等因素。

  8. 俄歇电子决定Ew-截止能量

  9. 背散射原理 背散射粒子示意图 背散射因子计算公式

  10. 非弹性散射 • 能量损失: • 其中dE/ds即为Bethe公式计算值 • 而λ为计算得到的自由程,计算公式为:

  11. 对于入射0度角,能量为3000eV,材料厚度为10000A的Cu对于入射0度角,能量为3000eV,材料厚度为10000A的Cu • 问题1:使用文献上公式计算: 得到自由程为:beta=0.25(1.12*h/(2Pi)*Z^(1/3)/(0.885Br)/(Sqrt[2Ec*En*Em]))^2 0.00141379 lamda[Energy_,beta_]:=Module[{},beta*(beta+1)*4*Energy^2*2.28^3/(Pi*Z (Z+1)*14.4^2)]; lamda=[3000, 0.00141379]=1.06589A,明显与真实值不同,

  12. 最终放弃计算值,采用实验的自由程后,在2000ev处自由程大概为18A最终放弃计算值,采用实验的自由程后,在2000ev处自由程大概为18A 拟合的自由程公式 自由程的实验值

  13. 100个粒子射入的电子轨迹 电子轨迹

  14. 运行1万次的结果 能量分布 出射粒子的θ角分布

  15. 背散射电子的能量分布 文献中的能量分布图(30万次) 我们得到的能量分布图(10万次,用时大约400秒)

  16. 背散射电子角度分布 文献中的分布图 我们得到的分布图(十万次)

  17. 角出射度呈正弦分布的理论解释 • 由于θ有个sin[θ]因子, θ为0时出射粒子为0 • 在θ为Pi/2时,cos[θ]太小,不利于出射 • 应该为sin[θ ]*cos[θ ]=1/2sin[2θ]

  18. 运行结果 • 文献中得到的背散射因子为: • 顾昌鑫:R=1.33 • R.Shimize:R=1.37 • 3000ev电子入射,运行10000次,得到的背散射因子为:1.396+-0.02

  19. 薄膜厚度对背散射的影响 • 最深的厚度:3000ev时大约在460A处电子截止

  20. 不同能量对背散射的影响:可以看出本范围内能量影响不大不同能量对背散射的影响:可以看出本范围内能量影响不大

  21. 入射角度对背散射因子的影响 • 不同角度入射背散射·

  22. 总结: • 自由程公式可以有改进,最好还是用理论计算值,这样可以适用更多的材料 • 贝特公式也可以使用相对论形式,以计算能量更大的电子,或者其他带电粒子,如He核等 • 也可以使用除Cu以外的材料,不过要小心贝特公式适用范围。必要时加入其它修正,如芯电子激发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