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91 Views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海藻的鉴定. Sargassum. 一、来源鉴别. 马尾藻科植物 海蒿子 Sargassum pallidum ( Turn. ) C. Ag. 或羊栖菜 Sargassum fusiforme ( Harv. ) Setch. 的干燥藻体。 前者主产山东、辽宁沿海,习称 “ 大叶海藻 ” ;后者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沿海,习称 “ 小叶海藻 ” 。 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二、性状鉴别.
E N D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海藻的鉴定 Sargassum
一、来源鉴别 • 马尾藻科植物 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 Ag. 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的干燥藻体。 • 前者主产山东、辽宁沿海,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沿海,习称“小叶海藻”。 • 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二、性状鉴别 • 大叶海藻 ①多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②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③初生叶(基部的叶)披针形或倒卵形。④气囊球形或卵圆形,黑褐色,顶端钝圆。⑤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黏滑。⑥气腥,味微咸。 • 小叶海藻 ①较小,长15~40cm。②主干粗糙,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③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④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⑤质较硬。
三、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 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钾、碘、马尾藻多糖等。 理化鉴别 • 取本品1g,剪碎,加水20ml,冷浸数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3~5ml,加三氯化铁试液3滴,生成棕色沉淀。
四、真伪鉴别 • 同属植物闽奥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 Grev.、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Mert.)O.Kuntze等的干燥藻体,习称“野海藻”,部分地区混充海藻药用。 • 闽奥马尾藻主枝长达90cm;枝纤细,无刺,无钩;叶长披针形,具疏齿;气囊球形,固着器盘状;鼠尾藻主枝长50~70cm,直径约0.3cm,生有多数短分枝,棕褐色;叶鳞片状或丝状,气囊小;固着器扁平盘状;质柔韧。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冬虫夏草的鉴定 Cordyceps
一、来源鉴别 麦角菌科真菌 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 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一、来源鉴别 • 我国四川、青海、西藏等西南高山地带 • 主产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 •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二、性状鉴别 • 虫体子座相连 • 子座头部长出
子座 二、性状鉴别 虫体 • 似蚕,黄色至黄棕色 • 头部黄红色 • 20~30条环纹 • 足8对,中部4对明显 • 断面略平坦,黄白色 • 圆柱形,顶部稍膨大 • 深棕色至棕褐色 • 细纵纹 • 质柔韧 • 断面纤维状,黄白色 • 气微腥,味微苦
三、显微鉴别 1.子座横切面 周围由子囊壳组成 中央充满菌丝,有裂隙 2.子囊壳 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 3.线形子囊 每个子囊内有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 核苷类:如虫草素(即3,-脱氧腺苷)、腺苷等 • 虫草酸:即D-甘露醇 • 粗蛋白:含量25%~30% • 氨基酸类:谷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 • 虫草多糖:主要由D-甘露糖和D-半乳糖组成
五、真伪鉴别 1.常见混用品 • 亚香棒虫草:形状与冬虫夏草相似,可见稍明显环纹;表面黄棕色或黄白色,头部棕褐色,有的为双子座,子座无不孕端;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中央有稍明显灰棕色“一”字纹;气微腥,味微苦。 • 凉山虫草:形状与冬虫夏草相似,虫体表面棕褐色,有众多环纹,外被棕色绒毛,足9~10对,不甚明显;子座具明显纵皱纹,上部不膨大;质脆,易折断;味淡。 • 蛹草(北虫草):其主要区别为虫体呈椭圆形的蛹,子座橙黄色,顶端钝圆,柄细长圆柱形。
五、真伪鉴别 2.常见伪品 • 地蚕 • 模型压制伪造品 3.掺伪品 • 糖、铁丝、水银等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灵芝的鉴定 Ganoderma
一、来源鉴别 • 为多孔菌科真菌 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 Karst. 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 的干燥子实体。 • 赤芝主产华东、西南及河北、山西等地;紫芝主产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地。 • 全年可采,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40~50℃烘干。
二、性状鉴别 1.赤芝 • 菌盖半圆形、肾形或近圆形。 • 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向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 • 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 • 气微香,味苦、涩。
二、性状鉴别 2.紫芝 • 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 • 菌肉锈褐色。 • 菌柄长17~23cm。
二、性状鉴别 3.栽培品 • 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厚1.5~4cm。 • 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
三、显微鉴别 4.粉末 浅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 • 菌丝:散在或黏结成团,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2.5~6.5μm。 • 孢子:褐色,卵形,顶端平截,外壁光滑,内壁有疣状突起;长8~12μm,宽5~8μm。
四、理化鉴别 • 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1g,加蒸馏水15ml,水浴加热约20min,浸泡48h,滤过,将滤液滴于滤纸上,烘干,再加0.2%茚三酮试液1~2滴,在100℃烘箱中加热5~10min。赤芝显深紫色斑;紫芝显浅紫色斑。 •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检查 水分(以烘干法测定)不得过17.0%;总灰分不得过3.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 • 浸出物 按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依法测定,不得少于3.0%。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茯苓的鉴定 Poria
一、来源鉴别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 • 主产湖北、安徽、云南、贵州等地 • 野生茯苓常在7月至次年3月到松林中采挖;人工栽培茯苓于接种后第二年7~9月间采挖
二、性状鉴别 1.茯苓个 • 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 • 体重,质坚实,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显颗粒性,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部白色。 •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二、性状鉴别 2.茯苓皮 • 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 • 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3.茯苓块 • 呈方形或长方形块片状 • 白色(白茯苓) • 淡红色或淡棕色(赤茯苓)
二、性状鉴别 5.茯神 • 呈方块状,附有切断的一块松根(茯神木) • 质坚实,色白。
三、显微鉴别 粉末 灰白色 • 菌丝团块无色不规则颗粒状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 • 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直径3~8μm,稀至16μm,横壁偶可察见。 茯苓粉末图 1.颗粒状团块 2.分枝状团块 3.无色菌丝 4.棕色菌丝
四、理化鉴别 • 主含茯苓聚糖,经结构改造得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茯苓次聚糖。 • 化学定性:①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水浴上边加热边振摇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冰醋酸,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麦角甾醇反应)。②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数滴,显深红色。③取本品粉末0.1g于试管中,加水5ml,煮沸,加碘试液3滴,得黄色溶液,应不显蓝色或紫红色(检查是否掺有淀粉)。④取本品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 检查:水分(以烘干法测定)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猪苓的鉴定 Polyporus
一、来源鉴别 • 多孔菌科真菌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干燥菌核 • 主产陕西、云南、河南、甘肃等地。 •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二、性状鉴别 • 呈不规则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 • 表面灰黑色或棕褐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 体轻质硬,能浮于水面;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 • 气微,味淡。
二、性状鉴别 1.猪苓个
二、性状鉴别 2.猪苓片
三、显微鉴别 粉末 灰黄白色 • 菌丝团:菌丝交织成团,不易分离,大多无色(内部菌丝),少数棕色(外层菌丝)。 • 菌丝:直径2~10μm,无色或棕色,细长弯曲,有分枝或呈结节状膨大,有的可见横隔。 • 草酸钙结晶:呈正方八面体形、双锥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直径3~60μm,长至68μm,有时可见数个结晶聚集在一起。
三、显微鉴别 猪苓粉末图 1.菌丝团 2.无色菌丝 3.草酸钙结晶 4.棕色菌丝
四、理化鉴别 • 成分:含猪苓多糖、粗蛋白、猪苓酮、麦角甾-7,22-二烯-3-酮、麦角甾醇、α-羟基二十四碳酸、维生素H等。 • 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粉末1g,加稀盐酸溶液10ml,置水浴上煮沸15min,搅拌,呈黏胶状。 ②取本品粉末少量,加20%氢氧化钠溶液适量,搅拌呈悬浮状,不溶成黏胶状。 ③总灰分不得过12.0%。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雷丸的鉴定 Omphalia
一、来源鉴别 • 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 • 主产四川、云南、广西、陕西等地 •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二、性状鉴别 • 呈不规则块状或类球形,直径1~3cm。 • 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略隆起的网状皱纹。 • 质坚实而重,不易破碎,破碎面不平坦,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呈颗粒状,常有黄棕色大理石样花纹。 • 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微带粘性,久嚼无渣。
三、显微鉴别 粉末灰黄色 • 菌丝:粘结成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块,无色,少数黄棕色或棕红色;散在的菌丝较短,有分枝,直径约4μm。 • 草酸钙方晶:细小,直径约至8μm,有的聚集成群;加硫酸后可见多量硫酸钙针状结晶。
四、理化鉴别 • 主要成分含雷丸素、雷丸多糖等。雷丸素为一种蛋白酶,含量约3%,为驱绦虫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失效。 • 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含雷丸素以牛血清白蛋白计,不得少于0.60%。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马勃的鉴定 Lasiosphaera;Calvatia
一、来源鉴别 • 灰包科真菌 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 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 或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Mont.et Berk.)Lloyd 的干燥子实体。 • 全国多数地区均产。 • 夏、秋二季子实体成熟时及时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二、性状鉴别 • 脱皮马勃 ①呈扁球形或类球形。②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成块片状,或已全部脱落。③孢体呈灰褐色或浅褐色,紧密,有弹性,用手撕之,内有灰褐色棉絮状的丝状物,触之则孢体呈尘土样飞扬,手捻有细腻感。④气似尘土,味淡。⑤取本品置火焰上,轻轻抖动,即可见微细的火星飞扬,熄灭后,发生大量白色浓烟。 • 大马勃 ①呈扁球形或已压扁呈不规则块状物,直径15cm以上;不孕柄很小或无。②残留的包被由黄棕色的膜状外包被和较厚的灰黄色内包被组成,光滑,质硬而脆,易成块脱落。③孢体浅青褐色,手捻有润滑感。 • 紫色马勃 ①呈扁球形或陀螺形,直径5~12cm;不孕柄发达。②包被薄,两层,紫褐色,有粗皱,有圆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块或已部分脱落。③孢体紫色。
三、显微鉴别 • 脱皮马勃 粉末灰褐色。①孢丝长,淡褐色,有分枝,相互交织,直径2~4.5μm,壁厚。②孢子褐色,球形,直径4.5~5μm,有小刺,长1.5~3μm。 • 大马勃 粉末淡青褐色。①孢丝稍分枝,有稀少横隔,直径2.5~6μm。②孢子淡青黄色,光滑或具微细疣点,直径3.5~5μm。③无草酸钙结晶。 • 紫色马勃 粉末灰紫色。①孢丝分枝,有横隔,直径2~5μm,壁厚。②孢子紫色,直径4~5.5μm,有小刺。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 脱皮马勃含亮氨酸、酪氨酸、麦角甾醇、马勃素等 • 大马勃含大秃马勃素、过氧化酶、氨基酸等 • 紫色马勃含马勃酸、甾族化合物二聚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