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2. 恒定刺激法

2. 恒定刺激法.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 通常由 5-7 个固定刺激组成。 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恒定刺激法的具体做法 :. 预备实验:选出 5 到 7 个固定刺激值; 每个刺激值呈现 50 到 200 次; 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 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所选定的最大刺激值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 不低于 95% 。 所选刺激的最小刺激值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 不高于 5% 。.

Download Presentation

2. 恒定刺激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恒定刺激法 •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 •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 •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2.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 • 通常由5-7个固定刺激组成。 • 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 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3. 恒定刺激法的具体做法: • 预备实验:选出5到7个固定刺激值; • 每个刺激值呈现50到200次; • 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 • 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4. 所选定的最大刺激值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所选定的最大刺激值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 • 所选刺激的最小刺激值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 返回

  5.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 • (1)自变量 • (2)反应变量(因变量) • (3)绝对阈限的计算

  6. (1)自变量 • 5到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

  7. (2)反应变量(因变量) • 口头报告; • 在实验中每呈现一次刺激后, • 被试者若感觉到了,则报告“有”,主试者记录“+”; • 被试者若感觉不到,则报告“无”,主试者就记录“-”。 • 然后根据被试者对不同刺激所报告的“有”或“无”的次数来求出百分数,以此来计算阈限。

  8. (3)绝对阈限的计算 • a.直线内插法 • b.平均Z分数法 • c.最小二乘法

  9. a.直线内插法 .66 .29 11 10

  10. b.平均Z分数法

  11. PZO转换原理 代表与平均值的距离 Z 10 11 9 8 被知觉的比率 刺激强度 刺激系列平均值

  12. c.最小二乘法 返回

  13.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 (1)自变量 • (2)反应变量(因变量) • (3)差别阈限的计算

  14. (1)自变量 • 标准刺激是能被感觉到的某一刺激强度; • 比较刺激:标准刺激周围5到7个刺激强度。 • 比较刺激要随机呈现,每个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至少要比100次。

  15. (2)反应变量(因变量) •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试者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 • 三类反应 • 二类反应

  16. 三类反应 • 即“大于”、“等于”和“小于”,分别记为“+”、“=”和“-” • 易受到被试的个性或态度的影响。 • 自信:“等于”报告率降低 • 谨慎:“等于”报告率增加

  17. 二类反应 • 让被试者作“大于”和“小于”两种判断,即使分不清时,也要作出其中的一种判断。

  18. (3)差别阈限的计算 • 三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 二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19. 三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 相等地带的上限定为50%次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相等地带的下限定为50%次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有了上限、下限,通过前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就可以计算差别阈限。

  20. 二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计算 • 以7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以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 • 称为“75%”差别阈限。

  21. 3.平均差误法 • 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 • 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但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

  22. 具体方法 • 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

  23. 调整法曾是过去在天文学上常用的一个方法。那时让观察者调整一个光表面的强度,使之与某星体的亮度相等,这样就可以比较各星体间的亮度。调整法曾是过去在天文学上常用的一个方法。那时让观察者调整一个光表面的强度,使之与某星体的亮度相等,这样就可以比较各星体间的亮度。

  24.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 • (1)自变量 •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3)绝对阈限的测定(计算)

  25. (1)自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是让被试者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与一个标准刺激相等。不过,此时的标准刺激假设为零,即让被试者每次将比较刺激与“零”相比较。(如声音)

  26.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者每次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的那个数值。

  27. (3)绝对阈限的测定(计算) • 让被试者每次调到刚刚感觉不到(即与“零”标准刺激等值),然后把各次测定数值加以平均即为绝对阈限。 返回

  28.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 • (1)自变量 •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3)差别阈限的测定(计算)

  29. (1)自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是向被试者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其调整比较刺激。比较刺激是一种连续的量。在被试认为接近时,可反复调整,直到其认为满意为止。

  30. (2)因变量(反应变量) •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每次调整的数值,即其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数值。 •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即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数,就是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的差就是常误。

  31. (3)差别阈限的估计值的计算 • 用平均差误法求差别阈限,所得差别阈限只是一个估计值,平均差误有两种计算方法: •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32. 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的比较 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 • 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33.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应用3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值有较大影响。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应用3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值有较大影响。 •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