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likes | 1.02k Views
节能管理基础与实务. 魏玉剑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 2008 年 10 月 28 日. 一、国家及上海节能形势 二、上海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 三、节能 ( 能源 ) 管理 四、节能新机制. 一、国家及上海节能形势 1 、我国能源消费情况 2 、国家的态度和措施 3 、上海节能形势. 中国能源的资源和消费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能源生产占世界第二,但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消费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 16.8% ,排名第二; 能源资源的储量和消费结构以煤为主 , 不同于世界主流;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 面临紧缺
E N D
节能管理基础与实务 魏玉剑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 2008年10月28日
一、国家及上海节能形势 二、上海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 三、节能(能源)管理 四、节能新机制
一、国家及上海节能形势 1、我国能源消费情况 2、国家的态度和措施 3、上海节能形势
中国能源的资源和消费特点 •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能源生产占世界第二,但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 消费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16.8%,排名第二; • 能源资源的储量和消费结构以煤为主,不同于世界主流; •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面临紧缺 • 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潜力大 • 能源消费造成大量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
预测2030年化石燃料的需求再要增加 83%,约160亿toe,折合约220亿tce, 中国如果按照年10%的能耗增长, 到2030年需要能源约220亿tce。 • 上海年均增长9%,05年消耗0.8亿吨 • 中国年均增长12%,05年消耗22亿吨 • 全球年均增长4%,05年消耗150亿吨
中国能源消费占全球比例 2006 1991 82亿油吨当量 109亿吨油当量
能 耗 比 较 我国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轻工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火电供电煤耗 高22.5% 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 高21.4% 铜冶炼综合能耗 高65% 水泥综合能耗 高45.3% 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 高31.2% 纸和纸板综合能耗 高120%
中国的能源消费在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能源结构变化不大,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基本在70%左右中国的能源消费在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能源结构变化不大,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基本在70%左右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 需要长期的较快稳定经济增长 维持高速经济增长需要考虑重化工业增长的市场制约 “十一五”期间已经难以继续靠高能耗产业支撑工业和经济扩张 工业化、城镇化的规模和内容需要不断调整 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的态度和措施 胡锦涛: • “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十分迫切。” • “要加强全球能源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充足、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环境。”
中国的态度和措施 温家宝: • “我国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说,有两大矛盾:一是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靠发展;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靠科学发展。 • “石油、水资源和耕地是中国的三大战略问题,其中石油问题是我们的软肋 。 ”
中国的态度和措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 实现二○一○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 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十一五”期间,可实现节能2.4亿吨标准煤(未含替代石油),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的态度和措施 • 2006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 2007年4月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 • 2007年5月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 2007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节能法》,于2008年4月1日起实施。
中国的态度和措施 • 2007年11月国务院批转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 • 200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 200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 • 2008年8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通知
上海节能形势 上海基本没有一次能源 目前年耗能接近亿吨标准煤
上海经济已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发展,06年GDP突破万亿元。上海经济已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发展,06年GDP突破万亿元。 • 尽管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但能源消费总量的逐步上升已成为制约上海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上海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二产的用能比重逐年减少,但依然是上海能耗的主体上海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二产的用能比重逐年减少,但依然是上海能耗的主体 上海市产业用能结构表 (单位:万吨标煤/%)
终端能源消耗以工业为主 • 上海市能源终端消费及其构成 (单位:万吨标煤)
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上海单位GDP(万元)能耗较低,但能源利用效率优势并不明显,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节能潜力。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上海单位GDP(万元)能耗较低,但能源利用效率优势并不明显,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节能潜力。 • 2005年,本市每万元GDP能耗为0.88吨标煤,“十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6.5%,年节能率为3.5%,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7,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 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低,存在着巨大差距。上海的单位GDP消耗是美国的2.65倍,英国的4倍,日本的7倍,德国的6倍(按照汇率计算)。 • 本市的能源利用率在40%左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
二、上海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 1. 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机制;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 强化节能基础工作; 4.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 5. 大力推进节能十大重点工程; 6.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7. 实施节能考核。 8. 培养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1、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机制 • 2006年5月,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 节能目标:到2010年,全市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0.88吨标准煤下降到 0.70吨标准煤,五年下降20%左右,年均下降4.4%以上。并对目标进行分解,明确了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其中: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建筑节能15%,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政府机关用能总量减少20%,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能耗指标也要有所下降。
1、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机制 • 2007年7月,成立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韩正市长任组长,下设工业商业、建筑交通、政策法规、标准监察、节能技术、统计监测等六个节能专项工作组。 • 2007年8月,《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电力“上大压小”、调整能源结构、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建筑交通节能等重点领域的节能目标。 • 2008年4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上海市淘汰劣势产业导向目录》,加快淘汰 • 《关于加强我市水泥、钢铁(除宝钢外)、铁合金和锻造、电镀、热处理等重点行业项目准入管理的意见》 • 《关于加快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盘活存量资源若干意见的通知》 •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扶持暂行办法》 • 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完成调整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3000个左右、实现节能300万吨标准煤的工作目标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完成调整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3000个左右、实现节能300万吨标准煤的工作目标 • 2007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71项, 其中:关闭287项、停产93项、合并5项、转产54项、搬迁132项,实现年节能量约148 万吨标准煤。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2008年计划完成调整项目500项,力争节约标煤100万吨。 • 上海的高耗能行业正逐步退出: § 2003年小化肥行业整体退出; §2006-2007年铁合金行业整体退出; §2007年合成氨退出。 §2008年将对水泥、焦炭、普通建材、小化工、小炼钢炼铁、酒精、味精、造纸、玻璃、电厂小机组,医药行业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以及锻造、铸造、电镀、热处理四大工艺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加大调整力度。
3. 强化节能基础工作 • 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2007年统计年报和2008年定期统计报表) 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附表 ;主要能源收、支、存情况;重点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企(事)业单位用水情况。 • 2007年12月1日起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3. 强化节能基础工作 • 2008年6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能源统计工作的若干意见》 依据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配齐用好计量器具和仪器仪表,保证安全、正常运行;准确、完整、及时地采集各种有关能源基础数据,保留原始记录凭证,确保能源统计数据有据可依;建立并完善能源统计台帐制度 。
3. 强化节能基础工作 • 组织填报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 组织开展能源审计 • 《关于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能源计量工作指南》和《在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中常见问题的解答》
4.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 • 2007年9月《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确定本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的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按用能量分类分级,加强指导和管理。
5. 大力推进节能十大重点工程 • 十大节能重点工程 1、燃煤工业锅炉(窑炉)工程 2、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3、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4、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5、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6、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7、建筑节能工程 8、绿色照明工程 9、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10、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5. 大力推进节能十大重点工程 2006年起启动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量奖励,至今:
6.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府办发〔2008〕18号) *上海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专项扶持实施办法》的通知(沪经节〔2008〕484号) *上海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扶持实施办法》的通知(沪经节〔2008〕560号)
6.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的通知(沪发改能源〔2008〕096号) *上海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专项扶持实施办法》的通知 *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等五部门《关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14条)
以上政策的关注点: • 政策支持的重点都是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的项目; • 对节能量500吨以上项目的奖励标准为每吨标准煤300元; • 对合同能源公司的前期诊断可以给予一次性2 -5万元的资助; • 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可以申请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 • 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可以申请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专项资助。
7. 实施节能考核 • 根据上海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 * 2008年9月,市节能减排办公室组织了4个考核小组,对本市各区县的节能工作进行了考核 * 市经委会同国资委等单位对工业集团的节能工作进行了考核
8. 培养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 持续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上海 系列宣传活动; • 举办了第一、第二届上海节能环保博览会; • 开通了“上海节能诊断热线”和“上海节能”网站; • 表彰年度节能先进(30个集体、100名个人)。
上海节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上海市2007年万元GDP能耗与比前年下降4.6%,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在国家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 • 2006年完成3.7%,没有达到当年4%的预定值。 • 两年平均超过了4%,为完成“十一五”后三年的任务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节能(能源)管理什么是节能管理?谁从事节能管理工作?节能管理工作做什么?三、节能(能源)管理什么是节能管理?谁从事节能管理工作?节能管理工作做什么?
能: 动能 势能 热能 电能 辐射能 化学能 核能 能量: 对各种能的计量,通常用卡咯里和焦耳来衡量 什么是能源?能,能量,能源 能源: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
能量单位换算: 1 卡 = 给1克水温度增加1度 1 卡 = 4.18 焦耳 把1公斤的物体抬高1米=9. 81焦耳 1 瓦 = 1 焦耳/秒 1 BTU = 1055 焦耳 常用能源单位换算: 1 桶 = 159 立升 1 吨 = 7.3 桶 1 桶/日 = 50 吨/年 标准煤=7000千卡/千克 标准油=10000千卡/千克 tce:吨标准煤 toe:吨标准油 1toe=1.4286tce 能量与能源单位
技术 设备 二次能源 终端使用能源 有用能源 一次能源 能源概念 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 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流过水坝的水,采出的原煤、原油、天然气和天然铀矿等。 二次能源 secondary energy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各种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热能等。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无论如何都会有转换损失,但二次能源有更高的终端利用效率,也更清洁和便于使用。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这类能源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 核能 核能源于核矿石内的能量,核矿石属于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所以一般来讲我们目前大量使用的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但目前正在研究的核裂变增殖反应堆、核聚变反应堆可以算作可再生能源。 • 新能源new energy 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讲的,现在的新能源将来可能变为常规能源。
什么是节能? • 节能: 在满足相同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量,所减少的数量就是节能的数量。 • 节能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 节能有狭义节能和广义节能两种。
狭义节能(直接节能):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直接看得见的能源实物消耗。其效果主要反映在产品单耗上,目标是提高能源系统的技术效率。间接节能:节约任何一种人力、物力、财力、运力、自然力和时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所达到的节能,其效果主要反映在提高效益上(GDP能耗)广义节能:既包括直接节能又包括间接节能的完全节能。广义节能的最大特点是把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结合起来,把节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我国广义节能潜力很大,其中直接节能潜力占1/3,间接节能潜力占2/3。只有大力开展广义节能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才能提高能源经济效率。广义节能的目标是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或者是提高能源经济效率。狭义节能(直接节能):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直接看得见的能源实物消耗。其效果主要反映在产品单耗上,目标是提高能源系统的技术效率。间接节能:节约任何一种人力、物力、财力、运力、自然力和时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所达到的节能,其效果主要反映在提高效益上(GDP能耗)广义节能:既包括直接节能又包括间接节能的完全节能。广义节能的最大特点是把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结合起来,把节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我国广义节能潜力很大,其中直接节能潜力占1/3,间接节能潜力占2/3。只有大力开展广义节能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才能提高能源经济效率。广义节能的目标是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或者是提高能源经济效率。
(1)合理提高能源系统效率;(2)合理节约各种经常性消耗物资(如原材料等);(3)合理节约劳务量(如运输周转量等);(4)合理节约人力减少人口增长;(5)合理节约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占用量;(6)合理节约自然资源;(7)合理提高各种产品产量和劳务量;(8)合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务质量;(9)合理降低成本费用;(10)合理改变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务结构。(1)合理提高能源系统效率;(2)合理节约各种经常性消耗物资(如原材料等);(3)合理节约劳务量(如运输周转量等);(4)合理节约人力减少人口增长;(5)合理节约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占用量;(6)合理节约自然资源;(7)合理提高各种产品产量和劳务量;(8)合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务质量;(9)合理降低成本费用;(10)合理改变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务结构。 广义节能主要内容: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 计算公式: =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单位GDP能耗
计算:已知上海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950.84亿元人民币,消耗能源共 5894.78万吨标准煤;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164.10亿元人民币,消耗能源共8069.43万吨标准煤,问4年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多少?4年来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多少,每年平均下降率为多少? 解: 4年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8069.43-5894.78)÷5894.78]÷[(9164.1-4950.84)÷4950.84] = 0.433 4年来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 (5894.78÷4950.84-8069.43÷9164.1)÷(5894.78÷4950.84) = 25.97% 每年平均下降率为 = (1- (1-25.97%)0.25 )×100%=7.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目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节能管理 • 第三章 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 • 第一节 一般规定 • 第二节 工业节能 • 第三节 建筑节能 • 第四节 交通运输节能 • 第五节 公共机构节能 • 第六节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 • 第四章 节能技术进步 • 第五章 激励措施 • 第六章 法律责任 • 第七章 附则 节能法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好节能管理工作的大法
总则和节能管理主要是规范政府部门节能管理的内容总则和节能管理主要是规范政府部门节能管理的内容 • 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主要是明确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内容 • 节能技术进步是强调科技进步在节能中的作用和相关部门节能管理的内容 • 激励措施是政府财政、税收、物价、金融等部门节能管理的内容 • 法律责任实际上就是政府各相关执法部门节能管理的内容
什么是企业节能管理?谁从事企业节能管理工作?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做什么?什么是企业节能管理?谁从事企业节能管理工作?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