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五年级数学 ( 下 ) 教材分析 ( 2 )

五年级数学 ( 下 ) 教材分析 ( 2 ).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or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五年级数学 ( 下 ) 教材分析 ( 2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五年级数学(下)教材分析 (2)

  2.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 一、教学内容 •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真分数与假分数 • 分数的基本性质 •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 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 • 删去了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6. 四、具体编排

  7. 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8. ·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了分数的抽象性。

  9. 分数单位的概念。 注意抓住本质特征。 分数的历史。

  10. ·把分数的意义与除法的意义进行了统一。 ·分数的两种意义。

  11. ·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不能为0。 ·可以解决整数除法中商不是整数的情况。 ·分数既可以表示作为一个结果的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种运算.

  12.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借助直观把它们和1比较,介绍真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借助直观把它们和1比较,介绍真分数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把它们和1的大小比较,给出假分数的概念。 ·从分类的角度整体把握分数。

  13. ·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 ·结合具体例子给出带分数的定义。 ·让学生仿照着写出其他的分数。

  14. ·直观图和计算过程相结合 ·展现不同的化法: (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直观图与两种方法结合 明确算法还要明确算理 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可以化成整数;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 ·通过直观图观察得出三个分数相等。 ·从两个方向观察三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通过自主举例,从具体到一般,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内在一致性,引导学生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16.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把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同的另一分数。 (分母扩大、分母缩小两种情况)

  17. ·利用实际情境引出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借助操作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18. 用集合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因数、公因数间的的关系, 进而引出因数、公因数的概念。

  19. ·方法: A.列举法。 B.小因法(从较小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还可引导学生想出、学习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20. ·通过实际情境根据不同的素材,引出两个分数是否相等的问题。·通过实际情境根据不同的素材,引出两个分数是否相等的问题。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在此基础上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为后面的约分做好了铺垫。

  21. ·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相等的最简分数。·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相等的最简分数。 ·方法多样:可以逐步约分,也可用最大公因数直接约。 ·给出约分的简便写法。

  22. ·利用实际情境引出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23. 用集合的形式直观形象表示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间的关系,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4. ·求法有多种。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公倍数。B.从较大的数的最小倍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求法有多种。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公倍数。B.从较大的数的最小倍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5. ·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理解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6. ·从实际情境引入分子、分母均不相同比较分数大小的情况。·从实际情境引入分子、分母均不相同比较分数大小的情况。 ·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等的分数,给出通分的概念。 ·通分时,可以把分母都化成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以是公倍数。

  27. ·如果是比较分数大小,还可以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如果是比较分数大小,还可以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注意区别通分与约分:约分是对一个分数的运算,通分是对两个分数的运算。

  28. ·用小数和分数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除法运算的结果,建立起两者的联系。·用小数和分数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除法运算的结果,建立起两者的联系。 ·利用小数的意义给出小数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一位小数由教材给出范例,两、三位小数由自己类推。

  29. ·创设六个数比较大小的数学情境。 ·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多样: A.分母是10、100……的,利用小数意义直接化。 B.分母不是10、100……的,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的,也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化。 除不尽,按需保留。

  30.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四部分内容复习

  31.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32.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3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4.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 5.编排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

  35. 四、具体编排 分数加法和减法 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 例2 例3 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 ⒊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例1 例2

  36. 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 • 利用已有经验计算,但强调分数单位相同。 • 要求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7. 教学同分母分数减法(与例1编排相同) • 利用已有经验计算,强调分数单位相同。

  38. 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 素材可视情况替换。

  39. 教学连加连减 • 应补充“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40.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 • 让学生探索: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41. 通分的原理利用直观图加以说明。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 • 不出直观图,让学生自主把握计算的关键——通分。

  42. 教学建议: • 重点要放手让学生探索如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 注意加强通分的单项练习。

  43. 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

  44. 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 教学建议: 两种不同列法,有括号没有括号,对比运算顺序.不是讲简算. 自主归纳出分数加减混合 运算的顺序

  45. 例2: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 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归纳。 •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若干个数相加。

  46. 五、教学建议 1.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 3.处理好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不可偏废任何一种方式。 4.用好有关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适当补充涉及分数运算的史料。

  47. 第六单元 统 计 一、教学内容 • 众数 • 复式折线统计图

  48.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49. 三、编排特点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  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50. 四、具体编排 例1 众数 例2 复式折线统计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