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领会变化 ,把握教学

2012 、 9. 领会变化 ,把握教学. 温州市实验中学 李孝昂 lxa508@126.com. 内容目标“ 理解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含义 ”改为“ 了解 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 描述 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 。”. 案例 1 :. 目标表述特点:. 具体化、操作化、可测性. 教学设计时, 如何解读目标:. 分解细化、任务化. 行为动词. ※ 理解压强的含义, 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 减小压强的方法。. 目标分解细化:. 1 、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2 、概述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

oswald
Download Presentation

领会变化 ,把握教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2、9 领会变化 ,把握教学 温州市实验中学 李孝昂 lxa508@126.com

  2. 内容目标“理解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含义”改为“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内容目标“理解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含义”改为“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案例1: 目标表述特点: 具体化、操作化、可测性 教学设计时, 如何解读目标: 分解细化、任务化

  3. 行为动词

  4. ※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 减小压强的方法。 目标分解细化: 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2、概述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 3、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量; 4、能说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5、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 任务型目标: 1、通过压路机压路面、手按图钉等典型生活事例分析,让学生体验压力的存在,并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2、通过同一人穿滑雪板和直接在雪地上,以及轻、重按图钉等事例中,压力作用效果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体验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并利用小方桌、海绵、钩码等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6. 3、引导学生利用探究结果,讨论如何比较2千克公鸡和3千克的鸭站在水泥地面上时,对水泥地面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知道压强的引入是用了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3、引导学生利用探究结果,讨论如何比较2千克公鸡和3千克的鸭站在水泥地面上时,对水泥地面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知道压强的引入是用了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 4、通过引导回忆比值法定义,让学生说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目 标可测性 教学行为可观察 任务型目 标 学习效果可量化

  7. 课程性质增加“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案例2: 强调突出“综合性” (1)利用主题式复习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 (2)试图从“整体性”出发建构概念图 (3)与STSE领域相结合 (4)注重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平衡与调节等体现自然界统一性的概念的形成。 (1)认识自然界内在的统一性 (2)从整体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3)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整合。

  8. 以“豆浆机”为主题的复习课 性质、制备 压强 物质组成 重力势能 重力 电路连接方式 质量 豆浆机 电动机 电热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改变内能的方法 内部构造 电功率的测量 电功电功率

  9. 小马哥哥、松鼠弟弟、牛叔叔比身高 结果: 甲:牛叔叔最高,小马哥哥其次,松鼠 弟弟最矮。 乙:小马哥哥身高为2倍松鼠弟弟身高,牛叔叔身高为2.2倍松鼠弟弟身高。 §1.4 科学测量教学部分环节 动物比身高 测量的概念 科学测量的概念 讨论:哪些场合要用到科学测量

  10. “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内涵阐述得更加具体“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内涵阐述得更加具体 案例3: 明确科学教育目标的落实 现状: (1)对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解不够,落实到不到位。(2)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到位,“功利价值取向”主导教学行为。 引发健康问题(生理、心理)、习惯态度问题、信念意志问题、道德品行问题、体验缺失、好奇心和兴趣丢失------ 预设、短视、短效教学行为高度重视, 生成、远视、长效教学行为严重轻视。 极端的强化教学主宰教学。

  11. 科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 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 ◆ 把前人从事智力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 ◆ 把蕴含在知识载体中的观念、态度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12. “水的浮力”教学片段——浮力概念的建立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同 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练习强化 施力体 浮力的测量 方向

  13. “水的浮力”教学片段——浮力概念的建立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李老师,我上了全英排名前三的工科大学,准备读机械工程设计,真的很感谢您对我物理的启发,我很享受这门学科给我带来的快乐,谢谢! 体现知识形成的思想方法 停在水中(悬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观念、态度--- 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水——其他液体——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 “功利价值取向”

  14. 动情 动脑 观念态度 动手 思想方法 操作技能 科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15.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学 1、杠杆平衡的概念 2、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3、实验思路设计 4、分组实验 5、总结结论 6、问题讨论与交流 (1)为什么采用水平静止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情况的平衡? (3)变式

  16. 在“研究杆杠平衡条件”时,实验前将杆杠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在“研究杆杠平衡条件”时,实验前将杆杠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 便于直接读取力臂大小 √ 消除杆杠自重的影响 在“研究杆杠平衡条件”时,---- 小柯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请你对实验加以改进,以说明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

  17. 课程理念(三)改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本质”。课程理念(三)改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本质”。 案例4: 强调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要体现科学本质内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状: (1)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尚存在教师行为俘虏学生思维的现象;

  18. 平面镜成像: ? “左右相反” 投机方法:把试卷倒翻着看

  19. 量筒的读数: ? “仰小俯大” 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5%食盐水50克。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配置结果? 组织合作学习

  20. 沉淀质量 CuSO4 HCl NaOH溶液质量 混合溶液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NaOH溶液 +Ba(OH)2溶液 ? 酸碱中和反应优先进行。

  21. 课程理念(三)改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本质”。课程理念(三)改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本质”。 案例4: 强调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 现状: (1)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尚存在教师行为俘虏学生思维的现象; (2)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22. 第斯多惠: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学艺术的价值取向—— 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卢梭: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23. 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符合学生的兴趣点 (1)新奇的 (2)美丽的 (3)适度努力能成功的 (4)关于偶像的事物 (5)神秘对象的事物 (6)即将用到的 体温调节一课教学: 老师打篮球前后的体温比较,说明体温恒定不是绝对的。

  24. 增加了少量内容。如:“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少量内容。如:“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案例5: 教学要关注“知识序”,尊重“认知序”。 1、要依据合理的知识序设计教学 2、重视前概念在形成新知识中作用 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

  25. “电路探秘”知识序: 电荷 电流 电压 电路 电流、电压的测量 物质的导电性 电阻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6. CO2 石蕊 石蕊 蒸馏水 蒸馏水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 省特级教师、省教育厅教研室科学教研员王耀村: “科学家探究的是未知领域的东西,学生探究的是已知领域的东西。” 省特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徐承楠: 学生探究的对象应该是“未知”的东西。 水是中性的——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性质——酸的概念——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27. 质量 体积 ? “密度”概念的教学 水表示数单位——m3 支付水费按质量计数—— t 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抽象密度概念

  28. 学生的前概念是什么? 铁比泡沫重 【创设情境】

  29. 铁比泡沫重 (修正) 同体积的铁比泡沫质量大 (提出问题) 同体积的其他物质,质量大小如何呢?

  30. 【抽象加工】 研究水和酒精在同体积时的质量关系。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发现问题:

  31.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等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等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

  32. “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程。” 案例6: 合理处理科学知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 (1)与客观存在不一致的,在适当时间要让学生知道,但不能挖深,点到为止; (2)考试不要求,如果涉及后续知识,不能与当前知识相冲突。

  33. ◇生殖方式: (1)有性生殖: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2)无性生殖:不需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一个母体产生新个体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级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硝化细菌等)也都是生产者。 腐生细菌和真菌-----

  34. ※在蜜蜂群体中,有些雌蜂产下的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未经受精的卵也能发育成成虫,这种现象称为孤雌生殖。※在蜜蜂群体中,有些雌蜂产下的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未经受精的卵也能发育成成虫,这种现象称为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属于。(选填“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下列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草 B.青蛙 C.食草昆虫 D.病毒 ※大肠杆菌从生物分类角度属于,从传染学角度属于,从免疫学角度属于,从生态学角度属于分解者。

  35. 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

  36.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水进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导致瓶内气压变小的原因是什么? 3、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与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有何关系? 4、如果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