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透析. 教材类别. 教材作用. 教材地位. 教材类型. 本课程设计采用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 《 信息技术基础 》 。内容为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作用. 本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自学、交流、游戏等形式,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在探讨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 教材地位.

pab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

  2. 一、教材透析 教材类别 教材作用 教材地位

  3. 教材类型 本课程设计采用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内容为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4. 教材作用 本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自学、交流、游戏等形式,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在探讨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

  5. 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是本书的开篇,是在初中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同时又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6. 二、目标透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概念,学会捕捉信息 2、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观察信息如何传播 3、掌握信息的特征,学会判断信息所具的特征

  8. 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归纳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2、对自己或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能归纳出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树立良好行为习惯 2、认识信息的价值,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

  10. 三、教学透析 教  法 学  法 用  法

  11. 教 法 1、 首先教师自己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要适度,既不能过多地运用抽象的专业名词给学生讲解,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的断层,又不能简单、通俗化,使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得不到体现。教师要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了解信息特征,关注信息应用。 2、本课重点:(1)理解信息的含义       (2)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       (3)掌握信息的特征 3、本课难点: 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

  12. 学 法 1、“信息”一词时刻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学生普遍都熟悉这个词,但对于“信息”一词的内涵并非清楚,在本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理解“信息”的不同描述中,重点让学生学会判断信息的特征。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互动游戏、网络查询等形式来掌握、理解本节内容。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13. 用 法 1、学习是为应用服务的。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是本课的用法的关键所在。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让他们通过练习、观察、思考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有所用。 2、用法:讨论、交流、实践

  14. 四、思路透析 教学策略 设计思路

  15.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游戏活动等形式组织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教材上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围绕信息的特征展开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研究和学习,激发他们更浓厚的学习需求和动机。

  16.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主要通过让学生课前思考、自主学习、交互游戏、知识讲解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对信息概念内涵、传播方式、特征进行理解,使他们的认识逐步从理性到感性再上升到理性,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最大可能地去发挥自己。

  17. 五、过程透析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布置任务,课前思考 3、发挥自我,自学探究 4、实践新知,交互活动 5、总结成果,新课讲解 6、理论结合,实战练习 7、浓缩精华,课堂小结 8、提高能力,知识拓展

  18.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环节是上好本课的最关键一环,旨在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开场白:每请大家闭目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你通过各种感官系统获得了哪些东西,是如何获得的?

  19. 2、布置任务,课前思考 给学生布置思考题: 1、今天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2、通过哪些途径或方式获得? 3、对你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20. 3、发挥自我,自学探究 让学生打开教课书,快速阅读本节内容,阅读时带着以下问题,并在教课书上作标记。 1、信息的不同描述 2、信息的传播过程 3、信息的基本特征  

  21. 4、实践新知,交互活动 本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产生交互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会信息的传播与特征。 游戏规则 1、按列分组,由第一位同学开始依次向后面同学传递老师所给的内容。 2、传送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但不能讲话 3、最后一位同学用语言表达前面同学的最终意思

  22. 游戏内容 1、请表达出下面的(咖啡)广告语(1.4.8列) 味道好极了! 2、请表达出下面(巧克力)广告语(2.5.7列)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3、请表达出下面(药品)广告语(3.6列) 早一粒,晚一粒,远离感冒困扰 !

  23. 游戏思考 1、通过本游戏你了解到了什么? 2、通过本游戏你有何收获?

  24. 5、总结成果,新课讲解 信息的不同描述 1、信息的奠基人-香农(美国数学家) 2、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美国数学家) 3、信息论学者-钟义信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25. 5、总结成果,新课讲解 通过游戏总结出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 用何载体 以何途径 (信源) (信息传递) 接收效果 信息接收方   (信宿)

  26. 通过游戏总结出信息具有如下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27. 6、理论结合,实战练习 通过以下实战练习,让学生理解应用信息特征的判断 1、名扬千里(信息的传递性) 2、真假难辩(信息的真伪性) 3、一传十,十传百(信息的共享性) 4、玉不琢,不成器(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5、红灯停,绿灯行(信息的时效性)

  28. 7、浓缩精华,课堂小结 在信息时代,谁感知到、认识到并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成功的机会。谁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出信息的价值性谁有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本课只是信息技术的初步,希望通过本课的学生给同学们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为将来更深、更高的学习提供所需要知识。

  29. 8、提高能力,知识拓展 • 1、请同学们通过Internet查阅有关信息的以下内容并与课本解释作一比较。 • 2、将所查结果用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到 • lwei@szsy.net • 信息概念 •   信息的载体形式 •   信息的传播途径 •   信息特征 •   信息的接收方式

  30. 六、课后透析 主要讲解信息及其特征,如果直接从概念讲,学生很难一下接受,而且感觉也比较枯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采用思考、引导、探究、互动等形式,力求使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通过游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里,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树立自信,发挥才能。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中去了解信息这个概念与特征,使抽象的理论得到通俗化。   本节的内容在本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参与学习活动,科学地探究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与事实。在问题思考、解答、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养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