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续 )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续 ). 11.4 检测器 最常用的液相色谱检测器依次是紫外检测器、示差折射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等。近年来出现的光散射检测器是新兴的通用型检测器。. 表 11. 液相色谱常用检测器的一般性质. 紫外 - 可见光吸收检测器 和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紫外 - 可见吸收检测器是一种应用最广 HPLC 检测器: ● 光吸收定律 ● 检测池结构 ● 波长选择 :待测物的吸收波长和溶剂的截止波长. 光电二极管阵列光谱检测器. 倒光学结构和多通道阵列检测

palm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续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续) 11.4 检测器 最常用的液相色谱检测器依次是紫外检测器、示差折射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等。近年来出现的光散射检测器是新兴的通用型检测器。

  2. 表11. 液相色谱常用检测器的一般性质

  3. 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器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器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是一种应用最广HPLC检测器: ● 光吸收定律 ● 检测池结构 ● 波长选择:待测物的吸收波长和溶剂的截止波长

  4. 光电二极管阵列光谱检测器 倒光学结构和多通道阵列检测 时间——波长——吸光度三维谱图 大量数据采集、贮存和计算的计算机技术

  5. A t λ 多波长检测—三维色谱图

  6.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图 常规色谱图 三维色谱图 光谱图

  7. 光电二极管阵列光谱检测器是HPLC检测技术的重大进展。采用这种检测器可以瞬间实时对流出液进行全光谱检测, 使LC能提供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换句话说, 在一次色谱操作中, 可同时获得吸光值、流出时间和各组分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在一起的三维谱图, 提供既定量又定性的色谱信号。 表11.6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应用

  8. 荧光检测器和化学发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是一种高灵敏的, 选择性检测器, 其灵敏度比UV 高10-1000倍, 一般可测ppb级的化合物。它用于检测物质本身具有荧光或为了提高灵敏度将无荧光的物质衍生成荧光体。可用荧光检测的物质:如某些代谢物、食品、药物、氨基酸、多肽、胺类、维生素、石油高沸点馏分、生物碱和甾族化合物等。 1.荧光检测器的结构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aser inducted fluorescence detector, LIF) 2.色谱衍生技术

  9. 色谱衍生技术:在色谱过程中用特殊的化学试剂(衍生试剂),借助于化学反应给样品化合物接上某个特殊基团,使其转变成响应的衍生物之后进行分离检测和直接进行检测的技术。色谱衍生技术:在色谱过程中用特殊的化学试剂(衍生试剂),借助于化学反应给样品化合物接上某个特殊基团,使其转变成响应的衍生物之后进行分离检测和直接进行检测的技术。 样品衍生的目的/作用 1)改善色谱分离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如GC中增加样品的挥发度和稳定性: 例 1,3,5-三甲基苯甲酸与1,3,5-三甲基酚的酯化反应:

  10. 2)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如有些化合物既没有紫外吸收又不发荧光, 这类样品可以用衍生的方法, 将待测物转变为具有紫外吸收或发荧光的物质进行检测。例如邻苯二甲醛(OPA)是最通用的伯胺氨基酸衍生剂, 柱前柱后衍生均可,ODS柱分离。 l紫外检测:UV的测定灵敏度可达10-12 mol / L l荧光检测:检测范围在 10-12~ 10-15 mol / L l安培检测:灵敏度可达10-13 mol / L 衍生方式 1)柱前衍生:分离与检测 2)柱后衍生:检测,如氨基酸仪分析

  11. 由于2-甲基丁基-1,4-二醇不仅缺乏必要的吸收基团,而且不能在OB柱拆分,应采用苯甲酰氯将其衍生为2-甲基丁基-1,4-二醇二苯甲酸酯后才能进行分离测定。由于2-甲基丁基-1,4-二醇不仅缺乏必要的吸收基团,而且不能在OB柱拆分,应采用苯甲酰氯将其衍生为2-甲基丁基-1,4-二醇二苯甲酸酯后才能进行分离测定。 所有合成产物均经柱层析纯化和结构分析。

  12. (S)-(-) (R)-(+) 三苯甲酸酯纤维素固定相 图 2-甲基丁基-1,4-二醇二苯甲酸酯色谱拆分图 色谱柱: Chiralcel OB 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93:7) 检测: 254nm/275nm 流速:0.75mL/min

  13. 蒸发光散射质量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Scatting Mass Detector, ELSD) HPLC的发展中受到限制的一个原因, 就是缺少象GC中的FID一样的灵敏、通用型的检测器。20世纪80年代后研制的蒸发散射质量检测器给这一领域带来希望,并向具有真正通用型意义的检测器方向发展。这就是:样品结构不需要具备紫外发色团和合适的折射率;对梯度洗脱和流动相系统的温度变化不敏感;对各种物质的响应因子很接近;在一次分析中可以同时检测主要成分和杂质。

  14. 在一定的条件下,光散射强度正比于溶质粒子的大小和数量。散射光强度与样品微粒质量的关系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光散射强度正比于溶质粒子的大小和数量。散射光强度与样品微粒质量的关系为 I = k mb 式中,m为微粒质量,k、b为实验条件(如温度、流动相性质)决定的常数。因此可根据散射光强度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1) 工作原理 散射质量检测和电导测定一样,电导是所有离子的通用性质,光散射是所有粒子的通用性质。对于色谱法来说,溶质已经分离,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除去流动相和保证检测条件的一致性。

  15. 流动相 雾化 雾化气体 蒸发 检测 雾化器 漂移管

  16. Step 1: Nebulization  Column effluent passes through nebulizer needle  Mixes with nitrogen gas  Forms dispersion of droplets

  17. Step 2: Mobile Phase Evaporation Droplets pass through a heated zone  Mobile phase evaporates from the sample particle Dried sample particles remain

  18. Step 3: DetectionSample particles pass through an optical cell Sample particles interrupt laser beam and scatter light Photodiode detects the scattered light

  19. ELSD的工作原理:经色谱柱分离的组分随流动相进入雾化器,被高速的载气流(氦气和空气)喷成一种薄雾。这些雾粒进入可控制温度的蒸发器(漂移管)中,使流动相气化蒸发,溶剂蒸发后剩下的不挥发组分成为微小的雾状颗粒,进入光散射室进行检测。光源光线经准直后成直角方向通过气流,然后被光阱捕集,以防止反射。蒸气状态溶剂通过光路时,光线反射到检测器上成为稳定的基线信号。云雾状溶质颗粒通过光路时,被位于入射光束1200角的检测器收集。ELSD的工作原理:经色谱柱分离的组分随流动相进入雾化器,被高速的载气流(氦气和空气)喷成一种薄雾。这些雾粒进入可控制温度的蒸发器(漂移管)中,使流动相气化蒸发,溶剂蒸发后剩下的不挥发组分成为微小的雾状颗粒,进入光散射室进行检测。光源光线经准直后成直角方向通过气流,然后被光阱捕集,以防止反射。蒸气状态溶剂通过光路时,光线反射到检测器上成为稳定的基线信号。云雾状溶质颗粒通过光路时,被位于入射光束1200角的检测器收集。 检测器参数: l雾化载气流流速:2 ~ 5 L / min l蒸发器温度:100 ~ 180 ℃

  20. 2)蒸发散射质量检测器的优缺点 与示差折光检测器相比: l灵敏度高 l对流动相系统温度变化不敏感 l可进行梯度洗脱 与光吸收检测器相比: l能解决最困难的HPLC检测问题。如磷脂、皂甙、糖类、聚合物、树脂等无紫外吸收或紫外吸收系数很小的化合物的检测 l减低流动相溶剂的纯度要求 l无需测定定量校正因子

  21. 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分离方法 根据溶质的不同保留机理或色谱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液相色谱的分离模式可分为 : ● 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 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 离子交换色谱(Ion Exchanger Chromatogr.) ● 空间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 ● 亲合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

  22. 流动相 Flow 活性吸附点 固定相 吸附色谱 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以不同极性溶剂作流动相,样品中各组分依据它们在吸附剂上吸附力的大小来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 液固吸附色谱

  23. 分配色谱 用涂渍在基体上的固定液作固定相,以不同极性溶剂作流动相,样品中各组分依据它们在固定液中溶解能力大小,即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系数大小来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 液液分配色谱

  24. 离子交换色谱 用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以具有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样品中各离子组分依据它们与离子交换剂上荷电交换基团的交换能力大小来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

  25. 排阻色谱 用化学惰性多孔物质作固定相,样品中各组分依据它们在流动相的分子体积大小来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以水溶液作流动相的排阻色谱称为凝胶过滤色谱(GFC);以有机溶剂作流动相的排阻色谱称为凝胶渗透色谱(GPC)。 排阻色谱

  26. 亲合色谱 在基体上固载化生物特异性吸附的配位体作固定相,以具有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样品中各生物活性分子组分依据它们与固相基体上固载的配位体之间的特异亲合力大小来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 亲合色谱

  27. 正相色谱(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 正相色谱采用硅胶、氧化铝或带有氰基、二醇基和氨基的极性固定相,非极性流动相操作模式,依据溶质分子的极性大小进行分离。溶质分子与固定相的硅醇基等极性基团产生特异的极性相互作用,极性相互作用大的保留时间大,反之保留时间小。 ◆ 硅胶吸附色谱(液固色谱) ◆键合相正相色谱(氰基和氨基柱) 正相色谱中色谱柱强度: 硅胶柱 ≈ 氧化铝柱> 氨基柱 > 二醇基柱> 氰基柱

  28. 液固吸附色谱 液固色谱的分离基础是样品组分分子与固体吸附剂表面活性点上的竞争吸附以及组分分子与流动相分子的相互作用。 液固吸附色谱适合分离那些能溶于有机溶剂、具有中等分子量的组分, 它能分离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如具有不同取代基, 或取代基相同但其数目不同的化合物。 对于异构体的分离, 液固吸附色谱比其它液相色谱有更高的选择性。如反相色谱中双键位置不同的异构体不能理想分离时, 可选用硅胶吸附或涂渍银离子的硅胶吸附色谱分离。

  29. 一、原理 在吸附色谱过程中, 样品分子通过色谱柱时, 溶质的保留受到固定相的吸附力和流动相的溶解力/“拉力”的竞争作用。对于硅胶极性吸附剂, 诱导、氢键这样等是强烈的, 为主要作用力, 而色散力是微不足道的。 根据吸附顶替模型, 在进行色谱分离时, 吸附剂表面首先被溶剂分子覆盖形成一单分子层。当溶质分子从流动相引入后, 则会顶替掉吸附剂表面上原来覆盖的溶剂分子而被吸附。

  30. S E E 取代苯样品在吸附点A上的定位 吸附色谱保留值的图解表示

  31. 吸附剂表面被认为是均匀的,被吸附的分子是平躺在表面上的,所以每个吸附分子所需要的吸附面积可以从它的分子尺寸计算出来。因为溶质和溶剂分子的体积不一样, 一般说来前者大于后者, 因此溶质分子(E)与溶剂分子(S)在吸附剂表面上进行竞争吸附的吸附平衡过程为: EM+nSS  ES+nSM n = AS / AM AE :组分分子吸附在固定相表面上所需的吸附剂面积; AM:流动相分子吸附所需的吸附剂面积; n:每吸附一个溶质分子需要顶替下来的溶剂分子数。

  32. 吸附过程的净吸附自由能: G = GE,S+ nGS,M-GE,M-nGS,S 右端的四个G 分别表示溶质和溶剂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无量纲摩尔自由能。 在大多数吸附系统中, 流动相的自由能项 GS,M和GE,M远小于吸附相的自由能项GS,S和GE,S。若不考虑流动相的影响, 则 G = GE,S- nGS,S = S-AE 容量因子k’与单位重量吸附剂上被单分子层溶剂覆盖时的吸附体积VS(系吸附剂比表面积的函数)和 G之间有如下关系

  33. ln k’ = lg VS+G 为吸附剂的活性系数, 取决于吸附剂的化学性质和水的覆盖量。不随实验条件变化而变化。所以, ln k’ = lg VS+S-AE 这说明液固吸附色谱中溶质的保留值与吸附剂的表面积, 溶质的吸附能和溶剂强度(按定义, 单位活性吸附剂表面上溶剂的吸附能, 即溶剂强度)等有关。 考虑到溶质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 Snyder后来又在上式中加入一个二级溶剂效应修正项, 以弥补忽略溶剂效应之不足。

  34. 二、流动相的选择 在硅胶吸附色谱中, 对相对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起主导作用的是溶质与固定相的作用, 流动相主要是调节溶质的保留值在适当范围内, 对选择性的影响一般较小。 液固吸附色谱的流动相值要适当,常用正己烷、正庚烷为主, 添加少量CH2Cl2、CHCl3、CH3CN和CH3OH。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溶剂中的少量水对分离的影响。

  35. 三、样品分子结构对保留的影响 样品分子的结构决定它们在色谱柱上保留。而对于吸附色谱来说, 主要取决于样品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类型及其数目。一些常见官能团的吸附强度大致如下: ● 不吸附:烷烃 ● 弱吸附:烯烃、硫醇、硫醚、单环或双环芳烃、卤代芳烃 ●中等吸附:多环芳烃、醚、腈、硝基物、大多数羰基化合物 ● 强吸附:醇、酚、胺、酰胺、亚枫、酸和多官能团化合物 样品分子的保留还取决于溶质是否能与吸附剂取得最大程度的作用, 即分子空间效应。例如: ● 与官能团相邻的大烷基可能降低保留能力;(位阻效应) ● 顺式化合物的保留能力可能比反式化合物强; ● 对位化合物的保留能力可能比邻位化合物强等等。

  36. 四、应用举例 • 液固色谱的应用特点: • ●液固色谱对具有不同极性取代基的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但对同系物的分离能力较差 • ●对强极性或离子型样品,因有时会发生不可逆吸附,液固色谱常不能获得满意的分离习惯。 • ●吸附剂的含水量对吸附剂活性、样品容量和保留值有较大影响 • 液固吸附色谱主要用于异构体的分离、族分离和制备色谱。 • 1.苯二胺异构体的分离 • 2.部分氢化菲的分离

  37. 习题1设计一液相色谱法分离苯二胺异构体(色谱类型、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条件和出峰顺序等)习题1设计一液相色谱法分离苯二胺异构体(色谱类型、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条件和出峰顺序等) 习题2在液固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对以下四组分进行分离,最后流出色谱柱的可能是: a. 苯酚 b. 对羟基苯胺 c. 苯胺 d. 苯 1 2

  38. 10.6 反相键合相色谱 键合相色谱是目前HPLC中最常见的分离模式, 约80%的HPLC是采用键合相色谱柱完成的。 ● 烷基苯同系物分离分析 ● 多环芳烃分离分析

  39. 1.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键合相的种类比较多, 有非极性、极性和离子交换基团, 可使用于正相、反相和离子交换色谱。如氰基柱, 即可用作正相色谱, 又可用作反相色谱。 2.反相键合相色谱的优缺点 (1)反相键合相色谱的优点 ① 样品极性范围宽, 有多种键合相可供选择; ② 使用的溶剂相对便宜, 平衡速度快; ③ 离子或离解化合物可用离子对或离子抑制技术分析; ④ 容易操作, 分析速度更快, 重现性更好。 一、原理和分离对象

  40. (2)键合相的使用极限 ① 对于硅基键合相, mp的pH应控制在2.5-7.5:pH<2.5, 键合相易脱落; pH>7.5, 硅胶可能溶解。 ② 残留的硅羟键可能吸附样品分子或杂质, 引起拖尾, 或tR发生变化; 3.反相键合相色谱的主要特点 ★ 柱稳定高、寿命长 ★ 溶剂相对便宜 ★ 流动相可控制条件较多,如溶剂强度范围大(从纯水到非极性溶剂,如Hex),调整pH和I等 ★ 含水体系有利于生物样品分析

  41. 二、流动相的选择 对于正相色谱, 采用弱极性流动相, 极性最弱的组分最先流出, 增加流动相的极性将减少组分的保留。 根据流动相,反相色谱能区别为纯水溶液、混合水溶液和非水反相系统。 反相色谱中常用洗脱剂包括水、乙腈、甲醇和四氢呋喃等,流动相的洗脱强度由有机溶剂浓度及其类型共同决定,这种影响见反相色谱溶剂强度图。 对于溶质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值与强溶剂浓度的关系,Snyder认为lgk与%B之间呈线行关系: lgk = lgkw-SØ

  42. 三、反相色谱的保留机理 ● 疏溶剂理论 ●溶质保留值公式的讨论

  43. (1)疏溶剂理论 背景:单从溶质与固定相的非极性与非极性作用力是不能解释反相色谱的保留值大小的,因为这种作用力太弱了。相反,利用疏溶剂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反相色谱中关于保留值和选择性的规律。 疏溶剂理论的主要意思是:当一个非极性溶质或分子中的非极性部分与极性溶剂相接触时, 会相互产生斥力, 自由能(G)增加, 这是一个熵减少过程。为了弥补熵的损失, 溶剂分子中的非极性部分的结构取向将导致在极性溶剂中形成一个“空腔”。这种效应称为疏溶剂效应。

  44. 《结构化学基础》指出: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和氢键密切相关,是指极性基团间的静电力和氢键力使极性基团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因而排斥疏水基团,使疏水基团互相聚集所产生的能量效应和熵效应。在蛋白质分子中,疏水侧链基团如: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较大的疏水基团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疏水区,大部分存在于分子的内部,这种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即为疏水基团相互作用。《结构化学基础》指出: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和氢键密切相关,是指极性基团间的静电力和氢键力使极性基团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因而排斥疏水基团,使疏水基团互相聚集所产生的能量效应和熵效应。在蛋白质分子中,疏水侧链基团如: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较大的疏水基团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疏水区,大部分存在于分子的内部,这种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即为疏水基团相互作用。

  45. + + 疏水基团相互作用示意图 上图表示Ⅰ和Ⅱ两个疏水基团在水中相互结合后,从Ⅰ···Ⅱ间非极性面置换出来的水分子成无序状态,使体系的熵增加,减少自由焓(-TΔS),使两个非极性区域间的接触稳定化,这种缔合就是疏水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亚甲基之间的作用能约达3 kJ•mol。

  46. ●“吸力是主动的”,如GC中烃类在非极性固定相上的保留大小与色散力有关,尽管它是微弱的,但它又是唯一的●“吸力是主动的”,如GC中烃类在非极性固定相上的保留大小与色散力有关,尽管它是微弱的,但它又是唯一的 ●在极性溶剂中的两个非极性溶质的聚集在一起并非是它们之间的色散力起主导作用,换句话说,这种聚集并非是主动的,而是被迫的,是它们受到更大的极性溶剂作用(斥)力而被迫聚集在一起。

  47. Horvath等人将疏水作用原理应用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根据溶质、溶剂和固定相之间的能量平衡, 导出了利用物质的一般物理化学性质预测反相色谱过程中溶质的保留值公式。基于这一模型, 反相键合相表面被视为一层均匀的非极性烷基链配位基, 溶质在反相色谱过程的保留主要不是由于溶质分子与键合相之间弱的非极性相互作用, 而是由于溶质与极性溶剂之间的排斥力, 促使溶质与键合相烃基发生疏水缔合。 非离子型溶质与键合相的非极性配位基之间的疏溶剂缔合是可逆的: S + L  S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