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99 Views
思辨課程. ( 一 ) 課程設計的理念 ﹕. 配合教育局中文教育的目標 ﹕ 中國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 : - 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 能說 流利而得體 的粵語和普通話 - 發展 高層次思維能力 和良好思維素質 擴闊學生的知識領域和視野 - 議論能力 是未來公民應該具備之能力 - 課程以時事內容提升學生的 邏輯思考 - 透過報告與討論,增進學生口語表達與 獨立思辨 能力。. ( 二 ) 目的:. 融辯入教,培養學生 獨立思考 ,提升溝通的自信心。 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傳媒陳述的 事實與立場 的技巧。
E N D
(一) 課程設計的理念﹕ • 配合教育局中文教育的目標﹕ 中國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 - 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 能說流利而得體的粵語和普通話 - 發展高層次思維能力和良好思維素質 • 擴闊學生的知識領域和視野 - 議論能力是未來公民應該具備之能力 - 課程以時事內容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考 - 透過報告與討論,增進學生口語表達與獨立思辨能力。
(二) 目的: • 融辯入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提升溝通的自信心。 • 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傳媒陳述的事實與立場的技巧。 • 準確地定出說話的內容,作簡單而清楚的短講;並能抓住別人說話要點作出回應。 • 讓學生進行多角度分析,建構自己的觀點。 • 鼓勵同學靜心聆聽他人的意見,提高包容度。 • 使學生能分析及詮釋數據及圖像資料,例如文字、照片、圖表等,藉此推動「從閱讀中學習」。
課程內容 (學、想、做、評的學習歷程)
基礎訓練 1.學會閱讀新聞與分析時事 • 了解不同類型的新聞報導(電視新聞報導及報章報導) • 學習透過「六大基本問題」了解時事 • 閱讀報章:學習透過略讀和詳讀歸納出新聞的重點 • 分辨「事實」與「判斷」 • 電視新聞報導:嘗試體驗新聞報導 • 初步了解傳媒如何影響讀者、觀眾對於事件的看法 背後理念:培養閱讀報章、討論時事的習慣,強化對了解時事的興趣及視野
2.以時事作入切點 – 邏輯思維與多角度思維 基礎訓練 • 認識「邏輯思維」 • 認識及嘗試作出「擴散思考」及「多角度思考」 • 認識作出批判的要求與技巧 • 綜合各項思維方式,由問題的基本出發 – 「腦震盪」 • 就時事作出文字上及口述上的評論或發表看法 背後理念:協助學生打好邏輯思維及批判性思維的根基,勇於就不同的時事發表個人想法,從而訓練獨立思維的能力
3.議論能力的基本技巧 – 資料搜集與運用 基礎訓練 • 了解「議論」的作用及形式 • 了解「例子」及「數據」對於強化議論的重要性 • 認識不同種類的例子(實例、言例、設例),就好、壞的例子作出分辨 • 嘗試運用例子及數據以強化觀點 背後理念:讓學生了解強化如何透過運用數據及例子增強議論力度,並了解如何分析不同的數據及例子
4.綜合議論、表達及演說能力–時事以外的討論4.綜合議論、表達及演說能力–時事以外的討論 進階訓練 • 讓學生運用以上分析時事的技巧在時事以外的議論之上 • 了解如何透過演說技巧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及觀點
(三) 教學方法: 講義以「單元筆記」或輯錄成「學習檔案」 以講授為主,配合投影圖片、剪報或實物教學 讓學生參與互動式的討論和進行口頭或紙筆練習。
(四) 評估方式﹕ 小組討論、簡短時評、課堂表現 為每學期說話評估之一部份。 學生的發言表現將作進展性說話評估成績的參考。 同儕互評 部份思維分析技巧將應用於中文、英文或常識科試題中。
(五) 課節安排(暫定)﹕ 每學期約7節,全年共14節。 (包括進展性評估及總評) 擬隔週於中文課間進行,編訂全年 上課日期及授課內容。 學生須帶備學材上課,並遵照導師 指示自備下一教節學習材料。
(七) 家長的角色及支援﹕ • 營造關注時事的環境,與子女共同探討世界及本地之具爭議性話題。 • 經常就學校或家庭事件配置正反立場,鼓勵子女提出支持立場的理據及獨特的見解。 • 引導子女從多角度分析,耐心聆聽她們的意見,多從學生的直觀角度審視其說話內容。 • 注意子女表達意見時的態度,並作適時誘導。 • 在有需要時協助子女查找所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