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820 Views
第十一章 酚和醌. ( 一 ) 酚. 11.1 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11.2 酚的制法 11.3 酚的物理性质 11.4 酚的化学性质 11.5 重要的酚. 11.1 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构造: - OH 直接连在芳环上的化合物称为 酚 。 通式为 Ar - OH 。. 分类: 按酚类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多少可分 为 一元酚 和 多元酚 。. 酚的命名. ① 一般以苯酚作为母体,苯环上连接的其他基团作为 取代基。. 苯酚 邻甲苯酚 间硝基苯酚. 2,4,6- 三硝基 苯酚.
E N D
(一) 酚 11.1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11.2酚的制法 11.3酚的物理性质 11.4酚的化学性质 11.5重要的酚
11.1酚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 构造:-OH直接连在芳环上的化合物称为 酚。通式为 Ar-OH。 • 分类:按酚类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多少可分 为一元酚和多元酚。
酚的命名 ①一般以苯酚作为母体,苯环上连接的其他基团作为 取代基。 苯酚邻甲苯酚间硝基苯酚 2,4,6-三硝基苯酚 邻苯二酚 1,2,3-苯三酚
酚的命名 ②羟基直接连接稠环上与苯酚类相似。 α-萘酚 9-蒽酚 5-硝基-1-萘酚 注意:当取代基的序列优先于酚羟基,则按取代基的排列次 序的先后来选择母体。 对羟基苯磺酸
取代基的先后顺序 -COOH,-SO3H,-COOR, -COX, -CONH2, -CN, -CHO,羰基,-OH(醇), -OH(酚), -SH, -NH2,-OR,-SR
11.2 酚的制法 1.从异丙苯制备 2.从芳卤衍生物制备 3.从芳磺酸制备
1.从异丙苯制备——工业制法 • 异丙苯在过氧化物或紫外线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为氢 过氧化异丙苯,再用稀硫酸使之分解生成苯酚和丙酮。
2.从芳卤衍生物制备 • 连在芳环上的卤素很不活泼,很难水解,需要高温和高压。
注意:当卤原子的邻位或对位有很强的吸电子基时,水解反应比较容易进行。注意:当卤原子的邻位或对位有很强的吸电子基时,水解反应比较容易进行。 WHY
原因:由于降低了硝基氯苯在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即迈森海默络合物)的能量的缘故。原因:由于降低了硝基氯苯在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即迈森海默络合物)的能量的缘故。 迈森海默络合物
3.从芳磺酸制备 • 将芳磺酸钠盐与氢氧化钠共熔(称为碱熔)可得到相应的酚钠,再经酸解。 -萘酚 -萘磺酸纳
11.3 酚的物理性质 • 酚大多数为结晶固体,少数烷基酚为高沸点液体 (如间甲苯酚)。 • 沸点、熔点: 酚的沸点和熔点都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高。 • 溶解度:微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 • 红外吸收光谱: O-H伸缩振动:3520~3100cm-1(缔合羟基) C-O伸缩振动:1230cm-1左右
11.4酚的化学性质 11.4.1酚羟基的反应 11.4.2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 11.4.3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11.4.1酚羟基的反应 (1) 酸性 • 苯酚的pKa≈10,其酸性比醇强。苯酚能溶解与氢氧化钠水溶液而生 成酚钠。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故不能与NaHCO3作用生成盐(工业上被用来回收和处理含酚污水)。
原 因 1. 酚羟基中的氧原子的p轨道与苯环的键轨道形成p-共轭体系。氧原子的一对未共用电子对离域而分散到整个共轭体系中,使得O-H键之间的电子云更偏向氧,有利于离解成为质子和苯氧负离子。
原 因 2.苯氧负离子上的负电荷可以更好的离域而分散到整个共轭体系中,使苯氧负离子比苯酚更稳定,因此酚更容易离解出质子而呈酸性。 离域 3.离解后的苯氧负离子比烷氧负离子要稳定,故苯 酚酸性比醇强。 定域
苯环上取代基对酚酸性的影响: • 当苯环上含有供电子基团时,可使取代苯氧负离子不稳定; • 当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NO2,-SO3H,-CN)时,使取代苯氧负离子更稳定,苯酚的酸性增强。吸电子基团愈多,酸性愈强。 pKa:9.98 8.40 7.23 7.15 4.00 0.71
(2)酚醚的生成 • 由酚金属与烷基化剂(如MeI或Me2SO4)在碱性溶液中作用。 二芳基醚可由酚金属与芳卤衍生物作用制得,但需铜催化加热。
酚醚 • 酚醚化学性质比酚稳定,不易氧化,与HI作用可分解为原来的酚。 合成上的应用:保护酚羟基
(3) 酯的生成 • 酚与羧酸直接酯化比较难,一般须与酸酐或酰氯作用,才能生成酯。 乙酐 乙酸苯酯 乙酰氯
11.4.2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 • 羟基是强邻、对位定位基,使苯环活化,故酚易在邻、对位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等亲电取代反应。 (1)卤化反应 溴化 ——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溴化 (1)卤化反应 • 邻、对位上有磺酸基存在时,可同时被溴取代。 • 在低温、非极性溶剂中,控制溴不过量,可发生一元溴代。
(1)卤化反应 氯化 不用溶剂: 水作溶剂:
(2)硝化反应 苦味酸
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用水蒸气蒸馏分离 邻硝基苯酚分子内氢键鳌合 (可随水气挥发) 对硝基苯酚只能通过分子间氢键缔合,相对 分子质量较高,不能随水气挥发。
(3)磺化反应 • 苯酚与浓硫酸作用,即发生磺化反应而生成羟基苯磺酸。随磺化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4)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 酚比芳烃容易进行傅-克反应,但一般不用AlCl3作催化剂,应为酚羟基与AlCl3形成络合物,使它失去催化能力而影响产率。 • 一般使用醇或烯烃为烷基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 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 (简称二四六抗氧剂)
(4)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 酚的酰基化反应也容易进行一般使用羧酸或酰卤为酰基化剂,三氟化硼等路易斯酸为催化剂。 • 小结: 苯酚的亲电取代反应比苯容易得多,反应速度也快、卤化、硝化、磺化时易生成多元取代物。
酚酯的重排反应(Fries重排) • 酚类的酯在无水AlCl3或其他Lewis酸催化剂( ZnCl2、 FeCl3等)存在下,加热时发生重排,酰基移位到邻位或对位,生成邻、对酚酮的混合物。 • 高温有利于生成邻位异构体、低温有利于生成对位异构体。
(5)羰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 • 酚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特别活泼可与羰基化合物(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2,4-二羟甲基苯酚 4,4’-二羟基二苯甲烷 2,2’-二羟基二苯甲烷
反应历程 酸催化: 羟甲基正离子比甲醛具有更强的亲电性。 碱催化: 苯氧负离子比苯酚具有更强的亲核性。
11.4.3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 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络合物),不同的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用来检验酚羟基的存在。 • 注:凡具有烯醇式化合物与FeCl3溶液也发生显色反应。
酚的氧化反应 ——酚易氧化为醌,它类似于仲醇的氧化。多元酚(特别是邻,对位)在碱性条件下更易氧化。酚还可和亚硝酸作用生成亚硝基苯酚。 亚硝基苯酚
11.5 重要的酚 苯酚(石炭酸) 甲苯酚(甲酚) 对苯二酚 萘酚
1. 苯酚(石炭酸) 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结晶,露于光和 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粉红渐至深褐色。有毒性,可作防腐剂和消毒剂,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2. 甲苯酚(甲酚) 有三种异构体(邻、对、间位),都存在于煤焦油中。
3.对苯二酚 制备:苯胺氧化成对苯醌后,再经缓和还原剂还原而得。 性质:无色固体,极易氧化成醌,是强还原剂, 可用作显影剂,也可用作高分子单体的防 止聚合的阻抑剂。
4.萘 酚 有α-萘酚和β-萘酚两种异构体。 α-萘酚 β-萘酚
萘酚的性质 • α-萘酚为针状结晶,β-萘酚为片状结 晶能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 都呈弱酸性,与FeCl3发生颜色发应(α-萘酚呈紫色絮状沉淀,β-萘酚呈绿色 );易磺化、硝化;易生成醚和酯。 • 广泛用于制备偶氮染料。
(二) 醌 11.8 苯醌 11.9 萘醌 11.10 蒽醌
11.8 苯 醌 醌:是一类环状不饱和二酮,无芳香性。 有两个异构体-邻苯醌和对苯醌。 对苯醌(简称苯醌) 邻苯醌 制备:
苯醌的化学性质 (1) 碳碳双键加成 2,3,5,6-四溴环己二酮
苯醌的化学性质 (2) 1,4-加成 ——可与氢卤酸、氢氰酸和胺反应 2-氯-1,4-苯二酚
(3) 羰基加成 对苯醌单肟 对苯醌双肟 对亚硝基苯酚 • 结论: • 醌类似二酮,具有羰基化合物的特性。 • 醌型化合物与相应的苯型化合物可互相转变。
(4) 还原反应 对苯醌与对苯二酚可以通过还原与氧化反应而互相转变。 问题:在对苯二酚的水溶液中加入Fe3Cl 溶液有何现象?
11.9萘醌 有1,4-、1,2-和2,6-三种异构体。 1,4-萘醌 1,2-萘醌 2,6-萘醌
萘醌的制备 产率低 二羟基二氢萘
萘醌的物理性质 ——1,4-萘醌是挥发性黄色固体, 熔点为 125℃,有显著的气味。 2-甲基萘醌 又名维生素K3 维生素K1
11.10 蒽醌 有九种异构体,但已知存在的有1,2-、1,4-、9,10-三种。 1,2-蒽醌 1,4-蒽醌 9,10-蒽醌 注:其中最重要的是9,10-蒽醌,通常简称蒽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