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888 Views
第四章 关 系. 4.1 二元关系 4.2 关系运算 4.3 关系类型. 退出. 4.1 二元关系. 二元关系,这里是指集合中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1 .基本概念 定义4.1.1 给定任意集合 A 和 B , 若 R A B , 则称 R 为从 A 到 B 的二元关系,特别在 A = B 时,称 R 为 A 上的二元关系。. 可见, R 是有序对的集合。若< x , y > R , 则也表为 xRy , 即< x , y > R xRy 。
E N D
第四章 关 系 • 4.1 二元关系 • 4.2 关系运算 • 4.3 关系类型 退出
4.1 二元关系 • 二元关系,这里是指集合中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 1.基本概念 • 定义4.1.1 给定任意集合A和B,若RAB,则称R为从A到B的二元关系,特别在A=B时,称R为A上的二元关系。
可见,R是有序对的集合。若<x,y>R,则也表为xRy,即<x,y>RxRy。可见,R是有序对的集合。若<x,y>R,则也表为xRy,即<x,y>RxRy。 • 若R=,则称R为A到B上空关系;若R=AB,称R为A到B上全域关系。特别当A=B时,称为A上空关系,称R=AA为A上的全域关系。称R={<x,x>|xA}为A上的恒等关系,记为IA。
类似地可定义n元关系。若S Ai,则称S为 Ai上的n元关系。特别A1=A2=···=An时,称S为A上的n元关系。
定义4.1.2 令RAB,且 • D(R)={x|(y)(xRy)} • R(R)={y|(x)(xRy)} • F(R)=D(R)+R(R) • 则称D(R)、R(R)和F(R)分别是二元关系R的定义域、值域和域。 • 显然D(R)A,R(R)B。
由于关系是有序对的集合,对它可进行集合运算,其结果也是有序对的集合,即也是某一种二元关系。令R和S是两个二元关系,则R∪S,R∩S,R-S,RS和R’都分别定义了某一种二元关系,并且可表成:由于关系是有序对的集合,对它可进行集合运算,其结果也是有序对的集合,即也是某一种二元关系。令R和S是两个二元关系,则R∪S,R∩S,R-S,RS和R’都分别定义了某一种二元关系,并且可表成: • x(R∪S)yxRyxSy • x(R∩S)yxRyxSy • x(R-S)yxRyxSy • x(RS)yxRyxSy • xR ’yxRy
2.关系矩阵与关系图 • 表达从有穷集合到有穷集合的二元关系时,矩阵和有向图都是得力的工具。 • 定义4.1.3 给集合A={a1,a2,···,am}和B={b1,b2,···,bn},且RAB,若 • 1 aiRbj • rij= • 0 否则 • 则称矩阵MR=(rij)mn为R的关系矩阵。
当给定关系R,可求出关系矩阵MR;反之,若给出关系矩阵MR,也能求出关系R。当给定关系R,可求出关系矩阵MR;反之,若给出关系矩阵MR,也能求出关系R。 • 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R也可用有向图表示。具体方法是:用小圆圈“”表示A中的元素,小圆圈称为图的结点。把对应于元素ai和aj的结点,分别标记ai和aj。。若<ai, aj>R,则用弧线段或直线段把ai和aj连接起来,并在弧线或直线上设置一箭头,使之由ai指向aj;若<ai, ai>R,则在结点ai上画一条带箭示的自封闭曲线或有向环,称这样的弧线或封闭曲线为弧或有向环。这样得到的有向图<A, R>叫做关系R的图示,简称关系图,记为GR。
3.关系的性质 • 关系的性质是指集合中二元关系的性质,这些性质扮演着重要角色,下面将定义这些性质,并给出它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特点。 • 定义4.1.4令RAA,若对A中每个x,都有xRx,则称R是自反的,即 • A上关系R是自反的<x)(xAxRx) • 该定义表明了,在自反的关系R中,除其他有序对外,必须包括有全部由每个xA所组成的元素相同的有序对。
在全集U中所有子集的集合中,包含关系是自反的,相等关系=也是自反的;但是,真包含关系不是自反的。整数集合Z中,关系≤是自反的,而关系<不是自反的。在全集U中所有子集的集合中,包含关系是自反的,相等关系=也是自反的;但是,真包含关系不是自反的。整数集合Z中,关系≤是自反的,而关系<不是自反的。
定义4.1.5令RAA,若对于A中每个x,有xRx,则称R是反自反的,即定义4.1.5令RAA,若对于A中每个x,有xRx,则称R是反自反的,即 • A上关系R是反自反的<x)(xAxRx) • 该定义表明了,一个反自反的关系R中,不应包括有任何相同元素的有序对。
由定义4.1.4 说明中,可知真包含关系是反自反的,但包含关系不是反自反的;小于关系<是反自反的,而≤不是反自反的。 • 应该指出,任何一个不是自反的关系,未必是反自反的;反之,任何一个不是反自反的关系,未必是自反的。这就是说,存在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二元关系。
定义4.1.6令RAA,对于A中每个x和y,若xRy,则yRx,称R是对称的,即定义4.1.6令RAA,对于A中每个x和y,若xRy,则yRx,称R是对称的,即 • A上关系R是对称的 • (x)(y)(x,yAxRy→yRx) • 该定义表明了,在表示对称的关系R的有序对集合中,若有有序对<x, y>,则必定还会有有序对<y, x>。
在全集U的所有子集的集合中,相等关系是对称的,包含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都不是对称的;在整数集合Z中,相等关系=是对称的,而关系≤和<都不是对称的。在全集U的所有子集的集合中,相等关系是对称的,包含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都不是对称的;在整数集合Z中,相等关系=是对称的,而关系≤和<都不是对称的。
定义4.1.7令RAA,对于A中每个x和y,若xRy且yRx,则x=y,称R是反对称的,即定义4.1.7令RAA,对于A中每个x和y,若xRy且yRx,则x=y,称R是反对称的,即 • A上关系R是反对称的 • (x)(y)(x,yAxRyyRx→x=y) • 该定义表明了,在表示反对称关系R的有序对集合中,若存在有序对<x, y>和<y, x>,则必定是x=y。或者说,在R中若有有序对<x, y>,则除非x=y,否则必定不会出现<y, x>。
在全集U的所有子集的集合中,相等关系=,包含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都是反对称的,但全域关系不是反对称的。在整数集合Z中,=,≤和<也都是反对称的。在全集U的所有子集的集合中,相等关系=,包含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都是反对称的,但全域关系不是反对称的。在整数集合Z中,=,≤和<也都是反对称的。 • 可见,有些关系既是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如相等关系;有些关系是对称的但不是反对称的,如Z中的“绝对值相等”;有些关系是反对称的,但不是对称的,如Z中的≤和<。还有的关系既不是对称的又不是反对称的,例如,A={a, c, b>,中R={<a, b>,<a, c>,<c, a>}。
定义4.1.8令RAA,对于A中每个x, y, z,若xRy且yRx,则xRz,称R是传递的,即 • A上关系R是传递的 • (x)(y)(z)(x,y,zAxRyyRz→xRz) • 该定义表明了,在表示可传递关系R的有序对集合中,若有有序对<x, y>和<y, z>,则必有有序对<x, z>。
显然,上述提到的关系中,,=和≤,<,=都是传递的;在直线的集合中,平行关系是传递的,但垂直关系不是传递的。显然,上述提到的关系中,,=和≤,<,=都是传递的;在直线的集合中,平行关系是传递的,但垂直关系不是传递的。 • 通过上面几个实例,看出: • ①若A上关系R是自反的,则MR中主对角线上元素全为1,而GR中每个结点有有向环;反之亦然。
②若A上关系R是反自反的,则MR中主对角线上元素全为0,而GR中每个结点无有向环;反之亦然。②若A上关系R是反自反的,则MR中主对角线上元素全为0,而GR中每个结点无有向环;反之亦然。 • ③若A上关系R是对称的,则MR是对称矩阵,而GR中任何两结点若有弧必成对出现;反之亦然。
④若A上关系R是反对称的,则MR中以主对角线为对称元素不能同时为1,而GR中若两结点间有弧不能成对出现;反之亦然。④若A上关系R是反对称的,则MR中以主对角线为对称元素不能同时为1,而GR中若两结点间有弧不能成对出现;反之亦然。 • ⑤若A上关系R是传递的,则MR中若rij=rjk=1,则rik=1,而GR中若有弧<x, y>和<y, z>则必有弧<x, z>;反之亦然。上述是正确的,但不易从MR和GR中判定关系R传递性。
此外,还有: • ①任何集合上的相等关系=是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但不是反自反的。 • ②整数集合Z中,关系≤是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但不是反自反的和对称的。关系<是反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但不是自反的和对称的。
③非空集合上的空关系是反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但不是自反的。空集合上的空关系则是自反的,反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③非空集合上的空关系是反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但不是自反的。空集合上的空关系则是自反的,反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 • ④非空集合上的全域关系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但不是反自反的和反对称的。
下面给出一个定理,以结束本小节。 • 定理4.1.1设RAA,若R是反自反的和传递的,则R是反对称的。
4.2 关系运算 • 前已述及,关系是有序对的集合,因此可以对关系进行运算。若R, SAB,则R∪S,R∩S,R’,R-SAB。
1.复合运算 • 定义4.2.1设R是从A到B的关系,S是从B到C的关系。经过对R和S实行复合(或合成)运算“”,得到了一个新的从A到C的关系,记为RS,也称RS为关系R和S的复合(或合成)关系;或称RS为R和S的复合运算。形式地表为: • RS={<a, c>|(b)(bBaRbbSc)}
定理4.2.1设RAA,则RIA=IAR=R • 定理4.2.2若RAB,S,TBC,WCD,则 • ① R(S∪T)=RS∪RT • ② R(S∩T) RS∩RT • ③ (S∪T)W=SW∪TW • ④ (S∩T)W SW∩TW
定理4.2.3若RAB,SBC,TCD,则 • (RS)T=R(ST) • 复合运算是可结合的,但不是可交换的。望读者举例说明。
2.幂运算 • 定义4.2.2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nN,R的n次幂记为Rn,定义为: • (1) R0=IA • (2) Rn+1=RnR • 定理4.2.4若RAA,且m, nN,则 • (1) RmRn=Rm+n, • (2) (Rm)n=Rmn。
定理4.2.5令RAA,且|A|=n,则存在i和j,使得Ri=Rj,其中0≤i<j≤2n2。定理4.2.5令RAA,且|A|=n,则存在i和j,使得Ri=Rj,其中0≤i<j≤2n2。 • 定理4.2.6令RAA,若存在i和j,i<j,使得Ri=Rj。且d=j-i,则 • (1) 对任意k≥0,Ri+k=Rj+k。 • (2) 对任意k,m≥0,Ri+md+k=Ri+k。 • (3) 设S={R0,R1,R2,···,Rj+1},对nN,有RnS。
3.逆运算 • 定义4.2.3设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由关系R得到一个新的从B到A的关系,记为R-1,称R-1为R的逆运算,亦称R-1为R的逆关系。形式地表为 • R-1={<y, x>|<x, y>R} • 或者 xRyyR-1x • 由定义可知,-1=,(AB)-1=BA
定理4.2.7若RAB,SBC,则(RS)-1=S-1R-1 • 定理4.2.8令R,SAB,则 • ① (R-1)-1=R • ② D(R-1)=R(R),R(R-1)=D(R) • ③ (R∪S)-1= R-1∪S-1 • ④ (R∩S)-1= R-1∩S-1 • ⑤ (R-S)-1= R-1-S-1 • ⑥ RSR-1S-1
4.闭包运算 • 关系的闭包运算是关系上的一元运算,是包含该关系且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关系。
定义4.2.4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R的自反(对称、传递)闭包是关系R1,则定义4.2.4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R的自反(对称、传递)闭包是关系R1,则 • ① R1是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 • ② RR1 • ③ 对任何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关系R2,若RR2,则R1R2。 • R的自反、对称和传递闭包分别记为r(R)、s(R)和t(R)。
定理4.2.10若RAA,则 • ① R是自反的iff r(R)=R • ② R是对称的 iff s(R)=R • ③ R是传递的iff t(R)=R
证明 只证明①,余下自证。 • 若R是自反的,则由定义4.2.4可知,R具有对R1所要求的性质,故r(R)=R;反之,若r(R)=R,则由定义4.2.4①知,R是自反的。 • 由闭包的定义可以知道,构造关系R的闭包方法就是向R中加入必要的有序对,使其具有所希望的性质。下面定理体现了这一点。
定理4.2.11令RAA,则 • ① r(R)=R∪IA • ② s(R)=R∪R-1 • ③ t(R)=
定理4.2.12若RAA,|A|=n,则t(R)= 。 • 定理4.2.13若RAA,则 • ① rs(R)=sr(R) • ② rt(R)=tr(R) • ③ st(R)ts(R)
5.关系运算的矩阵表示 • 关系运算是可以用关系矩阵表示的。 • 设R,SAB,TBC,MR=(aij)mn,MS=(bij)mn,MT=(cij)np,dij表示运算后所得新关系之关系矩阵的元素,则
① MR∪S=MR∪MSdij=aijbij • 1≤i≤m,1≤j≤n • ② MR∩S=MR∩MSdij=aijbij • 1≤i≤m,1≤j≤n • ③ dij=aji 1≤i≤m,1≤j≤n
④ MR-S=MR dij=aij(bij) • 1≤i≤m,1≤j≤n • ⑤ =MRTdij=aij • 1≤i≤m,1≤j≤n • ⑥ MRT=MRMTdij= (aikckj) 1≤i≤m,1≤j≤n
4.3 关系类型 • 关系类型在本书中主要讨论有四种,它们是等价关系,偏序关系,相容关系和次序关系。 • 1.等价关系 • 定义4.3.1设R是集合A上二元关系,若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若<a,b>R,或aRb,称a等价b,记ab。 • 由于R是对称的,a等价b即b等价a,反之亦然,a与b彼此等价。
鉴于空集合中的二元关系是等价关系,是一种平凡情形,因此,一般讨论非空集合上的等价关系。鉴于空集合中的二元关系是等价关系,是一种平凡情形,因此,一般讨论非空集合上的等价关系。 • 模m等价是Z或其子集上的等价关系,并且是一类重要的等价关系。
定义4.3.2设m为一正整数而a, bZ。若存在m,使a-b=km,则称a与b是模m等价,记为ab(modm)。 • 定理4.3.1模m等价是任何集合AZ上的等价关系R。
定义4.3.3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对aA,令定义4.3.3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对aA,令 • [a]R={x|xAaRx} • 称[a]R为a关于R的等价类,简称a的等价类,简记为[a]。 • 显然,等价类[a]R非空,因为a[a]R。
定理4.3.2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 • ① a, bA,若aRb,则[a]=[b]。 • ② a, bA,若aRb,则[a]∩[b]=。 • ③ =A • 利用非空集合A及其上等价关系可以构造一个新集合—商集。
定义4.3.4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以及 • A/R={[a]R|aA} • 则称A/R为A对R的商集。 • 该定义表明了,商集A/R是以R的所有等价类为元素的集合。 • 与商集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是集合的划分。下面给出划分的定义。
定义4.3.5设A是非空集合,若B={A1,A2,···,An},且①Ai,②Ai∩Aj=,ij,③ =A,则称B是A的划分。称B中元素为A的划分块。 • 可见,商集A/R就是A的一个划分,并且不同的商集对应于不同的划分。反之,任给A的一个划分,B={A1,A2,···,An},如下定义A上的关系R:
R= • 或 R={<a, b>|(Ai)(AiBa, bAi)} • 则不难证明R是A上的等价关系,且A/R就是划分B。因此,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A的划分是一一对应的。
2.偏序关系 • 定义4.3.6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若R是自反的,反对称和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偏序关系。称有序对<A, R>为偏序集。 • 若R是偏序,<A, R>常记为<A, ≦>,为便于书写,将≦通常记为≤,读作“小于或等于”,因为“小于或等于”也是一种偏序,故不会产生混乱。所以,R是偏序,aRb就表成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