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79 Views
锥体外系疾病. extrapyramidal diseases. 锥体外系的概念: 广义:锥体束以外的所有运动神经核和运动神经传导束 狭义: 基底节 (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 丘脑底核 、 黑质、伏隔核. 纹状体. 尾状核. 壳 核. 豆状核. 外侧部. 苍白球. 内侧部. GPi-SNr 复合体. 网状部. 黑 质. 致密部. 丘脑底核. 直 接 通 路. 大脑皮质 — 纹状体 — Gpi-SNr 复合体 — 丘脑 — 皮质环路. 大脑皮质 — 纹状体 — GPe — 丘脑底核 — Gpi-SNr 复合体 — 丘脑 — 皮质.
E N D
锥体外系疾病 extrapyramidal diseases
锥体外系的概念: • 广义:锥体束以外的所有运动神经核和运动神经传导束 • 狭义: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伏隔核
纹状体 尾状核 壳 核 豆状核 外侧部 苍白球 内侧部 GPi-SNr 复合体 网状部 黑 质 致密部 丘脑底核
直 接 通 路 大脑皮质—纹状体—Gpi-SNr复合体—丘脑—皮质环路 大脑皮质—纹状体—GPe—丘脑底核—Gpi-SNr复合体—丘脑—皮质 间 接 通 路
大脑皮质 GABA/ENK Ach GABA/SP/DYN D2D2D1 纹状体 苍白球 外侧部 黑质致密部 DA 丘脑 丘脑底核 Gpi-SNr复合体
大脑皮质 直接通路 间接通路 抑制作用 易化作用
基底节损害的症状: • 运动起始紊乱 • 继续运动困难和停下来困难 • 肌张力的不正常 • 不自主运动的发生(震颤或舞蹈)
震颤 舞蹈 肌阵挛 肌张力障碍 手足徐动 抽动症 常见的不自主运动
Parkinson病 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是中年以后发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 因 分 类 • 原发性:慢性进行变性,病因不明, 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或 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 继发性(Parkinsonism) 脑血管病 药源性 中毒 脑炎 脑外伤 脑肿瘤 基底节钙化 神经系统变性病的部分表现
病因: • 加速老化 • 遗传因素及个体的易感性 • 环境毒物:MPTP,农药百草枯 • 氧化应激及自由基形成
病 理 • 黑质和兰斑,神经细胞严重缺失和变性,色素明显减少,神经胶质细胞呈反应性增生 • 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运动核等可有类似变化 • 苍白球、壳核、大脑皮层等处神经细胞减少
黑质神经细胞变性导致多巴胺缺乏 • 多巴胺经黑质纹状神经通路运送至新纹状体,有抑制功能 • 多巴胺缺乏致新纹状体运动功能释放,对新纹状体有兴奋功能的乙酰胆碱处于相对的优势 • 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P物质,γ-氨基丁酸等的变化与失调
大脑皮质 GABA/ENK Ach GABA/SP/DYN D2D2D1 纹状体 苍白球 外侧部 黑质致密部 DA 丘脑 丘脑底核 Gpi-SNr复合体
ACh DA
临 床 表 现 • 本病多发生在50岁以后,3/4患者起病于50~60岁, • 有家族史者起病年龄较轻 • 隐袭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徐缓
一、震 颤: • 多一侧手部开始,渐波及同侧下肢和对侧上下肢 • 静止性震颤:静止状态出现,随意活动时减轻,情绪紧张时加剧 • 呈节律性搓丸样动作,4~6次/s
二、肌强直: • 均匀一致的阻抗而称为铅管样强直,如伴有震颤则其阻抗有断续的停顿感,称齿轮样强直 • 面肌张力增高,表情呆板呈面具脸 • 吞咽肌及构音肌强直致吞咽不利、流涎及语音低沉单调
站立呈低头屈背、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的特有姿势站立呈低头屈背、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的特有姿势
三、运动徐慢: • 随意运动始动困难、动作缓慢和活动减少 • 翻身、起立、行走、转弯都显得笨拙缓慢,穿衣、梳头、刷牙等动作难以完成 • 写字时颤动或越写越小,写字过小征
四、姿势反射减少 • 走路缓慢,步伐碎小,脚几乎不能离地,行走失去重心,往往越走越快呈前冲状,不能即时停步,称慌张步态 • 行走时缺乏上肢联带运动
五、其它症状: •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汗液、唾液及皮脂分泌过多 顽固性便泌 • 精神症状和智能障碍: 抑郁多见 智能缺陷,严重时痴呆
辅 助 检 查 • 颅脑CT或MRI:除脑沟增宽、脑室扩大外,无特征性改变 • 脑脊液检查:少数患者中可有轻微蛋白升高,倘有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降低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根据发病年龄及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 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早期患者,易被忽略
继发性震颤麻痹综合征相鉴别: • 脑血管性:腔隙梗塞或急性脑卒中,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等,脑CT有助诊断 • 脑炎后:病前有脑炎历史,常见动眼危象(发作性双眼向上的不自主眼肌痉挛),皮脂溢出,流涎增多 • 药源性:服用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等病史,停药后症状消失 • 中毒性:主要依据中毒病诊断,如病前有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史
与各种原因引起的震颤相鉴别: • 特发性震颤:震颤与本病相似,无肌强直与运动徐缓症状,可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良性,少数或可演变成震颤麻痹 • 老年性震颤:震颤细而快,于随意运动时出现,无肌强直 • 癔症性震颤:
三、与伴有震颤麻痹症状的某些中枢神经多系统变性病相鉴别:三、与伴有震颤麻痹症状的某些中枢神经多系统变性病相鉴别: 如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症等。这些疾病除有震颤麻痹症状外,还具有各病相应的其它神经症状,如小脑症状、锥体束征、眼肌麻痹等
病程和预防 • 病情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但发展快慢不一 • 良性型进展缓慢,平均病程可达10余年 • 恶性型经历数年即丧失活能力,终日僵卧于床
目前治疗策略 • 多巴胺替代疗法 • 多巴胺能突触及多巴胺能受体的作用 • 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作用 • 兴奋性氨基酸及谷氨酸受体的作用 • 手术治疗
治 疗 一、药物治疗: 提高脑内多巴胺含量及其作用,降低乙酰胆碱的活力,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因而得到缓解,但不能阻止病变的自然进展
(一)抗胆碱能药: 抑制乙酰胆碱活性,相应提高脑内多巴胺效应和调整纹体内递质平衡。适用于早期轻症治疗和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药物 安坦2~4mg,2~3次/d;有口干、眼花、恶心等付作用,有青光眼忌用
(二)多巴胺能药: • 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 • 外源性多巴胺不能进入脑内,左旋多巴则可通过脑屏障,经多巴脱羧酶转变成多巴胺 • 复方左旋多巴系左旋多巴与脑外脱羧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的脑外脱羧,增加进入脑内,减轻左旋多巴的周围性付作用
左旋多巴: • 美多巴:左旋多巴+苄丝肼混合剂 ‘250’ =200mg+50mg • 息宁控释片(Sinemet CR): 左旋多巴+甲基多巴肼 ‘250’=200mg+50mg • 肌强直和运动徐缓效果较好,3~5年内疗效较满意,以后越来越差
副作用: • 周围性:恶心、呕吐、厌食、肤痛、心悸、心律不齐、位置性低血压、尿失禁或尿潴留、血尿素氮增高等, • 中枢性:失眠、抑郁、幻觉等;舞蹈、手足徐动样动作及运动症状波动现象等,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多在长期治疗中出现
(三)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 直接作用于纹状体上多巴胺受体 • 溴隐亭:能选择地作用于D2受体。从1.25mg 2次/d口服开始,3~7天后改为2.5mg 2次/d。 • 协良行:选择性地激活D1和D2受体,可以0.1mg/d开始,逐渐增量至疗效满意或日剂量3mg
(四)其他: • 金刚烷胺:加强突触前合成和释放多巴胺,减少多巴胺的重吸收。本药服药后1~10天即可见效,但失效也快,几个月后70~80%患者疗效减退
二、手术疗法: • 适用于一侧症状相对较重或经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于忍受药物副作用 • 脑立体定向手术破坏丘脑腹外侧核或苍白球,能缓解症状,但可复发,少数患者术后可引起轻偏瘫等并发症 • 肾上腺髓质或胎儿黑质脑内移植术,增加多巴胺含量,疗效尚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