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65 Views
第三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四、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三章. 第一节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一 、实践的含义. 1. 旧哲学对实践的理解. ① 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 ② 实践是一种道德活动. ③ 实践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理解. 实践是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E N D
第三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四、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三章 第一节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一 、实践的含义 1. 旧哲学对实践的理解 ① 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道德活动 ③实践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理解 实践是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 人的存在方式和动物的存在方式是根本不同的。动物是在消极地、被动地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维持其自身的生存。所以,动物的存在方式是本能活动。而人类只有积极地、主动地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界,创造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实践构成了人的生存方式。
第三章 3. 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实践主体 客观物质 实践工具 实践客体
第三章 3. 实践的基本特征 (2)自觉能动性
第三章 3. 实践的基本特征 (3)社会历史性
4.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 (2)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
1.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节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人在实践活动中,人通过实践把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自己活动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即变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人自己相对客体就成为主体。 (1)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 (1)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 (2)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3 .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 (1)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客体称为“为我之物”。 (2)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客体的限制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打破限定,超越现实客体。 (3)实践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使世界二重化(一分为二)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构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三节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 手段作用于客体 实践结果及其反馈调节
对实践结果的评价 1. 对实践效果的评价 2. 对实践效能的评价 3. 对实践效率的评价
第四节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1.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含义 2. 人类世界的形成及其与自在世界的关系 3. 实践是现实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自在世界 即天然自然,它不仅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而且指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 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人类世界的突出特点 人类世界具有“人为性”。
人类世界的突出特点 人类世界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人类世界的突出特点 人类世界具有“为人性”。
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的联系 相互作用 自在世界 人类世界 相互转化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主体的纯粹客观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意识的纯粹自发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过程遵循单纯的客观因果性规律,而社会运动则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
客观世界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它独立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主观世界 指人的意识或观念世界,它源于客观世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