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第八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第八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1 气体动理论和理想气体模型. §2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3 理想气体的内能. §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 §5 范德瓦耳斯方程. §6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7 固体的性质. §8 液体和液体的微观结构. §1 气体动理论和理想气体模型. 一、气体分子状况 ( 自学 ). 1. 物质微观结构的三个基本观点. 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所有. 分子都处在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中;分子间有. 相互作用。. 除此之外,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分子 之间与器壁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碰撞。.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1 气体动理论和理想气体模型 §2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3 理想气体的内能 §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5 范德瓦耳斯方程 §6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7 固体的性质 §8 液体和液体的微观结构

  2. §1 气体动理论和理想气体模型 一、气体分子状况(自学) 1. 物质微观结构的三个基本观点 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所有 分子都处在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中;分子间有 相互作用。 除此之外,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分子 之间与器壁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碰撞。 2. 分子力曲线

  3. 1 0.3 0 -0.5 引力 分子力性质 斥力 半经验公式: s 10-19 1.当r > s(分子力 的有效作用距离)时,分子力忽略不计 短程力; 引力; 2.当r s 时,引力取主要作用

  4. s 10-9 1 0.3 0 -0.5 3.当r = rm 时,引 力最大; 4.当r < rm 时,斥 力取主要作用 斥力; 5.当r = r0 时,分 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抵消,合力为零 平衡位置。 6.当r < r0 时,斥力急剧增大,达r = d < r0 时, 斥力作用推开分子。

  5. 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 势能部分使原子趋于团聚,动能部分使分子趋 于飞散。 在分子力与分子运动的竞争中: 物质处于气态时,平均动能胜过势能。   物质处于固态时,势能胜过平均动能。  物质处于液态时,两者势均力敌。

  6. 二、气体的微观模型 1.基本假设  分子体积忽略不计(分子 (1)刚性质点的假设 线度<<分子间平均距离)  完全弹性碰撞 (2)分子间无势能的假设(分子与分子或器壁碰 撞时除外); (3)单个分子的运动遵从牛顿力学定律的假设。 三、理想气体状态的描述 1.气体系统的平衡态

  7. 气体系统(简称系统): 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系。  对系统有直 外界(环境): 接影响,处于系统之外 的物体。 孤立系统: 不受外界任何影响 系统 封闭系统: 不与外界交换物质 开放系统: 与外界可交换物质 热学状态: 某时刻系统的存在形式

  8.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宏观 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称为热学系统的平衡 态。 平衡态的性质 (1)任何系统自发趋于平衡; (2)热动态平衡; (3)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常可用少数几个物理量 描述其宏观性质。这些物理量叫状态参量。 平衡态的判断

  9. 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稳定平衡 (必要条件) 不受外界影响(即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充要条件) 2.状态参量: 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状态参量可分为 几何的(如体积V,长度L) 力学的(如压强p, 张力F) 化学的(如摩尔数,成分xi) 电磁的(如电场E,电极化强度P, 磁场B,磁化强度M) ···

  10. 宏观参量 热学中的状态参量: 常用p、V、T (1)体积V: 是系统分子达到的空间(容器的容积) V 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 m3,常用cm3 、l 1 l = 10-3 m3 = 103 cm3 换算关系: 是气体作用于容器器壁单位面积上 的垂直压力的大小。 (2)压强p : p 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pa(帕斯卡),即N/m2 其他常用单位:atm、mmgH

  11. (3)温度T :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T 的宏观定义: 温度反映了系统中分子热运动 的强弱程度。 T 的微观定义: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 温标:  基本温标T : 热力学温标。 — 单位为 K (开) (常用温标)  摄氏温标 t : — ºC 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关系: t = T-273.15

  12.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系统的参量并不都是独立的。在平衡态,状态 参量间的关系叫做状态方程。

  13. §2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一、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压强是容器器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 体的压力。 宏观角度: 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的平均 效果。 微观角度: y 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 被封闭在边长分别为l1、 l2和l3的容器内,平衡态 时分子总数为N,单位体 积内的分子数为n,质量为m。 l3 x l2 l1 z

  14. y S1 S2 l3 x l2 l1 z 各分子的运动速度不同。 分子碰撞分析: (1)正碰: 碰撞前后交换速度 (2)斜碰: 任一方向的动量不变 讨论垂直于x轴的壁面 S1 所受分子的撞击及产 生的压强 容器内任意一个分子i 的运动速度为

  15. y S1 S2 l3 x l2 l1 z v’i vi 碰撞后速度只在方向的分量 改变了符号 vix · m 。 -vix i · (1)速度基本为 vi 的分子对 器壁 A1的一次碰撞 碰撞前后每个分子的动量变化为: ( y, z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 i分子对器壁的冲量变化为: (方向与S1垂直)

  16. (2)单位时间内vi作用于S1的冲量 i分子在S1 、S2间往返一次时间: (vix 大小不变,只改变方向,经 2l1需时间△t ) (接连两次与S1碰撞的时间间隔) 单位时间内碰撞的次数: 单位时间内作用于S1的冲量为:

  17. (3)单位时间内N个分子对S1的作用: (统计平均)

  18. (4)气体对容器壁S1的宏观压强 令 分子数密度 由于碰撞,分子往各方向运动的概率相同,没 有占优势的速度方向。即 n 沿各方向速率的各种 平均值相等 。即

  19. 可以证明: 气体压强公式 代入上式得 用

  20.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 压强的本质  宏观角度: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微观角度: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的平均  效果。是大量分子的统计表现,只具有统计意义。

  21. 二、热力学第零定律:  几个名词: 绝热壁、 导热壁、 热接触、 热平衡 B B A A 绝热壁 导热壁 A、B互相影响 A、B各自独立 用导热壁隔开而进行热接触的系统,经一段时 间后到达共同的平衡态称系统达到热平衡。

  22. 实验事实: C C A A B B A、B分别与C达热平衡 A、B互为热平衡 如果两个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系统处于 ★ 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一规 律叫热力学第零定律。 思考:说明什么?

  23. 热运动状 态的特征 宏观性质有 相同量值 决定 热接触 宏观性质 热平衡  温度的定义: 温度是决定两系统热平衡性质的物理量。  温度的特征: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 同的温度。 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意义: (1)简单的事实上升为定律; (2)给出了温度的严格定义; (3)成为测温学的基础。

  24. 三、温度的微观解释 (1)分子运动的能量 1mol 理想气体 两边同乘 mol体积v ∴ 令 玻尔兹曼常数

  25. 只与T有关) k =1.38  10-23J·K-1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公式 ∴ 热平衡的本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

  26. (2)温度的微观解释 温度是物质系统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 的量度。 即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是一个 统计概念,只能用来描述大量分子的集体状态。  温度的通俗定义: 温度就是冷热程度的量度。  温度的操作定义: 温度就是某种温度计的读数。  温度严格的科学定义: 温度是决定两系统热平衡性质的物理量。

  27.  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μ= m/NA k = R/NA NA= R/k =μ/m 两种不同气体的方均根速率之比 k/m = R /μ

  28. §3 理想气体的内能 一、物体的自由度 1. 自由度定义 决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称为这 个物体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2. 质点: 空间自由运动: (x , y , z) 三个自由度 受到约束 自由度数 减少 (x , y) 某一平面运动: 两个自由度 直线运动: (x) 一个自由度

  29. B A z 3. 刚体: 平动(质心C) 运动的分解 绕定轴(AB) 的转动  · C  a.决定质心的位置: (x , y , z)  0 (x , y , z) y 三个自由度(平动)  b.决定转轴的位置: x ( ,  , ) 两个自由度(转动) cos2 +cos 2 + cos 2 =1 c.决定刚体定轴转过位置:  一个自由度(转动) ∴刚体共有6个自由度,其中3个平动、三个转动。

  30. 4.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1.单原子分子(氦、氖、氩): 可看作质点 三个自由度 2.双原子分子(氢、氧、氮、一氧化碳): z (1)质心C 三个自由度  ? (2)两个原子的连线 两个自由度 · C  (无绕转轴转动)  0 y (3)两原子间相对位置(两原子间 距离)  一个自由度(振动) x ∴ 共有六个自由度,三平动、两振动、一振动。

  31. · · 3.多原子分子(三个或三个以上原子组成的分子) (水、二氧化碳、氮化氢) O H2O: 三个平动 · C 九个自由度 三个转动 H H 三个振动 一般: 如果一个分子有n个原子组成,则它最多 有3n 个自由度。其中3个 是平动的、3 个是转动 的、其余(3n - 6) 个是振动的。但分子的运动受到 某种限制时,其自由度的数目就会减少。

  32. 分子的每个平动自由度上平均分得 二、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 平动自由度数为3, 且 ∴ 结论: 的能量。 推广得一个定理:

  33. 在热平衡状态下, 物体(气体、液体、固体)分子 的每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在温度T 下其值为 。 此定理叫做能量按自由度均分(或 称能量均分定理) ( theorem of equipartition of energy )。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 U= U(T , V) 1.实际气体的内能: 分子平动动能 分子转动动能 分子无规则运动能 (与T有关) 分子振动能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 (与V有关)

  34. 在振动自由度上能量还有 的平均振动势能。 2.理想气体的内能(分子无规则运动能) U= U (T) 受到约束 此时分子间和原子间无作用势能 如果某个分子有t 个平动自由度,r 个转动自由 度,s 个振动自由度。  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  分子振动的讨论: 振动动能 振动能 振动势能等于振动势能 振动势能

  35.  分子的平均总能量为: i = t + r + 2s -分子能量均分的自由度数  一定量理想气体: ∴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决定于分子的 自由度和系统的温度,而与系统的体积和压强无 关。

  36. §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Maxwell speed distribution law) 设系统内共有 N个分子,处于v 到v +dv 间隔内 的分子数为dN,占总分子数的比率为dN/N (~dv)。 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函 对于处于平衡态的给定气体系统,在速率 v 附 近,处于单位间隔内的分子数在分子总数中所占 的比率 dN/(Ndv)是确定的函数,用 f (v) 表示:

  37. 表示分布在速率v-v+dv间隔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表示分布在速率v-v+dv间隔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表示分布在v1v2速率范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表示分布在 0 到  速率范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等于1。 2.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式中T 是气体系统的热力学温度,k 是玻耳兹曼常 量,m 是单个分子的质量。

  38. 3.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4.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f(v) 曲线从坐标原点出发, 随着速率增大,分布函数 迅速达到一极限值,然后 很快减小,随速率延伸到 无限大,分布函数逐渐趋 于零。 f(vp) vp 0 v

  39. f(v) f(vp) vp 0 v (1)小矩形面积 表示分布 在速率v-v+dv间隔内的分 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f(v) v1 v2 (2)曲边梯形的面积 dv 表示分布在v1v2速率范 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表示分布在 0到 速率范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等 于1。 (3)曲线下的面积: =1

  40. ) (求 f(v) 1.当气体一定时,曲线 随温度如何变化? T=73K T=273K 2.当温度一定时,曲线 形状随不同气体如何变化? 0 vp vp v 二、用速率分布函数求分子的统计平均值 1. 最概然速率vp: 2.平均速率

  41. 2.平均速率 3.方均根速率

  42. 例题:试计算0 oC下N2、O2、H2、He气体分 子的方均根速率。 解: ,R=8.31J·mol-1·K-1 (N2)= 493m·s-1 (O2)= 461m·s-1 (H2)=1845m·s-1 (He)=1351m·s-1

  43. 为什么地球几乎没有He 和H2 而富有N2 和O2 ? 地球表面的逃逸速度为11.2×103m·s-1,以上四 种气体的方均根速率与逃逸速度之比为: H2 He N2 O2 K=vr /v逃 1/6 1/8 1/23 1/25 似乎He原子和H2分子都难逃逸地球的引力而散 去,但是由于速率分布的原因,还有相当多的He 和H2的速率超过了逃逸速率而可散去。 当代宇宙学知,宇宙中原始的化学成分大部分 是H2(约占3/4)和He (约占1/4)。地球形成之初,大

  44. 气中应该有大量的氢和氦。正是由于相当数目的气中应该有大量的氢和氦。正是由于相当数目的 He 原子和 H2 分子的方均根速率超过了逃逸速率, 它们不断逃逸,几十亿年过去后,如今地球大气 中就没有 H2 和 He 了。与此不同的是 N2 和 O2 分 子的方均根速率小(1/23和1/25),这些气体分子逃 逸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于是大气今天就保留氮气 (76%)和氧气(23%) 。 实际上大气化学成分的起因是很复杂的,许多 因素还未清楚,有待研究。

  45. *§5 范德瓦耳斯方程(vander waals’ equation) 一、范德瓦耳斯方程的导出 对1mol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其中: p为不考虑分子间引力时气体对器壁的压强 vm为不考虑分子体积时自由活动的体积( 即 容器的容积;气体所占的体积) 1.分子体积的修正 :分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减少,应 减去一反映分子体积的量 b,则分子自由活动的 空间为: 分子具有体积 vm- b

  46. b 反映分子本身体积的改正项 状态方程修改为: b 约为1mol 气体分子本身总体积的4倍  b 表示1mol 气体处于最紧密状态时所占体积。 斥力作用项 2.分子间引力的修正 范德瓦耳斯认为是气体分子无规 则运动产生的动力压强(对器壁作 用的压强)

  47. s 远离器壁时,  分子a : 不受力(受力 pi  s 对称,抵消),与 理想气体分子同 分子作用球  此时,分子受力与理 想气体相同。 靠近器壁时, 受指向气体内部的引力衡指向内部 的 — 内压强 pi。 分子b、g: Pi — 引力压强,

  48. 由于分子引力作用,使器壁受碰撞冲量减小, 即实际测得的压强值 p < p’ (理想气体压强)。 实际压强: p = p’-pi p’= p + pi ( p + pi)( v-b ) = RT 修正: pi 被吸引的表面层内的分子数密度n 施加引力的内部分子的数密度n pi = a / vm2  pin2 1/v2, a — 反映分子间引力的常数。 a 表示1mol 气体占单位体积时,由于分子间 相互吸引作用引起的压强改变量。  引力作用项

  49. m 1 mol 气体范德瓦尔斯方程  vm— 1 mol气体所占的空 间,即容器的容积。 vm-b — NA分子可以在容器 v 中活动的空间。  范德瓦耳斯方程的一般形式  = M/μmol

  50. §6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输运过程: 气体系统由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转变的过程。 一、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1.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从时间角度描述分子的碰撞频繁程度) (1)定义: 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其他分子相碰撞平均次数。 用 表示, 单位:( s -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