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780 Views
第四节 糖化剂生产. 淀粉质原料制造酒精,必须经过糖化,把淀粉转变成可发酵性糖的过程,所用的催化剂称为糖化剂。 酒精采用 的糖化剂主要有谷芽与曲两种。用固体表面培养的曲,称为 麸曲; 采用液体深层通风培养的,称为液体曲。通常,我国酒精生产时多采用曲作糖化剂,但欧洲各国仍有使用谷芽作糖化剂 。 85 年我国酒精生产开始推广使用液体糖化酶 , 且 造价 低廉。麸曲糖化时 ,每吨 料需糖化剂 32.26 公斤,造价是 25.81 元;使用液体糖化酶造价仅为 16---20 元。. 糖化剂生产. 一、糖化剂生产的发展历史 二、淀粉酶系统和与糖化有关酶的性质
E N D
淀粉质原料制造酒精,必须经过糖化,把淀粉转变成可发酵性糖的过程,所用的催化剂称为糖化剂。酒精采用的糖化剂主要有谷芽与曲两种。用固体表面培养的曲,称为麸曲;采用液体深层通风培养的,称为液体曲。通常,我国酒精生产时多采用曲作糖化剂,但欧洲各国仍有使用谷芽作糖化剂。淀粉质原料制造酒精,必须经过糖化,把淀粉转变成可发酵性糖的过程,所用的催化剂称为糖化剂。酒精采用的糖化剂主要有谷芽与曲两种。用固体表面培养的曲,称为麸曲;采用液体深层通风培养的,称为液体曲。通常,我国酒精生产时多采用曲作糖化剂,但欧洲各国仍有使用谷芽作糖化剂。 85年我国酒精生产开始推广使用液体糖化酶,且造价低廉。麸曲糖化时,每吨料需糖化剂32.26公斤,造价是25.81元;使用液体糖化酶造价仅为16---20元。
糖化剂生产 一、糖化剂生产的发展历史 二、淀粉酶系统和与糖化有关酶的性质 三、生产上常用的糖化剂生产菌及其酶系特性 四、影响曲霉菌生长和淀粉酶产生的主要因素 五、固体曲生产工艺 六、液体曲生产工艺
一、糖化剂生产的发展历史 糖化剂种类的演变: 麦芽 木盒曲 帘子曲 通风制曲液体曲 糖化酶 微生物菌株的演变: 米曲霉 甘薯曲霉 乌沙米曲霉 轻研二号 东酒一号及白曲 (用于液体曲) UV—11(As.3.4309) UV—11的各个变种
二、淀粉酶系统和与糖化有关酶的性质 1.α-淀粉酶 2.β-淀粉酶 3.淀粉-l,4-葡萄糖苷酶(简称糖化酶) 4.纤维素酶 5、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酶) 6、β-半乳糖苷酶 7、转移葡萄糖苷 8、蛋白酶、单宁酶
1.淀粉-1,4糊精酶 (简称α-淀粉酶)耐高温α-淀粉酶 作用:将淀粉迅速水解为糊精及少量麦芽糖,对淀粉的作用,可将长链从内部分裂成若干短链的糊精,所以也称内切淀粉酶。 淀粉受到α-淀粉酶的作用后,遇碘呈色很快反应,如下表现: 蓝→紫→红→浅红→不显色(即碘原色) 最适pH范围为5.5~7.0,稳定pH范围为5.0~10.0,有效pH范围为5.0~8.0。 最适作用温度在90℃以上。
2. β-淀粉酶 反应:从多糖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每隔2个葡萄糖苷切割α-1,4葡萄糖苷键,生成麦芽糖。 应用:与α-淀粉酶一起用于淀粉水解,常用于面包和酒精生产。也可用于高麦芽糖浆生产。 最适pH为5, pH4~6.5可保持90%活性。 温度为55~57℃时活性最高,60 ℃以上活性急剧下降。
3.淀粉-1,4-葡萄糖苷酶(简糖化酶) 作用于淀粉的α- l,4葡萄糖苷键,能从葡萄糖键的非还原性末端起将葡萄糖单位一个一个的切断,又称为外切淀粉酶。 糖化酶作用淀粉时,还原糖的增加比α-淀粉酶快,但是碘色消失得慢,淀粉的粘度也不象α-淀粉酶那样迅速下降。 最适pH范围为4.0~4.5,最适温度范围为58~60℃。 主要产生菌:霉菌,特别是黑曲霉。 最适pH是4.0±0.5,而在pH3.0~5.5之间,能保持80%的活性。 60~65℃时活性最高。
4.纤维素酶 反应:水解纤维素,切割β-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 正常作用温度为40~50℃,最适宜的pH值为4~5。
5、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酶) 反应:随机分解果胶或其他聚半乳糖醛酸中的1,4-α-D半乳糖醛酸键。 应用:在生粉酒精发酵中添加,可降低醪液粘度,加快发酵进程,提高出酒率。 主要产生菌:曲霉菌属。 最适pH4.0~4.8。 40℃下该酶稳定
6. β-半乳糖苷酶 反应:分解β-半乳糖苷键,从乳糖的非还原性末端将D-半乳糖基团切割下来。 应用:分解乳糖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可用于乳清酒精发酵。 最适pH7.0,最适温度35℃。
7.转移葡萄糖苷 作用是由麦芽糖上水解下来一分子的葡萄糖,又转移给另一分子的葡萄糖或麦芽糖或潘糖。 由于有转移葡萄糖苷酶的存在,倘若增加了α-淀粉酶,就容易积累非发酵性糖,会影响淀粉的出酒率。
8. 其他 蛋白酶 水解肽键,主要产生菌:曲霉菌属。 单宁酶 由霉菌,如黑曲霉、米曲霉生产。 可用于处理单宁、蛋白质,使其澄清透明,亦可用于除去柿子等食品的涩味,以及用于制造速溶茶,防止发酵茶混浊。
酶制剂成产过程 酶制剂:从生物组织中提取出酶并加以精致的产品称为酶制剂。 酶制剂成产过程: 种子培养 发酵 发酵液预处理 酶的沉淀或吸附 酶的干燥 精制
三、生产上常用的糖化剂生产菌及其酶系特性 • (一)生产常用的糖化菌 • 1、 α-淀粉酶生产菌株 • 早期:黄曲霉 • ——枯草杆菌(Bac.subtilis)
2、糖化剂生产菌株 • 黑曲霉 • 泡盛曲霉 • 乌沙米曲霉及变异菌株 • 毛霉或根霉菌(阿米诺法) • 以根霉作为糖化剂,加酵母作为发酵剂,称为阿米诺根霉酒母法。
(二)霉菌淀粉酶的体系与性质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种产生的淀粉酶系统具有不同的组成。同一种酶也由于来源不同而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日本学者冈崎对不同菌种淀粉酶的耐酸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将淀粉酶系统分成5种类型:Asp.oryzae型、Asp.awamori型、Asp.usamii型、Rh.tonkinesis型和Rh.peka型。
四、影响曲霉生长和淀粉酶生成的条件 (一)制曲配料的影响 1.碳源 作用:曲霉菌生长的能量来源,组成细胞结构和贮藏物质的原材料,合成蛋白质和酶的骨架材料。 不同碳源培育曲霉生成淀粉酶活性的顺序: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用葡萄糖培养曲霉菌,菌丝生长良好,但不产淀粉酶。 生产固体曲时,淀粉含量以不低于16%为宜。过高,曲霉产酸,物料黏度增大,影响通风;发热量大,温度较难控制。 液体曲培养时,淀粉含量6~8%。
2. 氮源 • 有机氮:麸皮、米糠、豆饼粉。 • 无机氮:硝酸钠、硫酸铵。 • 3.无机盐 • (1)构成菌体的成分; • (2)作为酶活性基团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 • (3)调节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 主要元素有磷、硫、镁、钾、钙等; • 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锰、钼、钴、硼等。
(二)培养条件的影响 1.空气 2.酸度
3.温度 曲霉形成淀粉酶所需要的温度较其生长菌丝温度稍低。曲霉生长适宜温度为37℃左右,达40℃则生长衰退,超过45℃则生长停止,并且酶也容易被破坏。 根据曲霉发育的规律,宜前温低后温高,即曲料入箱时室温保持30℃左右,以后也不要超过过35℃。品温逐步上升,控制最高温度不超过35-37℃。 前期20小时,品温控制在30—3l℃,后期保持33—34℃,糖化力最高。
4.湿度 一般曲料水分含量为48-50%(入房水分),实际操作时100kg原料加70kg水左右。水分稍大,曲糖化力也较高,但制曲要精心管理,曲房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0—100%。 酒精糟水含有丰富的营养分和一定的酸度,若用来代替制曲用水,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曲的质量。
5.制曲时间 制曲时间过长,不仅影响设备的周转率,且由于生成大量孢子,糖化力反而下降。 制曲时间过短,则产酶减弱,造成损失。 固体制曲一般在接种后4—6h内孢子开始发芽,再过12h后菌丝大量生成并产生酶,此时曲霉呼吸强度很大,要注意通风和降温工作。培养到24—28h,酶的产量达到最高峰,若再延续时间即要形成孢子,而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使已形成的酶减少。所以固体制曲培养到开始长孢子时,便应出曲。此时曲块还含有25%左右的水分,如不及时使用,要注意打散曲块,通风冷却,以防曲发热,酶被破坏。 液体曲培养以菌丝大量繁殖,糖化力不再增加,培养液中还原糖所剩无几为止。
五、固体曲生产工艺 (一)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1.生产方法 曲盘制曲 帘子制曲 机械通风制曲。
(二)纯种培养 1.试管菌种的培养 (1)米曲制备 大米→蒸煮→冷却→接种384米曲霉→培养28~34h→风干备用 (2)米曲汁培养基 大米洗净→蒸煮(加10倍水,49kPa,1h) →冷却(60℃)→接种米曲→60 ℃保温糖化3~4h→过滤→调糖度12°Bx,pH6左右→加琼脂2%,溶化后注试管49kPa压力灭菌20分钟→取出放成斜面,冷却后备用。 (3)接种培养 在无菌箱内进行,于原菌试管中挑取孢子迅速移入斜面试管,或用无菌水稀释法接种,接种,31 ℃保温培养4~7天
2.曲种培养(二重皿或三角瓶扩大培养) 麸皮,加水70%~80%,润料1h ↓ 包于纱布中,蒸煮,98kPa,30min ↓ 冷却,装皿(10g/皿),灭菌: 98kPa,40min ↓ 冷却,接种 ↓ 培养,31~32℃,16~18h后,扣皿,继续培养3~4天
(三)种曲制备(帘子曲) 1.种曲培养过程与条件 (1)配料 麸皮加5%稻皮,加水。堆积1h左右,拌料后要求水分为56~58%。 (3)蒸料: 圆汽后蒸40~60min。 (3)接种 : 蒸料过筛疏松,冷却至32℃~33℃,接种菌种约0.15~0.25%,掺拌均匀。 (4)前期管理培养 : 用室温来维持品温。后阶段温度上升,要控制使其缓慢上升。
(5)中期(16 ~ 32h)培养管理 室温28~30℃,品温不超过36~37.5℃。 (6)保潮期(32 ~ 48h)培养管理 控制室温30~34℃,品温37~38℃左右。注意保湿或提湿。 (7)后期干燥 曲外现已结成孢子,间接汽加热并开窗通风进行干燥,室温保持在34~35℃,品温保持在36 ~ 38℃。至种曲颜色完全变好,开窗放潮,干燥4h左右,检查质量,出房保藏。 (8)出房管理:整个制曲过程约48小时,放置阴凉空气流通处备用,勿使受潮。
2.种曲培养过程中若干技术问题的讨论 (1)曲霉的变异性,一般菌株只能使用三代 (2)培养基 营养贫乏的培养基,能维持菌体生长就行,要求能长时间的保持菌特性不变。 (3)传种时间 :试管菌种保藏时间较长,-般可以3个月后才移接。 (4)培养条件 ① 温度 :初期应保温34—36℃,中期要压温,让品温缓慢上升。后期要注意保温,后8h最高不超过39℃。 ②空气 :曲霉生长需充足的空气,,4h后要翻堆一次。 ③水分 :保持在95 ~ 100%范围内。 ④料层厚度 要求料层薄(约1 ~2厘米高) ;曲房内装料要少些,帘层数也不宜过多,每1平方米曲房面积生产1kg种曲为宜。
(5)杂菌污染的预防 培养黑曲易污染青霉菌,控制的办法: ①温度 控制培养中温度不要低于30℃,尤其不能低于28℃。 ②加强工艺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注意无菌要求; 二重皿改用三角瓶或大试管,以减少与外界接触机会; 种曲制备要与机械通风曲制备分开,单独一套设备,以防止污染。
(四)麸曲生产(机械通风制曲) 1.机械通风制曲工艺过程及条件 (1)配料 谷壳量为麸皮的10~15%。保证料层疏松度。有条件的最好加少许固态法白酒糟。 加水量为原料65—70%,以控制堆积水分50%左右为准。 (2)蒸料 起着糊化与杀菌作用,要求边投料边加汽,加热要均匀,防止蒸汽走短路。圆汽后保持压力蒸40min。
(3)扬冷接种 接种时料温不要超过37℃。 接种量一般为原料的0.25~0.4%。 (4)堆积、装箱 曲料接种后堆积50cm高度;时间4~5h左右; 堆积温度33—34℃。 装箱要求硫松均匀,料层不宜太厚,一般不超过25--30厘米 。太厚时上下温差太大,通风不良,不利于曲霉生长。
(5)制曲过程的管理 前期(间断通风阶段) 室温32—33℃,不超过34℃。当品温接近34℃时,开始第一次通风,降到30 ~ 32℃时停风。通风时,风量要小,时间要长,要均匀吹透,待曲箱上、中、下层的品温均匀一致再停风。品温再升到34℃进行第二次通风,降到30℃时停风。注意,通风前后温差不能太大,防止品温过低,致使培养时间延长,又不能及时排除二氧化碳,造成窒息现象。 中期(连续通风阶段) 品温最好保持在36—38℃。 “中压”措施,即于曲箱四边用砂袋压边,防止短路跑风,控制品温。 后期 降低湿度,提高室温,把品温提高到37—39℃,以利水分排除。出房水分最好控制25%以下。
(五)麸曲质量标准 1.外观鉴定 要求菌丝粗壮浓密,无干皮或“夹心”,没有怪味或酸味,曲色米黄,孢子尚未生成,有曲清香味,曲块结实。 2.化学检定 测定曲中所含有淀粉酶活力。 (1)液化力 表示曲对淀粉的液化能力,它实际包括多种酶对淀粉水解的综合能力,主要是α-淀粉酶的作用。 含义:每克曲在35℃,每小时能液化淀粉的克数。单位:克淀粉/克曲·小时。
(2)糖化力 表示曲中淀粉1,4, 1,6-葡萄糖苷酶作用可溶性淀粉生成还原糖的能力,当然也包括了其它各种酶对原料作用生成还原性物质的能力。 含义:每克曲在35℃,每小时糖化淀粉生成葡萄糖的mg数,单位:mg葡萄糖/克曲·小时。 (3)界限糊精分解力 它显示糖化剂打开淀粉1,6葡萄糖苷键的能力。 含义:每克曲在35℃,每小时能分解界限糊精生成葡萄糖的mg数。
(六)制曲箱尺寸的决定 ①曲箱容积 V=G/γ 式中 G--每个曲箱盛曲料重量,kg γ--曲料容重,kg/m3 G应取蒸料后的料重;G太大,曲箱亦大,通风不易均匀。一般取G=500~1000kg即可。 γ 应取进箱曲料的容重.γ=320~360kg/m3
六、液体曲生产工艺 将曲霉培养在液体基质中,并通空气使它生长和产酶,这种培养方法称深层通风培养,其含酶的培养液称为液体曲。
(二)液体曲生产工艺过程与条件 1、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采用小米麸皮培养基培养As.3.4309,30-32℃,1-2天; 用无菌水将孢子洗下置于接种瓶中备用. 2、液体曲培养基制备 玉米粉4% 米糠3% 薯干粉2.4% 麸皮1% 硫铵0.15% C:N=10:1 135℃灭菌40-50min(时间、温度、培养基成分、pH值、微生物) 冷却至30℃接种
3、液体曲种子罐培养 空消—0.245MPa ,30min 接种—减压法 培养—30-32℃ 24-40h
(三)液体曲生产的技术管理与异常现象 1.技术管理 (1)菌种管理 保藏菌种需用贫乏营养基,并定期分离纯化,定期测定菌种的糖化力。最好能建立菌株的档案制度,加强管理。 (2)无菌室的检查 采用平皿暴露法检查,要求在无菌室内的平皿暴露5min,菌落在30个以下,暴露在无菌箱内的平皿无菌落。
(3)生产培养 ①种子系统 冷却后的培养液以及培养24小时及成熟使用前种醪的无菌检查。 检验项目为pH、酸度、还原糖(培养液0.15%,种子醪(0.8~1%)、杂菌。 ②液体曲 接种后16、24、32小时进行检查:pH、糖化力、镜检、还原糖。
2.异常现象及防染菌的主要措施 液体曲感染常见的杂菌有:枯草杆菌、马铃薯杆菌乳酸菌及醋酸菌等。 染菌原因及处理措施: (1)空气过滤系统 (2)管路渗漏与死角 (3)原料的灭菌
(四)生产中糖化菌种的选择要求: (1)选择那些酶活性强、糖化力高、后糖化力好、具有一定的液化力的糖化菌种。 (2)选择酶系较多,而且耐酸、耐温、抗杂菌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分解蛋白、果胶、单宁能力的糖化菌种。 (3)选择那些容易培养、容易保藏,生产性能稳定、变异性小,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糖化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