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936 Views
第九章 氨基酸与核酸发酵 第一节 味精 一、概述 味精俗称 麸酸钠、谷氨酸钠 (分子式 C 5 H 8 NO 4 Na ). (一)生产历史 早期 — 从天然的食物材料中取得 中期 — 最早商业化制造味精的原料是面筋 近期 — 糖是生产味精的主要原料. (二)氨基酸的制备方法 发酵法 :直接发酵法、添加前体的发酵法 提取法 :胱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 酶法 :利用微生物细胞或微生物产生的酶 合成法 : DL- 蛋氨酸、 DL- 丙氨酸、甘氨酸、和苯丙氨酸。. 万吨. (三)味精的生产. 图 1 :味精的产量走势.
E N D
第九章 氨基酸与核酸发酵 第一节 味精 一、概述 味精俗称麸酸钠、谷氨酸钠(分子式C5H8NO4Na)
(一)生产历史 早期—从天然的食物材料中取得 中期—最早商业化制造味精的原料是面筋 近期—糖是生产味精的主要原料
(二)氨基酸的制备方法 • 发酵法:直接发酵法、添加前体的发酵法 • 提取法:胱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 • 酶法:利用微生物细胞或微生物产生的酶 • 合成法:DL-蛋氨酸、DL-丙氨酸、甘氨酸、和苯丙氨酸。
万吨 (三)味精的生产 图1:味精的产量走势
二、谷氨酸的生物合成机理 1. 谷氨酸 (-氨基戊二酸) O C-OH 第一代鲜味剂 H2N- C- H L-谷氨酸单钠盐——味精 H-C-H H-C-H H-C O OH L-型
2.谷氨酸的生物合成 葡萄糖 中间产物 a-酮戊二酸 NH4+ 谷氨酸脱氢酶 谷 氨 酸 抑 制
α-KGA + NH4+ +NADPH == GA + NADP • α-KGA NADPH α-KGA • L-谷氨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羧氧化 • GA NADP 异柠檬酸
GA的生物合成途径 (1)EMP:丙酮酸,ATP,NADH2 (2)HMP:6-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酸 NADPH2:-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必需的供氢体。 (3)TCA循环:生成谷氨酸前体物质-酮戊二酸。 (4)CO2固定反应:补充草酰乙酸。 (5)乙醛酸循环:使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的量得 (DCA循环) 到补充,维持TCA循环的正常运转。 谷氨酸脱氢酶 (6)还原氨基化反应:-酮戊二酸 谷氨酸 丙酮酸
CO2固定反应 (1)在磷酸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 磷酸丙酮酸 + CO2 + GTP == 草酰乙酸 + GDP (2)在苹果酸酶的作用下 丙酮酸 + CO2 +NADH === 苹果酸 + NAD
需要Mn+做催化剂,所以,在GA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培养基中补充Mn+。需要Mn+做催化剂,所以,在GA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培养基中补充Mn+。
EMP 3/2Glucose 丙酮酸 + 丙酮酸 + 丙酮酸 CO2 乙酰辅酶A + 乙酰辅酶A + 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柠檬酸(DCA循环封闭) 不存在CO2固定反应 谷氨酸
EMP Glucose 丙酮酸 + 丙酮酸 CO2 CO2 草酰乙酸 乙酰辅酶A + C4二羧酸 (草酰乙酸羧化酶) 苹果酸 (苹果酸合成酶) 柠檬酸(DCA循环封闭) 谷氨酸 存在CO2固定反应
封闭乙醛酸循环,不存在CO2固定反应: 3/2 C6H12O6 + NH4+→ C5H9NO4 + 4 CO2 产率:147 /(180*3/2) == 54.4% 封闭乙醛酸循环,存在CO2固定反应: C6H12O6 + NH4+ → C5H9NO4 + CO2 产率:147 / 180 == 81.7%
影响GA发酵糖转化率的其它因素: (1)GA发酵前期菌体增殖消耗葡萄糖(20%糖) (2)DCA 循环不可能完全封闭; (3)α-KGA不可能完全转化为GA; (4)生成的GA不可能完全分泌到细胞外; (5)残糖含0.5%-0.7%之间。
3.谷氨酸生产菌的生化特征 (1)生物素缺陷型。 (2)-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弱,异柠檬酸脱氢 酶活性强,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弱。 (3)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高,经呼吸链氧化NADPH2 的能力弱。 (4)菌体本身利用谷氨酸的能力低。 (5)有苹果酸酶和丙酮酸羧化酶。
下列关于谷氨酸产生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下列关于谷氨酸产生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B: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 C:具有向胞外分泌谷氨酸的能力, D:在菌体生长期乙醛酸循环弱, E:在产酸期乙醛酸循环弱, F:CO2固定能力弱。
下列关于谷氨酸产生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下列关于谷氨酸产生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 B: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 √ C:具有向胞外分泌谷氨酸的能力, √ D:在菌体生长期乙醛酸循环弱, E:在产酸期乙醛酸循环弱, √ F:CO2固定能力弱。
4.谷氨酸产生菌(全是细菌) 棒杆菌属 北京棒杆菌 C. pekinense Corynebacterium 钝齿棒杆菌 C. crenatum 谷氨酸棒杆菌 C. glutamicum 短杆菌属 黄色短杆菌 B. flvum Brevibacterium 产氨短杆菌 B. ammoniagenes 小杆菌属 嗜氨小杆菌 M. ammoniaphilum Microbacterium 节杆菌属 球形节杆菌 A.globiformis Arthrobacter
我国使用的生产菌株是北京棒杆菌AS1.299、北京棒杆菌D110、钝齿棒杆菌AS1.542、棒杆菌S-914和黄色短杆菌T6~13等。
共同点: 1)革兰氏阳性。 2)菌体为球形、短杆至棒状 3)不形成芽孢。 4)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5)需要生物素作为生长因子。 6)在通气条件下产谷氨酸(需氧微生物)。
三、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 (一)培养基 1. 碳源:淀粉水解糖、糖蜜、乙醇、烷烃 玉米、小麦、甘薯、大米等 (1)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2)糖蜜原料:甘蔗糖蜜、甜菜糖蜜 还原糖的含量控制在10%~13%。 糖蜜预处理目的:降低生物素含量。 预处理方法:活性炭处理 先酸解后活性炭处理 先酸解后脱色树脂处理
2.氮源:铵盐、尿素、氨水 85%的氮源 谷氨酸 15%的氮源 菌体 C/N=100:1521,实际高达100:28(GA发酵) C/N=100:0.22.0 (一般发酵工业) 菌体生长期碳氮比应大一些(氮低) 产酸期,碳氮比应小些(氮高) 例如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发酵过程 C/N=3∶1 大量合成谷氨酸 C/N=4∶1 只长菌体不产酸
发酵过程中补充氮源是因为: 1)用于调整pH。 2)分解产生的NH3从发酵液中逸出。 产酸阶段: NH4+不足:使-酮戊二酸蓄积而很少有谷氨酸生成。 NH4+过量:促使谷氨酸生成谷氨酰胺。
3.无机盐:磷酸盐、镁、钾、钠、铁、锰、铜,其中3.无机盐:磷酸盐、镁、钾、钠、铁、锰、铜,其中 磷酸盐对发酵有显著影响。 不足:糖代谢受抑制,菌体生长不足。 过多:a.细胞膜磷脂生成量多,不利于谷氨酸排出。 b.促进EMP途径,打破EMP与TCA之间的平衡, 积累丙酮酸。 c.促使丙酮酸和乙醛(由丙酮酸脱羧生成)缩 合生成缬氨酸的前体物——-乙酰乳酸, 使缬氨酸在发酵液中蓄积。
Glucose 丙酮酸 + 丙酮酸 (焦磷酸硫胺素,TPP) 活性乙醛 α-乙酰乳酸 Val合成途径 Val Val(1)可以抑制葡萄糖 丙酮酸,使GA的生物合成受到阻止。 (2)消耗丙酮酸,降低了糖酸转化率。 (3)发酵液中的Val存在,严重的影响GA 的结晶、提取。
4. 生长因子:生物素 作用: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途径。 生物素: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称维生素H或辅酶R。是合成脂肪酸所必需的。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利用乙酰CoA(直接原料是丙二酸单酰CoA)在乙酰CoA羧化酶(辅基为生物素)催化下合成。
葡萄糖 丙酮酸 +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羧化酶 CO2 CO2 丙二酰辅酶A C4 丙二酰辅酶A CO2 C6 将乙酰辅酶A羧化生成丙二酰辅酶A的酶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该酶的辅酶是VH。
脂肪酸+甘油磷酸 • 磷脂+蛋白质 • 生物膜 • 因此,脂肪酸是组成细胞膜类脂的必要成分。 • 生物素限量,不利于脂肪酸的合成,有利于谷氨酸透过细胞膜分泌至体外。 • 培养基中生物素限量时,胞内AA 92% 胞外 • 培养基中生物素丰富时,胞内AA 12% 胞外
(1)作为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1)作为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 CoA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 磷脂的合成,当磷脂合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 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
(2)浓度过大:促进菌体生长,谷氨酸产量低。因为:(2)浓度过大:促进菌体生长,谷氨酸产量低。因为: a.乙醛酸循环活跃,-酮戊二酸生成量减少。 b.转氨酶活力增强,谷氨酸转变成其它氨基酸。 实际生产中通过添加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等作为生长因子的来源。
生物素(VH)对代谢的影响 (1)影响糖代谢 促进糖酵解 促进丙酮酸的有氧氧化——乙酰辅酶A的生成。 对前者促进大。
生物素可封闭乙醛酸循环 异柠檬酸裂解酶:为醋酸诱导、受琥珀酸阻遏 VH缺乏 丙酮酸氧化减弱 乙酰辅酶A少 琥珀酸积累 醋酸浓度降低
使胞内代谢产物迅速排出的方法 • 1. 用生理学手段—— • 直接抑制膜合成或使膜受缺损 • 如: Glu发酵中,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可大量分泌Glu; • 当培养液中生物素含量较高时采用适量添加青霉素的方法;
适量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积累谷氨酸。适量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积累谷氨酸。 机理: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作用,导致磷脂合成不足,形成不完整的细胞膜。 关键:控制好添加的时间和浓度,必须使菌体在这些药剂存在下进行分裂,形成产酸型细胞。
2. 利用膜缺损突变株 —— • 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 • 用油酸缺陷型生产菌,在培养过程中,有限制地添加油酸,通过控制油酸使磷脂合成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2左右,合成有缺损的膜,使细胞膜发生渗漏而提高谷氨酸产量。 • 控制关键:保证在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完成细胞从生长型到生产型的转换。
甘油缺陷型菌株的细胞膜中磷脂含量比野生型菌株低,易造成谷氨酸大量渗漏。应用甘油缺陷型菌株,就是在生物素或油酸过量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大量谷氨酸。
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 青霉素 生物素 细胞膜渗透性 谷氨酸 油酸缺陷型 谷氨酸 油酸 (1) 通过生理学手段控制细胞膜渗透性 (2) 通过细胞膜缺损突变控制细胞膜渗透性
工业上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积累谷氨酸,应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 A.加大菌种密度 B.改变碳源和氮源比例 C.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 D.加大葡萄糖释放量
为什么添加适量生物素或青霉素可提高谷氨酸产量?为什么添加适量生物素或青霉素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生物素: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与脂肪酸及磷脂合成有关。控制生物素含量,可改变细胞膜的成分,改变膜的透性、谷氨酸的分泌和反馈调节。 生物素含量高时,细胞膜致密,阻碍Glu分泌,并引起反馈抑制,加适量青霉素可提高Glu产量。
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通过抑制肽聚糖合成中的转肽酶活性,引起肽聚糖结构中肽桥无法交联,造成细胞壁缺损。细胞膜失去保护,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降低了谷氨酸的反馈抑制,提高了产量。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通过抑制肽聚糖合成中的转肽酶活性,引起肽聚糖结构中肽桥无法交联,造成细胞壁缺损。细胞膜失去保护,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降低了谷氨酸的反馈抑制,提高了产量。 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
生物素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控制关键 必须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g/L)。在发酵初期(0-8小时),细胞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倍增时,开始出现异常形态细胞,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累型转换。
(二)pH的影响及其控制 作用机理:主要影响酶的活性和菌的代谢。 在氮源供应充分和微酸性条件下,谷氨酸发酵转向谷氨酰胺发酵。 pH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 前期pH7.5~8.0,中后期pH7.0~7.6。 谷氨酸脱氢酶的最适pH为7.0~7.2 方法:流加0.8%尿素和氨水。
(三)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 菌体生长达一定程度后开始产生氨基酸,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和氨基酸合成的最适温度不同。 • 菌体生长阶段:3032℃ • 谷氨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32~36℃ • 产酸阶段:3437℃
(四)溶解氧的控制 大小由通风量和搅拌转速决定。 发酵前期以低通风量为宜;发酵中、后期以高通风量为宜。 不足:发酵液pH值偏低,生成乳酸和琥珀酸,谷氨酸少。 过大:NADPH2通过呼吸链被氧化,影响-酮戊二酸还原 氨基化,使-酮戊二酸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