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642 Views
創設健康未來. 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 前言. 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 檢討醫療服務模式 建議融資方案. 工作步驟. 先檢討服務 制定服務目標 採取措施,邁向目標 諮詢融資建議. 現時工作. 下一步工作. 研究服務成本,綜合融資建議 本年底或明年初提出融資方案建議. 改革需要 未來挑戰. 未來挑戰 - 人口老化. 2033 年,香港將有超過 200 萬長者,約佔人口四分之一. 患病率 (%). 慢性病患病率. 65 歲及以上的長者患慢性疾病的機會率比 20 歲的人士高 5 倍多. 註: 2002 年數字. 急症室求診人次.
E N D
創設健康未來 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
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 • 檢討醫療服務模式 • 建議融資方案
工作步驟 • 先檢討服務 • 制定服務目標 • 採取措施,邁向目標 • 諮詢融資建議 現時工作
下一步工作 • 研究服務成本,綜合融資建議 • 本年底或明年初提出融資方案建議
未來挑戰 - 人口老化 • 2033年,香港將有超過200萬長者,約佔人口四分之一
患病率(%) 慢性病患病率 • 65歲及以上的長者患慢性疾病的機會率比20歲的人士高5倍多 註:2002年數字
急症室求診人次 • 65歲及以上的長者使用急症室次數較年輕人高 註:2004年數字
未來挑戰 • 慢性病患者年輕化 • 醫學科技進步,藥物與醫療科技日益昂貴
醫院管理局資助額(百萬元) 30,371 未來挑戰 - 公共醫療衞生開支不斷上升 28,476
未來挑戰 - 如何妥善運用資源 政府承擔不會減少 如何運用資源迎接挑戰?
醫療模式的元素及原則 • 市民有健康意識,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本身的健康負責 • 醫護專業界把保健、預防與治療疾病的醫療服務結合,並以專業和符合道德的方式提供服務
醫療模式的元素及原則 • 基層醫療系統提供社區醫療服務,著重促進健康和預防性工作,並為不同年齡組別和健康狀況的人士釐訂服務標準 • 醫院服務網絡分布全港各區,在指定範圍內,提供緊急和第二層健康醫護服務,方便市民使用和家人探訪
醫療模式的元素及原則 • 長者護理服務、長期護理服務和康復護理服務應以家居護理為主,輔以社區外展及專業支援,並在各區設立療養和善終服務,以加强家庭維繫 • 具備第三層專科中心和醫院,以持續發展、訓練和匯聚專業知識、技術、特別設施和研究,用以應付重病、複雜手術和罕有疾病
醫療模式的元素及原則 • 公營和私營醫療系統相輔相成,既可促進服務質素和專業水平的良性競爭,又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 • 醫療融資模式鼓勵市民善用醫護服務;提供符合道德和具成效的專業護理;釐定合理費用,及利用公帑資助醫療發展及照顧有真正需要的不幸病人和家庭
推廣家庭醫生概念 提供持續、全人照顧 包括疾病預防服務,教育和輔導病人 家庭醫生為病人第一個接觸點,為醫院服務把關,包括 急性病狀 是否需要轉介專科 在社區設立更多24小時門診服務 加強健康生活和預防疾病的公眾教育 基層醫療服務應盡其用
更適當使用公立醫院服務(1) 急症室服務 • 在2004年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的病人中約70%並非有緊急病情 • 善用家庭醫生及24小時門診服務,處理非緊急病人 • 適當地使用急症室資源 緊急個案 (30%) 非緊急個案 (70%) 2004年總急症室求診人次 = 1,973,000
更適當使用公立醫院服務(2) 專科門診服務 • 專科門診診所求診人數不斷上升 • 家庭醫生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長期醫護服務
改善公私營醫療系統失衡 (1) • 公立醫院重新定位,釐定工作重點 • 急症和緊急護理服務 • 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群 • 需要高昂醫療費用,先進技術和不同專科合作診治的疾病 • 培訓醫護專業人員 • 檢討公立醫院收費,使資源得以投放在最有需要的服務和病人上
改善公私營醫療系統失衡 (2) 加強公營和私營醫療系統協作 • 促進病歷流通,建立可隨身攜帶的病歷 • 共同籌劃和發展日間護理服務 • 採用更多共同護理模式 • 合作採購藥物,預防疫苗和醫療器材
強化長者護理, 長期護理和康復護理服務 • 由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聘請到診醫生,為院友提供定期醫療服務 • 在社區內開設短期療養院 • 擴展社區護理服務
匯集第三層醫療服務 • 繼續匯聚第三層醫療服務,由指定中心提供服務,以便集中人才、專業知識及確保醫療水準 • 鼓勵公私營機構合作,共同提供第三層醫療服務
基礎支援 • 加強疾病預防策略 • 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全港病歷流通 • 培訓專業人員處理不同工作 • 重新制定公營醫療收費政策 • 積極推行公眾教育
醫療服務的目標 • 香港每個家庭或每名市民均獲得自選醫生的長期照顧,而且該醫生的醫務所大都設於服務對象的家居附近 • 病人得到更多的疾病預防護理;每個人按照年齡、以往健康狀況和家庭的病歷,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這些服務均以相宜的價格提供 • 設立全港病歷系統。公私營醫療系統的醫生取得病人的同意後,均可查閱病人的病歷,以便取得更多資料決定如何作出治療
醫療服務的目標 • 病人有需要時可到自選醫院求診,並與平日照顧他們的醫生或其他護理人員保持密切聯繫 • 有足夠24小時社區診所,為有急性症狀的病人提供服務。很多家庭醫生亦樂意在應診時間過後向病人提供協助 • 急症室能夠為緊急個案提供最適時的服務。善用觀察病房,減低病人入院的需要
醫療服務的目標 • 為長者、慢性病患者和康復病人提供外展至社區的服務。到診醫生、護理和專職醫療小組的服務亦外展至院舍或家居 • 長者絕少只為診症緣故而須經急症室入院。所有安老院舍及殘疾人士院舍都聘有本身的基層醫療醫生 • 推行適當的非劃一收費制度後,公私營醫療服務所佔的市場比例得以改善,令公私營醫療機構有更大空間發展第三層醫療服務
醫療服務的目標 • 慢性病患者由專科醫生及其家庭醫生合力提供醫療護理。家庭醫生向病人提供有用的醫學意見,病人可省卻時間和資源經常去尋求專科醫生服務 • 無法負擔公營醫療服務收費的病人,可按其經濟狀況獲得不同程度的資助 • 公立醫院和診所的年青醫護專業人員不但工作量有所減輕,而且有足夠機會去受訓。公私營醫療機構皆有健康的員工流轉
日後的醫療服務模式 醫院專科中心/網絡 地區為本的醫院服務 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家庭醫生 醫院 專科門診 診所 長者護理服務 長期護理服務及康復護理服務 急症室
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 基層醫療服務 公立普通科門診診所 照顧低收入人士和 弱勢社羣 私家醫生診所 照顧一般的市民 24小時社區門診診所 家庭醫生 醫院服務 社康護士 及專職醫療人員 長者護理 服務 長期護理服務和 康復護理服務 家庭 短期療養院 安老院舍
醫院服務模式 醫院專科中心/網絡 公立醫院 私家醫院 地區為本的醫院服務 公立醫院 私家醫院 基層醫療服務 專科門診 診所 急症室
問題1:日後的公營醫療服務,是否只會集中在工作重點的四大類,其他病人將被拼諸門外?問題1:日後的公營醫療服務,是否只會集中在工作重點的四大類,其他病人將被拼諸門外? • 公營醫療機構不會拒絕病人求醫。 • 鼓勵私營醫療機構改善服務,吸引部分病人使用。 • 公私營加强合作(病歷流通、實行共同護理計劃、製訂轉介常規等),使私營醫療機構的資源可物盡其用。
問題2:政府是否針對中產人士,要他們轉用昂貴的私營醫療服務?問題2:政府是否針對中產人士,要他們轉用昂貴的私營醫療服務? • 政府無意加重中產人士的負擔。 • 討論文件提出的路向,包括加强預防疾病服務、善用基層醫療、改善長者日常的醫療護理等,都是著眼於提昇市民的健康,減低治療性的服務需要,並非只是純粹基於財政上的考慮。
問題2:政府是否針對中產人士,要他們轉用昂貴的私營醫療服務?問題2:政府是否針對中產人士,要他們轉用昂貴的私營醫療服務? (續) • 如繼續現況,政府將需要不斷投放更大量資源,以支持公營醫療機構的服務,最終會導致加稅,中產人士的負擔會更大。 • 但由於種種不適當的使用,公營醫療服務仍然無法改善,不能滿足中產人士的要求,最終仍要選擇私營服務。
問題3:政府鼓勵市民多用私營服務,但私營市場有沒有足夠能力去承接這些病人?質素有何保障?問題3:政府鼓勵市民多用私營服務,但私營市場有沒有足夠能力去承接這些病人?質素有何保障? • 要落實討論文件的建議,私營醫療機構及私家醫生要作出的改變比公營機構還要大。 • 我們相信現時的問題也提供了一個契機,讓私營醫療機構及私家醫生作出適當的改變。 • 討論文件建議私營界別作出的改變包括提供全面、全人的家庭醫生服務、提供24小時門診服務、發展病人較能負擔的服務、增加收費透明度、改善臨牀管理等。
問題3:政府鼓勵市民多用私營服務,但私營市場有沒有足夠能力去承接這些病人?質素有何保障?問題3:政府鼓勵市民多用私營服務,但私營市場有沒有足夠能力去承接這些病人?質素有何保障? (續) • 討論文件建議的服務模式,要求公私營醫療機構互相融合,脫離各自為政的工作方式。私營醫療機構可以為公營機構的病人提供服務,病人亦可能在不同的治療階段在公及私營機構接受連貫性的服務,在資源運用和規劃上公私營亦有更好的協調。因此不能以現時公私營的運作模式套用在文件的建議上。
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歡迎提出意見 二零零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前 郵寄: 香港中環 花園道美利大厦19樓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 醫療服務改革組 傳真: (852) 2840 0467 電郵: healthcare@hwfb.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