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1.81k Views
常读常 新的 人鱼公 主 毕淑敏. 教学重点. 1 对作 者每次阅读人鱼公主的感 受 , 从中获 得启迪 。 学习人鱼公主顽强 . 坚定 . 永不放弃的精神。 做一个热爱读书,有精神追求的人。. 题解. 作者在 5 次阅读人鱼公主都留下不同的感受,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加,她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原著的思路有了不同的认识。. 作 者简介.
E N D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教学重点 1对作者每次阅读人鱼公主的感受 , 从中获得启迪。 • 学习人鱼公主顽强.坚定.永不放弃的精神。 • 做一个热爱读书,有精神追求的人。
题解 作者在5次阅读人鱼公主都留下不同的感受,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加,她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原著的思路有了不同的认识。
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解释词语 • 含情脉脉 • 信马由缰 • 抽噎 • 煎熬 • 磨砺 • 救赎 • 缠绵悱恻 • 动人心弦 • 情窦初开 • 酝酿 • 顺理成章
段落分析 • 第一、二段 • 点题: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
段落分析 • 第三至七段 • 写作者经历40年5次阅读《人鱼公主》的感受与思索都不尽相同。 。
段落分析 • 第八段 • 点明中心“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与开头互相照应。 。
内容分析 • 本文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梧。叙述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读《人鱼公主》,都有不同感受。
内容分析 • 这过程中让作者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梧。她将自己读书和人生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总结 • 作者提出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理解到其实安徒生是借鱼写人。故事中人鱼公主为了寻找灵魂,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 质生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经受了“磨砾”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安徒生要表达的一种精神的体现。
表现手法 • 结构完整。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 • 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 • 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Q1 课文写了作者几次读《人鱼公主》? • 五次
Q2 作者每次读的时间及感想是什么? • 8岁时:被故事情节所感动,对人鱼公主极为同情。 • 18岁时:情窦初开,读出了爱情,为人鱼公主无私和高尚的爱情抱打不平。 • 28岁时:做了妈妈,读出了亲情,读出了人鱼公主的勇气、智慧和闪亮来自亲情——得益于她的祖母。
38岁时:“开始写小说了”,读出安徒生写作“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还以为故事有点“画蛇添足”。38岁时:“开始写小说了”,读出安徒生写作“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还以为故事有点“画蛇添足”。 • 48岁时:“为了写这篇文章”,“心平气和”“天眼 洞开”悟出这是写“灵魂的故事”,是“寻找不朽灵魂”的故事。
Q3 作者每一次的感想不同,说明了什么? • 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受年龄、身份、阅历、动机的影响。
Q4 “常读常新”对此你有什么启发? 从此文可以领悟到,对一本书的理解,往往不能是一次性的。好书,有较高价值的书更需要反复读,这样你才能品到文字的魅力。
Q5 在安徒生笔下人鱼公主具有哪些让赞赏的精神? 人鱼公主拥有顽强.坚定.永不放弃的精神。
Q6 作者从人鱼公主踏上寻找不朽灵魂的途中悟出那些道理? 她领悟到人虽不长存,但能把爱与信念留下。
Q7 重读小时读过的经典著作,与作者一样,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想。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 • 学生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