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在初态辐射过程 e + e -  γ ISR  +  - (2S) 中发现两个共振态

在初态辐射过程 e + e -  γ ISR  +  - (2S) 中发现两个共振态. 王小龙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X.L.Wang et al., (Belle Collab.) PRL99 , 142002 (2007) Apr.26-29, 南京. 提要. 简介 研究背景 e + e -   +  - (2S) 的分析过程 物理学界的反映 对物理结果的一些思考 总结. 研究背景. 一个物质的探索过程 : 模型: 太阳系 分子、原子原子核夸克偶素 … 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力交换介子交换胶子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在初态辐射过程 e + e -  γ ISR  +  - (2S) 中发现两个共振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在初态辐射过程e+e-γISR +-(2S)中发现两个共振态 王小龙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X.L.Wang et al., (Belle Collab.) PRL99, 142002 (2007) Apr.26-29,南京

  2. 提要 • 简介 • 研究背景 • e+e- +-(2S)的分析过程 • 物理学界的反映 • 对物理结果的一些思考 • 总结

  3. 研究背景 • 一个物质的探索过程: 模型: 太阳系分子、原子原子核夸克偶素… 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力交换介子交换胶子… 物体之间:几乎无电子云介子云?夸克-胶子云??… 原子能级谱夸克偶素粒子谱, n2S+1LJ和JPC的表示方法 • 粲夸克偶素的优点: 所处的能区特殊,是微扰和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的过渡区域,并且是相对简单的两体结构 实验手段:粲工厂,B-工厂

  4. 研究背景 • 十一月革命(J/y)三十年的冷清最近几年… • X(3872),Y(4260),Z(4430)+… 一系列新发现 • Belle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足以应用初态辐射研究技术。 • BaBar的研究(ISR) • ~300fb-1 • 单个 BW函数拟合: • M = (4324±24) MeV • = (172±33) MeV (统计误差) BaBar: B. Aubert et al., PRL98, 212001 (2007) 不是 Y(4260), 也不是 ψ(4415)

  5. e+e- ’  +-J/ 信号用于刻度 • 从散射截面可以得到 ’ 到e+e-衰变的分宽度 • ee=2.540.020.15 keV • PDG’06 • ee=2.48  0.06 keV • Belle 的结果与其它实验符合得很好可靠的修正,可靠的物理结果 J/ee &  Belle: PRL99, 182004 (2007)

  6. e+e- +-(2S)分析过程

  7. e+e- +-(2S) • 数据样本: 673 fb-1,90%~10.58GeV,10%~10.52GeV • MC模拟:PHOKHARA产生子,效率修正,并且 • 选择条件: • Ntrk=6, Net_charge=0 • 衰变顶点:|dr|<0.5 cm, |dz|<2 cm • ISR光子:-2<MM2<2 (GeV/c2)2 • 轻子选择条件 • 介子选择条件 • 除去gamma-conversion

  8. e+e- +-(2S) ee &  重建的J/信号3.052~3.142GeV/c2 +-J/重建的’ 信号3.67~3.7GeV/c2 不要求探测到ISR光子,反冲部分的不变质量分布~~~零质量粒子信号 质心极角分布符合ISR特征:大部分事例集中于小角度区域

  9. +-(2S)信号 ( J/) +  + 无多余径迹 探测效率低:2~7% 极底的本底,类似于BaBar的结果 • M(  J/) sidebands估计的本底 • 来自 (’)non ISR或者 ’Xnon 可以忽略 • MC估计的分辨为3.5~5.9MeV/c2 之间,相对于这两个结构的宽度可以忽略 • 有两个明显的结构: 一个在BaBar报道的增长结构附近: PRL98, 212001 (2007) + 新的结构 ~ 4.7 GeV/c2 • 没有看到明显的Y(4260)信号,更没有(4160), (4040)信号

  10. 拟合结果 •使用相干的两个BW函数+本底拟合 •低质量的ψ’’, ψ(4040)等的tails的影响可以忽略 •系统误差主要来自参数化方式 •物理上还不能区分哪一组才是物理解 两组解 Y(4360) – 与 BaBar 结果一致, 但是有更准确的共振态参数 Y(4660) – 新的发现 (5.8), 共振态宽度很窄! Y粒子的共振参数同样并不与已知的粒子,如(4415)相符

  11. 截面及M(ππ) 截面计算公式: 系统误差9.5% Durham-RAL HEP Database: http://durpdg.dur.ac.uk/cgi-hepdata/hepreac/7270097 • M(ππ)分布都明显偏离相空间分布 • Y(4660) 的M(ππ)分布看起来并没有与Y(4360)相同的成分,而是可能含有f0(980)成分 • f0(980)窄宽度,Y(4660)窄宽度 ? ? f0(980) 直方图——MC模拟(相空间) 带误差点——数据

  12. 结果发表后……

  13. Belle关于Y(4360), Y(4660)的数据被完全采用。 PDG’08 SLAC-spires: 25 会议广泛引用: Lepton-Photon’07 Hadron’07 QWG’07 EPS-HEP’07 … XYZ粒子研究是目前 强子谱研究热点之一。

  14. Lepton-Photon 07 报告: “Heavy quarkonium states “ 作者:Riccardo Faccini(Univ. of Roma & INFN)

  15. QWG: Spectroscopy News

  16. Y粒子是什么? • 粲偶素:Y(4360)~ (3D), Y(4660)~ (5S) … PRD77,014033(2008);Phys.Rept.454:1-202,2007 但是新粒子似乎太多了!4Y+ (4040)+ (4160)+ (4415) 单举道观察到的粲偶素与遍举道中的看起来不一样 • 二次散射作用(rescattering) PRD77,074003(2008) 以及赵光达最近在KEK的研究 • 夸克-胶子混杂态,Y(4360)靠近预言的混杂态阈值 PRD77,054025(2008) • 分子态:Y(4660)~ (2S)+f0(980) arXiv:0803.1392[hep-ph] • 重子偶素 arXiv:0709.4066 [hep-ph]

  17. Y粒子是什么? • 与最近发现的粒子联合考虑,有趣的物理现象有待解释Y(4260),Z(4430),Yb,Y(2175) From S.Olsen’s comments: S.Olsen’s talk

  18. Lots of pieces Y(3940) Z(4430) X(3940) Are they all from the same puzzle? X(4160) Y(4660) Y(4050) Y(4260) Y(4360) X(3872) S.Olsen’s talk

  19. 总 结 • 利用Belle采集的大数据量样本,以及初态辐射方法对e+e- +-(2S)进行了研究。 • 观察到的Y(4360)验证了BaBar的实验结果;而Y(4660)则是世界上首次观察到。 • 对观察到的两个共振态进行了拟合,得到了两组解,Y(4360)的参数精确度大幅度提高。 • 测量了这一过程从阈值到5.5GeV的产生截面,并注意到衰变过程中可能有f0(980) (2S)成分存在。 • 这一实验结果引起理论界的兴趣,同时与Y(4260)等最近的其它XYZ的实验结果,给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20. 谢谢!

  21. 更多信息

  22. K.T. Chao’s talk

  23. 粲偶素谱 (?) 4300 Y(4260) • 理解较少: • (4040) • (4160) • (4415) 4200 (4160) 4100 (4040) 4000 X(3940) Y(3940) Z(3930) • B-工厂发现的新共振态: • X(3872)=DD* (?) • X(3940)=c(3S) (?) • Y(3940)=? • Z(3930)=c2(2P) • Y(4008)= (3S) (?) • X(4160)=c0(3P) (?) • Y(4260)=hybrid (?) • Y(4360)=? • Z(4430)=tetraquark(?) • Y(4660)= (5S) (?) 它们是什么? 粲偶素? 激发态?分子态? 3900 X(387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