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7

第4章 城市给水管网的 布置

第4章 城市给水管网的 布置. 第一节 给水管网的布置. 根据给水管网在整个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它分为 输水管 和 配水管网 两部分. 指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 (清水池) 到配水管网的管线,其沿线一般不接用户管,主要起转输水量的作用。. 一、输水管. 对输水管线选择与布置的要求如下:. (1) 应能保证供水不间断,尽量做到线路最短,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工程造价低,施工维护方便,少占或不占农田。. (2)管线走向,有条件时最好沿现有道路 (既有路由) 或规划道路敷设。. (3) 输水管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重要铁路、沼泽、工程地质不良的地段,以及洪水淹没的地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4章 城市给水管网的 布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 第一节 给水管网的布置 根据给水管网在整个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它分为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两部分 指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清水池)到配水管网的管线,其沿线一般不接用户管,主要起转输水量的作用。 一、输水管 对输水管线选择与布置的要求如下: (1)应能保证供水不间断,尽量做到线路最短,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工程造价低,施工维护方便,少占或不占农田。 (2)管线走向,有条件时最好沿现有道路(既有路由)或规划道路敷设。 (3)输水管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重要铁路、沼泽、工程地质不良的地段,以及洪水淹没的地区。 (4)选择线路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输水或部分重力流输水。 总则:经济、便利、利于后续维护使用

  2. (5)输水管线的条数(即单线或双线),应根据给水系统的重要性、输水量大小、分期建设的安排等因素,全面考虑确定。当允许间断供水或水源不只一个时,一般可以设一条输水管线;当不允许间断供水时,一般应设两条,或者设一条输水管,同时修建有相当容量的安全贮水池,以备输水管线发生故障时供水。 (6)采用两条输水管线时,为避免输水管线因某段损坏而使输水量减少过多,要求在管线之间设连通管相互联系,如图4-1所示。 (7)在输水管线的最高点上,一般应安装排气阀(管内无水时,能自动打开,管内有水时能自动关闭),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或在输水管放空时引入空气。在输水管线的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及泄水管,泄水管接至河道或地势低洼处。

  3. 二、配水管网 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给城市用户的管道系统。 在配水管网中,各管线所起的作用不相同,因而其管径也就各异,由此可将管线分为干管、分配管(或称配水管)、接户管(或称进户管)三类,如图4-2所示。 干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水至城市各用水地区,同时也为沿线用户供水,其管径均在100mm以上。大城市中,则在200mm以上。为简化起见,配水管网的布置和计算,通常只限于干管。 分配管的主要作用是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进户管和消火栓。此类管线均敷设在每一条街道或工厂车间的前后道路下面,其管径均由消防流量来确定,一般不予计算。为了满足安装消防栓所要求的管径,以免在消防时管线水压下降过多,通常规定分配管的最小管径:小城市采用75~100mm;中等城市采用100~150mm;大城市采用150~200mm。

  4. 转10 第二节 给水管网定线 进户管就是从分配管接到用户去的管线,其管径视用户用水的多少而定。但当较大的工厂有内部给水管网时,此进户管则称为进户总管,其管径应根据该厂的用水量来定。一般的民用建筑均用一条进户管;对于供水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则可采用两条,而且最好由不同的配水管接入,以增加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一)树状网(图4-3(a)所示 ) 特点:管网布置呈树状向供水区延伸,管径随所供给用水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这种管网管线的总长度较短,构造简单,投资较省。但是当管线某处发生漏水事故需停水检修时,其后续各管线均要断水,所以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又因树状网的末端管线,由于用水量的减少,管内水流减缓,用户不用水时,甚至停流,致使水质容易变坏。(图形简单计算方便,每条管线只有一个水流方向) 适用条件:适用于用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城镇和小型工业企业中,或者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初期先用树状网,这样做可以减少一次投资费用,使工程投产快,有利于工业建设的逐步发展。(中小城镇,新建初建管网)

  5. 图4-1 两条输水管上连通管的布置 连通管直径可以与输水管相同或比输水管小20~30%,以保证在任何一段输水管发生事故时,仍能通过70%的设计流量。在输水管和连通管上装设必要的阀门,以缩小发生事故时的断水范围。当供水可靠性要求较低时,阀门数可以适当减少。阀门应安放在闸门井内。

  6. 图4-2 干管、配水管和进户管布置

  7. 图4-3 树状管网布置 (a)小城镇树状管网;(b)街坊树状管网 对于街坊内的管网,一般亦多布置成树状,即从邻近的街道下的干管或分配管接入,如图4-3(b)所示。

  8. 图4-4 环状管网布置 1-水厂; 2-水塔

  9. 图4-4 环状管网布置

  10. (二)环状网 (图4-4(a)所示) 特点:管网布置呈封闭环状。由图可看出,当任意一段管线损坏时,可用阀门将它与其余管线隔开进行检修,而不影响其余管线的供水,因而断水的地区便大为缩小。另外,环状网还可大大减轻因水锤现象所产生的危害,而在树状管网中则往往因此而使管线受到严重损害。但环状网由于管线总长度大大增加,故造价明显地比树状网为高。 (图形复杂、计算复杂,每条管线可以有两个水流方向) 适用条件:城市中心地区、供水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工业企业、高档街坊(图4-4(b) )等。 现有城市的配水管网多数是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 干管的布置(定线)通常应遵循下列原则: (1)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图4-5),而供水的流向则取决于最大用水户或水塔等调节构筑物的位置。 (2)通常为了保证供水可靠,按照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的干管,其间并用连通管连接,这些管线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用水量大的主要用户。干管间距视供水区的大小,供水情况而不同,一般为500~800m。

  11. (3)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 (4)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以保证用户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干管内压力,以增加管道的安全。 (5)干管的布置应考虑发展和分期建设的要求,并留有余地。 举例:①图4-6(a),水塔在管网起端,干管由水塔开始包围整个供水区,并用三条干管将水输送至最大与最远的用户A与B两点。 ②图4-6(b)中,干管由两个同心环状管网a组成,其间用径向管线c连接,而水则由两根输水管供给。 ③图4-6(c)所示,这时干管是连接输入点及水塔的a系列干管和沿给水区敷设的b系列干管组成。 ④图4-6(d)所示当采用多水源独立分区供水时,为保证供水安全,用联络管连接全市干管,以利互相调剂。 转19

  12. 干管线设置原则 • 干管线设置原则 • 1.流向大用户,指向大用户 • 2.按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 • 3按照主要流向设置几条平行干管

  13. 水锤 • 又称水击。水(或其他液体)输送过程中,由于阀门突然开启或关闭、水泵突然停车、骤然启闭导叶(水泵中一转能装置)等原因,使流速发生突然变化,同时压强产生大幅度波动的现象。 • 水锤效应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指给水泵在起动和停车时,水流冲击管道,产生的一种严重水击。由于在水管内部,管内壁是光滑的,水流动自如。当打开的阀门突然关闭或给水泵停车,水流对阀门及管壁,主要是阀门或泵会产生一个压力。由于管壁光滑,后续水流在惯性的作用下,水力迅速达到最大,并产生破坏作用,这就是水利学当中的“水锤效应”,也就是正水锤。相反,关闭的阀门在突然打开或给水泵启动后,也会产生水锤,叫负水锤,但没有前者大。

  14. 工业企业内的管网布置: ①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管网:根据水质和水压的要求,两者可以合用一个管网,或者分建两个管网。有时,即使是生产用水,水质和水压的要求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因此,在同一工业企业内,有时形成分质、分压的管网系统,分别布置几套管网。消防用水管网往往不单独设置,而是和生活、生产给水管网合并。 ②管网的布置形式:根据工业给水系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例如不供给消防用水的生活给水管网可采用树状网,分别供应生产车间、仓库、辅助设施等处的生活用水。生活、消防用水合用的管网,可采用环状网,并应符合居住区生活、消防管网的一切要求。 ③供水可靠性的考虑:不能断水的企业,生产用水管网必须是环状网。个别相距过远的车间,可用两条输水管代替环状网。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用水管网是采用环状网、两条输水管及树状网的结合形式。

  15. 图4-5 干管中水流的主要方向

  16. 图4-6(a)干管的布置图形

  17. 图4-6(b)干管的布置图形

  18. 图4-6(c)干管的布置图形

  19. 图4-6(d)干管的布置图形

  20. 图4-8 干管配水情况 图4-10 管段输配水情况

  21. 第五章 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 各管段流量计算的目的:在于各管段管径的选取和进行系统的水力计算。而要进行各管段的流量计算,需先确定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一、沿线流量 干管配水情况如图7-8所示,假定在管线上,沿线配出的流量有分布较多的小用水量q1′、q2′……等,也有少数大用水量的集中流量Q1、Q2……等。 由于沿线所接用户很多,而且用水量变化也较大,这样复杂多变的配水情况通常采用简化方法——比流量法来表现: (一)长度比流量法 所谓长度比流量即是假定q1′、q2′……这些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线上,则管线单位长度上的配水流量(qcb)。其计算式为:

  22. 管网总用水量(L/s) 工业企业及其他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之和(L/s) (7-1) (L/s·m ) 长度比流量 干管总长度(m) ,1不计穿越广场、公园等无建筑物地区的管线长度;2对于沿河岸等地段所敷设的只有一侧配水的管线,其长度只按一半计算;3对于人口密度不同的或房屋卫生设备条件不同的市内各区,也应根据其用水量和管线长度,分别相应调整比流量。 有了比流量,就可求出各管段的沿线流量 Qy: Qy= qcbL (L/s) (7-2) 管段的计算长度(m) 整个管网的沿线流量总和(∑Q),当qcb全网相同时,等于qcb∑L。由式(7-1)知,qcb·∑L =Q-∑Qi。

  23. 管段计算长度的确定 • 计算长度L = 实际长度 (管道两侧双向配水) • 计算长度L = 0.5实际长度(管道两侧单向配水) • 计算长度L = 0 (管道两侧不配水--输水管或穿越公园、绿地、广场等的管道)

  24. (二)面积比流量法 长度比流量法忽视了沿管线供水人数多少的影响,不能反映各管段的实际配水量。而在干管线的不同管段上,其供水的面积和供水的居民数是不会相同的,配水量不可能均匀。因此,另提出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面积比流量法。 它是假定q1′、q2′……这些用水量均匀分布在整个供水面积上时,单位面积上的配水流量(qmb)。下式计算: (L/s·m2) (7-3) 供水面积的总和(m2) 干管每一管段供水面积的划分,可按分角线法或对角线法进行,如图7-9 (a)、(b)所示。 由面积比流量qmb,可计算出某一管段的沿线流量Qy为:

  25. 二、节点流量 Qy= qmbω (L/s) (7-4) 管段的供水面积(m2) 整个管网的沿线流量总和∑Qy则等于qmb∑ω。由公式(7-3)知,qmb∑ω =Q-∑Qi。 鉴于城市供水面积大,用水量多,故用面积比流量法较之用长度比流量法要准确一些,但此法的计算颇麻烦。当供水区的干管分布比较均匀,管距大致相同时,一般不必要采用面积比流量法,改用长度比流量法比较简便。 每一管段的流量包把两部分:一部分是上述的沿管线配出的沿线流量,另一部分则是转输到后续管线去的转输流量。 在一条管段中,转输流量沿整个管段不变,沿线流量则因沿线配水,流量沿程逐渐减小,到管段末端等于零,如图7-10(a)所示。

  26. 为了简化计算,引用折算流量(将渐变流作为一个不变的均匀流处理),用Qj表示,图7-10(b)所示。 在图中使折算流量Qj所产生的水头损失和图7-10(a)沿线变化的流量所产生的水头损失完全对应,从而得出管线折算流量Qj的计算公式为: Qj = Qzs +aQy (L/s) (7-5) 式中 a——折减系数,其值在0.5~0.58之间。当管线的转输流量远大干沿线流量时,a值趋近于0.5;反之,a值则趋近于0.58。实践中往往采用a =0.5,以使计算更为简便,也不致引起过大的误差。 由此,将管段的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只需将该管段的沿线流量平半分配于管段始、末端的节点上,便得到节点流量(qn)的计算公式为: (L/s) (7-6) 转25

  27. 图7-9 供水面积划分 (a)对角线法;(b)分角线法

  28. 图7-11为某一管段沿线流量化为节点流量的分配图,此时该管段的折算流量为图7-11为某一管段沿线流量化为节点流量的分配图,此时该管段的折算流量为 (L/s) (7-7) 由式(7-7)看出,如果把沿线流量化成节点流量,便能大大简化管网的计算工作量。由此可知,管网中每个节点上假想的集中流量便等于与该节点相连的所有管线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即 qn= ∑Qy/2 (L/s) 求得各节点流量后,管网计算图上便只有集中干节点的流量(包括原有的集中流量)。而管段的计算流量为 转 ∑Qy (L/s) (7-9) 【例题7-1】某城市最高时总用水量为284.7 L/s,其中集中供应工业用水量为189.2 L/s。干管各管段名称及长度(单位:m),如图7-12所示,管段4-5、1-2及2-3为单边配水,其余为两边配水,试求:(1)干管的比流量,(2)各管段的沿线流量,(3)各节点流量。

  29. 图7-11 节点流量分配图

  30. 图7-12 节点流量计算例题

  31. 【解】干管总计算长度为: ∑ = 4600m 干管的比流量: 各管段的沿线流量计算如表7-2所列。 沿线流量化成节点流量的计算如表7-3所列。

  32. 各管段沿线流量计算 表7-2 各管段节点流量计算 表7-3

  33. 三、管段计算流量 当运用折算流量法求出各个节点流量,并把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亦加于附近的节点上后,则所有各节点流量的总和,便是由二级泵站送来的总流量(即总供水量)。 按照质量守恒原理,流向某节点的流量应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流量,即流进等于流出。如以流向节点的流量为正值,流离节点的流量为负值,则两者的代数和(以∑Q表示)应等于零,即∑Q=0。 泵站送来的总流量沿各节点进行流量分配,所得出的每条管段所通过的流量,就是各管段的计算流量。 对于树状网,其每一管段的计算流量容易确定,因为从二级泵站到任一节点的来水方向只有一个,如图4-13所示。 对于环状网,确定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就比较复杂,因为由二级泵站供给每一节点的流量,可以从不同方向供给,不象树状网那样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在进行流量分配时,就必须人为地拟定各管段的流量。显然,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每人所得的结果不会相同,为此,要求在分配流量时,共同遵循以下原则:

  34. 举例如下:图4-14 (1)应在管网平面布置图上,事先拟定出主要的流向,并力求使水流沿最近线路,输送到大用水户和边远地区。 (2)在平行的干管中分配流量应大致相同,以免一条干管损坏时其余干管负荷过重。 (3)分配流量时应满足上述的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在每个节点上满足∑Q=0。 转34 流量分配可从管网第一分叉节点4开始: ∑Q = q04-q41-q45-q47-q4=0 管段流量q04为总流量已确定,节点流量q4为已知,所以其余三条管线中的流量q41、q45、q47须大体均匀分配,就是说分到这三条管线中的流量不要相差过大。 后面由近到远依次进行节点1、7 、5、2、8、6、3、9流量分配计算。

  35. 图4-13 树状管网管段流量计算 图中,设二级泵站位于0点;q1和q2代表由沿线流量折算成的节点流量;Q1、Q2、Q3、Q4、Q5,代表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由这些流量,根据式(7-9),就可求出各管线的计算流量,如表7-4所列。 树状管网管段的计算流量 表4-4

  36. 图4-14 环状网的流量分配 至于节点流量的平衡条件,可取节点为例,根据各段中的流向,流进节点5的只有管段4~5的流量q45,从节点5流出的有管段流量q52、q58、q56。及节点流量q5,流进和流出的流量须相等,因此应满足下列条件: ∑Q = q45-q52-q58-q56-q5=0

  37. 四、管径的确定 分配到各条管段的流量,即为环状网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可依此流量来选定管径,计算水头损失。 管网中各管段的管径,是按最高时用水量确定的。即: 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的管段流量(m3/s) 管段直径(m) (4-10) 流速(m/s) 式中流速选择的考虑: ①防止管网因水速过大产生水锤现象,技术上最高流速限定在2.5~3.0m/s的范围内; ②为避免水中杂质在管内沉积,最低流速应大于0.6 m/s ③考虑管网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的经济流速ve 。对应于不同流量时与经济流速相适应的管径称为该流量的经济管径,见表4-5。

  38. 采用的经济流速范围,用控制每公里管线的水头损失值(一般为5mH2O/km左右)的计算法来确经济管径: d =100~400mm时,ve=0.6~0.9m/s; d >400mm时, ve =0.9~1.4 m/s; ⑤根据人口数和用水量标准的简化计算(直接从表4-6中查出)所需的管径。 表中流速:当d≥400mm,V≥1.0m/s;当d≤350mm,V≤1.0 m/s。 根据表7-6,可挺据用水人口数以及用水量标准查得管径;亦可根据已知的管径,用水量标准查得该管可供多少人使用。 转40

  39. 图4-15经济流速

  40. 几个城市的管道经济流速 表4-5

  41. 转34 注:1、单位·流量为L/s,流速为m/s;

  42. 给水管径简易估算 表4-6

  43. 第三节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是根据最高日最高时的设计用水量和确定的管网中各管段的管径,计算出各管段的水头损失。然后依此来确定二级泵站的水泵扬程或水塔高度,以满足各用户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 一、给水管网设计和计算的步骤 (1)布置管网(亦称管网定线)。即在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带有等高线)上,布置干管各管线的走向。 (2)计算干管的总长度。 (3)计算干管的比流量。 (4)计算干管的沿线流量。 (5)计算干管的节点流量。 (6)将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布置在附近的节点上。

  44. (7)将最高用水时由二级泵站和水塔供入管网的流量(指对置水塔的管网),沿各节点进行流量分配,定出各管段的计算流量。 (8)根据所定出的各管段计算流量和当地的经济流速,选取各管段的管径。 (9)计算各管段的水头损失值(h)。 此值求得后,对于树状网,便可根据最不利点的位置和用户对自由水头值的要求,算出二级泵站所需水泵的扬程或所需水塔的高度。对于环状网,若各个环内的水头损失代数和超过规定值(即出现闭合差Δh),则须增加下一步骤。 (10)进行环状网的水力平差。所谓水力平差,就是将初分的各管段计算流量作出适当调整,以使各个环的闭合差达到所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然后依次选出最不利的(即各管段水头损失总和为最大)一条干管线路,算出二级泵站水泵扬程或水塔高度。 转43

  45. 图4-16最不利点的选择 最不利点(或称控制点)的问题:是出于对供水区内各用户的水压、水量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而提出的。此点位置一般选在距二级泵站最远的供水点上。但若城市地形特殊(如图4-16所示的地形),则最不利点应是2点,而不是最远的4点。

  46. 二、树状管网的水力计算 【例题7-2】图4-17给出一树状管网布置图,图中标明有管段长度和节点流量。各节点的自由水头要求不低于20m。各节点高程列于表4-7及表4-8中,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各干管线和支管线段上的管段损失和节点的水压高程及自由水头。 【解】 ①根据图4-17资料,填出表4-7各管段的长度和流量; ②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计算确定管径; ③根据选定的管径及流量计算水在管中的实际流速; ④根据选定的管径和实际流速,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管渠水力计算表查得各管段的水力坡度; ⑤由各管段的水力坡度及管段长度算出管段的水头损失; ⑥从最不利点开始和算得的管段水头损失依次计算节点的水压高程或自由水头。 转47

  47. 图4-17树状管网计算例题

  48. 平管线水力计算(p367) 4-7表

  49. 支管线的水力计算 表4-8

  50. 三、环状管网的水力计算 环状管网在流量分配后,根据要求的经济流速,虽可确定出各管段的管径但却不能像树状网那样迅速地求出整个管网的水头损失。 其原因在于对于环状网的计算,除满足各节点流量平衡方程式∑Q =0外,还应满足在任何一个封闭环路内,各管段水头损失的代数和(以∑h表示)等于零,即∑h =0 由于主观上假定的环状管网分配流量与实际的环状管网分配流量存在差异,不可能同时满足各个环路∑h =0的条件,会出现环路闭合差Δh。为此,必须将各管段所分配的流量重新调整,使得水头损失较大的那些管段减少一些流量,而在水头损失较少的那些管段上增加一些流量,以使各环路内的∑h逐渐趋近于零或等于零。这种为消除各环水头损失闭合差,所进行的流量调整计算,称为管网平差。 通常在平差中,当单环环路闭合差Δh≤0.5m,多环环路闭合差Δh≤1.0m,则认为符合要求,可以停止计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