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展覽資訊

展覽資訊. 日  期: 2014.10.10~2015.01.11( 共 93 天 ) 地  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03 展覽室 校園優惠票 $160 元 ( 現場不販售、不限持票 資格, 平、假日 皆可使用 ) 服務電話 : (07)384-9176 ※ 現場票價 全  票: $ 280 元 優惠 票: $ 250 元 ( 本國學生 ( 持「教育部立案具正式學籍學校有效學生證」者 ) 、年滿 7 歲以上 ( 或未能出示未滿 7 歲年齡證明文件 ) 且身高超過 110 公分之兒童、刷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信用卡購票者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展覽資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展覽資訊 • 日  期:2014.10.10~2015.01.11(共93天) • 地  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03展覽室 • 校園優惠票 $160元 • (現場不販售、不限持票資格,平、假日皆可使用) • 服務電話:(07)384-9176 • ※現場票價 • 全 票:$280元 • 優惠票:$250元(本國學生(持「教育部立案具正式學籍學校有效學生證」者)、年滿7歲以上(或未能出示未滿7歲年齡證明文件) 且身高超過110公分之兒童、刷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信用卡購票者) • 敬老票:$140元(本國籍65歲以上長者,現場憑證件購買) • 免 票:1.未滿7歲或110公分以下兒童(須出示年齡證明文件及需大人持票陪同) • 2.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身心障礙證明者與陪同者一位(不分國籍,憑證件入場)

  2. 作者簡介 • 摩利茲‧柯尼利斯‧艾雪(MauritsCornelis Escher)為知名的荷蘭版畫藝術家,活躍於義大利、瑞士、比利時與荷蘭地區的60年間,也正好是歐洲歷史上充滿混亂與革命的時代。艾雪的作品反映出幽微的內心世界,是他對於當時歷史事件的反思,也反應了他探求宇宙秩序奧秘的渴望。他以藝術創作呈現出一個獨特、充滿美感,並井然有序的美麗世界。 • 艾雪獨特的創作風格,融合了數學邏輯、特殊錯覺及不可能建築體和重覆人物,打造出兼具遊戲形式和科學感的作品,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美感,衝擊著我們的視覺感官,挑戰固有的邏輯思維,帶領我們穿梭於真實與虛擬的空間之中。 《自畫像》(Self-Portrait, 1929) 

  3. 展覽特色 • 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展覽 • 巴西里約於2011年舉辦「艾雪的魔幻世界」特展,為2011年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展覽,每日平均參觀人數約9700人,展期間吸引超過87萬人次參觀。全球第二為故宮富春山居圖展覽(每日平均參觀人數8800人)。 • 國內首見艾雪一生的創作生涯 • 本展151件作品是從艾雪畢生創作448件版畫創作中精選而出,完整呈現藝術家一生的創作歷程與脈絡。 • 數理邏輯與平面藝術的無限結合 • 艾雪通常被認為是一位藝術家,事實上他的第一次個人畫展,是數學家為他舉辦的,艾雪自己也曾提及“對我來說,這些作品到底是數學?還是藝術?仍然是個疑問。” • 心理遊戲與空間透視的趣味解謎 • 符合空間透視卻又無法在真實世界複製的建築物,艾雪將這些不可想像實現在平面紙張的圖像上,如此謎樣的視覺,正等待著觀眾進行一場趣味解謎之旅。 《瞭望台》(Belvedere, 1958) 

  4. 展覽介紹 本展覽分為六大展區: • Ⅰ、自然與科學探索 • Ⅱ、人物描繪 • Ⅲ、精湛的版畫技法 • Ⅳ、傳說與宗教–聖經故事 • Ⅴ、旅行南歐的風景畫 • Ⅵ、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 《循環》(Cycle, 1938) 

  5. 展覽介紹 Ⅰ、自然與科學探索 艾雪生在科學新知爆炸時代,各領域均不斷有嶄新的發現,而他透過畫作,探索人類藉由觀察自然,進而擁有闡述與預測自然法則的能力。 艾雪最後20年生涯深受結晶學理論的影響,著迷於結晶體的規律性,創作中追求秩序與規則,他曾說:「我用版畫創作為這個美好秩序的世界做見證。」 此幅畫作中,許多如繁星般的多面體,是艾雪運用柏拉圖立體(Platonic solids)的元素,將四面體、八面體等立方體堆疊,創作出多面體多元的風貌。 作品正中央的框架即由三個八面體組成,艾雪原先選擇將猴子放入其中,但幾經考慮後,他決定將動物改為變色龍,兩隻變色龍的腳與尾巴緊抓住框架,好似牠們試圖旋轉空間。正中央的框架旁點綴著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等組合成的立方體,就像藝術家想傳達宇宙中的秩序與美好。 《群星》(Stars, 1948) 

  6. 展覽介紹 Ⅰ、自然與科學探索 《畫廊》(Gallery, 1946) 《三個世界》(Three Worlds, 1955) 

  7. 展覽介紹 Ⅱ、人物描繪 二戰後,艾雪對於社會的看法更趨灰暗,筆下的人物形象明顯改變。早期作品中清晰可辨的真實人物,被缺乏臉部特徵、長相古怪邪惡的無名人物所取代,且重複執行著相同的動作,又互相隔離於分開的世界中。 此幅作品受到小說《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的啟發,故事主角飲用特殊的隱身藥劑後身體變透明,於是他會用繃帶纏繞自己的頭部。艾雪創作時,即把繃帶纏繞頭部的概念帶入作品,將原先的故事內容轉化為男女關係,以男女互相纏繞象徵永恆與合而為一。 《天長地久不相離》(Bond of Union, 1956) 

  8. 展覽介紹 Ⅱ、人物描繪 此幅作品《遭遇》非常具有故事性! 畫面構成自上方的牆面開始,由象徵悲觀的黑色人物與代表樂觀的白色人物所組成,兩種人物的鑲嵌為規則性的圖形分割,牆面中的人物漸漸地沿著作品中央的圓弧行走,最後於畫面正前方相遇。 作品印刷之時,由於畫中的人物與當時荷蘭非常受歡迎的首相科萊恩(Hendrikus Colijn,1869-1944)非常相似,因此藝術商對販售此作再三猶豫,但艾雪表示創作時並無此意圖。 《遭遇》(Encounter, 1944) 

  9. 展覽介紹 Ⅲ、精湛的版畫技法 版畫創作需兼顧科學知識與技術、藝術技巧與事業,而艾雪精通以上各個面向,無論是畫作內容或技術層面,經常讓賞畫者為之驚艷。 艾雪從1934年開始對於鏡面反射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創作了《靜物與反射球》(Still Life with Reflecting Sphere;1934)後, 1935年著手創作此幅畫作。艾雪親手拿著金屬鏡面的球體,藉由鏡面反射,觀者可以看到他所處的環境,牆面、傢俱擺設、天花板、地面皆清晰可見。由於球體為圓形,就算任意轉動,都不影響整個房間的反射畫面, 表達艾雪認為世人可藉由觀看反射的世界來自我檢視的觀點。 《手上的反射球體》 (Hand with Reflecting Sphere (Self-portrait in Spherical Mirror), 1935)

  10. 展覽介紹 Ⅳ、傳說與宗教–聖經故事 在艾雪年輕時,以寓意的方式描繪這個世界,反映出他對宇宙秩序的興趣,以及其在虔誠的天主教背景之下對宗教題材的喜愛。 1924年艾雪旅居羅馬,創作了一系列以《聖經》〈創世紀〉(Genesis)為題材的版畫作品,1926年於羅馬木刻版畫家協會畫廊展出,獲得許多好評,系列作品中的《創世紀第二天》深受觀眾喜愛,當時曾賣出好幾刷。 《創世紀第二天》 (The Second Day of the Creation (The Division of the Waters), 1925) 

  11. 展覽介紹 Ⅴ、旅行南歐的風景畫 艾雪曾為找尋靈感而多次遊歷各地,1920年代遊義大利時,速寫該地的山景與古城成為日誌紀錄,反應出對於當地古文化與自然生態的興趣,因此許多作品均表現了義大利海岸線的陡峭地形。 艾雪版畫技巧的學習始於中學時期,為了使作品更容易複印,他在南歐旅遊時便開始學習石版畫。 此幅作品為艾雪創作的第一幅石版畫作品,作品描繪他在義大利阿布魯齊(Abruzzo)旅遊時途經的一個小鎮。 《戈里亞諾西科利‧阿布魯佐》(GorianoSicoli, Abruzzi, 1929) 

  12. 展覽介紹 Ⅵ、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 在不斷創新的思潮中,艾雪開拓出全新進化版的「變形排列」。當同一個畫面、有兩組圖案以互補的形式交錯呈現時,人們對於圖形的視覺辨識往往會受到限制。 在一連串週期性圖形分割試驗後,艾雪整理出三種規則:「轉換」(translation)、「軸心分裂」(axes)、「滑動反射」(glide reflection)。 1937年開始,艾雪利用相同圖形製作變形,但至1955年他轉為思考相似圖形透過連續變形達到無限的可能性。 此幅作品即為艾雪早期應用「相似但非相同」的圖形進行變形的創作,正中心點依螺旋弧線向外擴為圓形,先轉變為六角形、最後再變為蜥蜴。 《發展(二)》(Development II, 1939) 

  13. 展覽介紹 Ⅵ、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 「繪畫是人們在平面的紙張上呈現出立體的空間」,艾雪認為這是矛盾的,因此從《蜥蜴》(Reptiles;1943)中可看見艾雪模糊二元與三元界線的企圖心。 此幅作品也是,藝術家正在畫紙上繪出自己的另一隻手,手是立體的,但衣服的袖口卻是平面的。艾雪最擅長的,就是利用這種矛盾製造趣味性。 《畫手》(Drawing Hands, 1948) 

  14. 聽說,艾雪的視覺跟一般人不同,他能透視空間與物件,看到一般人眼睛無法看到的內部結構。聽說,艾雪的視覺跟一般人不同,他能透視空間與物件,看到一般人眼睛無法看到的內部結構。 聽說,艾雪能創作符合空間透視,卻又無法在真實世界複製的建築物,如此謎樣的視覺,艾雪卻能展現在平面紙張的圖像上。 艾雪大師的作品成為樂高玩具、科幻小說、電影(如哈利波特、全面啟動等)場景的靈感來源。 「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即將於10月10日起移師到高雄市立美術館,歡迎南台灣的民眾,快一同與我們進入艾雪的魔幻世界。 謝謝大家的聆聽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