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54 Views
第 四 章. 护士 和 病人. 案例. 病人男性, 53 岁,中学教师,汉族,爱人无工作,有一对儿女,家庭经济状况差,因意识障碍来院就诊,诊断为脑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予以复方降压片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病人一周前出现右侧机体无力,右侧机体感觉缺失,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在一次护士给病人翻身后,病人发生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病人尾骶部有一大小为 6cm×8cmⅢ 度褥疮,后来,家属坚决不让翻身。. 问题. 1. 案例中的护士和病人发生了什么样的矛盾? 2. 病人为什么不配合护士进行翻身? 3. 你觉得护士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 学习任务.
E N D
第 四 章 护士 和 病人
案例 • 病人男性,53岁,中学教师,汉族,爱人无工作,有一对儿女,家庭经济状况差,因意识障碍来院就诊,诊断为脑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予以复方降压片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病人一周前出现右侧机体无力,右侧机体感觉缺失,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在一次护士给病人翻身后,病人发生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病人尾骶部有一大小为6cm×8cmⅢ度褥疮,后来,家属坚决不让翻身。
问题 • 1.案例中的护士和病人发生了什么样的矛盾? • 2.病人为什么不配合护士进行翻身? • 3.你觉得护士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
学习任务 • 明确角色的概念、护士和病人分别在医疗工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要如何扮演好护士的角色,处理好护患关系,进而帮助病人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
第一节 角色
一、角色的基本概念 • (一)角色 • 社会关系中不同位置上的行为类型和行为模式,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 • (二)角色集 • 由一种地位所配合着的一连串复杂的角色集合。 • 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主要角色、补充角色 • 强调人的内部关系 • 一组角色相互依存:多种角色 •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角色的扮演 • 1.角色期待 • 2.角色领悟 • 3.角色行为 • 4.角色扮演与角色学习 • 5.角色转变 • 6.角色紧张 • 7.角色冲突与角色冲突的协调 • (1)角色内冲突 • (2)角色间冲突
二、角色的特征 • (一)角色必须存在于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 • 一个人要完成某一角色,必须要有一个互补的角色存在。 • 角色不是孤立的,是在角色集中进行工作的。 • (二)角色是由个体所完成 • 只有在个体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占有某一角色。 • 每个人必须履行自己的角色功能。
第二节 护士角色与功能
一、历史上的护士角色 • (一)民间形象 • (二)宗教形象 • (三)仆人形象 • (四)天使形象
二、现代护士角色 • (一)照顾者 • (二)决策者 • (三)计划者 • (四)沟通者 • (五)促进康复者 • (六)管理者及协调者 • (七)教育者及咨询者 • (八)代言人及保护者 • (九)安慰者
三、护士角色的扩展 (一)护士教师 (二)临床护理专家 (三)护理助产士 (四)开业护士 (五)护士麻醉师 (六)护士行政管理者 (七)护理研究及著作者 (八)权威者 (九)企业家
四、现代护士的功能 • (一)独立性功能 • 护理人员独立完成 • (二)依赖性功能 • 遵照医嘱完成 • (三)协作性功能 • 与健康相关人员配合协作完成
第三节 病人角色
一、病人角色特征 • 1、免除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 • 2、病人对于其所陷入的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他们有权利接受帮助。 • 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 • 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
二、病人角色适应中的问题 • 1、病人角色行为冲突 • 2、病人角色行为强化 • 3、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 4、病人角色行为异常 • 5、病人角色行为消退
三、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 • 1、年龄 • 2、性别 • 3、性格 • 4、文化程度 • 5、病情 • 6、周围环境 • 7、其他
第四节 护患关系
一、人际关系 •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 是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 • (二)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 1、社会认知 • (1)社会认知的概念 • 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2)社会认知的特征 • 1)知觉信息的选择性 • 2)社会认知的互动性 • 3)认知行为的一致性 • (3)社会认知的偏差 • 1)首因效应 • 2)晕轮效应 • 3)社会固有印象
2、心理方位 • (1)心理方位的概念 • 人际交往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程度,是衡量及评价人际关系的基本指标,包含心理差位关系和心理等位关系。 • (2)心理方位的基本类型 • 1)法定权威型 • 2)精神权威型
3、人际吸引 • (1)人际吸引的概念 •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产生的基础,人际吸引是人际交往的原动力。 • (2)人际吸引的规律 • 1)相近吸引 • 2)相似吸引 • 3)想补吸引 • 4)相约吸引 • 5)仪表吸引 • 6)敬仰性吸引
(3)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 • 1)缺乏尊重与关心 • 2)以自我为中心 • 3)缺乏真诚 • 4)好取悦 • 5)缺乏自信 • 6)猜疑与敌对 • 7)固执与偏激 • 8)虚荣与苛刻
二、护患关系的性质 • 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病人之间建立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 1、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 • 它以专业活动为中心,以解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为目的。 • 2、护患关系是多元化的互动关系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类型 • 1、主动-被动型 • 最常见的以疾病护理为主导思想的护患关系模式,护士占主导地位,病人处于从属地位。 • 适用于某些难以表达主观意志的病人 • 2、指导-合作型 • 以疾病护理为指导思想的护患关系模式,护士仍占主导地位,但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都是主动的。 • 适用于急性病人 • 3、共同参与型 •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以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模式。护患双方具有大致同等的权利,共同参与护理措施的决策和实施。 • 适用于慢性病病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病人
四、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 • 三个阶段 • 1、观察熟悉期(最初阶段) • 主要任务:与病人建立初步了解和信任关系 • 2、合作信任期(合作阶段) • 主要任务:护士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各种健康问题 • 3、结束关系期(终止阶段) • 主要任务:,对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健康教育
五、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 (一)环境因素 • 包括医院环境和人际氛围 • (二)护士行为模式因素 • 包括护士道德、服务态度、护士良好殴掉业务技能等。 • (三)患者行为模式因素 • 患者行为模式的改变
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 •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情绪 • 2、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熟练的技能 • 3、真诚对待病人,取得病人信任 • 4、尊重病人权利,最大限度调动病人积极性 • 5、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