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887 Views
厦门畲族的来源. 厦门大学 蓝达居. 一、厦门畲族的来源 二、我国畲族的族源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厦门畲族. 1 、认识厦门的畲族 2 、厦门畲族的族谱 3 、厦门畲族的确认. 1 、认识厦门畲族:钟宅“村”. 位于厦门岛的东北端,面积 3.6 平方千米,村北接厦门机场,南接枋湖村。村东面为环岛路,正对五缘大桥,村东部海岸线将海水环抱其中,形成钟宅湾( 06 年后改名五缘湾)村西连接湖里大道和金尚路的接口,交通方便。.
E N D
厦门畲族的来源 厦门大学 蓝达居
一、厦门畲族的来源 • 二、我国畲族的族源 •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厦门畲族 • 1、认识厦门的畲族 • 2、厦门畲族的族谱 • 3、厦门畲族的确认
1、认识厦门畲族:钟宅“村” • 位于厦门岛的东北端,面积3.6平方千米,村北接厦门机场,南接枋湖村。村东面为环岛路,正对五缘大桥,村东部海岸线将海水环抱其中,形成钟宅湾(06年后改名五缘湾)村西连接湖里大道和金尚路的接口,交通方便。
厦门最早开发的村庄之一,迄今六百多年史。厦门早年有“一殿(前)、二何(厝)、三钟(宅)、四莲(坂)”的之说,说明钟宅村落规模在厦门较大。07年调研时该村人口3000人,外来人口30000人。钟姓占该村常住人口98%,属于单姓村。厦门最早开发的村庄之一,迄今六百多年史。厦门早年有“一殿(前)、二何(厝)、三钟(宅)、四莲(坂)”的之说,说明钟宅村落规模在厦门较大。07年调研时该村人口3000人,外来人口30000人。钟姓占该村常住人口98%,属于单姓村。
1988年由湖里区民政局行文上报厦门民族委员会批准,钟宅村钟姓民族成分恢复为畲族。钟宅村设立为畲族村。1988年由湖里区民政局行文上报厦门民族委员会批准,钟宅村钟姓民族成分恢复为畲族。钟宅村设立为畲族村。 • 2003年12月,厦门市岛内的农村全部改制为城市社区,钟宅畲族村也改名为钟宅畲族社区。
2、厦门畲族的族谱 • 旧本无存。 • 复印本。
《纯古叚堂钟氏族谱》 • 《萃一公重修族谱序》: “吾先祖……上世盛自汤王之时,历商周秦汉唐宋元迄至明清,脉脉相承……上世住河南省开封府许州颖川郡,迁金陵钟离县,又迁江西处州府平传、信丰、宁都等县,又迁闽粤各府州县居住,星布棋置若此。其广衍也,皆是朝公一脉所传。”
《世氏考》:“钟氏祖宗源流图书纪福建汀州府流传大唐僖宗建号广平元年岁在甲午正月给出图书一轴禁在扬州军子孙要寻问祖宗传记。先在河南许州颖川郡宗昌县安邑乡店前数里之地。上代在汤王之时魏帝之御,前代皇王封吾祖高爵厚禄,赐赠甚渥。”《世氏考》:“钟氏祖宗源流图书纪福建汀州府流传大唐僖宗建号广平元年岁在甲午正月给出图书一轴禁在扬州军子孙要寻问祖宗传记。先在河南许州颖川郡宗昌县安邑乡店前数里之地。上代在汤王之时魏帝之御,前代皇王封吾祖高爵厚禄,赐赠甚渥。”
大祖念公 商赐进士 男猛 • 猛公 京兆尹 • 闻公 系三十代孙 • 奇公 长安令 • 仕龙公 仕虎公 • 标公 • 汉离公 东汉 八仙中之汉钟离
浩公 • 卿公 • 秀公 • 造公 • 远公 • 达公 • 送公 • 及公
繇公 • 会公 • 选公 河南太守 • 任公 • 响公 江扬太守 • 保公 • 均公
文徐公 河南许州颖川太守 系四十代孙 • 吉公 许州刺史 系五十代孙 生三子 • 宝公(吉公长子) 江西平传县祖 • 俨公(吉公次子) 江西信丰县羊角嘴祖 • 朝公(吉公三子) 江西宁都县竹坝村祖 黄门侍郎
福建始祖 • 朝公流移福建白虎村,为汀州始祖。生三子:长二十五郎,回龙祖;次二十八郎,南岭住,派下移兴宁祖;三三十(郎)----
朝公封为黄门侍郎,嘉泰二年(1202)避难落在江西省宁都县竹坝村生三子。以后处不堪业,朝公乃流移福建白虎村,为始祖。落派时有地师杨筠松先生见此坪埠岗有大地一穴,系眠狮望月形,丙山壬向,遂与我祖妣安葬是为马氏祖妣墓焉。朝公封为黄门侍郎,嘉泰二年(1202)避难落在江西省宁都县竹坝村生三子。以后处不堪业,朝公乃流移福建白虎村,为始祖。落派时有地师杨筠松先生见此坪埠岗有大地一穴,系眠狮望月形,丙山壬向,遂与我祖妣安葬是为马氏祖妣墓焉。 • 降旨令坟茔创建府衙,又将田产舍入开元寺,因此迁居南岭。 朝公在南岭住至胜公,自迁祖骸十穴游至广东大埔长富长窖等社卜葬。
“凡所分属,悉本诸此。其上杭、武平、漳州、泉州、程乡(嘉应)、长乐、潮州、惠州、东莞,闽粤二省等处支派,皆是汀州府黄门侍郎朝公传下子孙。”“凡所分属,悉本诸此。其上杭、武平、漳州、泉州、程乡(嘉应)、长乐、潮州、惠州、东莞,闽粤二省等处支派,皆是汀州府黄门侍郎朝公传下子孙。”
开居海澄大始祖 • 《家谱世氏》:”---因家于漳历世久远。后有钟安(字伯宁)移家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乐仁里。至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任兴化同知县,立籍于本地西门外---传五世道器公(讳准)由乡试任漳州府教授,见冠山耸秀,择而居焉。世久族繁,遂各立籍,分户为六。“
《海澄冠山大宗总图》 • 乡进士授漳州府教授道器钟公 生六房: • 长房仙秀公 • 次房仁峰公 • 三房燕贻公 • 四房福寿公 • 五房隐逸公 • 六房化成公
化成公之子耿坊公,生四子。 • 长子永玉,原居海澄开居。 • 次子得玉,洪武九年(1376年)移居北溪金巷社松洲。 • 三泮儒,往厦门钟宅。至今六百多年。 • 四节玉,往诏安开居。
3、厦门畲族民族成分的恢复 • 1988年以前,钟宅钟姓村民的居民身份证上所写的民族成分为汉族。 • 1988年由湖里区民政部门行文上报厦门市民族委员会批准,钟宅钟姓民族成分恢复为畲族。也是同一年,厦门市政府批准钟宅成立钟宅畲族聚居村,为岛内唯一少数民族村。 • 2003年12月,建置改革,成立“钟宅畲族社区”。
二、认识我国的畲族 • 畲族是广发分布在我国闽、浙、赣、皖、粤、湘、贵等省的一个民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有70.96万人。闽浙两省最多。 • 杂散居民族,一般几户几十户聚居成村,与汉族交错杂居。
因与汉族长期相处,其民族特征不太明显,大多讲汉语---这些特征使得在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中,畲族的识别变得比较有争议。但是畲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畲汉之间的民族界限分得很清楚,在服饰、民间习俗、盘瓠信仰崇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中,畲民被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因与汉族长期相处,其民族特征不太明显,大多讲汉语---这些特征使得在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中,畲族的识别变得比较有争议。但是畲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畲汉之间的民族界限分得很清楚,在服饰、民间习俗、盘瓠信仰崇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中,畲民被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
畲族的经济生活 • 农耕民族,旱地多,种植稻谷少,多种杂粮。 • 衣着一年四季穿着麻布衣,都是自己种植,自己纺织,自己染色。
社会组织习俗 • 一夫一妻制。 •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比汉族妇女要高,有的地方,如遇纠纷斗殴,只要妇女出面制止,干戈立即平息。 • 有“房”的组织。房是家族的一个亲近血缘组织。重视族谱。 • 二月二,三月三传统节日。吃“乌米饭”。用野生乌稔树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时,捞起后放在木甑里蒸熟。
不吃狗肉,忌呼狗,这与图腾禁忌有关。 • 《高皇歌》
盘瓠传说 • “在上古时,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后太医从她的耳中挑出一条形似蚕的小虫,育于盘中,忽而变成龙犬,毫光显现,遍体锦绣。当时,高辛皇帝受番王欺侮,曾下诏求贤,榜示有能平番者,愿将第三公主嫁他为妻。龙犬得知,即揭榜直奔敌国,服侍番王三年。一日,它乘番王酒醉,咬下其头,渡海衔归,献给高辛帝。帝大喜,但不愿将公主下嫁给盘瓠。正当为难时,龙犬忽作人语曰:‘将我放在金钟内,七天七夜便可变成人’。入钟六天,公主忧其饿死,打开金钟,果见已成人形,惟头未变。盘瓠与公主结婚后,入居深山,开山种田为生。生下三男一女,帝赐姓,长子姓盘名自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女称淑女,配给钟智琛。这是关于畲族始祖和姓氏来源的普遍说法。这个传说在畲族中流传已久,根据文献记载,宋代时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漳州谕畲》已有记载,‘余读诸畲款状,有自称盘瓠孙者。’这个传说代代相传,历久不衰,至今仍在畲族民间中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角度来讲,我国的畲族从何而来呢?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角度来讲,我国的畲族从何而来呢?
潘光旦、费孝通:三族同源 • 费孝通先生曾回忆1950年代初,潘光旦提出:“我们可以从徐、舒、畲一系列的地名和族名中推想出一条民族迁移的路线。很可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夷中靠西南的一支的族名就是徐。他们生活在淮河和黄河之间,现在还留下徐州这个地名。从这一时期的文献中也可看到这块地区被居民称作舒。
潘先生从瑶、畲的盘瓠传说联系到徐偃王的记载,认为瑶族中的过山榜有它的历史背景,只是后来加以神话化罢了。这一批人,后来向长江流域移动,进入南岭山脉的那一部分可能就是瑶,而从南岭山脉向东,在江西、福建、浙江的山区里和汉族结合的那一部分可能是畲,另外一部分曾定居在洞庭湖一带,后来进入湘西和贵州的可能就是苗“。潘先生从瑶、畲的盘瓠传说联系到徐偃王的记载,认为瑶族中的过山榜有它的历史背景,只是后来加以神话化罢了。这一批人,后来向长江流域移动,进入南岭山脉的那一部分可能就是瑶,而从南岭山脉向东,在江西、福建、浙江的山区里和汉族结合的那一部分可能是畲,另外一部分曾定居在洞庭湖一带,后来进入湘西和贵州的可能就是苗“。
施联朱:畲族外来说 • 主张畲族是从其他地区迁入的,尤以湖南长沙“武陵蛮”说居多。此说往往把畲族和瑶族拉在一起,又畲瑶同源于武陵蛮;也有畲族为瑶族的一支发展形成的说法。主要证据是从图腾信仰比较、畲瑶两族相同姓氏、内容大致相同的汉文文书(瑶族称《过山榜》,畲族称为《开山公据》)、语言的相似性、瑶族的《盘古歌》与畲族的《盘瓠歌》等等。
蒋炳钊:畲族土著说 • 主张畲族是古代越族或是蛮族、闽族后裔的观点,都认为在汉人未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之前,畲族的先民已经聚居在这一地区了。由于对文献记载出现不同族称理解不同,对畲族先民的族属意见也不一致。共同点是主张畲族是当地土著民族的后裔。
王黎明: 犬图腾族的发展 • 在先秦时期的北方有一个以犬为图腾的民族,中原称其为犬封、犬夷、犬戎、昆夷、戎狄等等。是分支众多的庞大民族:犬图腾族。从龙图腾族分化出来的民族,犬图腾是由龙图腾衍生出来的图腾。
犬图腾族的始祖是盘瓠,盘瓠是帝喾高辛氏的一个御犬官,与帝喾高辛氏同祖同宗,同是皇帝的子孙。盘瓠在帝喾高辛氏为帝时,为朝廷杀敌立下大功,但因盘瓠不是高辛氏的嫡系后裔,故不能继承其帝位,高辛氏于是在当时的帝都东部割地分民于盘瓠。犬图腾族的始祖是盘瓠,盘瓠是帝喾高辛氏的一个御犬官,与帝喾高辛氏同祖同宗,同是皇帝的子孙。盘瓠在帝喾高辛氏为帝时,为朝廷杀敌立下大功,但因盘瓠不是高辛氏的嫡系后裔,故不能继承其帝位,高辛氏于是在当时的帝都东部割地分民于盘瓠。
盘瓠在此地建立一个新的诸侯国,即犬封国。犬封国最初在今渤海湾一带,尧舜时期天下爆发大洪水,黄河下游及入海口处洪水泛滥严重,犬封国举族迁徙东北地区,夏朝末期其势力又扩张到西北地区,至周朝时犬图腾势力发展至全盛。分东北、西北两大部分,东北部中原称之猃狁(xianyun),西北部中原称之犬戎。至周穆王时两部又融合为一庞大部落联盟体。盘瓠在此地建立一个新的诸侯国,即犬封国。犬封国最初在今渤海湾一带,尧舜时期天下爆发大洪水,黄河下游及入海口处洪水泛滥严重,犬封国举族迁徙东北地区,夏朝末期其势力又扩张到西北地区,至周朝时犬图腾势力发展至全盛。分东北、西北两大部分,东北部中原称之猃狁(xianyun),西北部中原称之犬戎。至周穆王时两部又融合为一庞大部落联盟体。
西周末期,犬图腾族势力达到全盛,当时西周朝廷政局动荡式微,诸侯争霸,于是以犬戎为主的犬图腾族人乘机举兵,一举推翻了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西周末期,犬图腾族势力达到全盛,当时西周朝廷政局动荡式微,诸侯争霸,于是以犬戎为主的犬图腾族人乘机举兵,一举推翻了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春秋之后,大批犬图腾族人进入中原,其中最强大的两大分支势力赤狄、陆浑分别在中原建立了潞国、陆浑国。战国时期,犬图腾族的另外两个分支势力在中原建立了代国和中山国。春秋之后,大批犬图腾族人进入中原,其中最强大的两大分支势力赤狄、陆浑分别在中原建立了潞国、陆浑国。战国时期,犬图腾族的另外两个分支势力在中原建立了代国和中山国。
从春秋中末期开始,中原的一些大诸侯国就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这些居住在中原的犬图腾人。以秦国、晋国为首的中原大诸侯国逐一灭掉犬图腾族的主要分支势力。战国初期,秦、赵、燕三国又在北部边疆筑起长城,将未进驻中原的犬图腾族势力与聚居在中原的犬图腾族势力割裂开来。从春秋中末期开始,中原的一些大诸侯国就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这些居住在中原的犬图腾人。以秦国、晋国为首的中原大诸侯国逐一灭掉犬图腾族的主要分支势力。战国初期,秦、赵、燕三国又在北部边疆筑起长城,将未进驻中原的犬图腾族势力与聚居在中原的犬图腾族势力割裂开来。
中原的犬图腾族势力被周朝七大诸侯国灭亡以后,其余种势力被迫举徒前往当时的楚国西南的崇山峻岭地区。这些犬图腾族余种势力迁入到南方地区以后又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聚居在今广东一带,他们就是畲族的祖先族。一部分主要聚居在西南地区的长沙武陵山一代,他们就是瑶族的祖先族。中原的犬图腾族势力被周朝七大诸侯国灭亡以后,其余种势力被迫举徒前往当时的楚国西南的崇山峻岭地区。这些犬图腾族余种势力迁入到南方地区以后又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聚居在今广东一带,他们就是畲族的祖先族。一部分主要聚居在西南地区的长沙武陵山一代,他们就是瑶族的祖先族。
钟宅:“一夜之间变成了畲族” • 我们发现:钟宅村民与我们所知的“典范性”的畲族人文形象没有多少共性,那么为什么钟宅人认为自己是“畲族”呢?钟宅的钟姓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到民族心理上,都是完全汉化的。钟宅畲族村的设立,完全是在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成立民族自治县或民族乡的“连锁反应”的结果。
国家政策因素 • 由于文革时期国家的民族政策遭到很大冲击,文革之后为了拨乱反正,落实民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恢复民族成分的高潮,许多地方都是整乡、镇乃至整县的“恢复”民族成分。畲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9.99%的浙江景宁县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虽然国家政策在1986年的时候即慢慢转向,停止大规模恢复民族成分工作,但政策惯性,直至90年代末,仍有一些地方成立民族县乡。
优惠政策 • 成立少数民族村可以得到许多政策上的优惠。当时申请更改民族成分,尚不需要送交省府报批。 • 1988年后,国家严格控制更改民族成分,这股风潮也就渐渐平淡了下来。
历史因素 • 八十年代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消息传到安溪善坛,由于景宁钟姓畲族祖先都是从安溪善坛迁过去的,所以善坛畲族也要恢复民族成分,并成立善坛畲族村。来自安溪善坛和惠安钟厝的族谱资料都显示,善坛的钟姓是钟宅五房中的第三房迁过去的,钟宅的钟姓和这两个地方的钟姓系出同源。这一连串的事件勾起了钟宅人的民族情结,于是他们也想政府要求恢复民族成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