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1.13k Views
第 13 章 國民所得帳. 第一節 國內生產毛額之定義 第二節 流量與存量 第三節 GDP 之衡量~產出面法 第四節 GDP 之衡量~支出面法 第五節 GDP 之衡量~要素所得面法 第六節 經濟循環圖 第七節 GDP 與 GNP 第八節 相關國民所得之關係 第九節 GDP 與福利. 第一節 國內生產毛額之定義 (312). 一、國民所得帳的起源 二、 GDP 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係指一國國內在一定期間內,生產所有最終財貨及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 (313).
E N D
第13章 國民所得帳 第一節 國內生產毛額之定義 第二節 流量與存量 第三節 GDP 之衡量~產出面法 第四節 GDP 之衡量~支出面法 第五節 GDP 之衡量~要素所得面法 第六節 經濟循環圖 第七節 GDP 與 GNP 第八節 相關國民所得之關係 第九節 GDP 與福利
第一節 國內生產毛額之定義 (312) • 一、國民所得帳的起源 • 二、GDP 的定義 •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係指一國國內在一定期間內,生產所有最終財貨及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
(313) • 應注意事項: • 1.國內:GDP所探討生產活動的對象係以「國境」為標準,而非以「國民」的身分(國籍)為依據 。 • 2.一定期間內:GDP必須限定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的財貨或勞務才能列入計算 ;不在此期間內生產的財貨或勞務,則不得列入該季或該年的 GDP之中。 • 舊屋買賣 • 存貨問題
(P.413-414) • 3.市場價值:一般而言,GDP的計算標的必須是經過市場交易的財貨價值 。 • 例外(1)自有房舍的設算租金(imputed rent),(2)農民留供自己食用的農產品價值 • 4.最終財貨:GDP 只計入最終財貨的市場價值,並不計入中間財貨的市場價值 。只計算最終財貨的價值,主要是為了避免重複計算(double counting)的問題 。
重複計算之釋例說明 (314) 附加價值 產品價值 小楊 咖啡豆($30,000) $30,000 $30,000 咖啡粉 製造商 咖啡粉($50,000) $30,000 $20,000 $20,000 咖啡 連鎖店 咖啡 ($80,000)最終財貨 $30,000 $20,000 $30,000 $30,000 消費者 圖13-1 最終財貨價值與附加價值
(314) • 非市場性生產活動:多不計入GDP中 • 非生產性市場活動:多不計入GDP中
Exercise (315) • 例13-1 下列哪些事項應列入本年度的 GDP? (a)張三花2萬元委託拍賣公司,賣出古董一件,獲得價款200萬元。 (b)裕隆公司去年生產的汽車,今年賣出。 (c)去年建造的成屋,花5萬元委託房屋仲介公司於今年賣出,屋價為900萬元。 (d)李四幫小楊搬家之行為。 (e)日月農場每月消費 15,000 元自行耕種的蔬果。
(f)A公司今年花了50萬元的探勘費用,發現金瓜石尚有 100 噸金礦,每噸市價 20 萬元,本年度 GDP預估可增加 20 億元。 (g)建民在美國打職棒,年薪 1億元新台幣。 (h)菲傭瑪莉在台灣工作,年薪 18 萬元新台幣。 (i)王五賣出 A 股票,獲利 20 萬元,且付出 300 元的手續費給證券商。 (j)上大搬家公司幫老李搬家,獲得5,000元收入。
Exercise (316) • 立即演練 • 選擇題:3、7、10、14、18、21 • 問答題:1
第二節 流量與存量 (316) • 流量(flow)係指某變數在「兩個時點」的變動量; • 存量(stock)則是某變數在「某個時點」下的數量 。 • GDP是用來衡量某一年度(或某季)生產活動的價值,所以GDP當然是屬於流量的概念。
(316) X 2013/12/31 300 200 100 2012/12/31 100 圖13-2 流量與存量
第三節 GDP 之衡量~產出面法 (316) • 衡量 GDP的方法可分為產出面法(output approach)、支出面法(expenditure approach)與要素所得面法(factor income approach)等三種方法 。 • 本節將先探討以產出面法所衡量的 GDP。
(317) • 一、產出面法衡量之 GDP 假設快樂國生產n種財貨及勞務,令Qi表示當年度所生產之最終財貨及勞務的數量,Pi為其價格。則利用產出面法衡量之GDP 為
(317) • 二、附加價值與 GDP • 附加價值(value added)係指在生產階段所創造出的價值,即: 附加價值 = 銷貨收入 - 中間投入支出 • 將圖13-1中,三個階段的附加價值予以加總,即可得出 8 萬元的附加價值總和,它必然剛好是最終財貨的價值。因此 生產階段的附加價值的加總 =生產面計算的 GDP。
(317) • 三、各產業產值占 GDP 之比重 • 產出面法的 GDP,而行政院主計處將我國產業分為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三大類 。 • 2012年服務業約占69.15% 的GDP;其次是工業,約占28.95% 的GDP;貢獻最小的則是農業
Exercise (318) • 立即演練 • 選擇題:5 • 計算題:1
第四節 GDP 之衡量~支出面法(318) • 一、支出面法衡量之 GDP • 財貨需求面的最終支出(TE)當然恆等於財貨供給面的銷貨收入(TR),即TR = TE,因此我們當然也可由支出面來衡量 GDP了 。 • 經濟體系一般由家戶、廠商、政府及國外四個部門組成。 • 讀者務必留意此處的C、I、G除了包含對國產財貨的支出外,也包含了對國外財貨的支出 。
財貨需 求部門 (國產+進口) 財貨支出 (國產+進口) 財貨市場均衡 (國產+進口) 財貨供給 家戶 C 境內 廠商 財貨 供給 廠商 I 財貨需求支出金額 = 財貨供給收入金額 政府 G TE = GDP + M 境外 廠商 財貨 供給 國外 X C+I+G+X=TE=GDP+M →GDP=C+I+G+(X-M) 圖13-3
(319) • 二、支出面法各單項支出之介紹 • 1.民間消費支出(C) • (1)耐久財消費 • (2)非耐久財消費 • (3)服務
(319) • 2.國內投資毛額(I) • 國內投資毛額又稱為國內資本形成毛額(gross domestic capital formation),係指民間部門(家戶單位與廠商)及政府部門添購資本財之支出與當年存貨金額之變動的總和 。 • 添購資本財之支出又稱為固定資本形成毛額(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FIg) 。
(320) • I =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存貨變動 = FIg + ΔV • (1)固定資本形成毛額 若採取按資本財的型態來分類,共可分 為六大類。 • (2)存貨變動 存貨包括原料、半成品與製成品三種。
Exercise (320) • 例13-2 (a)按我國主計處的規定,投資是否僅屬於廠商行為? (b)買股票屬於國內投資毛額嗎? (c)存貨變動—定為正嗎? (d)軍營的興建屬於國內投資毛額嗎? (e)購買太平公司為了建廠所發行的增資股票,會影響當年的GDP嗎?
(321) • 3.政府消費支出(G) • 政府消費支出包含兩項:各種財貨的購買與軍公教人員之薪水 。 • 政府支出必須是一種「消費性」支出,而政府對於貧民救助、災難救助等移轉性支付(transfer payments)則不屬於政府消費支出 。
(321) • 民間消費與政府消費之和稱為國民消費(national consumption);民間消費、政府消費及投資毛額之總和則稱為國內需求(domestic demand)。
(321) • 4.淨出口(X-M) • 淨出口(net export, NX)係指出口總值扣掉進口總值的餘額,也就是貿易帳餘額(balance of trade)。 • 淨出口值為正,表示貿易帳有順差(surplus);若值為負,表示貿易帳有逆差(deficit)。 • NX= X – M
Exercise (321) • 例13-3 萬大機車公司去年年底有100個機車輪胎的存貨,每個輪胎的價值為1,000元。今年將這100個輪胎裝在新生產的50台機車上,每台機車以5萬元出售。請問單以這些經濟活動來看,對今年的GDP有何影響?
(321) • 立即演練 • 選擇題:4、17、25 • 問答題:3
第五節 GDP 之衡量~要素所得 面法 (322) • 一、要素所得面法衡量之 GDP • 生產要素共有勞動、資本、土地與企業能力等四種,而這四種生產要素所對應的報酬則分別為工資(W)、利息(Int)、租金(R)與利潤(Π) 。 • 主計處將 W稱為「受雇人員報酬」(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而(Int+R+ Π)合稱為「營業盈餘」(operation surplus)。
利潤=銷貨收入+政府對企業補助 -(工資+利息+租金)-折舊-間接稅 利潤=銷貨收入-(工資+利息+租金)-折舊 -(間接稅-政府對企業補助) 銷貨收入=(利潤+工資+利息+租金)+折舊 +間接稅淨額 GDP=W+Int+R+Π+D+IDTn
(323) 表 13-1 2010年台灣地區國內生產毛額及其處分總帳 單位:10億元新台幣
(322) • 二、要素所得面法各單項占 GDP 之比重 要素所得面法中占GDP比重最大的是受雇人員報酬;其次為營業盈餘;再其次為折舊;最低者為企業間接稅淨額。
(322) • 立即演練 • 選擇題:11、26、29、30
第六節 經濟循環圖 (324) • 經濟循環圖(circular flow)中,包含廠商、家戶、政府及國外等四個部門與財貨、要素及借貸等三個市場 。
家戶部門 廠商部門 政府部門 國外部門 廠商部門融資=$30 家戶單位儲蓄S=$70 借貸市場 國外部門融資 X-M=$10 政府部門融資G-T=$30 外國對本國財貨消費 X=$80 進口M=$70 所得稅T=$10 政府支出G=$50 財貨市場 本國最終財貨銷貨收入GDP=$200 投資支出I=$40 消費支出C=$100 間接稅淨額IDTn=$10 折舊D=$10 要素市場 要素所得收入 W+Int+R+Π=$180 要素成本支出 W+Int+R+Π=$180 (324) 圖13-4經濟循環圖
第七節 GDP 與 GNP (326) • 以往我國的經濟成長率係以 GNP為指標,但隨著國際間資本的移動加速,多國籍公司的紛紛設立,所以在台灣設立的外國公司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宜忽略,因此自 1994 年便改以 GDP為衡量經濟成長率的指標 • 一、GNP 的定義 國民生產毛額(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係指一國「國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出來,供最終使用的財貨與勞務市場價值的總和。
(326) • 二、GNP 與 GDP 之關聯 • GDP是以「國境」為依據 ;GNP是以「國籍」為依據 。 • GNP=GDP+NFI • NFI表國外淨要素所得(net factor income from the rest of world, NFI),其值等於本國國民之生產要素在外國工作的報酬減掉外國國民之生產要素在本國工作的報酬 。
Exercise (326) • 例13-4 假設台灣的王經理娶了在他公司工作的美籍顧問瑪莉,而她也立即歸化為我國國民。請問在下面兩種情形下對我國GDP、GNP與NFI有何影響? (a)依舊在公司擔任顧問 (b)回到家中擔任家庭主婦
Exercise (327) • 立即演練 • 選擇題:6、8、15 、27、28 • 問答題:2、4
第八節 相關國民所得之關係 (327) • 一、國民生產淨額(NNP) • 1. 固定資本形成毛額與固定資本形成淨額 固定資本形成毛額(FIg)係指機器設備、建築物的新增(添購) 。固定資本形成毛額扣掉折舊即等於固定資本形成淨額 。
(328) • 2.投資毛額與投資淨額 • 投資毛額定義 I = FIg+ΔV • 投資淨額定義 • 3.NNP的定義 NNP = GNP - D
Exercise (328) • 例 13-5 (a)當毛投資等於折舊時,淨投資等於多少?社會可使用的機器數量是否有增加? (b)毛投資可以為負嗎? (c)淨投資可以為負嗎?如果可以,最多等於多少?
(329) • 二、國民所得(NI) • 1.NI 的定義 • 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 NI)係指本國國民提供生產要素所獲得之報酬 。 • NI =W+Int+R+Π =GNP-D-ITDn = NNP-ITDn
(329) • 2.一些名詞 我國的國民所得帳將: • 按要素所得計算的國民所得稱為「按要素成本計算之國民所得」; • NNP 則被稱為「按市價計算之國民所得」。
(329) • 三、個人所得(PI) 個人所得(personal income, PI)係指個人實際收到的所得。 • 1.勞而不獲的所得 此係指要素所得中未分配到家戶單位(要素提供者)的部分。如企業繳交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社會安全保險費、未分配盈餘、企業罰款及政府財產等,皆是家戶單位要素所得中未分配的部分。
(329) • 2.不勞而獲的所得 係指家戶單位非因提供要素而獲得之所得。如各項國內、外所獲得之移轉支付,例如失業保險、社會福利金、退休年金、災難救濟(補助金)、國外捐贈、公債利息等。 • PI=NI-勞而不獲之所得+不勞而獲之所得
(330) • 四、個人可支配所得(PDI) • PDI=PI -(DT+國內、外移轉支出) • PDI = C + S
Exercise (330) • 例13-6 已知快樂國生產要素並未被他國僱用,且外國要素也未被快樂國僱用。其中,快樂國2009年之總體資料如下(單位為:元): 民間消費支出 500 出口 200 政府消費支出 200 進口 100 國內投資淨額 220 折舊 30 企業間接稅 35 政府對企業補貼 15
個人直接稅 240 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 60 企業罰鍰 10 公債利息 15 家戶對國內的移轉支出 8 家戶由國內移轉收入 45 未分配盈餘 55 (a)求GNP、NNP、NI、PI、PDI及家戶儲蓄。 (b)若已知快樂國的「租金+利息+利潤」的總和為275元,求快樂國的「受僱人員報酬」。
(331) • 立即演練 • 選擇題:1、2、9、16、19 、22 • 計算題:2、3
第九節 GDP 與福利 (332) • 一、GDP 用以衡量福利增減時之缺失 • 1. 忽略人口變動 2010年 名目GDP=$200 人口=5 2009年 名目GDP=$100 人口=2 2010年名目較高, 誤判為福利提高 以每人分到的GDP而言,2009年較高(福利較高) 故每人名目GDP較名目GDP適合衡量福利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