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23 Views
第六章 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定义. (一)什么是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来历 “ 模式 ” 一词是英文 model 的汉译名词。西方学术界通常把模式理解为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一般是指介于经验与理论之间,把两者沟通起来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典型体系和简约化的知识范型。. 教学模式是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个术语,以1972乔伊斯和韦尔出版《教学模式》为标志,形成了教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 —— 教学模式。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才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E N D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定义 (一)什么是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来历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西方学术界通常把模式理解为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一般是指介于经验与理论之间,把两者沟通起来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典型体系和简约化的知识范型。
教学模式是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个术语,以1972乔伊斯和韦尔出版《教学模式》为标志,形成了教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教学模式。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才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理解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乔伊斯和韦尔在其《教学模式》一书中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指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在美国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教学模式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
国内对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如下几种: 1.教学模式即教学程序。 2.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3.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4.教学模式是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混合体。 5.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学的结构—功能,是教学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形式。
2.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即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结构通常包括五个因素 : (1)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3)教学程序。 (4)运用策略。 (5)教学评价。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整体性; 中介性; 相对性; 可操作性; 效益性。
三、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1.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四、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一)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 1.教学目标和任务。 2.具体学科性质。 3.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4.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风格。 5.教师自身的优势和风格。 6.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二)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 首先,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模式。 其次,对了解和掌握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其三,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和改造教学模式。
五、当前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加工的教学模式 1. 归纳思维模式 正式提出归纳思维模式的是加拿大课程理论家H·塔巴女士。归纳思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原始资料进行区别和分类,从而发展思维技能。 应用实例:《哺乳动物》教法初探
2. 概念获得模式 概念获得模式同时也是建立在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旨在教给学生概念,又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概念,并为发展阶段的学生提供从一系列题目中展现组织信息的有效方法。 应用实例:一堂教授“隐喻”概念的八年级课
3.探究训练模式 探究训练模式探究训练模式是理查德·萨奇曼提出来的。这一模式把学者们和科学家组织信息和提出原理的程序加以缩小,然后使学生亲身经历其中,以科学方法的概念为基础,尝试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技巧和语言。 应用实例:马戏团演员死之谜
4.先行组织者模式 由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适合认知领域目标,促进课堂言语讲授和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 应用实例:地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5.发散思维训练模式 发散思维训练模式的根本要素是类比法的运用,这是一种有趣而令人愉快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学生们在发散思维的教学训练中,得以放松并享受到用类比法来解决问题的乐趣。 应用实例:一次作文发散思维训练
(二)人格发展模式 1.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主要源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咨询。“非指导性”教学就是非操纵性的、非传授性的教学法。 运用实例:一个六年级教师,用传统的方法去处理纪律问题失败,同时又使自己的课陷入单调乏味的困境……
2.课堂会议模式 格拉斯尔(William Classer)主张利用团体咨询技术来增进班级学生间的沟通,以进行心理卫生的教学,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课堂会议教学模式。 应用实例:一次成功的课堂讨论
(三)社会交往模式 1.角色扮演模式 F.谢夫特(Fannier Shaftel)和G.谢夫特(George Shaftel)主张在教学时采用戏剧中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研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明确他们自己的立场。 应用实例:角色扮演的效应
2.群体调查研究模式 群体调查研究模式是由H. 塞伦提出来的,是在吸取以J.杜威的民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民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提出以人类群体理论为基础。它主要是对某些社会问题进行群体调查研究,提出调查报告,再共同评价以解决问题。 运用实例:运用群体调查研究模式学习关于印度的课题
3.法理学探究模式 法理学模式是以社会公共问题的产生、决策或公共政策决策、执行等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与激烈的辩论为手段,引导学生去追求高度的学识和探讨人类普遍价值的一种教学模式。奥利弗(Donald Oliver)与其同事共同创立,目的是帮助学生研究公共争端及认识社会价值。 运用实例:巴克案例
4.实验室训练模式 此模式是借鉴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做法而创立的,它帮助人们形成理解社会行为,学会更有效的社会技能以应付社会变化能力。研究室训练模式的教学目标是旨在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学生已有的社会交往的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有关的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 运用实例:社会探究模式在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5.社会探究模式 社会探究模式是由马赛拉斯(B.Massialas)和考克斯(B.Cox)极力主张将调查模式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术讨论和逻辑推理来达到社会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教学模式。 运用实例:小学社会课如何实施“探究教学模式”
(四)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1.掌握学习模式 掌握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基于行为系统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首先由美国北卡来罗纳大学的约翰·卡罗尔提出,后来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加以完善和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运用于美国的中小学,70年代后开始在国际上流行。 应用实例:运用“掌握学习”优化作文教学
2.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程序教学模式。 应用实例:生物程序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3.直接指导模式 直接指导模式是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和对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之间差异的研究而构建的。行为主义者有时也称该模式为“强化指导行为模式”。 应用实例:行为强化设计
4. 模拟训练模式 模拟训练模式是建立在控制论原则和模拟机的研究基础上的。通过在人与机器之间进行类比,学习者被概念化成一个自我调节的反馈系统。学习就是个人通过反馈对行为的环境后果的感觉体验和进行自我修正的行为,控制论原理的教学是为学习者创造一种能产生这种全部反馈的环境。 应用实例:在公关策划中运用模拟训练模式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一)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本课程认为,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期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类型 从学生的组合方式看,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个别教学,即个别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教师在同一时间只是教授个别学生;二为集体教学,即学生以集体的形式与教师相互作用,教师在同一时间里教授多个学生。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一)个别教学的出现 所谓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兴起与普及 班级授课制最早出现于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和天主教会设立的耶稣会学院。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实践中大量使用班级授课制,并总结前人的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班级授课的理论。后来,又经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等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定型。西欧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各国教育规模的扩大,班级授课制得以逐步推广。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兴起与普及,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班级授课制又存在不少缺陷,到19世纪70年代,班级授课制开始受到批评, 20世纪中期后,教学组织形式出现了个性化教学、分组教学、设计教学、个别辅导教学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三、现代社会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的定义 又称课堂教学,是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把握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形式。 班级授课制基本特征:一是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二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统一。三是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四是实施分组教学,相对于古代原始的个别教学是一大进步。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促进教育普及;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3.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是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的意义: 第一,它可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力水平和学习速度,有利于因材施教; 第二,它可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差生不致失去学习信心,优生不致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活动中受益; 第三,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钻研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小组学习 小组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把全班学生再细分成若干个人数较少的小组,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同学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是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班级依然保留。 二是小组不是永久性的,而是临时性的,主要为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可以是学科小组也可以是活动小组,主要视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的目的性质而定。 三是各小组的人员也不固定,小组规模的大小要视学生的发展阶段、班级人数、学科的不同、所布置的课题和作业的类型及其量的不同具体地决定,小组的人数,一般幅度可在2—10名之内。
采取小组教学,主要是考虑到教学班中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灵活掌握教学要求与教学进度,调整教学组织结构,改进班级授课。 这种组织形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分组的科学依据,二是有足够的教师配备。同时,它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学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三)复式教学 1.复式教学的含义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的特点是: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备课复杂;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多的要求。
2.复式教学具体形式 (1)同室双级异科式; (2)同室双级同科式; (3)分室双级异科式; (4)同室一级同科式。
3.组织复式教学要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1)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 (2)处理好“多”和“少”的关系; (3)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4)处理好教师和助手之间的关系。
四、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改进,其总的趋势是:以班级教教学制为基本形式,向多样化、综合化和个别化发展,并积极探索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最佳的优化组合,出现了程序教学、协同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的趋势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地位。
实践教学内容: 1.观看教学录像; 2.讨论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关系。 学习与思考: 1.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优缺点是什么?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3.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