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一、段落 分析. 前三個人孔子不作具體回答,意味深長,這就迫出了「夫子何哂由也」的具體提問。 這一提問引出了孔子的一段評語。. 本文分三段 .. 1. 孔子問志 — 從開頭至「則何以哉?」 2. 四子述志 — 從「子路率爾而對」至 「吾與 點也 」 為第二段 3. 孔子評志 — 從「三子者出」至篇末為第三段. 二、本文特色 1 :結構完整. 本篇雖是語體散文,但結構完整, 以孔子的啟發性講話開頭,又以孔子的評語作結 。. 二、 本文特色 2 :人物性格分明. 本 篇沒有多少記敘、描寫,基本上是用對話來組成全文 。

Download Presentation

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論語選盍各言爾志賞析

  2. 一、段落分析 前三個人孔子不作具體回答,意味深長,這就迫出了「夫子何哂由也」的具體提問。 這一提問引出了孔子的一段評語。 本文分三段.. 1.孔子問志—從開頭至「則何以哉?」 2.四子述志—從「子路率爾而對」至「吾與點也」為第二段 3.孔子評志—從「三子者出」至篇末為第三段

  3. 二、本文特色1:結構完整 本篇雖是語體散文,但結構完整,以孔子的啟發性講話開頭,又以孔子的評語作結。

  4. 二、本文特色2:人物性格分明 本篇沒有多少記敘、描寫,基本上是用對話來組成全文。 師生五人的談話,如同劇本、小說中的人物對話一樣,具有鮮明的個性。 每個人說的話就像給自己畫像,既表現了各自的不同性格,又表現了各自的身分和專長。。

  5. 三、全文的線索 「言志」兩字是全文的線索。 最後一段孔子的回答,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為國以禮」。 (四子述志都在不同程度上闡明了這一中心思想)。

  6. 四、中心思想:「為國以禮」。 • 子路雖然「其言不讓」,但把「知方」(懂禮知義)作為治國的主要方略。 • 冉求高度重視禮樂教化。 • 公西華所說的「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也是禮的體現。 • 而曾皙所描繪的理想生活更是形象化的禮樂之治。

  7. 五、問題與討論 • Q1、文中可看出五人的個性為何? • Q2:孔子說『吾與點也』,原因何在? • Q3:孔子既然認同曾曾點的說法,為何又會大嘆一口氣呢? • Q4、孔子為何對子路的發表內容笑了一下? • Q5、請你談一談孔子師之間相處的氣氛?

  8. Q1、文中可看出五人的個性為何? • 孔子: • 循循善誘、親切和藹 • 子路: • 坦率、自信。 • 冉求: • 謹慎謙虛。 • 公西華: • 謙遜而知禮。 • 曾皙:從容、寧靜、悠然灑脫。

  9. Q1、文中可看出五人的個性為何? 子路「率爾而對」。 孔子先問「求!爾何如?」才有冉有的回答,這符合他「退」的個性。 最小的公西華回答之前先說:「非曰能之,願學焉。」是身為晚輩極為客氣的口吻。

  10. 其他輔證資料: <<論語‧先進>> 「聞斯行諸?」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1. 其他輔證資料: • 子貢於家語中謂:「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儐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公西赤之行也」。 • 可知公西華是嚴謹有節的人,慎重而不踰矩,在本文的表現正符合這樣的性格。

  12. 孔門四科十哲

  13. 孔門四科十哲孔子的學生據說有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在學業上很有成就。孔門四科十哲孔子的學生據說有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在學業上很有成就。 西元七二○年,唐玄宗開元八年,依國子司業之請,塑孔門四科高弟十人坐像於孔廟,配享先聖,曰十哲。

  14. 孔門弟子中造詣最高的十人被稱為孔門四科十哲孔門弟子中造詣最高的十人被稱為孔門四科十哲 •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 言語:宰我、子貢 • 政事:冉有、子路 • 文學:子游、子夏。

  15. 孔子三千弟子 http://beianwuhan.blog.sohu.com/96791595.html

  16. 德行── 顏淵、閔子騫 http://www.confucius.gov.cn/kzwz/200403/pic/kmdz.htm http://stweb.jcjh.tp.edu.tw/chinese/1chinese/9/four.htm

  17. 德行──冉伯牛、仲弓

  18. 政事── 冉有、季路

  19. 言語──宰我、子貢

  20. 文學── 子游、子夏 子游 http://www.confucius.gov.cn/kzwz/200403/pic/kmdz.htm

  21. 孔門弟子─子路 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 春秋時魯之卞人,生於西元前五四二年,少孔子九歲 性好勇,孔子之「野哉,由也」,即謂仲由有剛猛不馴之氣勢。 子路曾屢從孔子遊歷,對孔子敬愛不已 曾為季氏宰,頗著政績,曾治衛之蒲邑,孔子三稱其善,南遊於楚,從車百乘,仍不忘事親時之粗食,孔子曾謂仲由之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哀者也」。 左傳》哀公十五年,衛國動亂,子路為衛人碎屍成肉醬。

  22. 孔門弟子─曾點 曾點是一位奮發進取之士,孟子曰:「如琴張、曾皙、牧皮,孔子之謂狂矣。」孔子曰:「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即為明證。曾點雖狂而性暴,孔子仍喜愛之。 曾點之子曾參即為儒門宗聖。據說,曾子於瓜田除草,不慎割斷瓜根,曾點大怒,用大棍將曾子打昏,倒於瓜田良久始甦,起而向父認罪,且回家鼓琴而歌。孔子聞之,要門人不准曾子再進門,曾子自思並無過失,孔子則以「小杖則待,大杖則走」提醒他勿陷父之不義,曾子聞之,遂拜見孔子以謝過。

  23. 孔門弟子─冉有 小孔子二十九歲,是孔子之及門弟子,性謙和,多才藝,尤擅政事。 冉求之才能,雖屢為孔子所讚賞,但有些作為,孔子亦隨時予以糾正。冉求之仕季氏,是季氏請孔子未果,始由冉求出仕。冉求為季孫氏家臣,替季氏聚斂,孔子以季氏已很富有,要學生們指責冉求之不是。 冉求非獨文治上有所表現,在武功上亦有可圈之處。

  24. 孔門弟子─公西華 《孔子家語》謂:「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儐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公西赤之行也」。是時人認為他已達於「經禮三百,威儀三千」。 據禮記所載,孔子之喪,公西赤治喪禮,其棺飾、葬祭、旌旗等,分採夏、商、周 三代之禮制,備三王之禮以尊之。 今人尚親子關係如朋友,或始創於公西赤,據漢淮南王劉安所撰之淮南子載:「公西華之養親也,若與朋友處,曾參之養親也,若事嚴主烈君,其養一也」。

  25. Q2:孔子說『吾與點也』,原因何在? 因為曾皙所描繪的是以禮樂治理的「太平社會的縮影」,與孔子的「風清俗美、人民安樂」政治理想正好相符。

  26. Q3:孔子既然認同曾曾點的說法,為何又會大嘆一口氣呢?Q3:孔子既然認同曾曾點的說法,為何又會大嘆一口氣呢? 內容:這是一種對於自然與人文之美的無限嚮往。之前三子所言只在事功,而「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則是一種大適融然的物我合一境界。 境界:曾皙所言也是一種天理流行、充滿的聖人之世。人處其中,但見動靜從容,胸次悠然,自然表現優雅的儒者氣象。想到當時世局的混亂,孔子不免要長嘆了。

  27. Q3:孔子既然認同曾曾點的說法,為何又會大嘆一口氣呢?Q3:孔子既然認同曾曾點的說法,為何又會大嘆一口氣呢? • 看到現實和理想的距離:所有的對話結束在對冉有與公西華的肯定上,並未再對曾皙的志向多言,應微有提醒曾皙注意勿過於高蹈,以致忘懷儒家淑世責任的意味

  28. Q5、請你談一談孔子師生之間相處的氣氛? • 藉侍坐的機會,啟發弟子們暢談志趣,以達相互砥礪、學習的效果,無拘無束,或問或答,或隨想隨談,氣氛融洽,感情真切。 • 又因了解弟子們的性向,所以隨機點化,不是扮演著老師唱獨角戲的戲碼。

  29. Q5、說說自己的志向與抱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