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76 Views
心脏猝死药物治疗评述. 苏州大学附属一院 蒋文平 2009 年 7 月. 1.SCD 药物治疗地位. 心脏猝死 (SCD) 防治, ICD 优于药物 但并不所有 SCD 高危者,都适合 ICD 大量 SCD 病例防治仍需依赖药物. 2.SCD 高危指标. (1) 病因: ①心梗是 SCD 的常见原因,我国与国外相一致 心梗后第一个月 SCD 率最高 心梗后 2 年内 SCD 率 0.14 % / 月 ②遗传性通道疾病 ③其他 (2)LVEF 预示 SCD 常用指标
E N D
心脏猝死药物治疗评述 苏州大学附属一院 蒋文平 2009年7月
1.SCD药物治疗地位 心脏猝死(SCD)防治,ICD优于药物 但并不所有SCD高危者,都适合ICD 大量SCD病例防治仍需依赖药物
2.SCD高危指标 (1)病因: ①心梗是SCD的常见原因,我国与国外相一致 心梗后第一个月SCD率最高 心梗后2年内SCD率0.14%/月 ②遗传性通道疾病 ③其他 (2)LVEF预示SCD常用指标 LVEF≤30% 年猝死率10%左右 (3)其他无创指标HRV、TWA、自发性VT (4)程序刺激诱发VT (Mayoclin proc 2009:84(3):289-297)
3.预示SCD指标敏感性与特异性 (1)心肌梗死发生猝死机率增加,预示SCD敏感性高 心肌梗死发生猝死仅为少数,预示SCD特异性低 (2)猝死大部分发生在EF≤0.50,预示SCD敏感性高, EF ≤0.35,占心梗少数,但猝死率上升,预示SCD 特异性高 (3)因此心梗者EF ≤ 0.35预示猝死特异性增加,为置入 ICD的指标
4.MI者EF值预示SCD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Europace 2005:7:327-337)
5.按EF值置入ICD实际使用率 (1) EF ≤0.35发生SCD者仅占左室功能不全猝死的30% 意即还有2/3的SCD发生于EF>35% (2)按EF ≤0.35置入ICD 4-5年间,使用率不足30%, 意即还有3/2的ICD没有发挥作用 Circulation 2006:114(2)101-103 (3)大概置入ICD 10例,有1例获益 (N. Engl J Med 2005:352(3):255-237)
6. ICD预防SCD的局限性 (1)受SCD预测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限制,ICD未能达到 预期的效果 (2)ICD置入后是否能从中获益,术前未必可知 (3)SCD务必采取综合治疗 病因治疗 消除诱发因素 适当AAD应用 选择性ICD置入
7.预防SCD中AAD应用 (1)美西律预防AMI后室律失常(IMPACT试验) ①应用美西律持续释放片治疗近期心梗630例 ②一级终点为24h心电图上室律失常,包括室早频发 程度和室速 ③AMI头4个月有效地减少室律失常的发作,但美西律 组死亡率7.6%,安慰剂组4.8%
(2)IC类药物预防SCD(CAST试验) ①应用英卡尼、氟尼卡治疗MI者 以图减少室早和降低猝死率 ②随访还未超过500天,随机药物治疗组死亡率已 3倍于对照组
(3)莫雷西嗪预防SCD(CAST Ⅱ试验) ①心梗室早者应用莫雷西嗪治疗 ②莫雷西嗪能减少早搏 ③应用14天就显出治疗组死亡率2.6%,对照组0.5% ④远期应用也未显出治疗组的获益
(4) Ⅲ类AAD-Sotalol预防SCD(ESVEM试验) ①468例VT/VF应用Ⅰ类AAD和Sotalol ②在预防死亡和抗心律失常复发,Sotalol优于 Ⅰ类AAD ③治疗组心律失常复发率高(50.7%)、死亡率也高 (15.5%)
(5) Ⅲ类AAD-d-Sotalol预防SCD (SWORD试验) ①MI和左室功能不全者应用d-Sotalol治疗 ②治疗组死亡率(5%)高于对照组(3.1%) (6)Dofetilide预防SCD ①AMI、EF≤35%者应用Dofetilide预防SCD ②与安慰剂比,治疗组全因死亡、心脏死亡、心律失常 死亡无差别 ③AF患者恢复窦律比安慰剂有效(p=0.002)
8.胺碘酮预防SCD荟萃分析 (1)胺碘酮有效性 ①来自15个临床试验,8522例 ②胺碘酮治疗组4260例,SCD 302例, 猝死率7.1%, 安慰剂4262例,SCD 413例, 猝死率9.7%, 二组差别 p<0.001 ③心血管死亡 胺碘酮组14%(578/4120), 安慰剂组16.3%(674/4124) 二组差别 p=0.004 ④全因死亡 胺碘酮与安慰剂分别为18.1%vs19.6% p=0.093 ⑤胺碘酮对心衰死亡上是中性结果 p=0.408 (Eur Heart J 2009:30:1245-1253)
(2)胺碘酮安全性 ①肺毒性2.9%,对照1.5% p=0.002 15例肺毒性6例死亡,死亡发生率<0.001% ②甲状腺毒性3.6%,对照0.4% p<0.001 ③肝毒性1.9%,对照0.7% p=0.015 ④心动过缓2.8%,对照1.5% p=0.008 ⑤中途停药占31.6%,对照组也有21.1% p<0.0001 (Eur Heart J 2009:30:1245-1253)
(3)胺碘酮应用意义 ①胺碘酮治疗1000例心肌疾病患者可减少15例全因 死亡;24例心血管死亡;26例心脏猝死 ②胺碘酮治疗1000例心肌疾病患者可发生32例甲状腺 毒性;14例肺毒性;11例肝中毒;13例过缓性心律 不齐 ③根据胺碘酮治疗风险/效益比,对SCD高危患者不接 受ICD或不适合ICD治疗,选用胺碘酮还是可取的 (ACC/AHA/ESC推荐一级预防为Ⅱb级、二级预防 为Ⅱa级) (Eur Heart J 2009:30:1245-1253)
(4)胺碘酮对SCD一级预防 ①MI+LVD LVEF≤30-40% NYHA Ⅱ-Ⅲ级,不能 或不接受ICD,胺碘酮应用 Ⅱb、C ②DCM(非缺血性) LVEF≤30-35% NYHA Ⅱ-Ⅲ级, 不能或不接受ICD,胺碘酮应用 Ⅱb、C ③HCM伴1个或多个猝死高危因素(左室壁厚≥30mm, 家族猝死史等),胺碘酮应用 Ⅱb、C ④CHF患者猝死高危者(缺血、非缺血心肌病、LVEF< 30-40%、NYHA Ⅱ-Ⅲ级),不能接受ICD,胺碘酮应用 Ⅱb、C
(5)胺碘酮对SCD二级预防 ①MI+LVD LVEF≤30-40% NYHA Ⅱ-Ⅲ级,VT对 阻滞剂无反应,联合应用胺碘酮Ⅱa、B;亦用于血流 动力学稳定的VT,不能或拒绝接受ICD,胺碘酮Ⅱa、C ②DCM(非缺血性) LVEF ≤30-35% NYHA Ⅱ-Ⅲ级, 持续性VT或VF发作史,不接受ICD选用胺碘酮Ⅱb、C ③HCM,有过S-VT和/或VF史,不接受ICD,胺碘酮治疗 Ⅱa、C ④CHF(缺血和非缺血性者),已植入ICD,为减少S-VT 或non S-VT,胺碘酮作为ICD的辅助治疗 Ⅰ、C, 复律后和/或可逆性原因纠正后,仍有室速或室上速发 作,或为了预防早期复发,应用胺碘酮 Ⅰ、B
(6)ICD年代胺碘酮价值 ①并不所有SCD高危者都适合ICD NYHA Ⅳ级心衰者 估计生存寿命不足一年 ②并不所有ICD都能降低SCD,缺血性心脏病EF中度 降低或正常者ICD存活率与胺碘酮相似(AVID) ③ICD置入者也需要胺碘酮辅助治疗减少放电、 治疗电风暴 ④急性心律失常救治,还需应用胺碘酮,因此不会因 ICD应用,削弱胺碘酮应用价值
(7)胺碘酮应用地位 ①缺血和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并发的房性、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不可替代药物 ②中止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无论复律或减慢室率), 不能没有胺碘酮 ③远期胺碘酮主要用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 全者的维持窦律、猝死的二级预防
9.遗传性心律失常猝死药物预防 (1)LQTS(主要LQT1、LQT2) ① 阻滞剂使猝死率从71%降为6% ②各种阻滞剂都有效 普奈洛尔 2-4mg/kg/d Nadolol 0.5-2.0/mg/kg/d 美托洛尔0.5-1.0/mg/kg/d 阿替洛尔0.5-1.0/mg/kg/d ③ 阻滞剂对QTc影响很小,但能减少心脏事件, 可使SCD控制在2%以下 ④其他试用药物:钙拮抗剂、钾通道开放剂
(2)LQT3 ①占基因型LQTS 10% ②美西律12-16mg/kg/d可缩短QTc ③氟卡尼也可应用,但LQT3有与BrS重叠,应用 氟卡尼后,使LQT3病人表现BrS心电图改变 (3)儿茶酚胺依赖多形性室速(CPVT) ①ryanodine受体(RyR2)或集钙蛋白(calsequestrin) 突变引起 ②阻滞剂能急性中止VT/VF发作 ③阻滞剂多选长作用的nadolol,且应用较大剂量作 一线治疗,尚有30%的病人需置入ICD
(4)Brugada综合症(BrS) ①占心脏结构正常猝死的20% ②治疗采取抑制外向钾流或增强L型钙流 ③滴入异丙肾素,可使心电图正常,中止电风暴 ④口服Cilostazol、磷酸酯酶抑制剂,增加细胞内 cAMP,中止VF发作 ⑤奎尼丁 特异性Ito阻滞剂,使心电图正常化,防止 VT发作有效率88%,接受ICD治疗者,应用奎尼丁 14个月内无放电
10.药物对除颤阈值影响 (1)Lidocaine增加除颤阈值(DFT),由14±5j上升为18±7j (2)美西律720mg/d,短期内对DFT无影响,长期应用可使 DFT上升 (3)IC类AAD,对DFT的影响不大 (4) Ⅲ类AAD对DFT基本无影响,但胺碘酮例外,Sotalol、 ibutilide反有所降低 (5)胺碘酮升高DFT,由5.9±3.4j上升为16±10j(p<0.01), 然而双相除颤阈值,胺碘酮对此无影响
11.AAD带给ICD可能的不良影响 (1)胺碘酮和某些Ⅰ类AAD升高DFT,使ICD失效 (2)AAD降低VT频率,使ICD分析失误 (3)阻滞剂使窦律减慢,增加RV起搏,导致耗电和 心功能下降 (4)AAD增加促心律失常机率
12. 总结 (1)在降低猝死率上,ICD优于药物,但在SCD防治上未发生根本改观 (2)SCD药物防治20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远期防治效果,不及ICD (3)心脏结构异常,缺血或非缺血性心脏病SCD防治首推阻滞剂和胺碘 酮 (4)心脏无结构异常,遗传性通道疾病 LQT1、LQT2 阻滞剂 LQT3美西律 BrS 奎尼丁、异丙肾 CPVT 阻滞剂 (5)SCD防治还靠综合治疗 病因、消除诱发因素、改善重构、AAD、IC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