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k likes | 3.07k Views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 五四新文学由两种形态构成,一为新文学理论,一为新文学创作。 新文学理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 语言观 ; 一是 文学本体论 ; 一是 文学价值论 。 我们这里重点要讲述的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作。. 概述 : 五四新文学 五四新文学是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兴起和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学。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形成过程中构建的第一座丰碑。 它出现在中国社会转型的 20 世纪之初,与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文化一同诞生,也历史地构成了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E N D
五四新文学由两种形态构成,一为新文学理论,一为新文学创作。五四新文学由两种形态构成,一为新文学理论,一为新文学创作。 • 新文学理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 一是语言观; • 一是文学本体论; • 一是文学价值论。 • 我们这里重点要讲述的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作。
概述:五四新文学 • 五四新文学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兴起和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学。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形成过程中构建的第一座丰碑。 • 它出现在中国社会转型的20世纪之初,与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文化一同诞生,也历史地构成了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它的思想内涵中,既直接含纳了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风潮,也表现出了与新文化相一致的反传统、学西方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了自己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品格。这正是它的“新”之所在。在它的思想内涵中,既直接含纳了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风潮,也表现出了与新文化相一致的反传统、学西方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了自己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品格。这正是它的“新”之所在。
五四新文学的现代品格,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五四新文学的现代品格,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 • 五四新文学的思想内容 ,往往以五四人的发现为中心源泉,致力反映和表现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人的命运、意识、情感 ,并在反映和表现人的命运、意识、情感的过程中,直接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特别是科学、民主和反封建的精神,反映五四时代的重大社会现实,呼喊出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心声。
五四新文学的艺术形式,是在崭新文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的。五四新文学的艺术形式,是在崭新文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的。 • 它一反传统文学 “文以载道”的艺术法则,从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人的解放的需要出发,遵循文学是“人的文学 ”、是“人生”的反映、是人的心灵表现的崭新观点,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在此基础上 ,五四新文学又从有利于塑造人物、有利于人表情达意的目的出发,抛弃了传统中国文学的正宗用语——文言,而全部采用白话,从而在最显在的形式方面与传统文学决裂,大踏步地走向现代。与此同时,五四新文学还自觉地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不仅接受了西方文 学 的“人化”原则,而且接受了西方文学的用语习惯、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甚至文体形式,如 白话诗,话剧等,从而在文学的形式方面全面实现了现代化。
五四新文学主要由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体裁组成。在这四种体裁方面,不仅有众多杰出的作家、诗人,如鲁迅、郭沫若、朱自清、周作人、冰心等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而且还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如在诗歌领域,就有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在小说领域,则有“问题小说”、浪漫派小说、乡土派小说等,它们从不同方面显示了五四新文学的灿烂风貌。五四新文学主要由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体裁组成。在这四种体裁方面,不仅有众多杰出的作家、诗人,如鲁迅、郭沫若、朱自清、周作人、冰心等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而且还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如在诗歌领域,就有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在小说领域,则有“问题小说”、浪漫派小说、乡土派小说等,它们从不同方面显示了五四新文学的灿烂风貌。
五四新文学之所以能形成众多的流派,显示自己现代化的风采,与五四时期出现的众多新文学社团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文学社团,既为五四新文学的发展积聚了生力军,其本身也构成了五四新文学灿烂景观的一部分。因为,这些文学社团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流派,如,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浅草沉钟社、民众戏剧社;浪漫主义的创造社、新月社、南国社、弥洒社等。五四新文学之所以能形成众多的流派,显示自己现代化的风采,与五四时期出现的众多新文学社团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文学社团,既为五四新文学的发展积聚了生力军,其本身也构成了五四新文学灿烂景观的一部分。因为,这些文学社团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流派,如,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浅草沉钟社、民众戏剧社;浪漫主义的创造社、新月社、南国社、弥洒社等。
第一节 新诗创作 新诗是五四新文学在创作领域最难突破的阵地,这是因为,中国传统诗歌的积累太丰厚,境界太高,艺术上太成熟了。唯其如此,也当然是新文学必须要占领的阵地。所以我们首先讲这一方面的内容。
一、胡适 及其 《尝试集》
胡适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不仅是最早倡导新文学的人物,也是最早用白话写新诗的人,而他的《尝试集》(1920年)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这本诗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印了四版,发行了上万部(在当时是创记录的),以后又陆续再版,影响颇大,以至当时被称为“胡适之体”。它是我国新诗史上“开风气的尝试”,有拓荒之功。所以,扫描五四新诗坛,我们不能不将目光首先聚焦于胡适与他的《尝试集》,讲授五四新文学的新诗创作,也不能不首先讲授胡适的《尝试集》。胡适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不仅是最早倡导新文学的人物,也是最早用白话写新诗的人,而他的《尝试集》(1920年)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这本诗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印了四版,发行了上万部(在当时是创记录的),以后又陆续再版,影响颇大,以至当时被称为“胡适之体”。它是我国新诗史上“开风气的尝试”,有拓荒之功。所以,扫描五四新诗坛,我们不能不将目光首先聚焦于胡适与他的《尝试集》,讲授五四新文学的新诗创作,也不能不首先讲授胡适的《尝试集》。
1、《尝试集》的思想内容 • 《尝试集》的思想内容较为庞杂,但基本倾向是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与“五四”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具体包括: • (1)反对封建专制。如《乐观》、《一颗遭劫的星》等采用拟喻手法,揭露封建军阀对进步刊物的摧残,并预示新文化思潮必将战胜反动势力,迎来光明世界的美好未来。
(2)歌颂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爱国精神。如《双十节的鬼歌》赞扬辛亥革命中“威权也不怕,生命也不顾”的革命志士的牺牲精神。还有《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死者》等。(2)歌颂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爱国精神。如《双十节的鬼歌》赞扬辛亥革命中“威权也不怕,生命也不顾”的革命志士的牺牲精神。还有《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死者》等。 • (3)反映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的精神。如《人力车夫》表现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平民学校校歌》歌颂劳工神圣;《鸽子》、《乌雅(鸦)》抒发了对个性自由发展的追求。
还有批判封建文化的诗歌,如《礼》对旧礼教的虚伪给予了批判。还有批判封建文化的诗歌,如《礼》对旧礼教的虚伪给予了批判。 • 除了这些有鲜明的五四时代意识的诗歌之外,《尝试集》中艺术水准较高,审美情趣较浓的诗歌是那些表达人生哲理,如《上山——一首忏悔诗》和那些描写风情、风景,抒发友情爱情的诗歌作品,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希望》。
我从山中来, 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轻巧、灵动,朴直中诗意荡漾。)
2、诗体形式 • 《尝试集》中的体裁大致有三类:一是白话自由诗;一是“洗刷过”的旧体诗词;一是旧体诗词(直接有旧体诗或词的形式写的,如沁园春、如梦令等)。其中,以第一类“白话自由诗”最为当时人们所瞩目。这些诗把旧诗词的长处融合于自由诗体,并且从西方诗中吸取某些养分,诗体比较自由活泼,形式多样,体现了“诗体大解放”的五四新文学的艺术精神。如《乐观》、《鸽子》、《希望》等,而且语言清新明艳,“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接近口语。
不过,在《尝试集》中,旧诗词的格调仍然比较浓,正如胡适自己所说:“我现在回头看这五年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胡适:《尝试集·四版自序》(而真正开一代诗风的,是大才子郭沫若。)(但胡适毕竟是最早尝试创作新诗的人。)(完)不过,在《尝试集》中,旧诗词的格调仍然比较浓,正如胡适自己所说:“我现在回头看这五年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胡适:《尝试集·四版自序》(而真正开一代诗风的,是大才子郭沫若。)(但胡适毕竟是最早尝试创作新诗的人。)(完)
冯至,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团体浅草社、沉钟社的重要成员。冯至,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团体浅草社、沉钟社的重要成员。 • (浅草社成立于1923年;沉钟社成立于1925年。两个社团成立是时间有先后,但从主要成员和基本文学主张方面看,应该说实为一个统一体。成员主要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基本文学主张是,既重视文艺的时代性,又“听从纯洁的内心指使。”正如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所说,“向外吸取异域的营养,向内挖掘自己的魂灵”,“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小说创作方面的代表人物是陈炜谟、陈翔鹤,诗歌创作方面成就最杰出的是冯至。)
冯至的诗歌创作主要有两种类型: • 一是抒情诗; • 一是叙事诗。 • 冯至在这两个领域都创作出了优秀的诗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抒情诗领域,他的成就更明显、更突出,由此,冯至被鲁迅——这个很难称赞别人创作的人称为是“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大系二集导言)
1、冯至抒情诗的特色 • 冯至的抒情诗多以歌咏爱情为主。在歌咏爱情中,冯至有自己的特点。 • (1)奇特、峭拔的意象选择 • 冯至不仅对爱情有独出己怀的理想,而且,他惊人而非凡的想象力,还使他在歌咏爱情时与众不同,这首先就表现在意象的选择方面。冯至选择的意象往往奇特而又出人意料。如“亭亭的孤云”、“船篷将折”的“小船”,“狂风中”“沉沦”的星球,“流入无情大海”的“小河”,“月影一般轻轻地”走过寂寞的“蛇”,以及幽深的街巷、暮雨、落花、星光、泪珠……这些意象往往都涂抹上了凄清、孤苦的色彩,但往往新颖而别致,涵义深沉峭拔。
如《蛇》中的意象“蛇”。 •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 静静地(有的版本是冰冷地)没有言语—— • 姑娘, • 你万一梦到它时, • 千万啊, • 莫要悚犋。
古今中外,没有诗人用“蛇”的意象来表达对爱情的真挚与热望的。只要冯至如此。而这一意象不仅奇特,而且涵义峭拔、深厚。蛇,是“冷血动物”,但却是高山大海也挡不住它前行的动物。有人曾经这样写蛇:为什么我的身躯如此柔软,因为我要战胜道路的崎岖与坎坷。高山大海可以挡住狮子、老虎的前进,可挡不住蛇,蛇的躯体是冷血性的,但蛇的内心是火热的;蛇的肉体是柔软的,但意志却是坚定的。在对爱情的追求中,蛇虽不善于像狮子、老虎那样发出吼叫,只是“没有言语”地爬行,却显示出了更为执著、顽强的精神。古今中外,没有诗人用“蛇”的意象来表达对爱情的真挚与热望的。只要冯至如此。而这一意象不仅奇特,而且涵义峭拔、深厚。蛇,是“冷血动物”,但却是高山大海也挡不住它前行的动物。有人曾经这样写蛇:为什么我的身躯如此柔软,因为我要战胜道路的崎岖与坎坷。高山大海可以挡住狮子、老虎的前进,可挡不住蛇,蛇的躯体是冷血性的,但蛇的内心是火热的;蛇的肉体是柔软的,但意志却是坚定的。在对爱情的追求中,蛇虽不善于像狮子、老虎那样发出吼叫,只是“没有言语”地爬行,却显示出了更为执著、顽强的精神。
更值得称道的是,冯至还善于将各种意象巧妙地连接起来,构造峭拔绝妙的意境,完成爱的倾诉。如《满天星光》:更值得称道的是,冯至还善于将各种意象巧妙地连接起来,构造峭拔绝妙的意境,完成爱的倾诉。如《满天星光》: • 我把这满天的星光, • 聚拢在我的怀里, • 把它当作颗颗泪珠, • 用情丝细细地穿起——穿成一件外氅, • 披在爱人的身上。
意象之间的转喻清新、美妙(以泪珠喻星光,又转化为实体的外氅);意象之间的连接新颖、自然(星光、泪珠、外氅),由此构造的意境美仑美奂,对爱的倾诉可谓细致、周详,尽善尽美了(所有的良苦用心,最后都落实在对爱人细致入微的关心上)。意象之间的转喻清新、美妙(以泪珠喻星光,又转化为实体的外氅);意象之间的连接新颖、自然(星光、泪珠、外氅),由此构造的意境美仑美奂,对爱的倾诉可谓细致、周详,尽善尽美了(所有的良苦用心,最后都落实在对爱人细致入微的关心上)。
(2)幽深、委婉的风格 • 爱得深,不直说;爱得热(火),不张扬,冯至善于通过意象构造的意境曲折而自然地流露自己的爱与情。如《我是一条小河》,巧妙地借“小河”与投入河中的“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两心相印,两情相随的爱意。
全诗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洋溢着爱的情意。在这首诗中,爱情的倾诉不是平直的,而是迂回曲折的,1——3节写“追求”,构造了一种欢乐的情景;4——5节写“遭遇”、诉说“哀情”,构造了一种悲哀之境,再现了自由恋爱饱受磨难的情景。就在这种由“乐”到“悲”的倾诉中,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忠实、执著。(还有我在前面提到的《蛇》这首诗,也是如此。)全诗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洋溢着爱的情意。在这首诗中,爱情的倾诉不是平直的,而是迂回曲折的,1——3节写“追求”,构造了一种欢乐的情景;4——5节写“遭遇”、诉说“哀情”,构造了一种悲哀之境,再现了自由恋爱饱受磨难的情景。就在这种由“乐”到“悲”的倾诉中,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忠实、执著。(还有我在前面提到的《蛇》这首诗,也是如此。)
(3)艺术节制的抒情方式 • 这种方式首先表现在用外观形态之“冷”表现内在情感之“热”,而表现的方式虽然百折千回,荡人心弦,但却适度圆润,不夸张。是一种经过心灵冷处理后舒缓道出的热望。鲁迅曾经说过,“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两地书32)。将灼热状态的情感进行“冷处理”,实质是情感的升华、净化,以达到一种感情的超越与凝练,产生真正的“诗美”(我上面所列举的冯至的几首诗多是如此。)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将冯至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诗作的艺术节制,还表现在他善于给自己深沉、含蓄的诗情寻找一个朴素的诗的外形。冯至的诗的形象单纯、明朗,如小河等,诗的语言洗炼、明净,而且诗行比较整饰,韵脚大体和谐……这一切都显示了他抒情诗的特色。冯至诗作的艺术节制,还表现在他善于给自己深沉、含蓄的诗情寻找一个朴素的诗的外形。冯至的诗的形象单纯、明朗,如小河等,诗的语言洗炼、明净,而且诗行比较整饰,韵脚大体和谐……这一切都显示了他抒情诗的特色。
2、叙事诗的贡献 • 冯至不仅为新文学阵营贡献了一批杰出的抒情诗作品,也贡献了一批优秀的叙事诗作品。与抒情诗一样,冯至的叙事诗也多写爱情。朱自清先生特别推重冯至的叙事诗,尤其推重冯至《昨日之歌》下卷中的四首歌咏爱情的叙事长诗:《吹箫人》、《帷幔》、《蚕马》和《寺门之外》。认为,它们在“五四”新诗中“堪称独步”。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诗歌长于抒情,短于叙事,“五四”以来的白话新诗也多重抒情、议论,以叙事为主的长诗并不多见。冯至的叙事诗的出现,给新诗坛带来了新气象、新收获,也形成了写爱情诗歌的一种新格局:于叙事中歌咏爱情。如《帷幔》,写200年一位17岁的纯情少女听说父母要把自己嫁给“一个又丑陋、又愚蠢的男子”,心灰意冷而遁入空门。后来,这个女子无意中遇见了那个被她遗弃而决心终生不娶的男青年,这个女子发现,男青年既不丑陋,也不愚蠢,于是悔恨交加,一病不起,最后在绣完寄寓着自己苦情的帷幔后抑郁而死。那个男青年得知真相后,也削发为僧。长诗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了对婚姻不自由而酿成悲剧的深沉的愤懑之情。我们知道,中国传统诗歌长于抒情,短于叙事,“五四”以来的白话新诗也多重抒情、议论,以叙事为主的长诗并不多见。冯至的叙事诗的出现,给新诗坛带来了新气象、新收获,也形成了写爱情诗歌的一种新格局:于叙事中歌咏爱情。如《帷幔》,写200年一位17岁的纯情少女听说父母要把自己嫁给“一个又丑陋、又愚蠢的男子”,心灰意冷而遁入空门。后来,这个女子无意中遇见了那个被她遗弃而决心终生不娶的男青年,这个女子发现,男青年既不丑陋,也不愚蠢,于是悔恨交加,一病不起,最后在绣完寄寓着自己苦情的帷幔后抑郁而死。那个男青年得知真相后,也削发为僧。长诗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了对婚姻不自由而酿成悲剧的深沉的愤懑之情。 • 还有《蚕马》则传奇、神话中,叙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人与马的爱情悲剧。(略)
3、具有代表性的抒情诗分析 • 《我是一条小河》(1925年) • (1)本诗的特点:新颖的构思,精巧的比拟(以人拟物——我是一条小河),丰富优美的想象,以喜衬悲的情调。 •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1——3节为第一部分;4——5节为第二部分。1——3节:写“追求”,构造了一种欢乐的境界(意境)。4——5节:写“遭遇”:我(小河)流入了无情的大海,海上风狂浪厉,击碎了我(小河)的花冠、衣裳,“你”的彩霞般的影儿也幻散了。由此构造了一种悲哀之境,诉说了诗人的“哀情”。 • 通过这种追求——遭遇;又乐到哀的意境构造,生动地表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时代意识以及个性解放追求中的不幸遭遇。
(2)意象分析 • 全诗的中心意象是“小河”。 • A、意象的特征:外在特征——柔美、轻灵。本质特征——乐而不狂,哀而不伤,含而不露,衷情深藏。 • B、意象构成的特征:情景交融。 • C、意象的境界:清俊而幽婉,美妙而隽永。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 三、闻一多及其《死水》
作为诗人,闻一多是新月社早期的重要诗人。 • 作为学者,闻一多被称为是我国20世纪前半叶的学术大师。 • 他的诗人生涯,主要在1928年以前; • 他的学者生涯开始于1928年。我们这里主要讲的是他诗人生涯为新诗创作作出的卓越贡献。
闻一多在诗人生涯中,为诗坛留下了两本影响深远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两本诗集自然地显示了闻一多诗歌创作的两个阶段。在诗歌体式上,前期以自由诗创作为主,其智慧的结晶是《红烛》;后期以“新格律诗”创作为主,其艺术的收获是《死水》。在思想倾向上,前期充满爱的情怀,歌颂红烛精神,歌颂华夏文明;后期满怀悲愤鞭挞腐朽黑暗的事物。但两部诗集却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
《死水》是诗人诗歌创作后期的作品,也是全面体现诗人这一时期诗歌主张的优秀诗篇。这一首诗是《死水》诗集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死水》是诗人诗歌创作后期的作品,也是全面体现诗人这一时期诗歌主张的优秀诗篇。这一首诗是《死水》诗集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 创作《死水》时期,闻一多最著名的诗歌主张是什么呢?就是他在1926年于《诗的格律》中提出的“新格律诗”的主张。这个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诗歌的“三美”原则,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死水》一诗就是这种理论下的产物。
1、《死水》的创作缘起 • (1)艺术缘起:为了实践其所主张的诗歌的“三美”原则。 • (2)自然的缘起。据闻一多的朋友饶孟侃(也是新月社的一位诗人)说:“《死水》一诗,即君见西单(北京的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 (3)社会的缘起。饶孟侃上面所说的“有感”,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有感于具体对象——臭水沟;一是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军阀统治下的黑暗与腐朽的现实。具体的对象是触发诗人对现实不满的契机,而对现实的不满,又赋予摄入诗人意识中的丑陋的事物以诗的意味。所以,社会的缘起是更为重要的缘起,它是诗人创作的灵魂。
2、艺术特色 • (1)“三美”原则的完好体现 • A、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节和押韵上。诗中每句诗都由二个字或三个字的音尺(或称停顿)构成。如:第一段: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 ……… • 第二句与第四句押韵,读来铿锵有力,而又和谐优美。
B、建筑美。全诗有整齐的外形。每行九个字,每段诗四句,齐整划一,被称为“方块体”,又被戏称为“豆腐块”。 • C、绘画美。本诗十分讲究词藻的色彩感。如第二段: •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这些指称具体事物的词语,引起人直观的色彩感。
(2)美丑对比的抒情方法 • 以美的事物写丑,使丑更丑,这正是艺术的辩证法。本诗有效地采用了这一手法。如上面的第二段。从而将诗人对现实极端憎恶的情感倾向表现出来了。
(3)浪漫主义的情调,象征的技巧 • 浪漫主义的情调,主要表现在情景交融中(如,憎恨之情与对丑的描写相结合),表现在以肯定的描写(将丑的事物用美的对象作比)包蕴否定、批判的情感中。 • 至于象征技巧的运用,更增加了诗的魅力和内涵。如“死水”。这一个象征意象至少有三重意味:
第一、现实意味: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像死水一样)。第一、现实意味: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像死水一样)。 • 第二、人生意味:象征生活中一切丑恶的事物。如诗的最后写道: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怎样的世界。 • 第三、哲理意味:象征一切丑恶的观念、僵死的理论、文化。(Over)
徐志摩在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中,有重要地位。茅盾曾说:“新诗人中间志摩最可以注意。”朱自清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在我看来,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的骄子,真正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现代新诗在艺术上达到的最高境界。徐志摩在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中,有重要地位。茅盾曾说:“新诗人中间志摩最可以注意。”朱自清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在我看来,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的骄子,真正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现代新诗在艺术上达到的最高境界。 四、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
而要解读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我们应当特别注意一个地方与两个女人。而要解读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我们应当特别注意一个地方与两个女人。 • 一个地方就是徐志摩曾经留学的英国著名高等学府:剑桥大学。 • 两个女人: • 林徽因 • 陆小曼
1、生平经历与创作历程 •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海宁县一个富商家庭。5岁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11岁时,四书五经已将他美妙的童心熏陶得通体透亮。随后进入开智学堂接受新式教育。1915年夏天,已是翩翩青年的徐志摩从杭州一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也就在这一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完婚。1918年,“想做一个中国的Hanmilton(汉密尔顿)”的徐志摩赴美国留学,开始系统而直接地接触西方文化。在克拉克大学徐志摩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以一等荣誉奖毕业。
1919年9月徐志摩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第二年即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按常规,此时的徐志摩应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之事,但他没有按常规走自己的求学之路,此时他的眼光已经被远在英伦三岛的20世纪哲学泰斗罗素吸引了。于是,他“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衔的引诱,买船票过大西洋”,来到了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追随罗素开始了自己新的求学生涯。
在剑桥,他不仅从灵府的知性到情感的慧心,得到了剑桥风范的陶冶,而且,其言谈举止也深得剑桥文化之三味。也是在剑桥,1921年,徐志摩与清纯脱俗的林徽因坠入了疯狂而痴迷爱河,尽管这种爱最终未能结出生活的果实,但此段生活却成了徐志摩一生诉不完的诗兴的重要源泉,而林徽因也成了徐志摩“爱”的理想的象征。也是在这一个时期,徐志摩迎来了他诗歌创作的一个爆发期。在剑桥,他不仅从灵府的知性到情感的慧心,得到了剑桥风范的陶冶,而且,其言谈举止也深得剑桥文化之三味。也是在剑桥,1921年,徐志摩与清纯脱俗的林徽因坠入了疯狂而痴迷爱河,尽管这种爱最终未能结出生活的果实,但此段生活却成了徐志摩一生诉不完的诗兴的重要源泉,而林徽因也成了徐志摩“爱”的理想的象征。也是在这一个时期,徐志摩迎来了他诗歌创作的一个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