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67 Views
個案介紹之五.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 電話 ︰ 2728 6781 網址 ︰www.conservancy.org.hk. 環保團體的角色. 「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 」 2 年計劃,由 2005 年 3 月 – 2007 年 4 月 長春社主辦 可持續發展基金資助 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在塱原及附近一帶鄉村實行一項整合 環境、社區及經濟 三方面發展的項目。是次計劃旨在 : 1. 長遠保護及提高塱原的生態價值; 2. 促進塱原當地社群的歸屬感及社區凝聚力; 3. 推廣塱原的敎育價值及提供淡水濕地保育的研究及訓練空間;
E N D
個案介紹之五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 電話︰ 2728 6781 網址︰www.conservancy.org.hk
環保團體的角色 •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 • 2年計劃,由2005年3月 – 2007年4月 • 長春社主辦 • 可持續發展基金資助 • 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在塱原及附近一帶鄉村實行一項整合環境、社區及經濟三方面發展的項目。是次計劃旨在 : • 1. 長遠保護及提高塱原的生態價值; • 2. 促進塱原當地社群的歸屬感及社區凝聚力; • 3. 推廣塱原的敎育價值及提供淡水濕地保育的研究及訓練空間; • 4. 發展塱原成為生態旅遊熱點及製造更多就業機會。.
塱原在哪裡? HKSAR 位於新界北部雙魚河和石上河之間 由河上鄉、燕崗和松柏塱一帶的農地組成
塱原的特色 • 環境: • 面積約150公頃,香港最大片完整的淡水濕地 • 政府定為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第八位 • 多元化的生境及生物多樣性 • 共錄得超過二百多種雀鳥(全港有四百多種)
塱原的特性 社會及文化: • 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 附近散佈了多個原居民村落,保留了濃厚的鄉村社區和傳統本土文化特色 • 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 • 傳統農業社區
塱原面對的問題… • 人口老化 • 非原居民大量遷入 • 鄉村社區結構的改變 • 傳統鄉村文化失傳 • 土地用途改變 • 土地私有權問題 • 污染問題 環境 社會 經濟 • 內地農業市場競爭 • 新市鎮發展
與當地持份者緊密合作 • 當地持份者包括 : • 原居民、非原居民、村領導、農友、學校及當地社團組織等等 • 與當地組織合作舉辦不同活動 • 河上鄉婦女會 – 水仙花及生態遊活動 • 古洞蔬菜產銷合作社 – 有機耕種推廣 • 古洞村義工隊 – 清潔鄉村活動 作為外來團體,長春社的角色 – • 推動及引導當地持份者參與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社會:社區建設活動 為居民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 - 目的希望改善環境及生態及得到社區人士的支持及參與,促進社區共融及改善環境 『潔出鄉村』 – 鄉村清潔及回收活動 『緝捕「薇甘菊」行動』
風水林優化及訓練活動 • 塱原一帶各村均保留了風水林… • 保護傳統鄉村的獨有風貌 • 提昇風水林及附近環境,提供更多休憩地點選擇 • 增強新一代村民對傳統文化認識 • 保育風水林內物種 河上鄉風水林
環境:生態保育 • 塱原濕地與水田耕種關係密切,持續水田耕種就是最有效保育塱原濕地的方法 • 推行有機耕種 – • 協助農友轉型有機耕種 • 提供技術支援
生態保育 • 塱原農地生境分佈調查 • 塱原生態研究
生態保育 增加社區對生態、文化保育及可持 續發展的認知 • 「北區可持續發展群英會」交流會 • 塱原農友有機耕種講座 • 學校活動 • 技能建構訓練 –觀鳥及歷史文化訓練
經濟發展 • 連結塱原的生態、歷史文化資源與商業 • 發展「社區為本式的生態旅遊」 • 提供另類收入來源,增加營商機會 第一步 - 塱原居民生態導賞員訓練
1 2 3 4
河上鄉 經濟發展 • 綠色農墟 • 拓展塱原有機農產品銷售渠道 • 配合生態旅遊,增加當地經濟收益及旅遊吸引力 太和農墟
經濟 社會 環境 「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 • 鄉村清潔及回收活動 • 緝捕「薇甘菊」行動 • 優化風水林 • 綠色農墟 • 生態旅遊 • 有機耕種 • 生態研究 • 回復濕地生境 • 舉行有關環境保護的 • 交流會
其他角色的參與 學校留意資源運用學生積極參與義務工作推行可持續發展教育 商界 提升工作環境質素 打破市場壟斷 市民關注所處社區發展主動參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