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47 Views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 研读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率. 福建师大附中 罗银先. 2014.3.21. 研读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率. 一、 2014 年理综 《 考试说明 》 化学学科 有何变化?. 二、 《 考试说明 》 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 2014 年理综 《 考试说明 》 化学学科 有何变化?. 2014 年理科综合 《 考试说明 》 中化学科在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应遵循的原则、试卷结构、题量与分值、难度值( 0.60-0.65 )、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化, 与往年保持一致。.
E N D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 研读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率 福建师大附中 罗银先 2014.3.21
研读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率 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 • 201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化学科在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应遵循的原则、试卷结构、题量与分值、难度值(0.60-0.65)、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与往年保持一致。 • 《说明》中题型示例仍然安排10道例题,但例6和例8 做了更换,其它8道例题保持不变。 • 《说明》 中“参考题例”改称“参考试卷”,并将第9题、第23题、第32题做了更换,其它试题保持不变。
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 这两道题的素材和知识点均来源于课本,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整合,来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素养。 • 201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化学科在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应遵循的原则、试卷结构、题量与分值、难度值(0.60-0.65)、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与往年保持一致。 • 《说明》中题型示例仍然安排10道例题,但例6和例8 做了更换,其它8道例题保持不变。 • 《说明》 中“参考题例”改称“参考试卷”,并将第9题、第23题、第32题做了更换,其它试题保持不变。
【例6】(2012福建省高考) 铜单质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 (1)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 金属单质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镀层。 ①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还原剂(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 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
(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步骤(i)中Cu2(OH)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②步骤(ii)所加试剂起调节pH作用的离子是 HCO3-(填离子符号)。 ③在步骤(iii)发生的反应中,1 mol MnO2转移2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④步骤(iv)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Fe3++NH4++2SO42-+6H2O=NH4Fe3(SO4)2(OH)6+6H+; 过滤后母 液的pH=2.0 , c(Fe3+)=a mol·L-1,c(NH4+)=bmol·L-1, c(SO42-)=d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a、 b、d的代数式表示)。 “例6”以铜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素材,综合考查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平衡等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要求考生通过文字、图像及工业流程示意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着重检测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所考查的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的化学学科的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能力。
【例8】(2013北京高考)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碱性、漂白性。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 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 实验a目的是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 ② 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白雾中混有 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 。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CaSO4。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SO2+Cl2+2H2O=SO42-+2Cl-+4H+ 。 “例8”以“SO2与漂粉精的反应的实验探究”为背景,综合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设计等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以及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较好的实现了对考生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实验题多方位、多层面的检测功能,较全面的检测了考生的化学学科基本素养。
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 这两道题的素材和知识点均来源于课本,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整合,来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素养。 • 201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化学科在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应遵循的原则、试卷结构、题量与分值、难度值(0.60-0.65)、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与往年保持一致。 • 《说明》中题型示例仍然安排10道例题,但例6和例8 做了更换,其它8道例题保持不变。 • 《说明》 中“参考题例”改称“参考试卷”,并将第9题、第23题、第32题做了更换,其它试题保持不变。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考试说明》是今年我省高考命题的依据,体现对高考试题的指导性,而且《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大纲》对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的要求。化学高考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并且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辩 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 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 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 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 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 A 太阳能电池、电解
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 A 铝镓合金
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 A 该工艺的本质是借助铝镓合金,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辩 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 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 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 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 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 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 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 做出解释的能力。
【例6】(2012福建省高考) 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 着重考查学生通过对文字“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结合图形分析知此时反应速率比较快,可以不用再提高pH了,但若要停止反应,从图中分析出pH在下降到9时,反应速率为0即停止了反应,用正确的文字得出“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 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
【例6】(2012福建省高考) 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 这里就考查考生通过文字、图像的观察、分析、思考,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着重检测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 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 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 的解释。
【例8】(2013北京高考)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例8】(2013北京高考)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 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 实验a目的是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 ② 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白雾中混有 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 这里着重考查以“SO2与漂粉精的反应的实验探究”为背景,要求学生理解实验方案中各实验步骤的目的,并对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出解释,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实验评价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与严谨性。
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条件或根据实验条件确定实验目的,在认真比较、分析表中呈现的三组实验条件或目的的基础上,完成实验设计(填写实验目的或条件)。 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的处理的“实验方案”设计 探究溶液的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 “温度”或“pH”只考虑一个变量 3 313 0.30 6.0
“数据处理” 要求学生观察图像,从中获取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值,并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得出该时段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解释与结论” 要求学生透过实验的异常现象,联想过氧化氢稳定性的知识,分析得出“由于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增大,使过氧化氢的浓度减小,导致降解反应速率降低”的结论。 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解释与结论” 考查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该条件下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得出“pH=10时,有机物降解速率趋于0”的结论。 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解释与结论” 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 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设要求,并将探究结论(溶液的pH或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的规律)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得出使反应停止的措施。 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思考与交流”
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的处理的“实验方案”设计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的处理的“实验方案”设计 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根据实验试题中“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图像),得出合理结论”的实验能力,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的命题原则。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二)如何领会《说明》中“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要求逐步升高,高层次的要求中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层次考查的成分比较多,就是通常说的中等难度的考题,“了解”层次属于容易题,但有时不认真思考也易丢分。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 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糖类、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本题以“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相关知识为素材,考查常见有机物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简式、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基础,属于“了解”层次的要求,属于容易题。
D 本题以碳、硫、钠和铜等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要求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所考查的内容均为学生熟悉的中学常见无机物的主干知识。属于容易题。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二)如何领会《说明》中“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三)熟悉“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内涵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包括:①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③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④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⑤化学实验基础等五个方面。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三)熟悉“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内涵 1. 突出“化学实验基础”部分,再次明确22个具体的实验内容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常用仪器、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如O2、H2、CO2、Cl2、NH3等)的实验室制法、常见离子(如Cl-、CO32-、SO42-、NH4+、Ag+、Fe3+、Al3+等)的检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等。 22个实验内容,“化学1”有9个、“化学2”有7个、“化学反应原理”有6个。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三)熟悉“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内涵 1. 突出“化学实验基础”部分,再次明确22个具体的实验内容 明确了实验试题中更高层次的4点实验能力要求是: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题型示例中的“例7”、“例8”对化学实验基础与能力的考查以及试题难易程度的控制上都是很好的例子,考生应反复详读、领会。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三)熟悉“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内涵 1. 突出“化学实验基础”部分,再次明确22个具体的实验内容 2. 高考常考“主干知识”,能力层次上多数要达理解和应用水平 对于高考常考的知识,也就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在能力层次上普遍都要求达到中等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水平。如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②NA的应用及以n为中心的计算;③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位置—性质”三者的关系;④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与应用;⑤盖斯定律的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 对知识应用能力考查的比重有所上升 研读《考试说明》可发现,在命题的指向上,考查记忆型知识的要求和比重有所下降,而考查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的比重趋于上升。 在《说明》中一共安排了10道例题,其中调整了例6和例8两道题,这些“例题”以及“参考试卷”中的大部分均以图表、工艺流程示意、转化关系图、实验装置、坐标图等方式呈现化学信息,这就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试题所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进行加工、吸收,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采用分析、推理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4. 选考题中,“有机化学基础”试题难度有所下降 由于老师教学的安排、知识点的量、难易程度等的不同,近年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生比较多、选考“有机化学基础”的考生比较少。 但从各省及福建高考试题来看,情况有所变化,特别是2013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选修第32题(即参考试卷中第32题),难度有所下降,入题也相对容易了,有机框图转化步骤少了,分步得分也高了。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及“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相符。
4. 选考题中,“有机化学基础”试题难度有所下降 2013福建高考 bd 羟基 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
4. 选考题中,“有机化学基础”试题难度有所下降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 (三)熟悉“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内涵 • 突出“化学实验基础”部分,再次明确22个具体的 • 实验内容 2. 高考常考“主干知识”,能力层次上多数要达理解 和应用水平 3. 对知识应用能力考查的比重有所上升 4. 选考题中,“有机化学基础”试题难度有所下降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1. 充分完整地研读、使用《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风向标,考生应该充分完整的去研读和使用,要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根据《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内容,逐条对照知识点,进行知识检索,并结合课本进行梳理,对照自已的掌握情况,明确哪些已经理解了,哪些仍属于模糊状态,以便查缺补漏,有针对性的及时弥补。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1. 充分完整地研读、使用《考试说明》 要找出近几年的福建省高考真题,特别是《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与“参考试卷”要认真去做,并研究分析出题意图与能力要求,进一步体会各知识点的“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等能力要求。《考试说明》中的“参考答案”具有一定的答题示范作用,也应该去认真揣摩,学习如何规范答题,以及如何寻找答题的关键字眼,使答题简洁明了。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1. 充分完整地研读、使用《考试说明》 2. 加强实验复习 化学实验的考查主要涉及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药品取用、物质溶解、试纸使用、仪器洗涤、气体测量、气密性检查等)、实验安全、物质的检验、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的提纯、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方面。从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的考查及试题问题设置上看,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都是由中学课本中有关实验迁移过来的,试题的设问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1. 充分完整地研读、使用《考试说明》 2. 加强实验复习 复习化学实验首先要回归课本,对照《说明》中明确要求的22个基本实验内容,要逐一理解和掌握。掌握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结论、应用与评价等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并分析归纳实验原理、装置特点和操作上的共性和特性,掌握实验规律。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1. 充分完整地研读、使用《考试说明》 2. 加强实验复习 复习时要将实验内容与知识体系有机结合,总结探究实验的一般规律,并能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化学问题。学会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掌握化学变化的一般规律,能对化学实验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1. 充分完整地研读、使用《考试说明》 2. 加强实验复习 为了提高对实验题的分析解题能力,要适时、适度选取一些高考真题和各地市模拟试题进行练习,总结归纳解题的思路及方法。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3. 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 基础是夺取高分的保证和基石,《说明》中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但对第三层次的要求所占的比例相当小,中等难度的题型出现频率比较高。高考的成功在“基础”,复习中要强化主干知识的训练与思考,重点概念的准确解读,知识框架的构建,查缺补漏、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升化学科学素养,力争做到“容易题稳拿分、中档题不丢分、难题要得分”。切不可因某些知识点高考较少考到,而抱侥幸心理去忽略或绕开它。
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3. 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 要注意从各个不同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审视,要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特别要关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氧化还原、盖斯定律、原电池与电解池、化学平衡)、化学实验与计算的密切联系。复习过程中可以设置一条主线,联系做过的经典习题,沿着这条主线,把学科内各模块知识融合在一起,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化学知识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