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75 Views
環境規劃授課大綱 環境敏感地. 陳永森. 環境敏感地區. 環境敏感地區之觀念、起源與定義 經濟成長與土地開發間之競合,造成對於環境之衝擊,為減緩此一效應,因而提出環境敏感地區之概念。. 危急土地 (critical land) :一地區在缺乏管制或不相容之開發使用下,將造成環境、生命財產、或長期公共利益之損失,而此種損失之嚴重性程度將不僅存在於地方或地區之性質者。. 環境敏感地區 (sensitive area) :引自「危急地區」之名詞,泛指極易因人為因素而導致環境負效果之地區。.
E N D
環境規劃授課大綱環境敏感地 陳永森
環境敏感地區 • 環境敏感地區之觀念、起源與定義 • 經濟成長與土地開發間之競合,造成對於環境之衝擊,為減緩此一效應,因而提出環境敏感地區之概念。
危急土地(critical land):一地區在缺乏管制或不相容之開發使用下,將造成環境、生命財產、或長期公共利益之損失,而此種損失之嚴重性程度將不僅存在於地方或地區之性質者。
環境敏感地區(sensitive area):引自「危急地區」之名詞,泛指極易因人為因素而導致環境負效果之地區。
邊際地區土地(marginal region):在傳統土地利用開發過程中,較為低度使用或者是不使用之地區,或者是不適宜開發之區域,而此地區往往可能潛藏環境災害,或環境容受力相對較為脆弱之地區。如:山坡地、海岸地區、濕地、河川地…等。邊際地區土地問題為目前全球所共同正視的環境議題,因而國際地理學會(IGU)特別成立此一委員會。
1985年行政院經建會於「環境敏感地區土地規劃與管理之研究」報告書中,首度提出環境敏感地區之名詞與定義。1985年行政院經建會於「環境敏感地區土地規劃與管理之研究」報告書中,首度提出環境敏感地區之名詞與定義。 • 環境敏感地區:凡具有特殊價值或潛在災害之地區,極易因不當的人為活動而導致環境負效果之地區。
環境敏感地區分類: • 生態環境敏感地區:野生動物棲息地、自然生態地區、科學研究地區。 • 文化景觀敏感地區:自然遊憩地區、特殊景觀地區、歷史考古及文化地區:
資源生產敏感地區:優良農地、水源水質保護區、礦產地。資源生產敏感地區:優良農地、水源水質保護區、礦產地。 • 天然災害敏感地區:洪患地區、火災地區、地質災害地區、空氣污染地區。
各種環境敏感地區之特性與資源保育之標的:如p.133,134表所示各種環境敏感地區之特性與資源保育之標的:如p.133,134表所示
環境敏感地區之管理 • 環境敏感地區之土地管理策略: 1.土地公有權之行使 2.土地使用管制 3.徵稅
土地管理手段: 1.分區使用管制(zoning) 2.特別策略管理辦法 3.績效標準管理辦法
臺灣目前推動環境敏感地區管理之困難 • 法令問題 • 行政命令所推動之計劃方案 • 專責機構設立問題:營建署 • 環境基本資料庫之建制問題 • 劃設之比例尺使用問題 • 地區性環境敏感地區劃設方式
環境敏感地區劃設 • 準備項目: 1.環境基本資料庫 2.疊圖法 3.劃設準則之確定
4.劃設流程之確定 5.專業判斷 6.依據各地區之實質環境特性進行修正
生態敏感地區 • 文化景觀敏感地區 • 優良農田 • 地表水源維護敏感地區
地下水補注區 • 洪水平原 • 山坡地地質災害敏感地區 • 空氣污染敏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