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76 Views
NSTL 资源与服务的发展.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袁海波 2011 年 5 月. 目 录 一、引言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 十二五 ” 战略发展目标 指导原则 : 坚持“战略保障、创新引领、共建共享、公益普惠 ”, 推进“资源保障、知识服务、人才强业”战略 发展目标 : 确立了建设 “ 一个基地、两个中心 ” 的战略发展目标 , 即:建成数字时代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战略保障基地;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集成枢纽和知识化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的支持中心。. 一、引言. 单位 : 亿元.
E N D
NSTL资源与服务的发展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袁海波 2011年5月
目 录 一、引言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十二五”战略发展目标 指导原则:坚持“战略保障、创新引领、共建共享、公益普惠”,推进“资源保障、知识服务、人才强业”战略 发展目标:确立了建设“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战略发展目标,即:建成数字时代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战略保障基地;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集成枢纽和知识化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的支持中心。 一、引言 单位: 亿元
(一)总目标 • 构建数字时代的国家科技文献战略保障基地 • (二)建设方针 • 重点:外文文献 • 完善印本文献资源基础保障,大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构 • 建数字时代印本与电子资源并举的文献保障体系 • (三)现状 • 1.印本外文文献资源 • 经费占资源建设经费的69%(2011年预算) • (1)外文期刊:17581种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印本外文期刊学科分布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单位: 亿元
(2)外文会议录等:9072种包括会议录、工具书、科技报告、科技从书等(2)外文会议录等:9072种包括会议录、工具书、科技报告、科技从书等 印本外文会议录等文献学科分布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单位: 亿元
2.外文电子资源: 经费占资源建设经费的31% 原则:国家许可为主要方式,长期拥有利用为前提,兼推联合采购 (1)国家许可,全国开通外文网络版全文现刊:658种 外文事实型数据库:4种 利用方式:NSTL网进入,经中心同意,出版商审核后,直接访问外商平台。 2010年利用量560万篇 (2)国家许可,全国开通外文回溯全文期刊:1500种 包括:Springer、LOP、OUP、Turpion、Nature、LWW、IDC(IEE)、英国 皇家化学学会、CSHL(美国冷泉港实验室)、BMJ(美医学会23种36万篇) 利用方式:访问NSTL回溯平台,订现刊的可直接访问外商平台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NSTL以“国家许可”方式订购外文回溯期刊一览表NSTL以“国家许可”方式订购外文回溯期刊一览表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说明: (1)序号1—5已在NSTL平台(http://archive.nstl.gov.cn/Archives/)为全国提供免费在线服务,2010年回溯 期刊全文使用量256万篇; (2)序号6—10正在NSTL平台上载数据,近期即可为全国开通免费在线服务。
(3)NSTL支持,集团联合采购 2004年起,NSTL以集团联合采购方式,支持高校集团和中科院集团采购ACS、AIP/APS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目前NSTL支持100个集团成员单位(高校60个、中科院等39个)采购ACS电子期刊数据库,支持101个集团成员单位(高校69个、中科院等32个)采购AIP/APS电子期刊数据库。 2009年起,支持高校农学中心集团和农科院集团采购PAJ、PBJ全文期刊数据库,目前NSTL支持50个集团成员单位(高校34个、农科院等16个)采购PAJ全文期刊数据库,支持51个集团成员单位(高校38个、农科院等13个)采购PBJ全文期刊数据库。 2010年NSTL以集团联合采购方式支持的全文期刊数据库,在获得NSTL经费支持的集团成员范围的全文使用量达到1588.18万篇。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NSTL支持集团联合采购期刊数据库全文使用统计表NSTL支持集团联合采购期刊数据库全文使用统计表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说明:2006年中断与高校集团AIP/APS的联合采购,当年无高校集团成员AIP/APS全文使用数据。 (4)支持中科院、医科院、农科院采购47个数据库,12000多种网络版全文期刊,为三大系统研究所开通服务,2010年利用量1200万篇 (5)外文学位论文:20多万篇,文摘检索,全文传递
3.中文文献资源 (1)期刊:维普、万方 文摘检索,全文传递 (2)学位论文:150多万篇 文摘检索,全文传递 (3)会议录:130多万篇,1983 ~ 文摘检索,全文传递 4.专利、标准、计量规程:文摘检索,全文传递 专利:七国两组织 标准: 计量规程: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四)“十二五”发展 1.发展原则:优化结构,增强保障,全面提升数字时代国家科 技文献基础保障能力 2.发展重点:外文科技文献 3.发展思路: (1)巩固印本外文科技文献的国家基础保障 外文纸本科技文献是国家科技资源的战略储备,是支持各类科技文献机构发展数字文献资源服务的坚强后盾。尤其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机制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情况下,有步骤地实现较完整的纸本保障和有效备份,具有重大意义。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四)“十二五”发展 在持续保障2.6万种外文印本文献规模的基础上(总量<30000种),调整和优化资源结构,稳中有增。进一步完善科技知识体系的资源覆盖保障,统筹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两个层面的文献保障,继续补充重点发展领域和学科领域缺失的期刊和会议录,加强针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大专项的资源保障,重点补充新出版科技期刊。扩大和优化学科、馆藏和载体布局,重点针对学科交叉、多学科集成、重大应用领域、重要新兴学科等,拓展文献收集的学科范围。 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外文科技文献资源建设,逐步加大国外科技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标准、产品样本,以及其他灰色文献的建设力度。合理拓展文献采集的地域和语种范围,逐步加强对新兴科技国家、我国科技合作重点国家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科技文献采集,有效满足国内对此类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2)积极推进数字科技文献国家保障体系建设 数字科技文献资源正迅速成为科技出版的主要形式和国家科技信息资源服务的主要类型,积极推动建立国内外数字科技文献资源的国家统筹建设机制,大力加强数字科技文献资源的保障。 大力加强,重点回溯,国家许可为主,兼推联合采购 经费逐步加大到40% 继续以“国家许可”方式引进国外主要科技出版商的回溯全文数据库,弥补早期和特定历史时期重要科技文献的全国性缺失,弥补教育科研机构数字科技文献早期采购的缺失。在十一五期间已经订购1500多种回溯全文期刊的基础上,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覆盖主要科技出版商、重要学协会和大学出版社的回溯期刊订购达到4000-5000多种,满足用户对回溯性文献资源的基本需求。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继续以“国家许可”方式引进专业学协会、大学和其它中小型出版商全文期刊数据库,积极推动低使用率和低保障率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的国家引进和多机制共享,形成数字资源的国家互补保障体系。牵头组织和协调成员单位和国内重要教育科研机构,以机构投入为主、国家匹配补贴、多机制共享方式开展对主要出版商全文数据库的集团采购。应对出版商市场垄断下的肆意涨价行为,增强科技界对国内外数字文献资源的稳定获取能力,并争取长期保存、开放存缴和传递服务等合法权益。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积极推进建立国家主导、联合参与、可靠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加强长期保存的权益管理、过程管理、技术保障、经济支持、可靠运行与公共服务认证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为所有通过国家平台采购的各类型数字科技资源建立可信赖的长期保存系统。建立国家科技数字文献长期保存联盟,组织、支持和协调国内主要科技文献机构分工合作,保存主要科技出版商和主要学协会及大学出版商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形成主要数字科技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责任体系、长期战略保存系统和被保存资源的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并建立异地备份、继承迁移、可靠性认证等机制。国内订购的国外重要科技期刊现期全文数据库,十二五期间争取建立长期保存机制。积极推进建立国家主导、联合参与、可靠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加强长期保存的权益管理、过程管理、技术保障、经济支持、可靠运行与公共服务认证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为所有通过国家平台采购的各类型数字科技资源建立可信赖的长期保存系统。建立国家科技数字文献长期保存联盟,组织、支持和协调国内主要科技文献机构分工合作,保存主要科技出版商和主要学协会及大学出版商的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形成主要数字科技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责任体系、长期战略保存系统和被保存资源的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并建立异地备份、继承迁移、可靠性认证等机制。国内订购的国外重要科技期刊现期全文数据库,十二五期间争取建立长期保存机制。 二、资源建设与发展
(一)服务系统功能的拓展 1.完善服务系统功能,推进从面向个人用户向支撑个人和机构 用户信息发现能力转变 (1)开放接口 与传统的封闭式系统不同,新的NSTL网络服务系统提供多种基于Web Services服务接口(包括检索接口,全文传递接口,代查代借接口等),将服务面向国内图书信息机构开放,全面支持第三方图书信息机构对NSTL资源的调用,使那些资源不全、资金不充分的机构能更加便捷地获取NSTL资源,融入用户熟悉的使用环境,对于全国的文献服务机构形成了有效的技术和资源支撑能力。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2)用户管理平台 为了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对其内部个人用户实现高效管理,从而方便快捷地使用NSTL资源与服务而推出的一种个性化服务方式。通过NSTL免费提供的、安装在机构本地的管理软件,机构可以对其内部个人用户实现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费用分配等管理,用户在机构许可的范围内使用NSTL,所发生的费用由机构统一结算。用户管理平台遵循自愿、准入、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单位可选择NSTL镜像站、服务站或中心站申请建立。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3)内网专题镜像平台 为了便于内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机构使用NSTL资源与服务而推出的一种个性化服务方式。NSTL向机构免费提供所需要的文献文摘数据和管理软件,在其内网建立专题镜像,机构内用户通过访问内网专题镜像平台,检索浏览文献文摘数据,在内网直接订购原文,所发生的费用由机构统一结算。内网专题镜像平台遵循自愿、准入、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符合条件的机构可选择NSTL镜像站、服务站或中心站申请建立。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2.增强综合科技资源关联服务能力 试验建设综合科技资源关联服务应用示范系统,探索科技文 献与科技新闻、科学数据、科学术语、种质资源等科技资源的集 成关联检索,试验开展关联数据网络的知识化查询、标准服务接 口、关联数据下载等的研发与服务,支持基于多种类型科技资源 关联服务的综合资源发现与服务集成。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3.加强新型信息环境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试验和初步实现嵌入用户桌面和社会化网络的个性化信息 服务普惠工具。 试验并示范推广基于中心资源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支持建 立个性化资源整合工具及移植定制平台。 试验并示范推广基于中心资源的开放情报计算分析工具, 支持授权机构用户对中心资源的知识挖掘、关联分析和可视化分 析等,支持重点机构利用中心资源开展情报研究分析。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二)服务模式的拓展 宗旨:用户为本,诚信服务,对用户零缺失的目标 1.全文提供,提高成效 (1)2010年120万篇,其中系统传递40万篇,提高11% (2)现刊数据库利用量3300多万篇,其中5个回溯数据库260万篇 2.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1)重大科技专项 8项 文献推送,专利分析、学科态势分析、知识环境搭建、情报调研等 (2)科技文献援藏、援疆服务行动 (3)企业创新服务行动:专业(行业)文献信息服务平台,高新区服务站 (4)探讨支持区域发展文献信息服务示范 (5)决策咨询服务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3.积极促进社会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 推进科技信息服务宣传与培训行动计划,建立国家平台主导 的科技信息服务培训体系。积极支持成员单位和两站,加强对地 方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培 训支撑门户和专家咨询服务中心,提升社会用户的信息素养。 4.OA免费外文文献组织整合服务 目前OA期刊5000种,涉及农、林、工、商、医等17个领域 正在组织整合OA会议录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三)建设面向英文文献的科技组织体系,增强知识组织服务能力(三)建设面向英文文献的科技组织体系,增强知识组织服务能力 知识组织体系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深度发现与利用的重要手段,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文文献知识组织体系,开展基于科技知识组织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是中心提升科技知识组织和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引领和推动国家科技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1.初步建成面向英文文献的科技知识组织体系 采用先进的知识组织技术和方法,基本建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海量英文科技文献信息深度内容揭示和组织,支撑向知识服务跨越发展的科技知识组织体系。 。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科技知识组织体系包括超级科技词表和本体库。词表建设以科技概念为核心,预计收录理工农医四大领域科技术语不少于500万条,科技概念规范名称80万条。本体建设在初步建立本体构建的方法、机制和工具集的基础上,面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选择4-5个学科方向,围绕重大专项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构建相应领域本体。科技知识组织体系包括超级科技词表和本体库。词表建设以科技概念为核心,预计收录理工农医四大领域科技术语不少于500万条,科技概念规范名称80万条。本体建设在初步建立本体构建的方法、机制和工具集的基础上,面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选择4-5个学科方向,围绕重大专项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构建相应领域本体。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2.积极开展基于科技知识组织体系的示范应用 开发科技知识组织体系辅助建设工具,搭建协同工作环境,探讨针对大规模科技文献的文本语义计算方法,开发相应的文本语义计算工具。基于知识组织体系,通过对中心收藏海量外文文献信息的自动标注,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科技文献的内在关联,实现对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深度揭示和知识关联。通过建立新型智能检索系统,推进对这些资源的知识发现、知识挖掘和知识应用。积极开展基于科技知识组织体系,面向科研创新、科技决策服务的应用示范,以及基于科研本体和领域本体的应用示范。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
开展《汉语主题词表》与英文超级科技词表基于概念的映射研究,探索中英文双语检索服务解决方案。构建面向公众、第三方机构开放的知识组织体系共享服务平台,促进该体系的开放利用。面向国内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基于知识服务体系的中心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共享服务,形成对国内科技情报服务的辅助支持能力,研究建立科技知识组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展《汉语主题词表》与英文超级科技词表基于概念的映射研究,探索中英文双语检索服务解决方案。构建面向公众、第三方机构开放的知识组织体系共享服务平台,促进该体系的开放利用。面向国内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基于知识服务体系的中心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共享服务,形成对国内科技情报服务的辅助支持能力,研究建立科技知识组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拓展服务模式,推进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