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likes | 821 Views
仓储管理 (仅作为内部培训教材). 福建八方盛丰物流有限公司 — 陈传平. 仓储管理培训教材目录. 第一章 -- 仓储管理的认识 第二章 --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 第三章 — 储区空间的规划 第四章 -- 仓储设备的选择 第五章 -- 控管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 -- 检查与改进. 第一章. 仓储管理的认识. 仓储管理的认识 — 仓储管理定义. 仓储管理定义
E N D
仓储管理 (仅作为内部培训教材) 福建八方盛丰物流有限公司—陈传平
仓储管理培训教材目录 • 第一章--仓储管理的认识 • 第二章--仓储管理构成要素 • 第三章—储区空间的规划 • 第四章--仓储设备的选择 • 第五章--控管技术的应用 • 第六章--检查与改进
第一章 仓储管理的认识
仓储管理的认识—仓储管理定义 • 仓储管理定义 • 传统的物流系统中仓储管理作业一直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但是在现今生产制造技术及运输系统都已相当发达的情况下,仓储管理作业的角色也已起了质与量的变化。虽然其调节生产量与需求量的原始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不过为了满足现今市场少量多样需求的型态,使得物流系统中的拣货、出货、配送的重要性已凌驾在仓储保管功能之上。
仓储管理的认识—按仓储功能划分的分类 • 按仓储功能划分的分类 • 物流中心仓储: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和组织: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配送中心仓储:从事配送活动的场所和组织:主要面向特定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配送为主、存储为辅。 运输转换仓储: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仓储,注重货物的周转作业效率和周转率。 保税仓储:用于存储保税货物:不用于国内销售、暂时进境、海关予以退税。
仓储管理的认识—仓储管理目的 • 仓储管理目的 • 同时,我们也可以按仓储物流中心因型态的不同对储存作业的需求程度亦有所差别,可将其功能概分为两类,一是调节生产或市场需求的变化,二是维持其它作业的顺利进行。 • 现以快安仓储物流中心实际运作的观点讨论仓储作业的功能,基本分为下列三项: • (1) 调节生产制造与需求的功能 • 部份附属于制造商的仓储物流中心常位于工厂邻近,除具备商品配送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一般仓库调节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功能,因此需求大量的储存区域以供使用。(例如快安仓库客户福建爱普生,租赁快安仓库3000平方米)
仓储管理的认识—仓储管理目的 • (2) 取得采购优惠的功能 • 另有部份附属于零售商集团或批发商的物流中心,为了采购时能取得较优惠的折扣,常一次订购所谓经济批量的商品,所以储存区域需要考虑此批订货量的大小。(例如快安仓库客户蒙牛牛奶,租赁快安仓库2750平方米;金锣火腿肠,租赁快安仓库1000平方米) • (3) 补充拣货作业区商品存量功能 • 前两项都包含在传统仓库的储存作业功能之中,而物流中心内仓储作业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补充拣货作业区的商品库存量。有时一个仓储物流中心找不到真正的储存区域,因为其储存作业已包含在拣货作业区。
仓储管理的认识—仓储管理目的 • 仓储管理的目的,除以上三项基本功能外。最主要目的就是辅助其它作业顺利进行。我们知道仓储物流中心作业就是一连串的 “存货”与“取货”的动作所组合,如:进货存放进货暂存区,暂存区取出再存放至固定仓位,固定仓位补货取出再存放至拣货区,拣货仓拣货取出再存放至出货暂存区,出货暂存区取出再存放至配送车上,这些一连串的“存货”与“取货”都会使用到保管储放区域,如何使这些“存货”与“取货”快速而有效的在各作业中的保管储放区域定位,所要依循的就是仓储管理。 • 因此,仓储管理的目的就是辅助其它作业顺利进行,方便其它作业“存货”与“取货”的动作以及掌握库存,提供其它作业进行的判断依据,而其最主要辅助作业对象就是拣货作业。
仓储管理的认识—仓储管理基本原则 • 仓储管理基本原则 • (1) 储存位置必须很明确的被指示出来: • 先将储存区域经过详细规划区分,并标示编号,让每一项预备储放的货品均有位置可以储放。此位置必须是很明确的,而且经过储位编码的,不可是边界含糊不清的位置,例如走道、楼上、角落、或某某货品旁等。很多物流中心习以为常的把走道当成储区位置来使用,这是不对的,虽然短时间会得到一些方便,但会影响作业之进出,违背了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
仓储管理的认识—仓储管理基本原则 • 仓储管理基本原则 • (2) 异动要及时记录: • 当货品有效的被配置在规划好的储位上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储位维护,也就是说货品不管是因拣货取出、或因产品汰旧换新,或是受其它作业的影响,使得货品的位置或数量有了改变时,就必须确实的把变动情形加以记录,如此才能进行管理。由于此项变动登录工作非常繁琐,仓管作业人员在忙录工作中的“刻意惰性”,使得这个原则是进行储位管理最困难的部份,也是目前各物流中心储位管理作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仓储管理的认识—仓储管理的范围 • 仓储管理的范围 • 在物流中心的所有作业中,其所使用到的保管区域均属于仓储管理的范围,其范围因作业方式的不同而有下列四类保管区域的定义与区分,此四类仓储区为:预备储区、保管储区、动管储区、移动储区,如图:
第二章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 • 仓储管理基本考虑的要素为储位空间、物品、人员、储放及搬运设 • 备与资金等关联要素,如图: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储位空间 • (1) 储位空间: • 不同型态的物流中心,所重视的机能也不同,有的重视保管机能,有的重视分类配送机能。所以在仓储空间的考虑上,在重视保管机能的物流中心中,主要是仓库保管空间的储位分配;而在重视分类配送的物流中心中,则为拣货动管及补货的储位配置。而在储位配置规划时,要先把储位空间订定。那就必须考虑到空间大小、柱子排列、梁下高度、走道、机器(叉车)回旋半径等基本因素,再配合到其他外在因素之考量,方可做出一完善配置。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物品 • (2)物品: • 如何管理放置在储位空间中的物品?首先必须考虑的是物品的影响。而物品的影响因素有: • (a) 供应商:即商品是何处供应而来,还是自己生产而来。而有无其行业特性及影响。 • (b) 商品特性:此商品的材积大小、重量、单位、包装、周转率快慢、季节性的分布,及物性(腐蚀或溶化等),温湿度的需求,气味的影响等。 • (c) 量的影响:如生产量、进货量、库存决策、安全库存量等。 • (d) 进货时效:采购前置时间,采购作业特殊需求。 • (e) 品项:种类类别、规格大小等。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人员 • (3)人员: • 人员包括了仓管人员、搬运人员、拣货 补货人员等。仓管人员负责管理及盘点作业,拣货人员负责拣货作业,补货人员负责补货作业,搬运人员负责入库、出库作业、翻堆作业(为了商品先进先出、通风、气味避免混合等目的)。而人员在存取搬运商品时,在物流中心的作业中,讲求的是省时、有效率。而在照顾员工的条件下,讲求的是省力。因此要达成存取效率高、省时、省力,则作业流程方面要合理化,精简确实;而储位配置及标示要简单、清楚,一目 然;且要好放、好拿、好找。再加上表单要简单、统一且标准化。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关联要素 • (4)关联要素: • 除了上述三项基本要素,储位空间、物品、人员以外,其他主要的关键要素为储放设备,搬运与输送设备。也就是当物品储放不是以直接堆叠在地板上,则必须考虑相关的栈板、货架等。而人员不是以手抱、捧物品时,则必须考虑使用输送机、叉车、堆高机等输送与搬运设备。 • 储放设备 • 储放设备亦同搬运与输送设备考虑的一样,如商品特性、物品的单位、容器、栈板等商品的基本条件,再选择适当的设备配合使用。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作业目标 • (5)仓储作业目标: • 除了上述的基本要素与关连要素之外,作业的目标也应明确: • (a) 空间使用率要高。 • (b) 作业方便确实。 • (c) 进出货效率快。 • (d) 先进先出。 • (e) 商品好管理。 • (f) 盘点容易确实。 • (g) 库存掌握无浪费。 • (h) 配送快,无缺货。
仓储管理构成要素—资金 • (6)资金: • 所有考虑规划,最后仍需要回归到花费多少资金,是否超出预算能力。因此投资成本及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可不慎。 • 综合以上所述,做一个仓储项目时,需要事先考虑的面面俱到,方能做到有效的管理。
第三章 储区空间的规划
储区空间的规划 • 仓储管理的重点有二个方向,一是如何增加储区空间之有效利用,二是如何促进货品之流动。 • 储区空间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当下物流中心努力改善的重要课题。在储位空间规划时,首先考虑的便是要储存货品的大小及其储存型态,以便能供应适当的空间来满足需求,因为在储存货品时,必须规划有大小不同的位置,以对应不同尺寸数量货品的存放。对于空间的规划,首先必须先行分类,了解各空间的使用方向,接著进行评估其在各方面的权重取舍,评估有了权重之比较后再行设计布置。倘若保管空间已受限而无法进行规划设计变更,则就要寻求以何种方法来把现成的保管空间的利用率发挥到极限。
储区空间的规划—储区空间的评估方式 • 储区空间的评估方式 • 评估要素:效率、流量、人性、成本、时间,如图:
储区空间的规划—储区空间的评估方式 • 储区空间的评估方式 • 评估要素:效率、流量、人性、成本、时间 • (1) 物理的效率(空间效率):储存品特性、储存货物量、出入库设备,梁柱、走道之安排布置。 • (2) 货物的流速(流量):进货量、保管量、拣货量、补货量、出货量。 • (3) 作业者感觉(人性):作业方法、作业环境。 • (4) 保管成本(成本):固定保管费用、保管设备费用、其它搬运设备费用。 • (5) 作业时间(时间):出入库时段、拣货补货时间。
储区空间的规划—储区空间的规划设计 • 储区空间的规划设计 • 当储区空间决定后,货品所占的物理空间可由货物保管目标总量体积来决定,在这具体的有限空间内要如何去把空间之利用率发挥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1)柱子间隔会影响货架及货物的摆放、搬运车辆的移动等; • (2)梁下高度限制货架的装设高度及影响货物的堆叠高度; • (3)通道影响保管使用面积及搬移的方便性; • 此三者均能让空间使用率受很大影响,所以保管空间的规划重点就在柱子间隔、梁下高度、及通道布置三方面。
储区空间的规划—柱子间隔设计 • 柱子间隔设计 • 柱子的设计一般是以建筑物的楼层数、楼层高度、地板载重、抗震等条件来设计。但以保管空间来讨论,其除了上述的基本建筑设计条件外,还须考虑一般建筑物内的保管效率及作业效率。物流中心仓库内保管空间的柱子间隔设计影响因素有三: (1) 进入仓库内停靠车辆台数及种类; • (2) 保管区存放设备的种类及尺寸; • (3) 保管区域与出入口的关系。
储区空间的规划—梁下高度设计 • 梁下高度设计 • 在保管空间中,梁下的高度,理论上是愈高愈好,但实际受放置货物所能堆积之高度、堆高机的扬程、货架高度等因素所限,并且太高反而会增加成本及降低建筑物单位高度之楼层数。而物流中心保管仓库内影响梁下高度之因素有三: • (1)保管物品的型态、保管设备的型式和堆积高度; • (2)所使用堆高搬运机器的种类; • (3)所采用的储存保管设备高度要求; • (4)梁下最高尺寸:在梁下必须放置一些配线、风管、消防设备、灯光照明等而必须预留这些管线灯具装设尺寸,在所有梁下高度的计算中都必需把梁下高度考虑进去)
储区空间的规划—通道设计 • 通道设计 • 通道的正确安排及尺寸是影响保管效率的一个关键。作为储区与进出货区的通路,通道的设计应能提供存货的正确存取、装卸设备的进出及必须的服务区间。 • 影响通道位置及宽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 通道型式、·搬运设备-型式、尺寸、回转半径、·储存货品的尺寸、与进出口及装卸区的距离、·储存的批量尺寸、·防火墙的位置、行列空间及柱子间隔、服务区及设备的位置、地板荷载、电梯及斜道位置、出入简易的考虑等等。
储区空间的规划—通道设计 • 而仓库中通道的种类一般包含下列几种: • (1) 工作通道:货品放入或移出储区的通道。 • (2) 人行通道:只使用于员工进出特殊区域的场合,应维持最小数目。 • (3) 服务通道:为存货或为存货或检验提供大量物品进出的通道。应尽可能的限制。 • (4) 贮藏室通道:为库存的选择及补充而需的通路。 • (5) 电梯通道: 提供出入电梯的通道,不应受任何通道阻碍。 • (6) 其他各种性质的通道:为公共设施、防火设备等所需的进出通道。
储区空间的规划—通道设计 • 通道设计 • 最好的通道型式,应属中枢通道,中枢通道的型式如下图,指主要通道经仓库中央,且尽可能直穿,使开始及结束在出入口,且连接主要交叉通道。
储区空间的规划—通道设计 • 通道设计 • 一般不同储区设计形式有不同通道空间比例,如下图在 15m×60m及30m×30m之区域下,通道与整个仓库空间(或储存区域 )的比率关系。
第四章 仓储设备的选择
仓储设备的选择 • 我们之前提到过: • 储位管理的基本要素为空间、物品、人员三项基本要素外,其他主要的关键要素为储放设备,搬运与输送设备。也就是当物品储放不是以直接堆叠在地板上,则必须考虑相关的栈板、货架等。而人员不是以手抱、捧物品时,则必须考虑使用输送机、叉车、堆高机等输送与搬运设备。 • 仓储设备这一章的内容,由于牵涉到设备类型繁多,所以,我们只先做简单介绍,待整理齐相关的设备类型材料后,再做重点的补充!
仓储设备的选择—储放设备的选择 • 储放设备的选择 • 以一个物流中心而言,储放设备是最基本的需求,假如物品没有经储放设备保持适当的保管量,便无法出货。而保管的最重要目的是保证能经常适时、适量的供给。 • 而储放设备要如何选择呢?其考虑因素有物品特性、存取性、出入库量、搬运设备、厂房架构等,最主要的就是依据保管储区的功能做一适当的选择,例如保管储区的主要功能在供应补货所需,则可选用一些高容量的货架,而动管储区的主要功能在提供拣货,则可选用一些方便拣货的流动架等,以达到作业之方便。 • 储放设备类型的介绍材料整理中…后续补充
仓储设备的选择—搬运设备的选择 • 搬运设备的选择 • 在选择搬运及输送设备时,需要考虑商品的特性、单位、容器等因素,以及人员作业时的流程与状况,再加上储位空间的配置等来选择合适之搬运及输送设备,而选定设备的省力、自动化的程度需要考虑成本及作业需求两者的平衡性,并应注意设备的保修问题。所以在选择搬运及输送设备时,必须明确指定设备安装时的责任及平时保养管理责任人员,以便在设备使用期间能进行安全及维护管理,排除机械可能发生的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建立设备的健全保养体制。 • 搬运设备类型的介绍材料整理中…后续补充
仓储设备的选择—输送设备的选择 • 输送设备的选择 • 输送的单元负载包括栈板,纸箱,塑胶箱容器,及其它固定尺寸单位的货品; • 输送设备类型的介绍材料整理中…后续补充
仓储设备的选择—储放及搬运输送设备的有效利用仓储设备的选择—储放及搬运输送设备的有效利用 • 储放及搬运输送设备的有效利用 • (a) 应能使货品进出便捷、简单、快速确实。 • (b) 货架有足够空间能储放各种大小货品。 • (c) 避免货品的损坏或变质。 • (d) 存货地点及内容应容易识别。 • (e) 便于先进先出方法的使用。 • (f) 合理化使用储存及搬运设备。 • (a)设备采购前先经评估。 • (b)设备业务集中管理,以减少因人为疏失,而造成公司损失。 • (c)设备定期保修,以增长设备寿命,提升使用率。 • (d)货品堆放向上发展,以有效利用保管空间。 • (e)搬运业务机械化发展,减少人工搬运的危险,并提高搬运效率。 • (f)多利用货架,以增加空间利用率。
第五章 控管技术的应用
控管技术的应用 • 仓储管理的构成要素是空间、设备、物品、人员。而控管技术就是针对仓储物流中心的设备、物品、人员与车辆的动态信息能即时与确实掌握监控,它可提升仓储物流中心作业与管理的品质,达到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及提升仓储物流中心的经营效率与竞争力。最主要的它更是进行仓储管理最有效率且最科学的方法。 • 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的仓储物流中心,仍处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基本原始状态,人抬肩扛,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应有的机械和设备。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造成货物损害严重,加大了物流成本。根本还谈不上控管技术的应用,但这是仓储管理的趋势,国外、全国各地相当多的物流中心都已经具备电子信息控管。
控管技术的应用 • 凭借着控管技术上的应用,在仓储管理上可有下列功能: • (1) 各作业节点的资料收集。 • (2) 储位整理指示(上下架、调仓)。 • (3) 储位监控。 • (4) 管理表单、信息的输出。 • (5) 保管、动管的货物全程跟踪。 • (6) 辅助盘点。 • 整体而言,控管技术在应用上是针对整个物流中心的改善应用,但实际上它的应用目的就是仓储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辅助物流中心的各项作业使其能更顺利进行。
控管技术的应用—控管技术介绍 • 控管技术介绍 • 控管技术是结合电脑网络、控管软件、信息管理、自动识别、自动控制、无线电传输等六大技术的应用整合(如后图),在各作业节点上结合一些资料收集设备透过网络便可对各作业点,进行监控管理。在应用控管技术之前,首先必须先行了解控管技术的需求以评估对这些需求所能提供的程度,接着再依据目前的现况,评估本身信息系统及现场设备与控管技术的融合程度,并且把目标及投资回报率做一权衡比较后,再来决定控管技术的采用程度。
控管技术的应用—控管技术介绍 • 控管技术应用整合模拟图
控管技术的应用—资料自动识别与收集技术 • 资料自动识别与收集技术 • 资料的自动识别方法可采用磁卡、IC卡、条码等方式来达成。而以物流中心而言,由于大多数的储存货品都备有条码,所以用条码做自动识别与资料收集是最便宜、最方便的方式,具体表现为: • (a) 登录快速、节省人力。 • (b) 物流作业效率化提升,减少管理成本。 • (c)更精确的控制货品拣取,降低错误率、提高作业品质。 • (d)可方便有效的盘点货品,准确的掌握库存,控制存货。 • (e)可做到即时资料收集,即时显示,并经电脑快速处理而达到即时分析与即时控制的目的。
控管技术的应用—传输技术 • 传输技术 • 在物流中心现场,为了把资料收集器所取得的数据信息,即时的传送到处理中心,再经处理中心处理后下达回应数据,如此数据一来一往就必须以传输技术来克服。 • 一般在物流中心的各作业站或各搬运设备上所附带的资料收集及指示设备以无线电通讯传输(RFDC)比较方便,例如进货入库、补货 调仓、拣货出货、盘点等作业均可采用RFDC
控管技术的应用——传输技术 • RFDC与表单系统的差异 • (1) 资料库的准确性 • RFDC以资料收集设备,直接读取,除非原始资料错误,否则百分之百正确。而表单填写是以人工抄入,由于人的七情六欲及外在灯光或编号看错等因素,常导致错误的输入。 • (2) 预防错误的能力 • RFDC在资料传送中,码中常设有检查码来进行对传送资料的正确比对验证,可以预防错误资料的传送或传送中资料的遗失,而表单系统则无此功能,其必须再花一次人力,以人工进行二次检验核对。
控管技术的应用——传输技术 • RFDC与表单系统的差异 • (3) 维修成本 • RFDC属於高科技精密丁器设备,因此除了产生较高额的资金购入装设使用外,经年累月使用後,因折旧损毁将会花费一笔为数不小之维修成本。而表单系统只需负担少额印刷费外,没有其它维修成本。 • (4) 作业员工生产力 • RFDC的使用方便、简单迅速、正确率又高,可大幅提高员工生产力;而表单系统因使用人工登录及检验,因此并没有很高的生产力及效率。
控管技术的应用——传输技术 • 实施无线电通讯(RFDC)的效益 • (1) 提高在库货品资料的正确性。由于RFDC是即时的对于在库的各储位及各作业时点的资料进行控制管理,所以可正确的掌握每一时刻的在库资料。 • (2) 提高产能。由于RFDC使用设备自动登录,效率高、速度快,因此在同样人力使用条件下可提高产能。(3)减少文件工作。由于所有作业登录的资料、库存记录等皆存于电脑的数据库,因此可减少文件之分发抄录工作。(4)提高时效性。因为RFDC是即时传送处理,可以提高各项作业的时效,而不会有文件因输入时间的延迟而耽误时效。
控管技术的应用—监控技术 • 监控技术 • 监控技术是仓储管理在所有控管应用技术中,使用最多的一门技术。利用监控软件,以资料收集器所收集的资料,即时的以图控软件反应图形显示出来,以便对于各储位的货物储放情况能马上掌握了解,来做为管理的参考依据。
控管技术的应用—控管技术在储位管理的应用说明控管技术的应用—控管技术在储位管理的应用说明 • 控管技术在储位管理的应用说明 • 控管技术在仓储管理上的应用,除了图控监控的最主要应用功能外,其它对于和仓储存取有关的作业都有很大的效益和帮助,例如入库、补货/调仓、拣货、出库管理等。
控管技术的应用—控管技术在储位管理的应用说明控管技术的应用—控管技术在储位管理的应用说明 • 进库入库作业 • 由叉车配上无线电通讯传输(RFDC)专用终端机至进货暂存区,以车上终端机所配的条码扫读机扫取货品条码,扫取资料由RF通讯控制器传送至监控电脑上,由监控电脑确认后再行运算(依储位指派原则来编排位置)下达储位号码指示,经RF通讯控制器传回车上RF终端机,接著叉车人员依终端机指示把货品上到指示的储位上,再扫读储架条码由RF通讯控制器传回监控电脑完成确认,并且在同时间内把这些入库资料建立在储位管理档上。 • 如后图 的作业流程所示。
控管技术的应用—控管技术在储位管理的应用说明控管技术的应用—控管技术在储位管理的应用说明 • 进库入库作业--进货入库作业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