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1.1k Views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含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三种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形式中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垄断,不同的厂商可以对同样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每一厂商对产品的市场价格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本章分析的中心问题是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条件的实现问题 —— 最优产量点和价格的决定,在分析这些市场厂商行为时将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并就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在内的四种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进行比较。.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 预备知识引入: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条件及形成原因
E N D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含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三种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形式中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垄断,不同的厂商可以对同样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每一厂商对产品的市场价格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 本章分析的中心问题是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条件的实现问题——最优产量点和价格的决定,在分析这些市场厂商行为时将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并就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在内的四种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进行比较。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 • 预备知识引入: •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条件及形成原因 • 1、含义:完全垄断市场(perfect monopoly market)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 2、条件: • ⑴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厂商=行业 • ⑵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 ⑶完全垄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 ⑷其它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3、形成垄断的原因 • ⑴生产者对于原料等资源形成了控制。 • ⑵规模经济的要求。不同行业发展对于厂商的生产有最低效率规模约束。如果厂商生产的最底效率规模只是市场需求规模中的一小部分,这个市场就是一个竞争性市场;如果厂商生产的最底效率规模是市场需求规模中的一大部分,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垄断性市场;如果厂商生产的最底效率规模几乎等于甚至大于市场需求规模,这个市场就形成了自然垄断。 • ⑶专利权。专利法往往规定发明某项制作技术的企业在某些年内享有独家经营的专利权。一旦某企业发明了某项制作技术,并且得到了专利保护,那么在其专利被保护期间该企业有可能成为这一产业的垄断者。 • ⑷政府的特许。政府往往授予某个厂商垄断经营某种产品的特许权。主要是基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考虑。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及其特点 1、垄断厂商需求曲线的特点 (1)垄断市场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厂商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 P (2)厂商需求D=P=P(Q),即垄断厂商(行业)的需求D取决于价格P,而价格P又取决于产量Q (3)向右下方倾斜。 Q 需求曲线近似图
2、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 • 向右下方倾斜 • 斜率为负 • 销量与价格成反比 P ⑵:需求曲线D=价格线P=平均收益AR,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 dd (P=AR) Q 平均收益需求曲线近似图
3、垄断厂商边际收益曲线 • TR=P·Q=P(Q)·Q。 AR=P(Q)。 • MR=P′(Q)·Q+P(Q)。 • 由于AR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AR呈递减趋势,根据边际量与平均量的关系,可知MR曲线在AR曲线的下方。 由于P′(Q)<0,有MR<AR P 如果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P=a-bQ,则有: dd(P=AR) 总收益曲线:P Q= a•Q- b•Q2 平均收益曲线:P = a - b•Q 边际收益曲线:MR = a - 2b•Q MR Q A O B 边际收益曲线近似图
4、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不仅与价格相关,还与需求弹性相关4、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不仅与价格相关,还与需求弹性相关 • ed>1,MR>0 • ed<1,MR<0 • ed=1,MR=0,总收益最大 P ed.>1 H ed.=1 (a) ed.<1 D(AR=P) MR O F G Q TR P (b) Q O
5、总结: • 从图7-1可以看出,收益曲线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 第一:由于需求曲线D为P=P(Q),总收益曲线为TR=PQ=P(Q)·Q,平均收益曲线为AR=TR/Q=P,可见厂商的平均收益AR总是等于商品P,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需求曲线d重叠,它们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都等于商品的价格。即AR=P=d。 • 第二: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左下方。 • 第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先是上升,达到最高点后再下降。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 1、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背景 • ⑴假定垄断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 • ⑵固定投入不变,厂商只能通过调整变动投入进而调整产量与价格。 •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下最优产量点与价格的决定。
P SMC1 SAC1 F P1 H G E d(AR) MR Q1 O Q 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过程(一) • ⑴既定的生产规模为SAC1、SMC1曲线所代表;SAC1的位置相对较低 • ⑵在既定生产规模下,厂商根据MR=SMC1原则,将产量调整到Q1; • ⑶由需求曲线D=P=P(Q),得到Q1产量水平,得到与Q1产量水平对应的价格为P1; • ⑷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E上,由于既定生产规模下的SAC1较低,垄断厂商单位产品的P=AR>SAC1,厂商获得经济利润。
P SMC2 SAC2 F P2 E d(AR) MR Q2 O Q 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过程(二) • ⑴既定的生产规模为SAC2、SMC2曲线所代表;SAC2的位置相对较中 • ⑵在既定生产规模下,厂商根据MR=SMC2原则,将产量调整到Q2; • ⑶由需求曲线D=P=P(Q),得到Q2产量水平,得到与Q2产量水平对应的价格可为P2; • ⑷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E上,由于既定生产规模下的SAC2较高,垄断厂商单位产品的P=AR=SAC2,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SMC3 SAC3 P AVC3 P3 G H E F d(AR) MR o Q Q3 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过程(三) • ⑴既定的生产规模为SAC3、SMC3曲线所代表;SAC3的位置相对较高 • ⑵在既定生产规模下,厂商根据MR=SMC3原则,将产量调整到Q3; • ⑶由需求曲线D=P=P(Q),得到Q3产量水平,得到与Q3产量水平对应的价格可为P3 ; • ⑷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E上,由于既定生产规模下的SAC3更高,垄断厂商单位产品的AVC3<AR<SAC3,厂商短期亏损。
SAC4 SMC4 P AVC4 P4 G H F d(AR) MR 0 Q Q4 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过程(四) • ⑴既定的生产规模为SAC4、SMC4曲线所代表;SAC4的位置相对超级高 • ⑵在既定生产规模下,厂商根据MR=SMC1原则,将产量调整到Q4; • ⑶由需求曲线D=P=P(Q),得到与Q4产量水平对应的价格可为P4 ; • ⑷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E上,由于既定生产规模下的平均生产成本最高,垄断厂商单位产品的P=AR<AVC4,厂商处于停止生产状态。
3、结论: • ⑴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E上,可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是形成最小亏损。 • ⑵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 MR=SMC • ⑶生产条件:是否生产,要看AR是否≥AVC
已知某垄断厂商短期总成本函数为 • STC=0.1Q3-6Q2+140Q+3000, • 其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 求该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 解题思路:根据MR=SMC进行推导 • SMC=0.3Q2-12Q+140。 • TR=PQ=150Q-3.25Q2。 • MR=150+6.5Q。 • MR=SMC,0.3Q2-12Q+140=150-6.5Q。 • 解得Q=20。P=85。
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推导 •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可推导出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并且,通过对于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加总可以得到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于行业供给曲线的存在,对于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P,都有根据P=MR=SMC均衡条件来确定的产出水平Q与之相对应。 • 在垄断情况下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与行业短期供给曲线?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垄断条件下,供给价格P的高低依赖于需求曲线的形状。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可以对自己产品的销售实行市场分割,因此,在不同的市场上垄断者可能面临不同的需求曲线。若垄断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形状不同,即使在同一数量Q下,所对应的供给价格P也自然不同。 • 结论:完全垄断中,价格与产量之间无一一对应关系,不存在供给曲线。这一结论可推广到带有不同程度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D1 P P MR1 MR2 D2 MC MC P1 P2 E2 E1 P1 D2 E1(E2 D1 MR2 MR1 O O Q1 Q2 Q Q Q1 (a) (b) 图7—6 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 1、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含义。由于垄断产业只有一家厂商经营该产业的全部产品,不存在第二家企业,所以,即使垄断者存在超额利润(经济利润),在长期也不可能象完全竞争产业那样通过厂商间的竞争消除超额利润。因此垄断者的长期均衡是指垄断者在长期、自己进行调整而达到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与最优产量点的决定。 • 2、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于生产的调整一般有三种结果: • ⑴短期内是亏损的,长期内也不能扭亏,于是退出生产; • ⑵短期内是亏损的,长期内通过对于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扭亏为盈; • ⑶短期内是盈利的,长期内通过对于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改小盈为大盈; • 我们以第二、三种情况为例进行讨论。
3、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过程 • ⑴短期内垄断厂商面临着由SAC1、SMC1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短期内,SAC1的位置相对超级高,厂商只能根据MR=MC原则,将产量与价格分别调整到Q1、P1的水平,短期均衡点为E1,企业获得的利润为HP1AB,此时赚得少了一点。 • ⑵长期中,垄断厂商对生产规模进行再调整:将由SAC1、SMC1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调至由SAC2、SMC2所代表的生产规模。根据MR=MC原则,企业将产量与价格分别调整到Q2、P2的水平,短期均衡点为E2,企业获得的利润为IP2FG。此时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 • ⑶垄断厂商之所以在长期内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以改变的、市场对新加入的厂商是封闭的。
P SMC1 LMC LAC A P1 SAC1 SMC2 B H F P2 SAC2 ES G I D(AR) EL MR Q O Q1 Q2 图7—5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4、长期垄断者调整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使得出售产品的平均收益至少可以弥补平均成本,即LAR=LAC;二是使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LMC=LMR。
六、价格歧视 • 由于垄断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厂商便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之下作出一些非常规之举。例如进行价格歧视。 • 1、定义:价格歧视是指同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生产成本相同的同一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购买者的同一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同的价格。 • 2、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 ⑴不同目标消费者群(不同子市场)可以有效分离; • ⑵不同目标消费者群(不同子市场)具有不同的偏好,对于同种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
P A MC P1 P2 P3 Pn Pe E Pi d(AR) (MR) O Q Q1 Q2 Q3 Qn Qe 3、价格歧视分类: 垄断厂商对于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一级价格歧视: ⑴一级价格歧视下,厂商的利润增加了PeEA ⑵厂商将所有消费者剩余榨光,转化为了生产者的垄断利润。
二级价格歧视 • 二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消费数量段确定不同的价格。 P A P1 B C P2 P3 • 如电力公司实行分段定价。 • 电力使用量在OQ1区间时按P1价位收费;在Q1Q2区间时按P2价位收费;在Q2Q3区间时按P3价位收费…… E F D O Q1 Q2 Q3 Q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 厂商的收益增加量为阴影部分ABCEFP3P1,当按同一价格,例如P3价格销售Q3产量时利润为零。 • 阴影部分面积属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在二级价格歧视下,厂商将这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成了垄断利润。
三级价格歧视 •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在同一市场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 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索取较高价格; • 对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 选择一个最简单的、两个子市场的情况对三级价格歧视进行分析。分析得到的结论,很容易推广到多个市场的情况。设: 1、两个子市场的需求弹性不同; 2、厂商的规模报酬不变,边际成本为一水平线; 3、厂商的均衡原则为MR=MC
P • 市场A: • 需求弹性较小 • 市场B: • 需求弹性较大 PB PA MC MC MRA DA DB MRB QA QB QA O QB • 结论:需求弹性小的市场高定价,需求弹性大的市场低定价。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下厂商的价格和最优产量点的决定 •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与假设条件 • 1、垄断竞争市场定义: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 2、垄断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 ①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②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致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②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致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 ③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注意!垄断竞争市场中行业的含义不明确 • 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下,行业的含义是很明确的,它是指生产同一种无差别的产品的厂商的总和。而在垄断竞争市场,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别性,行业的含义变得不明确,甚至上述意义上的行业不复存在。 • 由于这一特性的存在,因此我们不可能构造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D以及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S,而只能讨论某个代表性厂商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分析它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THE FOUR TYPES OF MARKET STRUCTURE Number of Firms? Many firms Type of Products? Identical products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Few firms One firm Perfect Competi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onopoly Oligopoly • Tap water • Cable TV • Tennis balls • Crude oil • Wheat • Milk • Novels • Movies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 ㈠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 1、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达式为D=P=P(Q)。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变自己所生产的有差别的产品的销量来影响产品的价格,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由于各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尽管有差别,本质上还是同类产品,相互可以替代,因此相对于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而言,相对平坦些,相对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而言,则又倾斜些。 P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Q
2、垄断竞争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分两种,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而其它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只有一种。 D P I C P3 A K P1 H B P2 d3 d1 d2 O Q5 Q1 Q3 Q2 Q4 Q
①d需求曲线定义:表示在垄断竞争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价格、其它厂商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又称为主观需求曲线。①d需求曲线定义:表示在垄断竞争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价格、其它厂商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又称为主观需求曲线。 • ②D需求曲线定义:表示在垄断竞争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价格、集团内其它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又称为客观需求曲线。
P C P3 A d3 P1 B P2 d1 d2 D O Q4 Q5 Q1 Q3 Q2 Q 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③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演进过程: • A点:最初产量Q1,最初价格P1。 • 价格下调:P1→P2 • d1:设其它厂商不调价,厂商预期销售量提高至Q2。 • 其它厂商相应调价,该厂商销售量被分流,实际为Q3,介于Q1和Q2之间,厂商实际只能移动到B。 • 连结A、B、C三点的曲线D即是客观需求曲线。 • B点非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点,厂商再调整价格,改为通过B点的d2。 • 相反,价格由P1→P3,预期降低Q1→Q4,厂商实际移动到C,主观需求曲线调整至通过C点的d3。
④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的一般关系: • 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上下平移。如果市场价格下跌,则d需求曲线沿着D需求曲线向下平移;如果市场价格上升,则d需求曲线沿着D需求曲线向上平移; • 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所实际面临的市场需求产量,所以,d 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 第三,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之于后者更平坦一些。
㈡ 垄断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 1、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总是等于该商品的销售价格P,因此平均收益曲线就是厂商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则平均收益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两线重合。 • 2、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MR。平均收益递减,则边际收益必定也是递减的,并且小于平均收益。所以与完全垄断厂商类似,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之下,较AR曲线更为陡峭。在线性需求曲线下有MR斜率是d曲线的2倍,在横轴上的截距是d曲线的1/2。
SAC D D P P SMC SMC SAC A · B · · P1 C d1 P2 H F d2 · P Q E1 · E2 MR1 d(AR) MR2 MR Q1 Q Q2 Q3 O Q O • 三、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 • 象讨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均衡一样,我们以代表性企业为例,分别就短期与长期两种情况讨论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均衡。 • (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过程 G E
1、假定代表性企业最初在d1曲线和曲线D的交点A上进行生产;1、假定代表性企业最初在d1曲线和曲线D的交点A上进行生产; • 2、A点不符合MR1=SMC条件,该厂商决定按MR1=SMC条件将生产由A点沿着d1需求曲线调整到均衡点E1所对应的B点,将产量增加为Q1,价格随即降为P1,这一产量点可使厂商获利最大化。 • 3、其它厂商跟进,同步将产量定为Q1,将价格降为P1,结果使代表性厂商的均衡点由A点沿D曲线移到C点。对应的产量点为Q2; • 4、C点仍不符合MR2=SMC条件,该厂商决定按MR2=SMC条件再将生产点由C点沿着d2需求曲线调整到均衡点E2所对应的F点,对应的产量点为Q3;价格降到P2, • 5、其它厂商再度跟进,同步将生产量定为Q2,将价格降到P2,结果使代表性厂商的经营位置由C点沿D曲线移到G点。 • …… • 6、代表性厂商的均衡过程持续下去,一直持续到MR=SMC的均衡条件实现为止。对应的产量点为QE,价格为PE,均衡点为E。这一产量点有可能使厂商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二)均衡条件 •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 •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进而对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均衡的。 • 厂商在短期均衡时所要满足的条件与完全竞争的厂商以及完全垄断的厂商所要满足的条件相同,即要把产出推进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出点,即: • MR=SMC。
P P D SMC D LMC H SAC PE LAC H PE E d E SMR d LMR QE QE O O Q Q 图7-12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7-13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
P P P0 P1 P2 D D SMC A SMC C B H SAC PE d1 d2 E1 E d SMR1 E2 SMR SMR2 QE O Q O Q0 Q2 Q4 Q3Q1 Q 图7-12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7-11 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内的生产调整过程 P P D SMC D LMC H SAC PE LAC H PE E d E SMR d LMR QE QE O O Q Q 图7—13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图7-12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短期内厂商在I点生产经营,均衡点为E1,对应的产量点为Q1,价格为P1,由于有P1=AR>SAC,厂商有超额利润。1、短期内厂商在I点生产经营,均衡点为E1,对应的产量点为Q1,价格为P1,由于有P1=AR>SAC,厂商有超额利润。 • 2、新厂商加入,需求不变,供应增加,厂商的D曲线与d曲线都过程左下降,引发价格P下降,厂商振荡,一直持续到不再有新厂商加入、生产集团内的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为止。最后,厂商在E2实现新的均衡。在长期均衡点 E2可以看出,厂商的超额利润消失。 • 3、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 • LMC=MR=SMC • AR=LAC=SAC; • 存在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 • 请注意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与长期均衡条件的比较 • 短期均衡条件MR=SMC; 可生产条件:AR≥AVC; • 长期均衡条件:LMC=MR=SMC ;可生产条件:AR=LAC=SAC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找不到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原因是不存在价格与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 六、非价格竞争 • 厂商之间的竞争一般采取两种手段,一是价格竞争,二是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厂商通过压低价格争夺市场。非价格竞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产品竞争。厂商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的性能,改变产品的设计、包装、装潢, • 渠道竞争。密集化渠道。一体化渠道。渠道联盟 • 促销方式竞争。通过大量的广告促销、人员促销、营业推广促销、公共关系促销来推销产品。 • 价格竞争会影响对每一个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非价格竞争会影响厂商的成本。不管是两种影响中的那一种,在长期都会消除厂商的超额利润。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 1、定义:寡头市场(Oligopoly market)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 2、寡头行业的分类: • ⑴纯粹寡头行业:如果寡头行业每个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例如钢铁、水泥、铜等产品生产的寡头,则称为纯粹寡头行业(pure oligopoly)。 • ⑵差别寡头行业:如果寡头行业每个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例如汽车、电脑产品生产的寡头,则称为差别寡头行业(differentiated oligopoly)。
3、寡头市场产生的原因 • 一是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只能容纳下几家厂商。例如,在一个小城市中,通常只有几家银行、几家电影院等。 • 二是由于规模经济。在使用综合生产线和大型机械的资本密集型工业中,工厂的适度规模是很大的,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才能达到这个标准,使自己的平均成本下降到最低状态。因此,新厂商很难进入。 • 三是长期进入的障碍,建立一个企业需要有雄厚资本实力,再加上既有企业对资源渠道的占有。 • 四是政府的想法。
4、寡头市场特点 • 厂商数目屈指可数,买者众多,厂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价格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 产品差别可有可无。由此分为无差别寡头垄断市场和有差别寡头垄断市场。 • 存在进入的障碍,其它厂商无法顺利进入。行业存在规模经济;相互勾结,构筑进入壁垒;采用收购、兼并一些小企业等形式来减少厂商的数目。政府的产业政策所致(厂商数目较稳定)。 • 寡头间行为相互不独立。寡头垄断之间相互最后利害关系极为密切,双方均是反应后再决策,固在产量和价格上没有“确定的均衡”。
5、寡头市场厂商均衡原则的实现困惑 • 由于寡头间行为相互不独立(完全不同于前面三种情况),对策不确定,因此,要想建立一个理想的模型(或公式或图表)来解释寡头厂商的均衡模型是不可能的。 • 经济学家们曾经作了许多不同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模型,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寡头厂商市场均衡模型,可以对寡头厂商最佳产量点与价格决定作出一般的理论总结。 • 本节主要介绍相互竞争下的几种寡头市场厂商均衡模型。相互勾结下的几种寡头市场模型以后再介绍。
二、古诺模型——双寡头垄断市场下厂商的均衡二、古诺模型——双寡头垄断市场下厂商的均衡 • 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丁·古诺于1838年最早提出,研究双寡头垄断市场下厂商的均衡。 • 假定: • 两个寡头厂商A和B生产同一种产品; • 厂商产量为独立变量,产量总和影响市场价格; • 每个寡头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 以对方产量维持前一时期水平为前提,来决定自己每一时期的产量; • 两家厂商面临相同的需求曲线。 • 拥有零边际成本。
P D=f(P) F P1 H G P2 O Q2 Q Q1 • 2、古诺模型下的厂商均衡实现 • 第一轮,A厂商面临D曲线,将产量定为市场总容量的1/2,价格定为OP1,从而实现了最大的利润(OP1FQ1为直角三角形的最大的内接四边形);然后,B厂商进入市场,也按同样的方式行动,生产他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此时价格由于供给增加而下降为OP2。 第二轮,为了实现最大的利润,应对价格下降,A厂商将产量定为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B厂商也生产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于是A厂商的产量略有减少,B厂商的产量略有增加。 在这样轮复一轮的过程中,A厂商的产量会逐渐减少,B厂商的产量会逐渐增加;最后,达到A、B两个厂商的产量都相等的均衡状态为止。在均衡状态中,A、B两个厂商的均衡产量都为市场总容量的1/3,即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 。
3、古诺模型的推广。令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则可以得到一般的结论如下:3、古诺模型的推广。令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则可以得到一般的结论如下: • (7.13) • (7.14)
4、古诺模型也可以用建立寡头厂商的反应函数的方法来说明。4、古诺模型也可以用建立寡头厂商的反应函数的方法来说明。 • 反应函数定义:寡头1的反应函数记为Q1*(Q2),定义为:在寡头1对寡头2的产出水平作出各种推测的情况下,寡头1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 反应函数的推导: • ①给出市场线性需求的反函数P=a-Q; • ②给出寡头厂商A(或B)的利润函数πA=TRA-TCA;πB=TRB-TCB • ③对寡头厂商A(或B)的利润函数πA=TRA-TCA;πB=TRB-TCB分别求一阶导数,并令各自的一阶导数为零; • ④导出QA、QB的值。 • ⑤将QA、QB的值联立成一个方程组,即可求解出QA、QB的解。 • ⑥将QA、QB的值代入市场线性需求的反函数P=a-Q中,可求得市场的均衡价格P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