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498 Views
教学设计. 职业的使命,不渝的追求 —— 《 电子技能实践与训练 》 教学设计.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申勇先生. 教学设计. 课 程 描 述. 电子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技术,它的每一次 进步,必然带来一场技术大革命。 21 世纪的社会是信息 化社会,而现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需要强大的电子技 术支持,以电子技术支撑着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 中的比重强势增长,电子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产业 发展的重要领域。. 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课程是电类专业的公共平台课. 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课涉及的核心职业技能工种.
E N D
教学设计 职业的使命,不渝的追求 ——《电子技能实践与训练》教学设计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申勇先生
教学设计 课 程 描 述 电子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技术,它的每一次 进步,必然带来一场技术大革命。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 化社会,而现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需要强大的电子技 术支持,以电子技术支撑着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 中的比重强势增长,电子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产业 发展的重要领域。
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课程是电类专业的公共平台课
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课涉及的核心职业技能工种
教学设计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教学设计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1987~2003) ----立足培养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维护维修和技术管 理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1.师资、教学大纲、实验设备、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不断革新 2.以“必须、够用、实用”为教学改革原则 3.课程逐渐形成电类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平台课程
教学设计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教学设计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高职教育初始阶段(2003~2004)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1.“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成电类 专业的公共平台课程 2.筹建电子技能实训校内基地
教学设计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高职教育初始阶段
教学设计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 校企合作深入阶段(2004~2006) ----软硬件大发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效化, 引入过程控制,深化考核体系 1. 从企业引进教师 2.注重“必须、够用、实用”的特点,建设实践教学过程控制系统 3.实施模块式教学方案,教学对象覆盖全系电类所有专业,成为系级平台课
教学设计 从企业引进教师 校企合作深入阶段 实践教学过程控制 实施模块式教学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教学设计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 深化改革阶段(2007~2008)-----作为学院校重点建设课程 1.高职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的研究 2.注重任务驱动,实施项目导向 3.实训基地迅速培育和增加 4.课程网络化 5.校本教材建设
教学设计 深化改革阶段 高职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任务驱动,实施项目导向 实训基地迅速培育和增加 课程网络化 教材建设校本化 二、课程的主要历史沿革
教学设计 三、课程设置目标及设计思想 • 1.课程目标 •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实际的电子产品项目的制作,使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有较大提高,掌握一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编制一般电子产品的工艺流程。 • (2)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基本掌握电子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学习完成后,学生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3)与工厂企业的管理相结合,实训时模拟企业管理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规范,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1)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通过岗位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1)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通过岗位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 (2)以能力为基础实施教学活动。 (3)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 (4)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企业真实课题作为载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设置开放性课题。 教学设计 2.课程的设计思想
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及效果 • 1.教学内容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 力、素质要求,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内容为基础,综合考虑高 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基于先感性后理性的原理,经科学整合、重组形成 了2个大项目15个小项目,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 为若干学习型任务(子项目),以项目带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 将知识、技能、素质等内容融合在这些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践项 目在校内的电子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完成产品结构认识,单元电路测试 、调整、维修等内容;校外实践项目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习 和生产实习均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其间,在实习企业聘请技术专家担 任指导教师,进行课程教学,主要完成职业道德与素质训导、产品的生 产、调试、维修工艺等实习任务。
教学设计 2.实施方法 • ①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规则,加强过程控制,从实际需求到功能再到单元电路,再从单元电路到系统的教学方法; • ②采用“技能需求、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练”为主而不是以“灌”和“观”为主;
教学设计 2.实施方法 • ③“必须、够用、实用”教学方法 • ④采用“集中讲解、示范”与“巡回个别指导”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实训过程控制和实训课题环节考核 • ⑤采用“学生讲练、教师导评”互动模式
教学设计 2.实施方法 • ⑥以一种典型功放、数字钟产品的教学实现三个结合 • ⑦依据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采用校企结合、分时段、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 2.实施方法 • ⑧强调子项目的训练过程,通过子项目的实训与考核,加深学生对项目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 ⑨导入和强化“6S”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训过程中的现代企业意识。
教学设计 3.考核内容与方法 • 基本原则: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以技能考核为主,参考实习表现,综合评定 • 成绩评定与考核范围:①技能综合考试(占模块成绩的40%,包括应知考核10%、应会考核30%两部分)
教学设计 4.教学效果 • 学生2007年参加的四川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4个组12人100%获奖;历年“电工、无线电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工种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0%以上。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本课程教学队伍共有14人,其中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近3年来自企业的专职教师2人,到企业兼职教师6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中级考评员1人本课程教学队伍共有14人,其中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近3年来自企业的专职教师2人,到企业兼职教师6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中级考评员1人 教学设计 五、教学队伍
11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现在在企业兼职教师6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中级考评员1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师7人,2人为专利发明人。11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现在在企业兼职教师6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中级考评员1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师7人,2人为专利发明人。 教学设计 五、教学队伍
本课程教学队伍共有14人,其中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近3年来自企业的专职教师2人,到企业兼职教师6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中级考评员1人本课程教学队伍共有14人,其中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近3年来自企业的专职教师2人,到企业兼职教师6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中级考评员1人 11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现在在企业兼职教师6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中级考评员1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师7人,2人为专利发明人。 教学设计 五、教学队伍
教学设计 五、教学队伍 • 团队共承担教研项目8项,其中省级2项、院级6项,团队获国家专利3项,团队为企业和社会培训多工种多专业技能人才1200余人次,团队主编并出版校本教材和行列培训教材5部,发表教研和学术论文18篇。团队获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先锋工程“示范集体”称号1次、获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研与科技开发”一等奖2次、获中国航科集团第七研究院“优秀教师”称号3次、获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称号7次、获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组委会2007(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先进个人”称号1次。
教学设计 六、教材建设 • 借鉴优秀教材 • 致力于本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 • 致力于行列培训教材的编写
教学设计 七、实践条件 • 1.校内实训教学基地 • 面积1200平方米。本基地拥有700余个工位,配备价值400余万元的多种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
教学设计 七、实践条件 • 2.校外实训教学基地 与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相关下属厂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燎原无线电厂710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306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89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征机械厂、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动力厂、四川航天星光电子厂、四川航天光电公司)、长虹集团下属公司、东方电机厂、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厂、英特尔(成都)公司、电子二十九所、电子十所等生产和开发企事业建立了校外合作关系
教学设计 八、教学效果 校外专家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郭辉教授 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王用伦副教 授、长虹集团网络科技公司研发四部主管工艺工程师 田野先生、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高级工程师王 燕先生对课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1.校外专家评价
教学设计 2.教务与督导评价 • 教务与督导部门认为,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的特征。教学文件、资料齐备,实践教学条件充分,师资队伍力量强,课程内容改革力度大,教学效果好。
教学设计 3.学生评价 • 学院教务处负责采集的学生评教全样本调查中显示出,对本课程任课教师均有优秀的评价
教学设计 九、课程特色及地位水平 • 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 (1)实施电类专业基础课综合技能实训和素质培养平台化、模块化建设,完善模块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模块结构菜单式实训教学设计,教学对象覆盖所有电类专业;
教学设计 九、课程特色及地位水平 • (2)着力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技能,注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过程控制,坚持“必须、够用、实用”原则,注重考核细节化,形成了多层次过程控制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教学设计 九、课程特色及地位水平 • (3)工学结合特色鲜明,校企合作良好,学生顶岗实习基础好,社会效益突出。
教学设计 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地位水平 • (1)教学内容“必须、够用、实用” ;实施电类专业基础课综合技能实训的素质培养的平台化、模块化建设,教学效果良好,处于国内职业教育先进水平。 • (2)教学条件良好。校内外实训基地行业涵盖面宽,可以完全满足本学生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实训条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教学设计 十、政策支持 • 学院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推动课程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指导课程建设,科学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建设,保证课程出精品 • 《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课程于2008年3月通过院级精品课程评审,学院对该课程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教学设计 十一、本课程的改进方向 • 1.继续深化过程控制,完善多层次过程控制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 2.课程教学内容细化和改革,应加强教材建设; • 3.职高、普高学生在操作能力上差距有待进一步解决; • 4.本课程的教学网站有待进一步细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扩展。不断补充与完善教学网站资源,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教学设计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