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506 Views
死 水 闻一多. 死 水 闻一多. 死 水 闻一多. 闻一多( 1899.11.24——1946.7.15 ),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 诗人 —— 新格律诗的开创者和实践者。 他提倡新诗要融合三种元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强调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这是新格律诗创作理念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论 《 诗的格律 》 中。他的诗曾一度影响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 诗风。
E N D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 诗人——新格律诗的开创者和实践者。 他提倡新诗要融合三种元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强调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这是新格律诗创作理念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论《诗的格律》中。他的诗曾一度影响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 诗风。 他创作的新诗集《红烛》(1923年)、《死水》(1928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七子之歌》,表达 了深挚的爱国情感。 诗人时期的 闻一多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他沉浸在书斋里,“兀兀穷年、足不下户”,因此留下“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他的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他沉浸在书斋里,“兀兀穷年、足不下户”,因此留下“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他的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学者时期的 闻一多
民主战士——闻一多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以示驱除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他毅然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1946年7月15日,在做完了精彩的《最后一次演讲》后,于昆明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民主战士——闻一多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以示驱除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他毅然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1946年7月15日,在做完了精彩的《最后一次演讲》后,于昆明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千古文章未尽才”,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和爱国民主战士的一多先生,留给了后人许多的遗憾和痛恨。 民主战士时期的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臧克家
名人、伟人的评价: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昆明大学的塑像 青岛海洋大学 的塑像 画像
闻一多纪念馆座落在湖北省浠水县清泉寺遗址上。她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闻一多纪念馆座落在湖北省浠水县清泉寺遗址上。她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 了馆名。1993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后被黄冈市旅游局授予“优秀景点”称号,她也是驰名鄂东的旅游胜地。
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音乐美(音节) 绘画美(辞藻)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死水》“三美”的表现—— 1、音乐美:全诗5节,每节4行,每行9字,分别由三个“两字音尺”和一个“三字音尺”构成,虽然它们的排列顺序不尽相同,但其总数是一致的;同时,又都以双音节收尾。韵脚也做了精心安排,基本上是2、4句押韵。这样,读来音调和谐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富有极强的音乐美感。诗人犹如“戴着脚镣跳舞”,跳得轻松自如,优美和谐,不能不叫人击节赞叹。
2、绘画美:这首诗2—4节中,诗人通过联想,展现了众多的华美物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辞藻丰富、色彩(浓)丽、物象鲜明,构成了绘画美的线条和色彩,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绘画美:这首诗2—4节中,诗人通过联想,展现了众多的华美物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辞藻丰富、色彩(浓)丽、物象鲜明,构成了绘画美的线条和色彩,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建筑美:全诗5节,每节4行,每行9字,从整体上看,诗歌是由5个整齐的方块儿组成的,犹如5层楼的建筑物;从局部上看,也给人以匀称均齐、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因此说,诗的这种建筑美实际是整齐、对称、平衡的美。3、建筑美:全诗5节,每节4行,每行9字,从整体上看,诗歌是由5个整齐的方块儿组成的,犹如5层楼的建筑物;从局部上看,也给人以匀称均齐、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因此说,诗的这种建筑美实际是整齐、对称、平衡的美。
细读诗句、品味诗意: 思考(1) 此诗的标题是“死水”,所写的内容也是“死水”,那么诗人对这沟“死水”的态度如何呢?哪些词句最富表现力? (2) 2—4节诗从多种角度来具体描写“死水”,展现了它的特点。请你画出具体写“死水”的词,并概括“死水”的特点。 (3) 你对诗句“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是怎样理解的?
破铜——翡翠 烂铁——桃花 油腻——罗绮 霉菌——云霞 死水——绿酒 白沫——珍珠 厌恶 憎恨 批判 诅咒 否定 特 死水(绝望鲜明) 态度 点 以丑为美
以丑为美的手法: 2—4节诗写死水的脏臭和死寂,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引出“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一系列美妙的事物,给“破铜、烂铁、油腻、霉菌、白沫”等象征丑恶的事物穿上“华美精致”的外衣,这情景有如鲁迅说的那样“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闻一多先生主要借鉴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以丑为美”的反讽艺术手法,运用这样一些极易唤起美感的华丽词语来写这沟肮脏、腐烂、恶臭、死寂的死水,如此“以丑为美”,以美写丑,不但“丑”的性质未变,还能在美丑交织而成的强烈反差中,造成一种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在阅读心理上产生一种更强烈的厌恶和憎恨之情,从而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鉴赏的空间也得以拓展。
写作背景: 这首诗后面署有一个写作时间:1925年4月,但据今人考证,应是1926年4月。1925年留美三年的诗人怀抱着对祖国故土的眷恋之情回到祖国,眼前的现实让他惊呆了:在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到处是“冷酷如铁、黑暗如漆、污秽如血”。他痛苦、愤恨,心中燃烧着熊熊的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情感和心象与生活中所见的一沟“死水”重叠在一起,……于是这首诗诞生了。
“死水”的含义—— 隐喻和象征了军阀统治下的黑暗旧中国。
《死水》——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思 诗人对黑暗腐败的旧中国,对军阀的反动统治,有一种迎头痛击、除恶务尽的战斗姿态。诗人心中激荡着熊熊燃烧的怒火,正如他写给臧克家的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出我的火来……”,这“火”既是诅咒、愤恨,也是爱恨交织的情感,且“恨愈深,爱愈切”,同时也是渴望光明和美好、呼唤新生和希望、主张抗争和战斗的热情之火。闻一多的至交朱自清曾深刻地指出:“闻一多真是一团火,就在《死水》那首诗里他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